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五节 条件概率

第五节条件概率驶向成功的彼岸驶向胜利的彼岸
第五节 条件概率

引例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00名学生中,有男生60名,女生40名:来自河南的2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2人。现在从花名册中任意抽取以为同学,试计算:(1)抽到的同学来自河南的概率;(2)抽到的同学是女生的概率;(3)抽到的同学是来自河南的女生概率;4)若发生抽到的是女生,她来自河南的概率

解:令A=“抽到的学生来自河南”,B=“抽到的同学是女生”,则根据古典概型公式有:A的样本数_20(1) P(A)==0.2总样本数100B的样本数40(2)P(B)==0.4总样本数100p是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AB的样本数12(3) P(AB)==0.12总样本数100(4)若发现抽到的是女生,她来自山东可概率p为:O12O=0.3O40

事件AB与事件AIB可用文氏图来表示2B图1由引例可得12/100P(AB)12P(A/B)-40/100P(B)40图2

一、条件概率P(AB)定义:P(BIA)P(A)0P(A)由上面讨论知,P(BIA)应具有概率的所有性质。例如:P(B|A) =1-P(BI A)P(BUCIA) = P(B|A)+P(CIA) -P(BCIA)BC =P(BIA)≥P(CIA)二、乘法公式当下面的条件概率都有意义时:P(AB)= P(A)·P(B|A) = P(B)·P(A|B)P(ABC)=P(A)P(BA)P(CIAB)P(AA ... A,)= P(A)P(A IA)P(A IAA) ...P(A,IA, - An-)
5 一、条件概率 定义: 由上面讨论知,P(B|A)应具有概率的所有性质。 例如: P B A P B A ( | ) 1 ( | ) P B C A P B A P C A P BC A ( | ) ( | ) ( | ) ( | ) B C P B A P C A ( | ) ( | ) P AB P A P B A P B P A B ( ) ( ) ( | ) ( ) ( | ) P ABC P A P B A P C AB ( ) ( ) ( | ) ( | ) 1 2 1 2 1 3 1 2 1 1 ( ) ( ) ( | ) ( | ) ( | ) P AA A P A P A A P A AA P A A A n n n ( ) ( | ) ( ) P AB P B A P A P A( ) 0 二、乘法公式 当下面的条件概率都有意义时:

设100件产品中有70件一等品,25件二等品,规定一、二等品为合格品:从中任取1件,求(1)取得一等品的概率;(2)已知取得的是合格品,求它是一等品的概率。解 设A表示取得一等品,B表示取得合格品,则(1)因为100件产品中有70件一等品,所以70P(A)0.78100(2)方法1:因为95件合格品中有70件一等品,所以70O0.7368P(A)B89570/100P(AB)P(AB)0.7368方法2:P(B)95/100

例:某厂生产的产品能直接出厂的概率为70%,余下的30%的产品要调试后再定,已知调试后有80%的产品可以出厂,20%的产品要报废。求该十厂产品的报废率。:AB与 AB解:设A=生产的产品要报废】不相容B=生产的产品要调试P(A|B)= 0已知P(B)=0. 3, P(A/B)=0. 2,P(A)= P(ABU AB) = P(AB) + P(AB)= P(B)· P(A|B)+ P(B)· P(A|B)=0.3×0.2+0.7×0=6%另解:AC B,A=AB,利用乘P(A) = P(AB) = P(B)P(A|B) = 0.3 ×0.2 = 6%法公式
7 例:某厂生产的产品能直接出厂的概率为70%,余下的30%的产品要调 试后再定,已知调试后有80%的产品可以出厂,20%的产品要报废。求该 厂产品的报废率。 P A B ( | ) 0 P A P AB AB ( ) ( ) P B P A B P B P A B ( ) ( | ) ( ) ( | ) 0.3 0.2 0.7 0 6% ∵AB与 AB 不相容 利用乘 法公式 P AB P AB ( ) ( ) 解:设 A={生产的产品要报废} B={生产的产品要调试} 已知P(B)=0.3,P(A|B)=0.2, , , ( ) ( ) ( ) ( ) 0.3 0.2 6% A B A AB P A P AB P B P A B 另解:

