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护理与康复学院门: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邢凤梅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护理学导论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基础护理教研室 教 师 姓 名 : 邢凤梅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护理学导论 授 课 学 期 :2013~ 2014 学年 秋 季学期

教案首页护理学导论中文课程名称The Introduction of Nursing英文授课对象2011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科技楼202教室第10教学周周第1-2节第十二章健康教育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授课章节第二节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第三节健康教育的程序、原则、及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程序及原则。教学目标2.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护理人员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与要求3.了解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意义、健康教育的方法。教学要求:能够理解和分析健康教育各种理论的指导作用及局限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健康教育的概念、程序及原则。教学难点: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与难点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学手段健康教育的概念、历史及意义--讲授法;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原则、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一讲与手段授法+案例分析+讨论法。教材:《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教材与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具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素养healthliteracy专业词汇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引言部分: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以“芬兰的北加里冠心病发病率降低”为例开场,引入6分钟这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90分钟基本部分: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25分钟)一、基本概念(13分钟)二、健康教育相关学科(3分钟)三、健康教育发展简史《2分钟)四、健康教育的意义(3分钟)五、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4分钟)教学内容第二节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40分钟)《15分钟)一、知一信-行模式与二、健康信念模式13分钟时间分配(7分钟)三、格林模式四、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5分钟)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方法(25分钟)(7分钟)、健康教育基本原则(12分钟)二、健康教育程序三、健康教育方法(6分钟)结束部分:4分钟小结本次课内容,强调重点及难点。作业及思考题:1.应用知一信一行理论,设计高血压惠者的健康教育处方。2.预习下次课内容: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护理学导论 英 文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ing 授课对象 20 11 级 护理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10 教学周 周 一 第 1-2 节 上课教室 科技楼 20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 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程序、原则、及方法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程序及原则。 2.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护理人员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 3.了解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意义、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学要求:能够理解和分析健康教育各种理论的指导作用及局限性。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健康教育的概念、程序及原则。 教学难点: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学手段 健康教育的概念、历史及意义-讲授法;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原则、健康教育理论及模式-讲 授法+案例分析+讨论法。 教材与 教具 教材:《护理学导论》 李小妹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 教具: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健康素养 health literacy 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以“芬兰的北加里冠心病发病率降低”为例开场,引入 这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 6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 (25 分钟) 一、基本概念 〈13 分钟〉 二、健康教育相关学科 〈3 分钟〉 三、健康教育发展简史 〈2 分钟〉 四、健康教育的意义 〈3 分钟〉 五、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 分钟〉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 (40 分钟) 一、知-信-行模式 〈15 分钟〉 二、健康信念模式 〈13 分钟〉 三、格林模式 〈7 分钟〉 四、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 〈5 分钟〉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方法 (25 分钟) 一、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7 分钟〉 二、健康教育程序 〈12 分钟〉 三、健康教育方法 〈6 分钟〉 结束部分: 4 分钟 小结本次课内容,强调重点及难点。 作业及思考题: 1.应用知-信-行理论,设计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 2.预习下次课内容: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以同学的引言部分:以“芬兰的北加里冠心病发病率降低”为例开场,引入这6分钟需要引入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本次课,提基本部分:示教学目第十二章健康教育标和重点、25分钟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难点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其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从而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生活习惯,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达到自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掌握讲授《13分钟)一、基本概念法(一)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掌握健康讨论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教育的概法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念,并能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或外分析和理伤、恢复健康和适应机体功能障碍。