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1 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223.2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1 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学要求了解位移的概念,理解虚功原理的概念,初步掌握单位荷载法。能利用单位荷载法正确的计算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下的位移。5.1.1结构位移计算概述(1)位移的概念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支座移动与制造误差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因而结构上个点的位置会有变动。(2)种类线位移:截面的移动,有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相对线位移角位移:截面的转动,有点的角位移,杆的角位移和相对角位移。(3)结构位移计算的目的结构设计必须经过刚度校核:结构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位移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结构位移计算是分析超静定结构,结构动力计算和稳定分析的基础。(4)产生位移的原因荷载作用;温度变化和材料胀缩;支座的沉降和制造误差。5.1.2虚功原理(1)实功与虚功实功是力在自身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恒为正。虚功是力在其它原因产生的位移上作的功,如力与位移同向,虚功为正,反向时,虚功为负。(2)广义力与广义位移作功的两方面因素:力、位移。与力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力F。与位移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位移△。广义力与广义位移的关系是:它们的乘积是虚功。即:W=F(a)广义力是单个力,则广义位移是该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在力作用方向上的分量;(b)广义力是一个力偶,则广义位移是它所作用的截面的转角α;(c)若广义力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P,则W=F△A+FAB=F△说明:△是与广义力相应的广义位移,表示AB两点的相对位移。(d)若广义力是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m,则W=mA+mB=me说明:△是与广义力相应的广义位移,表示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3)虚设力系求刚体体系位移图5.1静定梁,支座A向上移动了一个已知距离AA,求C处的位移Ac。La图5.1

教学要求 了解位移的概念,理解虚功原理的概念,初步掌握单位荷载法。 能利用单位荷载法正确的计算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下的位移。 5.1.1 结构位移计算概述 (1)位移的概念 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支座移动与制造误差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因而结构上个点的 位置会有变动。 (2)种类 线位移:截面的移动,有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相对线位移; 角位移:截面的转动,有点的角位移,杆的角位移和相对角位移。 (3)结构位移计算的目的 结构设计必须经过刚度校核; 结构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位移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 结构位移计算是分析超静定结构,结构动力计算和稳定分析的基础。 (4)产生位移的原因 荷载作用;温度变化和材料胀缩;支座的沉降和制造误差。 5.1.2 虚功原理 (1)实功与虚功 实功是力在自身引起的位移上所作的功,恒为正。 虚功是力在其它原因产生的位移上作的功,如力与位移同向,虚功为正,反向时,虚功为负。 (2)广义力与广义位移 作功的两方面因素:力、位移。与力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力F。与位移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 位移Δ。 广义力与广义位移的关系是:它们的乘积是虚功。即:W=FΔ (a)广义力是单个力,则广义位移是该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在力作用方向上的分量; (b)广义力是一个力偶,则广义位移是它所作用的截面的转角α; (c)若广义力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P,则W=FΔA+ FΔB =FΔ 说明:Δ是与广义力相应的广义位移,表示AB两点的相对位移。 (d)若广义力是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 m,则W=mθA+ mθB =mθ 说明:Δ是与广义力相应的广义位移,表示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 (3)虚设力系求刚体体系位移 图5.1静定梁,支座A向上移动了一个已知距离ΔA,求C处的位移ΔC。 图5.1

解:设虚力状态(图5.2)μ P=1YBCTOnT京ba图5.2bR=求支座反力:R-a+P.b=0ab虚功方程:1.△。+R.△,=0=△c>a(4)单位荷载法在拟求位移的方向上虚设单位荷载,利用平衡条件求支反力。利用虚力原理列出虚力方程进行求解。求解步骤(1)沿所求位移方向加单位力:求出虚反力:(2)建立虚功方程:1.△+ZRC=0(3)解方程:△=-ZRC例5.1:图5.3三铰刚架,支座B向右移动了一个已知距离,向下移动了一个已知距离2△。求:(1)C点的水平位移Ac。(2)E点的竖向位移△E。(3)D点的转角c。(4)AD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AAD。(5)CD两点的相对转角cD。Qmc?B图5.3解:虚设状态(图5.4)

解:设虚力状态(图5.2) 图5.2 (4)单位荷载法 在拟求位移的方向上虚设单位荷载,利用平衡条件求支反力。利用虚力原理列出虚力方程进行 求解。 例5.1:图5.3三铰刚架,支座B向右移动了一个已知距离Δ,向下移动了一个已知距离2Δ。求: (1)C点的水平位移ΔC。(2)E点的竖向位移ΔE。(3)D点的转角θC。 (4)AD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ΔAD。(5)CD两点的相对转角θCD。 图5.3 解: 虚设状态(图5.4)

P=1b)a)OCDCP=1BH.BHLTOTTTOT7707TO1tv.Iv.d)cP=1C=1OOLCCDDLBHIBH.1P=1TOTTOTTTOrTTOTtv.I v.em=nm=1OIDCBH.TOTT.TOTtTv.图5.4

图5.4

C点的水平位移Ac(图5.4a)Y支座反力:V=0.5H=-0.5虚功方程:1.4+H4+-V24)=0=△。=1.54(→)(2)E点的竖向位移A(图5.4b)支座反力:V=0.5H=-0.5虚功方程:1-+H△+(-V24)=0=A=1.5()(3)D点的转角Gc(图5.4c)支座反力:V=1/2a)H=1/(2a)虚功方程:1-6,+H,4+(-V24)=0=6,=1.54((4)AD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AD。(图5.4d)支座反力:VA=0H,=1//5虚功方程:1.AAD+H△+(-Vg2△)=0→AAD=-1/(/5(5)CD两点的相对转角&cD:(图5.4e)支座反力:V=0H=1/α虚功方程:1.8cD+H:+(-Vg-24)=0=0cD=-△/a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