《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5 图乘法

C角理解图乘法和应用条件以及图乘法的含义,能够利用图乘法计算梁、刚架的位移,理解各种弯矩图的叠加并能够根据叠加进行图乘。5.5.1图乘法及应用条件(1)问题的提出梁和刚架位移的公式:MMds=EI积分计算复杂,在已知荷载和虚设单位力作用下的弯矩图下,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2)公式推导图5.9为某直杆段AB的两个弯矩图,其中M图为直线,抗弯刚度E为常数:y9M图MBxoY:M图MBxx图5.9MMds(EI为常数)=1MMdx=-A=ZxtgaMdEIEIE.tgatgaxM,dx-!AyEIEr式中:A是Mk图的面积yo是在Mk图形心C对应处的M图标距(3)应用条件:杆段应是等截面直杆段:两个图形中至少有一个是直线,标距yo应取自直线图形中。(4)正负号规定:面积A与标距yo在同一侧时,乘积取正号;反之取负号。5.5.2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形心常见图形的形心和面积(图5.10)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图乘法和应用条件以及图乘法的含义,能够利用图乘法计算梁、刚架的位移,理解各种 弯矩图的叠加并能够根据叠加进行图乘。 5.5.1 图乘法及应用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梁和刚架位移的公式: 积分计算复杂,在已知荷载和虚设单位力作用下的弯矩图下,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 (2)公式推导 图5.9为某直杆段 AB 的两个弯矩图,其中Mi图为直线,抗弯刚度 EI为常数: 图5.9 式中: A 是MK 图的面积; y0是在MK 图形心C 对应处的Mi图标距 (3)应用条件: 杆段应是等截面直杆段; 两个图形中至少有一个是直线,标距 y0 应取自直线图形中。 (4)正负号规定: 面积 A 与标距 y0 在同一侧时,乘积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5.5.2 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形心 常见图形的形心和面积(图5.10)

A=0.5LHA=LH/3O2/3L3/4L↓/441a)三角形6)二次抛物线工A=2LH/3A=2LH/30O5L/80.5L0. 5L[3L/8c)二次抛物线2d)二次抛物线3图5.10以上图形的抛物线均为标准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处的切线都是与基线平行。5.5.3应用图乘法时的几个具体问题(1)如果两个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标距可任取自其中一个图形(图5.11):A.912图5.11A=A=A2(2)如果有一个图形为折线,则应分段考虑(图5.12)。力S图5.12A=AN+AY2(3)如果图形比较复杂,应根据弯矩图的叠加原理将图形分解为几个简单图形,分项计算后再进行叠加图5.13
图5.10 以上图形的抛物线均为标准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处的切线都是与基线平行。 5.5.3 应用图乘法时的几个具体问题 (1) 如果两个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标距可任取自其中一个图形(图5.11)。 图5.11 (2) 如果有一个图形为折线,则应分段考虑(图5.12)。 图5.12 (3) 如果图形比较复杂,应根据弯矩图的叠加原理将图形分解为几个简单图形,分项计算后再进行叠 加图5.13

AbO图5.13A=AJ+AY2(图5.13b中A1与y1的乘积为负值;图5.13c中抛物线为非标准曲线)5.5.4图乘法应用举例例5:试计算图5.14悬臂梁B点和C点的竖向位移、B点的转角位移,E/为常数。0图5.14解:(1)虚设单位荷载,作实际状态和虚设单位荷载的弯矩图(B点和C点的竖向位移、B点的转角位移分别为图5.15a、b和c)。0.50ab)0.50a0.50aa)C3图5.15(2)实际荷载弯矩图中计算面积,单位荷载弯矩图中计算竖标,代入公式,图乘
图5.13 (图5.13b中A1与y1的乘积为负值;图5.13c中抛物线为非标准曲线)。 5.5.4 图乘法应用举例 例5:试计算图5.14悬臂梁B 点和C点的竖向位移、B点的转角位移,EI为常数。 图5.14 解: (1)虚设单位荷载,作实际状态和虚设单位荷载的弯矩图 (B 点和C点的竖向位移、B点的转角位移分别为图5.15a、b和c)。 图5.15 (2)实际荷载弯矩图中计算面积,单位荷载弯矩图中计算竖标, 代入公式,图乘

向位移:B点坚向71790-0.5qay=2a=C-68431I7qaA904,=-a=EI6EI24EI4C点竖向位移:13c1gaia.0.5qaA==-α=a-6344ga31Ay9031Ac=a=48EIEI6EIB点转角位移:11a.0.5gcm90iJ=1A=63qa'1Ayqa:.1=0.=SEI6EI6EI例5:试求出图5.16刚架结点B的水平位移和转角,E/为常数。B20oa图5.16解:(1)虚设单位荷载,作实际状态和虚设单位荷载的弯矩图(图5.17a、b、c)
例5:试求出图5.16刚架结点B的水平位移和转角,EI为常数。 图5.16 解: (1)虚设单位荷载,作实际状态和虚设单位荷载的弯矩图(图5.17a、b、c)

b)2qaP=cL图5.17(2)代入公式,图乘B点竖向位移:172115qa2金21agAR=-ga-a+a.-a3ELcr12EI21B点转角位移:2qai中122aga0=3EI3EI2
图5.17 ( 2)代入公式,图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3-4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和举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2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1 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4 影响线的应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3 机动法作结构的影响线.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2 静力法作结构的影响线.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1 移动载荷和影响线的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7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6 三铰拱.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5 组合结构.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4 静定平面桁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3 静定平面刚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2 多跨静定梁.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1 梁的内力计算回顾.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刚架-组合结构).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4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3 平面杆件体系的自由度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6 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7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8 互等定理.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9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力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2 力法的基本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3 力法解超静定结构.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4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5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6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位移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2 位移法解超静定梁和无侧移刚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3 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4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渐近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1 分配法的基本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