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4-12 三相功率

S12-5三相电路的功率重点: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12-5 三 相 电 路 的 功 率 重点: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

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p(t)平衡-PA (t) = uani = /2U cos(ot)× /2I cos(ot - P)=UI[cos @ + cos(2ot - @)]Pg(t)= uBn'g = /2U cos(ot -120°)xV2I cos(ot -(β -120°)= UI[cos @ + cos(2ot - @- 240°)]P(t) = ucnic = /2U cos(ot +120°)× /21 cos(ot - p +120°)= UI[cos β + cos(2ot - β + 240)]: p(t) = P,(t)+ Ps(t)+ Pc(t) = 3UI cos @单相瞬时功率脉动PA(t)三相瞬时功率平衡p(t)3Ulcos00
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p(t)平衡 A AN A p t u i U t I t ( ) 2 cos( ) 2 cos( ) UI t [cos cos(2 )] B BN B p t u i U t I t ( ) 2 cos( 120 ) 2 cos( 120 ) UI t [cos cos(2 240 )] C CN C p t u i U t I t ( ) 2 cos( 120 ) 2 cos( 120 ) UI t [cos cos(2 240 )] ( ) ( ) ( ) ( ) A B C p t p t p t p t 3 cos UI O t pA (t) UIcos 单相瞬时功率脉动 O t p(t) 3UIcos 三相瞬时功率平衡

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欢带CE3袋33-PHASE INDUCTION MOTORA011680GB18613-2008Y80M2-485512005GB75A000V20.75kW50Hz380V2.1A功率因数绝缘等级接法73.0%0.76B4EFPFINS.CLCONN0201390r/minIP4418kg出厂日期09.10NO.5V1U1WDATE江门市江晟电机厂有限公司JIANGMEN JIANGSHENG ELECTRICMACHINEWORKS CO.LTD.CHINA非额定工况下的输入功率B梦
引入 A B C M 非额定工况下的输入功率

三相电路的复功率三相电路:三相对称:ZA对称三相负载三相负载B.BNZ=(Z/ L三相复功率=各相复功率之和。 SA=SB = ScS=SA+SB+SoS=3SA=UANiA +UBNiB +UcNi
三相电路的复功率 三相负载 对称三相负载 Z= |Z| ZZZ ABC ZA ABC ZB ZC N ' 三相复功率 * * * U I U I U I AN A BN B CN C S S S S A B C 三相电路: AI BICI =各相复功率之和 。 三相对称 : AI BICI S S S A B C S S 3 A

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P、无功功率O三相电路:三相对称:ZA对称三相负载三相负载'B.15N'ZoZ=(Z/ 1. 平均功率=各相平均功率之和。I P = P.= PcP = Re[S] = Re[SA + SB + Sc]= P + P, + P.P = 3PA = 3U ANIA cOS =VUala coso=- Re[UAn'iA* +UBN'ig' +Ucn'i*]2.无功功率=各相无功功率之和。Q =Qg = Q.Q = Im[S] = Im[SA + SB + Sc]=O. +O, +Q.Q = 3Q^ = 3UAnl^ sin @=V3U线/线sin= Im[UANi" +UBN'ig" +UcNic]?为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角(阻抗角)不是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差
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P、无功功率Q 1. 平均功率 P S S S S Re[ ] Re[ ] A B C =各相平均功率之和。 2. 无功功率 =各相无功功率之和。 P P P A B C A AN A P P U I 3 3 cos 三 相 负 载 对 称 三 相 负 载 Z= |Z| Z Z Z A B C ZA A B C ZB ZC N' 三相电路: A I B IC I 三相对称: A I B IC I Q S S S S Im[ ] Im[ ] A B C P P P A B C * * * Re[ ] U I U I U I AN A BN B CN C Q Q Q A B C * * * AN A BN B CN C Im[ ] U I U I U I Q Q Q A B C A AN A Q Q U I 3 3 sin 3 cos U I 线 线 3 sin U I 线 线 为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角(阻抗角), 不是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差

单相电动式功率表的工作原理**电压线圈W2*+zUW*口电流线圈福0U=ULΦ电压线圈的电压β=d-Φ=0i功率表读数Mi=IZΦ电流线圈的电流MUIcosp=UI cos(ui)
单相电动式功率表的工作原理 M UI cos Z W U · I · * * 电压线圈 电流线圈 功率表读数M 电流线圈的电流 电压线圈的电压 * * U I UI cos( ) U I U U u i I I u i U I