解健康教健康教育同时也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变化及社会上的许多因素的育与健康影响,教育人们树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唤起人们对个体卫生和社会卫宣教、健康生的自觉性及责任感,积极投人到以群众参与为中心的卫生保健活动,促进的关以促进及提高人的健康素质。系(二)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是健康学和教育学交叉综合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中心,借助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向人们揭示“人一一自然界一社会”体系中健康本质的交叉科学,(三)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卫生宣传1.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康教育也就没有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是健康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卫生宣传在于向民众普及卫生知识,是健康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特定的健康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是一种干预措施。卫生宣传仅仅是卫生知识的传播,因此,不能等同于健康教育。二、健康教育相关学科了解讲授((3分钟)法》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了解」讲授(《2分钟).三、健康教育发展简史法(一)国外健康教育的发展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引言部分:以“芬兰的北加里冠心病发病率降低”为例开场,引入这 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提示重点难点。 基本部分: 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 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其目的是传播健 康知识,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从而影响个人、家庭、社会 的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生活习惯,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帮 助人们达到自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一、基本概念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 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 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或外 伤、恢复健康和适应机体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同时也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变化及社会上的许多因素的 影响,教育人们树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唤起人们对个体卫生和社会卫 生的自觉性及责任感,积极投人到以群众参与为中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以促进及提高人的健康素质。 (二)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是 健康学和教育学交叉综合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人类健康发展为中心,借助多学科理论和方 法,向人们揭示“人——自然界——社会”体系中健康本质的交叉科学. (三)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 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以维持并 促进自己的健康。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卫生宣传 1.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是指以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等手段 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康 教育也就没有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是健康教 育发展的最高阶段。 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 卫生宣传在于向民众普及卫生知识,是健康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特定的健康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 为”上来,是一种干预措施。卫生宣传仅仅是卫生知识的传播,因此, 不能等同于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相关学科 ➢ 预防医学 ➢ 社会医学 ➢ 教育学 ➢ 传播学 三、健康教育发展简史 (一)国外健康教育的发展 掌握 了解 了解 讲授 法 讨论 法 讲授 法 讲授 法 6 分钟 25 分钟 〈13 分钟〉 〈3 分钟〉 〈2 分钟〉 以同学的 需要引入 本次课,提 示 教学目 标和重点、 难点 掌握健康 教育的概 念,并能够 分析和理 解健康教 育与健康 宣教、健康 促进的关 系

1.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2.行为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3.社会环境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二)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四、健康教育的意义了解」讲授《3分钟)*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法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需要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效益的需要熟悉讲授(《4分钟)五、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指导服务对象采纳健康行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第二节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40分钟一、知-信-行模式熟悉讲授《15分钟)通过戒烟(一)知-信-行模式概述法行为的健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讨论康教育讲1.知---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法解知-信-行2.信一-一指对已获得的疾病相关知识的信任,对健康价值的态度。案例模式的内法容及应用3.行---指在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和态度的动力下,产生的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但知识转变成行为尚需要外界条件,而健康教育就是这种促进把知识转变成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举例: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态度通常以好与坏、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二)知一信一行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二、健康信念模式(thehealthbeliefmodel,HBM)熟悉讲授(13分钟结合慢性1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法病案例讲(一)模式的组成案例解和分析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法健康信念模式1.