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4 整体刚度矩阵的建立

学更求掌屋整体刚度矩阵建立的方法:位移法和单元集成法。9.4.1位移法建立整体刚度矩阵(1)回顾(1)连续梁的特点:并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一般情况下,结构仅有转角位移(2)两端固定的梁,在近端有一转角θ,相应产生杆端弯矩:4io(近端)和2ie(远端)。(2)公式推导图9-8两跨连续梁。i:i2天岭cX(1)(2)M:MM77iti2园HABXC图9-8结点力与结点力偶的关系见表9-1。表9-1CMiM2M3914i,02i00822i,02(411-4i2) 02212020932i2834i203M[4i]2110eM211矩阵形式:2i,e.41 + 4i20M,21,4i,0,记为: (F)=-[K[(A)整体刚度方程24i,0其中:K2i整体刚度矩阵4元/+42iLO41注意:红、绿框中分别是单元(1)和(2)的单元刚度矩阵。9.4.2单元集成法建立整体刚度矩阵(1)单元集成法的概念基本思路:考虑单元独立贡献,再叠加。如图9-9
教学要求 掌握整体刚度矩阵建立的方法:位移法和单元集成法。 9.4.1 位移法建立整体刚度矩阵 (1)回顾 (1)连续梁的特点:并考虑杆件的轴向变形;一般情况下,结构仅有转角位移。 (2)两端固定的梁,在近端有一转角θ,相应产生杆端弯矩:4iθ(近端)和2iθ(远端)。 (2)公式推导 图9-8两跨连续梁。 图9-8 结点力与结点力偶的关系见表9-1。 表9-1 注意:红、绿框中分别是单元(1)和(2)的单元刚度矩阵。 9.4.2 单元集成法建立整体刚度矩阵 (1)单元集成法的概念 基本思路:考虑单元独立贡献,再叠加。如图9-9

ii:(2)cXE兰一1XA (1)i(2)图9-9基本过程:局部单元刚度矩阵;单元贡献矩阵;整体单元刚度矩阵。700o004224; 70)(2)41[4i22i2004i22i22i14i1214i[2i,4i200oJLO2i,4i,0 7(2)TO0[42]02i,2142000214114i,2i2=K=212i241+4iLo00002i24i22124i,(2)单元定位向量的概念总码(整体分析):结点位移在结构中统一编码,如1,2等;局部编码(单元分析):单元结点位移,如(1),(2)等。单元定位向量():单元结点位移的总码组成的向量。具体见图9-10和表9-2人3一XB②?Mo四巴女粉AB贝豆K@图9-10表9-2
图9-9 基本过程:局部单元刚度矩阵;单元贡献矩阵;整体单元刚度矩阵。 (2)单元定位向量的概念 总码(整体分析):结点位移在结构中统一编码,如1,2等; 局部编码(单元分析):单元结点位移,如(1),(2)等。 单元定位向量(λ):单元结点位移的总码组成的向量。 具体见图9-10和表9-2。 图9-10 表9-2

单元总码局部码单元定位向量(入)Y0(1)102(2)03(1)2②3(2)(i)r任意单元S(j)(3)实例分析求图9-11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H&iHiHi21二.?善②#中图9-11分析:固定端总码为0;总码的最后编号为n,则整体刚度矩阵为nxn阶。解:见表9-3表9-3单元单元刚度矩阵定位向量单元贡献矩阵整体刚度矩阵[400]420。0①0[24]002i204122,04i1+4i20[4i221,]?021,4i2124i,+4i,2,[214i,]00002i34i,0003[4号21]?04号2i[254i,]104i,2i,(4)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1)Kij一一第j个杆端位移分量取单位值1,其它杆端位移为0时所引起的第i个杆端力分量的值。(2)【K】是对称矩阵、可逆矩阵、和带状稀疏矩阵(非零元素集中在主对角线两侧的局部带宽之内)
(3)实例分析 求图9-11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图9-11 分析:固定端总码为0;总码的最后编号为n,则整体刚度矩阵为n×n阶。 解:见表9-3 表9-3 (4)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1)Kij――第 j 个杆端位移分量取单位值1,其它杆端位移为 0 时所引起的第i个杆端力分量的 值。 (2)[K]是对称矩阵、可逆矩阵、和带状稀疏矩阵(非零元素集中在主对角线两侧的局部带 宽之内)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3 整体坐标系单元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2 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路.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1 概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3 单元刚度矩阵(整体坐标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2 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6 等效结点荷载.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7 计算步骤和算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8 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9 桁架和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4 无剪力分配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3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2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渐近法 8.1 分配法的基本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渐近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位移法 7.4 对称结构的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6 等效结点荷载.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7 计算步骤和算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8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6 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5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1 综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1 概述 Overview of Structural Dynamics.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SDOF-Free Vibration.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SDOF forced-Vibration.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Influence of damping.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5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Free-Vibration of MDOF.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6 两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 Forced-Vibration of MDOF Due to Harmonic Loads.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结构动力计算 10-7 小结.pdf
-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Bridge Engineering.pdf
- 《桥梁工程》课程学习指南.pdf
-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专题讲稿)Principles for Concept Design of Conrete Girder Bridg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