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3-12 对称三相计算2、不对称

S12-3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指导思想:三相电路实际是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重点:对称三相电路的简化计算
§12-3 对 称 三 相 电 路 的 计 算 指导思想:三相电路实际是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一种 特殊类型,因此,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三 相电路。 重点: 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 对称三相电路的简化计算

O多选题设置下列关于对称三相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有:对称三相电路的条件:电源对称、端线阻抗相同、三相负载完全相同B对称三相Y-Y电路的特点:电源中性点N、负载中性点N'等电势对称三相Y-Y电路的简化:三相可以化为一相,同时电源中性点N、负载中性点N'直接短接对称三相Y-Y电路的中线电流为0D一E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均可以在对称三相电路中使用提交
下列关于对称三相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有: 对称三相电路的条件:电源对称、端线阻抗相同、三相负载完全相同 对称三相Y-Y电路的特点:电源中性点N、负载中性点N’等电势 对称三相Y-Y电路的简化: 三相可以化为一相,同时电源中性点N、负载中性点N’直接短接 对称三相Y-Y电路的中线电流为0 A B C D 提交 多选题 E 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均可以在对称三相电路中使用

对称Y-Y电路简化解法:一相计算UA1.由简化后的一相电路图:ZZA+OA相负载:UBUZBBUAN=ZiAXOZ +ZU2.由原电路图:B相负载:Zi,=iZ-120UBN =UAN-Z-120C相负载:UZi。=i^Z120UcN.=UANZ120°中线电流:in =i +i. +i=0
对称Y-Y电路简化解法:一相计算 Zl Z UA · A N N´ A´ A I A A l U I Z Z U ZI A N A A相负载: B相负载: B A I I 120 B'N A'N U U 120 C'N A'N U U 120 C A I I 120 1.由简化后的一相电路图: 2.由原电路图: 中线电流: N I A B C I I I 0 Zl Z UA · Zl Z UB · Zl Z UC · ZN A B C A B C N N A IB IC I N I C相负载:

其他联结形式原则:△-→Y等效变换1.其它联结形式的对称系统Y一Y三相电路2.等效前后,线电压/电流保持不变1.负载阻抗:Zz'A-→Y:32.电源/负载的电流电压:U, = V3U Z30° i =i,Y型联结线相关系公型联结线相关系U, =U, i =V3i,Z-30
其他联结形式 3 Z Z 1.负载阻抗: 2.电源/负载的电流电压: Y-Y三相电路 Y: 1. 其它联结形式的对称系统 原则: Y等效变换 Y型联结线相关系 3 30 U U l p l p I I 型联结线相关系 U U l p 3 30 l p I I 2. 等效前后,线电压/电流保持不变

例题1对称三相电路如图,线电压为380V,Z=19.2+j14.4Q,Z=3+j4Q。求负载端的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U.NIB'C解:1.将电路化为Y一Y形式。(1)将负载△一Y变换:2.将三相电路化为一相计算Z19.2 + j14.4设U =220Z0°(V)Z33U= 17.1Z - 43.2°(A)= 6.4 + j4.8(2)Z' + Z,2)求出电源的相电压:380UU,=下= 220(V)
例题1 N Zl Z Zl Z Zl A B C A´ B´ C´ Z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线电压为380V,Z=19.2+j14.4,Zl=3+j4。求: 负载端的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A'B' IB'C' I C'A' I 19.2 j14.4 3 3 Z Z 380 220(V) 3 3 l p U U 解:1. 将电路化为Y -Y形式。 (1) 将负载-Y变换: (2) 求出电源的相电压: 6.4 j4.8( ) A I B I C I Zl Z UA · Zl Z UB · Zl Z UC · A B C A B C N Z Z Z A I B I C I 2. 将三相电路化为一相计算。 A 设U = ( ) 220 0 V A A l U I Z Z 17.1 43.2 (A)

例题1对称三相电路如图,线电压为380V,Z=19.2+j14.4Q,Z=3+j4Q。求负载端的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UN2(2)负载端的相电流:B'C= 9.9Z -13.2(A)ABV3/-30°3.求所有待求的量。=iAB/Z-120°=9.9Z-133.2(A)(1)负载端的线电流icA = iABZ120° = 9.9Z106.8°(A)i.=17.1Z-43.2°(A)(3)负载端的线电压::i. =iZ-120UAB = iABZ = 236.9Z23.7(V)= 17.1Z -163.2°(A):. UBc = UABZ - 120° = 236.9Z - 96.3(V)ic=i.Z120°=17.1Z76.8°(A)UcA. =UAR:Z120° = 236.9Z143.7°(V)
3. 求所有待求的量。 (1)负载端的线电流: A I 17.1 43.2 (A) B A I I 120 17.1 163.2 (A) C A I I 120 17.1 76.8 (A) 例题1 N Zl Z Zl Z Zl A B C A´ B´ C´ Z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线电压为380V,Z=19.2+j14.4,Zl=3+j4。求: 负载端的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A'B' IB'C' I C'A' I A I B I C I Zl Z UA · Zl Z UB · Zl Z UC · A B C A B C N Z Z Z A I B I C I (2)负载端的相电流: A A B 3 30 I I - 9.9 13.2 (A) B'C' A B C'A' A B 120 9.9 133.2 (A) 120 9.9 106.8 (A) I I I I (3)负载端的线电压: U I Z A B A B 236.9 23.7 (V) B'C' A B C'A' A B 120 236.9 96.3 (V) 120 236.9 143.7 (V) U U U U