对疾病威胁的认识:(1)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如对“你认为你会患这种病吗?”等问题的回答为肯定者,则表明对该疾病的易感性认知高。(2)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如说“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癌症”等,则对癌症的严重程度认知高;如认为“小儿麻痹不算什么,我的孩子不需接种疫苗”,则对该病的严重程度认知低。(3对预防性措施所产生效果的认知:如认为“我已经将我的饮食进行了调整,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时,则了解到公众已认识到遵守预防性措施的利益及好处。(4)对预防性措施的障碍的认知:如认为“改变饮食习惯对我来说既费事又费钱,我真没有额外的时间来准备这些食物”时,则可理解公众在采取预防保健人员所建议的行为时有一定的困难或障碍
1.医学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2.行为阶段(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 3.社会环境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后) (二)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健康教育的意义 ❖ 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 ❖ 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 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效益的需要 五、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 ❖ 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 ❖ 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 ❖ 指导服务对象采纳健康行为 ❖ 开展健康教育研究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 一、知-信-行模式 (一)知-信-行模式概述 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1.知-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2.信-指对已获得的疾病相关知识的信任,对健康价值的态度。 3.行-指在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和态度的动力下,产生的有利于健康 的行为。 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但知识 转变成行为尚需要外界条件,而健康教育就是这种促进把知识转变成 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举例: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 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 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态度通 常以好与坏、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二)知-信-行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二、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 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一)模式的组成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1.对疾病威胁的认识: (1)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如对“你认为你会患这种病吗?”等问题的 回答为肯定者,则表明对该疾病的易感性认知高。 (2)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如说“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癌症”等, 则对癌症的严重程度认知高;如认为“小儿麻痹不算什么,我的孩子 不需接种疫苗”,则对该病的严重程度认知低。 (3)对预防性措施所产生效果的认知:如认为“我已经将我的饮食进行 了调整,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时,则了解到公众已认识到遵守 预防性措施的利益及好处。 (4)对预防性措施的障碍的认知:如认为“改变饮食习惯对我来说既费 事又费钱,我真没有额外的时间来准备这些食物”时,则可理解公众 在采取预防保健人员所建议的行为时有一定的困难或障碍。 了解 熟悉 熟悉 熟悉 讲授 法 讲授 法 讲授 法 讨论 法 案例 法 讲授 法 案例 法 〈3 分钟〉 〈4 分钟〉 40 分钟 〈15 分钟〉 〈13 分钟〉 通过戒烟 行为的健 康教育讲 解知-信-行 模 式 的 内 容及应用 结 合 慢 性 病 案例讲 解和分析 健康信念 模式

2.提示因素:包括他人的提醒、报刊杂志的宣传、亲朋好友的忠告等。3.影响及制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人格、文化程度、职业、是否会患该病及对该病的认识程度等。一般来说,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高,曾经患过该病的人会较愿意采取所建议的预防性行为。(二)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护士了解健康信念模式,在进行卫生宣传及教育时,可以此为指导,从加强公众的健康信念人手,利用卫生宣传手册、小册子、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及方法,也可以用家庭访视的方法以达到教育公众,增强他们的健康信念,帮助他们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公众的健康。三、格林模式(8分钟)了解」讲授(《7分钟)从卫生保此模式主要用于指导卫生保健人员鉴别影响人们健康决策和行为法健人员的的因素,帮助制定适宜的规划、计划和行为干预措施。分析角度讲解其特点是:从结果入手。法格林模式(一)模式组成1.评估阶段:(1)社会方面的评估:(2)流行病学评估:(3)行为及环境评估;(4)教育及组织评估:(5)行政管理及政策评估2.执行阶段:(1)制定实施时间表:(2)控制实施质量:(3)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4)培训实施人员:(5)配备和购置所需的设备物品3.评价阶段:近期、中期、远期的评价(二)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5分钟)四、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了解讲授(《5分钟)了解合理1.合理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是一个通用模法行为理论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过态度和主观准则来间接地影响使用行为,和计划行这使得人们对行为的合理产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该理论有一个重为理论的要的隐含假设:人有完全控制自已行为的能力。但是,在组织环境下,基本内容个体的行为要受到管理于预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需要引入一些外在变量,如情境变量和自我控制变量等,以适应研究的需要。2.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已的行为模式的。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因为研究者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因此,他将TRA予以扩充,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PerceivedBehaviorControl)的新概念,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式一计划行为理论。TPB主要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行为决定于个人的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决定于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与认知行为控制等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响;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受外生变量的影响。25分钟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方法一、健康教育基本原则掌握讲授(《7分钟)能够掌握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法健康教育启发性、规律性、通俗性、分析遵循的原直观性、合作性、行政性法则二、健康教育程序(一)评估:评估是为了了解教育对象的学习需要、学习准备状态、学
