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可积条件

§3可积条件 判别一个函数f(x)在[a,b]上是否可积,就是判别 极限m∑f(5)4x,是否存在.在实际应用中, T→0 i1 直接按定义来判定是困难的.我们希望由函数本身 的性质(例如函数的有界性、连续性等)来判别 函数的可积性.为此,先给出可积准则,并以此证明 有界性是可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连续性是 可积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前页 后页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判别一个函数 f (x) 在[a, b]上是否可积,就是判别 §3 可积条件 的性质(例如函数的有界性、连续性等)来判别 → = 0 1 lim ( ) n i i T i 极限 f x 是否存在. 在实际应用中, 直接按定义来判定是困难的. 我们希望由函数本身 函数的可积性. 为此, 先给出可积准则,并以此证明 有界性是可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连续性是 可积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返回

定理9.1(可积必有界) 若函数f在Ia,b]上可积,则f在[a,b]上必有界. 证设 ∫fx)dx=J. 由定义,对8=1>0,36>0,只要T<6,无论T 与5∈[x-1,」(i=1,2,)如何选取,都有 2店-外1. 于是 前页 页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定理9.1 (可积必有界) 若函数 f 在 [a,b] 上可积,则 f 在 [a,b] 上必有界. 证 设 f (x)dx J. b a = 由定义, 对 = 1 0 0 , , T , T 只要 无论 1 Δ 1 n i i i f ( ) x J , = − 于是 1 [ , ] ( 1,2, , ) , i i i 与 如何选取 都有 = x x i n −

2gssU41: 倘若fx)在[a,b小上无界,则必有k,使得f(x)在 [比I,xJ上无界.令 i≠ 故必存在5∈[x1,x],满足 1f5)小 M+G 前顶 后顶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1 [ , ] . k k x x 上无界 令 ( )Δ , i i i k G f x = 故必存在 满足 k k k x x −1 , , 1 Δ 1 n i i i f ( ) x J M . = + = ( ) . k k M G f x + 倘若 在 上无界, f x a b ( ) [ , ] 则必有 k ,使得 在 f x( )

于是 空5 ≥/5A-∑f65A i≠k >M+GAx-G-M, △Xk 矛盾 以下例子告诉我们,有界性并不是可积的充分条件. 前页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于是 1 ( )Δ n i i i f x = 矛盾. 以下例子告诉我们, 有界性并不是可积的充分条件. ( ) k k i i Δ ( )Δ i k f x f x − Δ , k k M G x G M x + − =

例1试用反证法证明:狄利克雷函数D(x)在任何 区间[a,b]上不可积. 证若D)在[a,b上可积,则3J∈R,36>0, 当T<6时,对任何5:∈x,x,有 2w-J号 现任取5∈Q∩x-1,x,i=1,2,.,n,则 言M5-2= 前顶
前页 后页 返回 i i i Q [ , ], 1,2, , , 1 现任取 = x x i n − 则 1 1 ( )Δ Δ 1. n n i i i i i D x x = = = = 证 若 D(x) 在 [a, b] 上可积 , 则 J R, 0, 1 1 ( )Δ . 2 n i i i D x J = − 例1 试用反证法证明:狄利克雷函数 D x( )在任何 区间 上不可积 [ , ] a b . 当 时 T , −1 [ , ], i i i 对任何 有 x x

又任取7∈比1,小Q,i=1,2,n,则 p(m )s0. 于是 D5)-立Dn,)A-L,而这与 1 D()Aw,D(n,)A, 1 ≤2Dw+2m心-J3 相矛盾,所以D(x)在[a,b]上不可积. 前顶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于是 1 1 ( )Δ ( )Δ 1 , n n i i i i i i D x D x = = − = 而这与 1 1 ( )Δ ( )Δ n n i i i i i i D x D x = = − 1 1 1 1 ( )Δ ( )Δ 1 2 2 n n i i i i i i D x J D x J = = − + − + = 1 [ , ]\ Q, 1,2, , , i i i 又任取 = x x i n − 则 1 ( )Δ 0. n i i i D x = = 相矛盾, 所以 D x( ) . 在 上不可积 [ , ] a b

