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I掌握多结点的力矩分配的计算过程8.2.1超静定多跨梁(1)计算步骤(以两个刚结点)(a)所有刚节点加约束,计算杆端弯矩;(b)放松其中的一个约束(设为A),另一个约束不动(设为B),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c)放松其中的B约束,A不动,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d)循环(b)和(c)两个步骤,直到精度满足要求(2)应用实例例8.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4a结构。30KN30kV40kV10kNSkN/ma)+★牛EIBYEICYDY2E1S品2m/2mL 2m/ 2m/ 2m6m2m401V30k30kV4012NSkVmb)++牛soiv.mBYEICDYEI2EI品OX6m[2m/2m/2mc)45.1929.6324.1120IBSD13.1313.952025.18力ME (N·m)图8.4解:(1)基本量的计算(表8.7),受力图等效图8.4b
教学要求 掌握多结点的力矩分配的计算过程 8.2.1 超静定多跨梁 (1)计算步骤(以两个刚结点) (a)所有刚节点加约束,计算杆端弯矩; (b)放松其中的一个约束(设为A),另一个约束不动(设为B),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 (c)放松其中的B约束,A不动,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 (d)循环(b)和(c)两个步骤,直到精度满足要求。 (2)应用实例 例8.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4a结构。 图8.4 解:(1)基本量的计算(表8.7),受力图等效图8.4b

C表8.7力短分配法基本量转动刚度杆件。固端弯矩(kNm)。分配系数山传递系数uS.30-2-4330-423AB-400+O0662BA40-0.40.54EI/6404BCe0.5=-20g4EI/4.0.6起820CB0.50.504EI/4g8-62CD.0.5003×2EI/6.-3628DB.500-(2)分配与传递过程(表8.8)C表8.8分配与传递过程结点号。BeCeAdDe杆号AB.BA-BCsCB-CDaDBa0.400.640.5元0.5g分配系数2固端弯矩(kNm)-40400-20204-36503放松B4e-80-120-60t3放松C5.5011411+4o--1.6放松B-2.2+-11--3.302杆端弯矩50(kNm)e放松Ce00.42-0.83+0.83423-0.09--0.1放松B-0.17-0.2530放松C0.060.06t4t-45.150最后杆端弯矩(kNm)29.6329.63424.11.-24.11.(3)弯矩图8.4c8.2.2超静定刚架(1)计算步骤(以两个刚结点)(a)所有刚节点加约束,计算杆端弯矩;(b)放松其中的一个约束(设为A),另一个约束不动(设为B),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c)放松其中的B约束,A不动,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d)循环(b)和(c)两个步骤,直到精度满足要求
(2)分配与传递过程(表8.8) (3)弯矩图8.4c 8.2.2 超静定刚架 (1)计算步骤(以两个刚结点) (a)所有刚节点加约束,计算杆端弯矩; (b)放松其中的一个约束(设为A),另一个约束不动(设为B),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 (c)放松其中的B约束,A不动,将不平衡的弯矩分配传递。 (d)循环(b)和(c)两个步骤,直到精度满足要求

(2)应用实例例8.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5a结构的杆端弯矩。100kN15kN/m7+++2EIDp-d2EI2EI具EIETT4m4m2m2m图8.5解:(1)基本量的计算(表8.9)。C表8.9力矩分配法基本量,转动刚度杆件。固端弯矩(kNm)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叫SeBAOe0.33O03×2EI1/4OuBE0.220.504EI/40V.15.4=-20BC0.44s0.504x2EI/4.12CB2040.80.504x2EI/4.100.4=-150-1CD.2EL/400.2SDC100.4=-50→星(表8.10)(2)分配与传递过程
(2)应用实例 例8.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5a结构的杆端弯矩。 图8.5 解:(1)基本量的计算(表8.9)。 (2)分配与传递过程(表8.10)

C表8.10分配与传递过程Be结点号。CeD.杆号BE+BABCsCBCDoDC-分配系数ue0.220.33-0.4400.8+0.24-20+20-50固端弯矩(kNm)44-150放松C52-010426--26a放松B-10.7-7.14-14.20-7.24t杆端弯矩放松C2.9—5.80-0.741.42R(kNm)放松B学-1.00-0.6-1.3g-0.74R放松Ce0.3-00.6*0.1→-0.122放松B-0.1-0.13-0.14+4最后杆端弯矩(kNm)-11.80-7.8419.6122.5g-122.5475.4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1 分配法的基本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渐近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4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3 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2 位移法解超静定梁和无侧移刚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及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位移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6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5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4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3 力法解超静定结构.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2 力法的基本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力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9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8 互等定理.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7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6 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5 图乘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3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4 无剪力分配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9 桁架和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8 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7 计算步骤和算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6 等效结点荷载.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2 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3 单元刚度矩阵(整体坐标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1 概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路.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2 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3 整体坐标系单元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4 整体刚度矩阵的建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6 等效结点荷载.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7 计算步骤和算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8 小结.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