例:某行业进行专业劳动技能考核,一个月安排一次,每人最多参加3次某人第一次参加能通过的概率为60%:如果第一次未通过就去参加第二次这时能通过的概率为80%:如果第二次再未通过,则去参加第三次,此时能通过的概率为90%。求这人能通过考核的概率。P(A1A)解:设A,=【这人第i次通过考核},i=1,2,31- P(A IA)A=「这人通过考核},A=AUAAUAAA=1-0.8=0.2P(A) = P(A)+P(AA)+ P(A,A,A)= P(A)+P(A)·P(A IA)+P(A)· P(A, IA)P(A IAA,)=0.60+0.4×0.8+0.4×0.2x0.9=0.992亦可:P(A)=1- P(A) =1-P(AAA)=1-P(A)P(A IA)P(A,IAA)=1-0.4×0.2×0.1=0.9928
8 例:某行业进行专业劳动技能考核,一个月安排一次,每人最多参加3次 ;某人第一次参加能通过的概率为60%;如果第一次未通过就去参加第二次 ,这时能通过的概率为80%;如果第二次再未通过,则去参加第三次,此时 能通过的概率为90%。求这人能通过考核的概率。 A A A A A A A 1 1 2 1 2 3 1 1 2 1 2 3 P A P A P A A P A A A ( ) ( ) ( ) ( ) 1 1 2 1 1 2 1 3 1 2 P A P A P A A P A P A A P A A A ( ) ( ) ( | ) ( ) ( | ) ( | ) 0.60 0.4 0.8 0.4 0.2 0.9 0.992 + 1 2 3 1 2 1 3 1 2 P A P A P A A A P A P A A P A A A ( ) 1 ( ) 1 ( ) 1 ( ) ( | ) ( | ) 1 0.4 0.2 0.1 0.992 2 1 2 1 ( | ) 1 ( | ) 1 0.8 0.2 P A A P A A 解: 设 Ai={ 这人第i次通过考核 },i=1,2,3 A={ 这人通过考核 }, 亦可:

例:从52张牌中任取2张,采用(1)放回抽样,(2)不放回抽样,求恰是“一红一黑”的概率。解:设A,={第i次取到红牌},i=1,2,AA与 AA不相容B={取2张恰是一红一黑]P(B)=P(AA, UAA)。= P(AA)+ P(AA)= P(A)· P(A, [A)+ P(A)· P(A, IA)利用乘法公式(1)若为放回抽样:C((=P(B)222226226262626(2)若为不放回抽样:P(B)1C2C522651525152519
9 例:从52张牌中任取2张,采用(1)放回抽样,(2)不放 回抽样,求恰是“一红一黑”的概率。 1 2 1 2 P B P A A A A ( ) ( ) 1 2 1 1 2 1 P A P A A P A P A A ( ) ( | ) ( ) ( | )1 1 1 2 1 1 1 1 1 1 1 ( ) ( ) ( ) 2 2 2 2 2 2 2 P B C 1 1 2 26 26 52 26 26 26 26 26 ( ) / 52 51 52 51 51 P B C C C 利用乘 法公式 与 不相容 A A1 2 A A1 2 1 2 1 2 P A A P A A ( ) ( ) (1)若为放回抽样: (2)若为不放回抽样: 解:设 Ai={第i次取到红牌},i=1,2, B={取2张恰是一红一黑}

三、全概率公式定义:设S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B,B2,,B为E的一组事件。若:(i) B, UB, U...UB, = S(i) B,B,=O, i+ j, i,j=1,2,",n则称B,Bz,…,B,为S的一个划分,或称为一组完备事件组。B1SBnB2即:B1,B2,..,Bn至少有一发生是必然的,两两同时发生又是不可能的。10
10 三、全概率公式 定义:设S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B1,B2,.,Bn为E的一组事件。若: 则称B1,B2,.,Bn为S的一个划分,或称为一组完备事件组。 1 2 ( ) n i B B B S ( ) , , , 1,2, , i j ii B B i j i j n B1 B2 Bn S 即:B1,B2,.,Bn至少有一发生是必然的,两两同时发生又是 不可能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四节 几何概型.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三节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二节 古典概型(等可能概型).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一节 随机事件与概率.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言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金融数学专业).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9章 无穷级数.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无穷级数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函数幂级数展开式的应用.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无穷级数 第二节 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无穷级数 第三节 幂级数.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无穷级数 第一节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重积分 第四节 重积分的应用.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重积分 第五节 含参变量的积分.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重积分 第二节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重积分 第三节 三重积分.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重积分 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重积分 第3节 三重积分1.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多元微积分学 第四节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多元微积分学 第六节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六节 事件的独立性.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七节 伯努利概型.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四节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 边缘(边际)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条件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四节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五节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 数学期望.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二节 方差.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第一节 大数定律.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第二节 中心极限定理.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基本概念.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抽样分布.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未知分布的估计.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第一节 参数估计的意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