定义2设f在[a,b]上有界,对任意分割 T:M=xo<X1<.<xn=b, 称S(T)=∑M,△,为∫关于分割T的上和,其中 i=1 M,=sup{f(x)川x∈[K-1,x,],i=1,2,.n 称s(T)=∑m,Ax,为f关于分割T的下和,其中 m =inf (f(x)xex,x,i=1,2,.n; 称o,=M,-m,(i=1,2,.n)为f在[x1,x上的 振幅。 前页
前页 后页 返回 : . , 0 1 T a x x x b = n = 称 为 f 关于分割 T 的上和,其中 1 ( ) Δ n i i i S T M x = = M f x x x x i n i i i = = sup ( ) | [ , ] , 1, 2, ; −1 称 为 f 关于分割 T 的下和,其中 1 ( ) Δ n i i i s T m x = = m f x x x x i n i i i = = inf ( ) | [ , ] , 1, 2, ; −1 定义2 设 在 上有界 f a b [ , ] , 对任意分割 1 ( 1, 2, ) [ , ] i i i i i M m i n f x x 称 = − = 为 在 − 上的 振幅

振幅反映了函数在区间内的变化范围,是一个与连 续性相关联的概念. 定理9.3(可积准则)函数在a,b上可积的充要 条件是:V8>0,3分割T,使 ST)-T)=M,-m)y,-2@,x,<6. 此定理将在本章第六节定理9.15中证明.在用它 证明可积性问题时,有多种方法可使∑o,△x,<6, i=1 前门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定理9.3(可积准则)函数 f 在[a, b]上可积的充要 条件是: 0, , 分割T 使 1 1 ( ) ( ) ( )Δ Δ . n n i i i i i i i S T s T M m x x = = − = − = 此定理将在本章第六节定理 9.15 中证明. 在用它 振幅反映了函数在区间内的变化范围,是一个与连 续性相关联的概念. . 1 = n i i xi 证明可积性问题时,有多种方法可使

常见的有三种方法,下面分别作出介绍 6。,从而 第一种方法:每个@,<b- 含产= 例如,在[@,b]上一致连续的f,便属于这种情形 定理9.4(连续必可积) 若f在[a,b上连续,则∫在[a,b小上可积. 证f在[a,b]上连续,从而在[a,b小上一致连续.于 前页
前页 后页 返回 1 1 Δ Δ . n n i i i i i x x b a = = = − 常见的有三种方法,下面分别作出介绍. 每个 b a i − 第一种方法: ,从而 例如 在 上一致连续的 ,便属于这种情形 , [ , ] . a b f 定理9.4(连续必可积) 若 f a b 在 上 [ , ] 连续,则 f a b 在 上 [ , ] 可积. 证 f a b 在 上 [ , ] 连续,从而 在 上 [ , ] a b 一致连续.于

是e>0,36>0,x',x"∈[a,b],若x'-x"<6,则 )-水62a 因此当[a,b]上的分割T满足T<δ时, 0:=M;-m =sup{f(x)-f(x"),x',x"Ex1,xl} b-a 从而gA战兰立A= 前顶 返回
前页 后页 返回 f x f x ( ) ( ) . b a − − i = Mi − mi 1 sup{ ( ) ( ) , [ , ] } i i f x f x x x x x , − = − , b − a 从而 1 1 Δ Δ . n n i i i i i x x b a = = = − 因此当 [ , ] a b T T 上的分割 满足 时, 是 0, 0, , [ , ], x x a b 若 则 x x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定积分性质.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微积分学基本定理.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面积.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利用定积分求体积.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定积分求弧长.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定积分求旋转曲面面积.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定积分的物理应用.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函数作图讨论.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实数集完备性基本定理.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上极限下极限.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反常积分的定义.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无穷限反常积分的性质与判敛法则.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瑕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pdf
-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数学分析教材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级数的收敛性.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正项级数.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般项级数.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致收敛性.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致收敛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的性质.pdf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N-L公式.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定积分的概念.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有理积分.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换元积分与分部积分.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不定积分概念与性质.ppt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不定积分.doc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5 独立性.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4 条件概率.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3 概率的性质.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2 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课).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7 分布的其它特征数.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6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4 常用离散分布.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2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5 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4 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