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5 组合结构

求屋组合结构的组成特性,以及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一截面法。3.5.1组合结构的特点组合结构是由只承受轴力的二力杆件(链杆)和承受弯、剪力、轴力的梁式杆件组成的结构。3.5.2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组合结构的计算方法仍然采用截面法。一般先求支座反力和各链杆的轴力,然后在计算梁式杆的内力。关键在于正确区分以下两类杆件:(1)二力杆(链杆):两端铰接且无横向荷载作用的直杆。(2)梁式杆:承受横向荷载的直杆,或虽无横向荷载但杆端有刚结点的直杆。相应地,组合结构的结点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仅连接二力杆的铰结点,这类结点仍可采用桁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另一种为连接二力杆与梁式杆的组合结点,在计算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梁式杆的截面上一般有三个内力,为了不使隔离体上的未知力过多,应尽可能避免截断梁式杆。例:作图示(图3-21)组合结构的内力图。D-100元V100kV1FPG2m272m2m2122417741417747714177471图3-21a图示组合结构为按三刚片法则组成的结构,杆件AC、BG为梁式杆,其它杆件均为链杆。注意到本题是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则根据对称性即可判断铰C处反对称约束力为零,且对称杆件的内力相同。从连接处入手,采用截面法进行计算,作截面1-1。隔离体受力分析图见图3-21b。D100元VX.P图3-21b
教学要求 掌握组合结构的组成特性,以及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截面法。 3.5.1 组合结构的特点 组合结构是由只承受轴力的二力杆件(链杆)和承受弯、剪力、轴力的梁式杆件组成的结构。 3.5.2 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组合结构的计算方法仍然采用截面法。 一般先求支座反力和各链杆的轴力,然后在计算梁式杆的内力。 关键在于正确区分以下两类杆件: (1)二力杆(链杆):两端铰接且无横向荷载作用的直杆。 (2)梁式杆:承受横向荷载的直杆,或虽无横向荷载但杆端有刚结点的直杆。 相应地,组合结构的结点也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仅连接二力杆的铰结点,这类结点仍可采用桁 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另一种为连接二力杆与梁式杆的组合结点,在计算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由于梁式杆的截面上一般有三个内力,为了不使隔离体上的未知力过多,应尽可能避免截断梁 式杆。 例:作图示(图3-21)组合结构的内力图。 图示组合结构为按三刚片法则组成的结构,杆件AC、BG为梁式杆,其它杆件均为链杆。 注意到本题是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则根据对称性即可判断铰C处反对称约束力为零,且对称 杆件的内力相同。 从连接处入手,采用截面法进行计算,作截面1-1。隔离体受力分析图见图3-21b

NDHNDA图3-21c由平衡条件可得:M=100×2+X.×2=0=X。=-100kV2X=N-100=0=NDH=141.4kNNDHXA2=0=R,=200kVY=R,-100-NDH×2由结点D的平衡条件可得(图3-21c):/24FX=N.N=N.Dc=111.8AVXX2V/52V22+NDA=0=NB=-150KNY=NmX+NDHX2V52则问题已解,内力图见图3-21d、e、f。1F111.SAV111.8kV141.4/)141.42150元1-150A1BUUR-1001H图3-21d轴力图D200元1100-18He100200元NAm图3-21e剪力图10021-m100元V-m图3-21f弯矩图
由平衡条件可得: 则问题已解,内力图见图3-21d、e、f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4 静定平面桁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3 静定平面刚架.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2 多跨静定梁.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1 梁的内力计算回顾.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刚架-组合结构).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4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3 平面杆件体系的自由度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2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1 基本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几何组成分析).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4 荷载的分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3 杆件结构的分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 1.1 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任务.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Structural Mechanics(武汉理工大学:范小春).pdf
- 《结构力学》课程学习资料(结构力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docx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Structural Mechanics.pdf
- 粘性土的弹粘塑性模型及其固结分析应用(讲稿)一种可考虑排水板、多层土和多级荷载的软黏土固結沉降的通用簡單計算方法 A General Simpl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s of Layered Clayey Soils with Vertical Drains under Staged Loadings.pdf
- 土的固结理论(讲稿)Consolidation of soils.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6 三铰拱.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7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1 移动载荷和影响线的概念.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2 静力法作结构的影响线.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3 机动法作结构的影响线.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4 影响线的应用.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4.5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1 应用虚力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2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3-4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和举例.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5 图乘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6 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7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8 互等定理.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5.9 小结.pdf
-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力法.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pdf
- 《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力法 6.2 力法的基本概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