例题2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求图中各电流UA A!-IZ12UBZ3Z1+BB'NCZ4B'Z4UcCZ3KC"2-ZNN'UAAA4ZZ/3Z3N4一1F
例题2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求图中各电流。 A N N Z A A 1 UA · Z2 Z1 Z3 Z4 UA · Z2 Z1 Z3 Z4 UA · Z2 Z1 Z3 Z4 UA · Z2 Z1 Z3 Z4 UA · Z2 Z1 Z3 Z4 UA · Z2 Z3 Z4 3 Z1 UA · UB · UC · ZN Z4 Z4 Z4 Z2 Z2 Z2 Z3 Z3 Z3 Z1 Z1 I1 · I2 · I3 · I4 · A B C A B C N N A B C 1I 2 I 3 I

单选题设置关于如图的对称三相电路,右下图是否为其单相等效电路?UANiAZZ+AiA2JA4ZUBN+BZ2Z4Z4UcN+CZZZ,Z,ZN7Z3TA=2Z2Z4/3Z,/3UAN是不是提交
关于如图的对称三相电路,右下图是否为其单相 等效电路? 是 不是 A B 提交 单选题 + + + _ _ _ Z1 Z1 Z1 Z2 Z2 Z2 ZN Z4 Z4 Z4 Z3 Z3 Z3 A B C A1 I A2 I A3 I A4 I AN U BN U CN U + _ Z1 Z3 A1 I A2 I A3 I Z2 /3 Z4 /3 AN U

小结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电压、电流均对称。2.对称三相电路的一般计算方法:(1)将所有三相电源、负载都等效为Y-Y电路:(2)连接负载中性点和电源中性点,中线上的阻抗失效,不计;(3)画出单相计算电路,求出电流;注意:单相计算电路与原电路的结点对应关系。(4)回到原图,根据△、Y的线相关系,求原电路的电流电压。(5)由对称性,得出其它两相的电压、电流
小结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 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电压、电流均对称。 (1) 将所有三相电源、负载都等效为Y-Y电路; (2) 连接负载中性点和电源中性点,中线上的阻抗失效,不计; (3) 画出单相计算电路,求出电流; (4) 回到原图,根据 、Y的线相关系,求原电路的电流电压。 (5) 由对称性,得出其它两相的电压、电流。 2. 对称三相电路的一般计算方法: 注意:单相计算电路与原电路的结点对应关系

多选题设置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有:UANA+NB+Z2C+1ZNZN两组负载相互独立。AB负载Z,的相电流有效值=电源线电压有效值/Z,的模C负载Z,若有一相开路,将不会影响负载Z,的工作情况提交D以上都不对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有: 两组负载相互独立。 负载Z2的相电流有效值=电源线电压有效值/Z2的模 负载Z2若有一相开路,将不会影响负载Z1的工作情况 以上都不对 A B C D 提交 多选题 + _ _ _ + + N A C B Z1 Z2 ZN N' UA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4-12 三相功率.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5-13 非正弦.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6-7 初始条件.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7-7 零输入.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8-7 一阶全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9-7 二阶零输入响应+全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0-7 阶跃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1-7 冲激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2-14 拉氏变换+反变换.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3-14 拉氏反变换+拉氏电路求解.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4-14 网络函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5-15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回路电流.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6-15 回路电流结点电压.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7-16 二端口.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8-17 非线性.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4 电路定理(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8 相量法(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9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0 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稳态电路(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1 三相电路(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2-12 三相线相关系、对称计算1.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1-10 变压器、三相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0-10 去耦计算.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9-10 互感、计算1.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8-9 正弦稳态功率2、谐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7-9 正弦稳态功率.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6-9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5-9 阻抗、相量图.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4-8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复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3-8 相量.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2-6 储能元件+8正弦量.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1-4 戴氏2+最大功率传输.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0-4 替代+戴氏1.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9-4 小测方程叠加.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8-3 回路电流特殊+结点电压.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7-3 支路电流网孔回路电流.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6-3 电路的图独立方程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5-2 电源等效输入电阻.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4-2 等效+电源等效.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1-2 §1-7 受控电源(非独立源,controlled source or dependent source)§1-8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s)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