一三瓦计法三相四线制测量功率三相负载B福N=PUAnIA cOS PA +UBNIg cOS PB+UcNI cOS Pc = PA + PB + P。 = P结论:三相负载的总功率等于三个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W2 * 三 相 负 W3 载 W2 A W1 B C N * * * * * AN A A U I cos BN B B U I cos CN C C U I cos P P P A B C 三相四线制测量功率——三瓦计法 + + = P W1 W3 + + =P 结论: 三相负载的总功率等于三个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A I B I C I

一二瓦计法三相三线制测量功率*CBA*三相负载结论:*BW2三相负载的总功率等于*两个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BAC接线:分别串联在任意两线上(第一、第二线)1.功率表的电流线圈*端接电源侧*端接本表电流线圈的*端2.功率表的电压线圈非*端接到第三线(未串联电流线圈的线
接线: 1.功率表的电流线圈 三相负载的总功率等于 两个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三 相 负 载 A B C W1 * * W2 * * B C A C A B 分别串联在任意两线上 (第一、第二线) *端接电源侧 2.功率表的电压线圈 *端接本表电流线圈的*端 非*端接到第三线 (未串联电流线圈的线) 结论: 三相三线制测量功率——二瓦计法

一瓦计法原理*1. 功率表 W,的读数B WC*P =-UBAIB COs(UBA'B) -Re[UBAiB]三相负载Is*2. 功率表 W,的读数W*P, =Ucal。 cos(UcAl。)= Re[UcAi,']i两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三相总功率3P +P, = Re[UbA'b +Ucac ]=Re[(U.-U)ig*+(U。-U)ic]-i=Re[U.i. +U.i。-U(i+I)- Re[Sβ + Sc + SA] = Re[S] = P不对称的三相四线制不能用二瓦计法i +i.+i.=0二瓦计法适用的条件:
1. 功率表 W1 的读数 * Re[ ] U I BA B * Re[ ] U I CA C * * P P U I U I 1 2 BA B CA C Re[ ] * * * * Re[ ( )] U I U I U I I B B C C A B C Re[ ] SSS B C A Re[ ] S P * * Re[( ) ( ) ] U U I U U I B A B C A C 二瓦计法适用的条件: A I B I C I 1 BA B BA B P U I U I cos( ) 2. 功率表 W2 的读数 2 CA C CA C P U I U I cos( ) * A I A B C I I I 0 不对称的三相四线制 不能用二瓦计法 二瓦计法原理 三 相 负 载 W1 * * W2 * * B C A W1 W2 3. 两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三相总功率

对称三相电路二瓦读数U对称*U三相负载火300U.BCiBW.*子团4生1. 功率表 W,的读数:P=UAcl cos(UAciA)-YACcos(β-30)22/32. 功率表 W,的读数:P,=UBclcos(UBc/B)=UBclB.cos(p+30°)=二2V32 P=P+P23.三相总平均功率:4. 三相总无功功率: Q=V3(P-P)
1. 功率表 W1 的读数: AC A U I cos( 30 ) BC B U I cos( 30 ) UB UC UA UAC UBC B I A I 30o 1 AC A AC A P U I U I cos( ) 2. 功率表 W2 的读数: 2 BC B BC B P U I U I cos( ) 对称三相电路二瓦读数 A I B IC I 三 相 负 载 W1 * * W2 * * A B C W1 W2 3. 三相总平均功率: P P P 1 2 4. 三相总无功功率: 1 2 Q P P 3( ) U线 I 线 对称 1 1 2 2 3 P Q 1 1 2 2 3 P Q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5-13 非正弦.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6-7 初始条件.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7-7 零输入.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8-7 一阶全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9-7 二阶零输入响应+全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0-7 阶跃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1-7 冲激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2-14 拉氏变换+反变换.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3-14 拉氏反变换+拉氏电路求解.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4-14 网络函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5-15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回路电流.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6-15 回路电流结点电压.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7-16 二端口.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38-17 非线性.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4 电路定理(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8 相量法(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9 一般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0 具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稳态电路(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1 三相电路(题目).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练习题)ch11 三相电路(含解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3-12 对称三相计算2、不对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2-12 三相线相关系、对称计算1.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1-10 变压器、三相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20-10 去耦计算.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9-10 互感、计算1.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8-9 正弦稳态功率2、谐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7-9 正弦稳态功率.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6-9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5-9 阻抗、相量图.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4-8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复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3-8 相量.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2-6 储能元件+8正弦量.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1-4 戴氏2+最大功率传输.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10-4 替代+戴氏1.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9-4 小测方程叠加.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8-3 回路电流特殊+结点电压.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7-3 支路电流网孔回路电流.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6-3 电路的图独立方程数.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5-2 电源等效输入电阻.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L4-2 等效+电源等效.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