2.提示因素:包括他人的提醒、报刊杂志的宣传、亲朋好友的忠告等。 3.影响及制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人格、文化程度、职业、是否 会患该病及对该病的认识程度等。一般来说,教育程度及社会地位高, 曾经患过该病的人会较愿意采取所建议的预防性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护士了解健康信念模式,在进行卫生宣传及教育时,可以此为指 导,从加强公众的健康信念人手,利用卫生宣传手册、小册子、电视、 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及方法,也可以用家 庭访视的方法以达到教育公众,增强他们的健康信念,帮助他们采取 预防性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促进公众的健康。 三、格林模式 〈8 分钟〉 此模式主要用于指导卫生保健人员鉴别影响人们健康决策和行为 的因素,帮助制定适宜的规划、计划和行为干预措施。 其特点是:从结果入手。 (一)模式组成 1.评估阶段: (1)社会方面的评估; (2)流行病学评估; (3)行为及环境评估; (4)教育及组织评估; (5)行政管理及政策评估 2.执行阶段: (1)制定实施时间表; (2)控制实施质量; (3)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 (4)培训实施人员; (5)配备和购置所需的设备物品 3.评价阶段:近期、中期、远期的评价 (二)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四、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5 分钟〉 1.合理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一个通用模 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过态度和主观准则来间接地影响使用行为, 这使得人们对行为的合理产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该理论有一个重 要的隐含假设:人有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在组织环境下, 个体的行为要受到管理干预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需要引入一 些外在变量,如情境变量和自我控制变量等,以适应研究的需要。 2.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能够帮助我们 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TPB 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 熟虑的计划的结果。因为研究者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 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因此,他将 TRA 予以扩充,增加了一 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 念,从而发展成为新的行为理论研究模式—计划行为理论。 TPB 主要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 行为决定于个人的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决定于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 观规范与认知行为控制等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响;对行为的态度、行 为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受外生变量的影响。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方法 一、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 启发性、规律性、通俗性、 直观性、合作性、行政性 二、健康教育程序 (一)评估:评估是为了了解教育对象的学习需要、学习准备状态、学 了解 了解 掌握 讲授 法 分析 法 讲授 法 讲授 法 分析 法 〈7 分钟〉 〈5 分钟〉 25 分钟 〈7 分钟〉 从卫生保 健人员的 角度讲解 格林模式 了 解 合 理 行为理论 和计划行 为理论 的 基本内容 能够掌握 健康教育 遵循的原 则

习能力及学习资源,是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的先决条件。同时,掌握讲授《12分钟)以糖尿病法健康教育也是教育者准备的阶段。案例为例讲解1.评估学习者的需要及能力法健康教育2.评估学习资源的程序3.评估准备情况(二)设立目标:设立教育目标是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教育的具体目标有助于教育计划的实施,也是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1.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2.目标应具体、明确、可测3.目标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三)制定计划:计划是为了实现健康教育目标而事前对措施和步骤做出的部署。一个好的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1.明确实施计划的前提目标2.将计划书面化、具体化3.完善和修订计划(四)实施计划(五)效果评价熟悉讲解指出应针(《6分钟)三、健康教育方法法对患者的1.专题讲座法需求及患☆环境准备☆针对听众备课者的特征☆讲授技巧☆把握授课时间☆听众交流采取相应2.讨论法:特点:与会者人数较少,针对性强,可及时反馈信息。的健康教3.角色扮演法育方法4.实地参观法5.示范法6.个别会谈法7.展示与听力教学法4分钟8.其他健康教育方式结束部分:小结及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习能力及学习资源,是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的先决条件。同时, 也是教育者准备的阶段。 1.评估学习者的需要及能力 2.评估学习资源 3.评估准备情况 (二)设立目标:设立教育目标是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 教育的具体目标有助于教育计划的实施,也是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1.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目标应具体、明确、可测 3.目标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三)制定计划:计划是为了实现健康教育目标而事前对措施和步骤 做出的部署。一个好的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 1.明确实施计划的前提目标 2.将计划书面化、具体化 3.完善和修订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效果评价 三、健康教育方法 1.专题讲座法 ☆针对听众备课 ☆环境准备 ☆讲授技巧 ☆把握授课时间 ☆听众交流 2.讨论法:特点:与会者人数较少,针对性强,可及时反馈信息 。 3.角色扮演法 4.实地参观法 5.示范法 6.个别会谈法 7.展示与听力教学法 8.其他健康教育方式 结束部分:小结及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掌握 熟悉 讲授 法 案例 法 讲解 法 〈12 分钟〉 〈6 分钟〉 4 分钟 以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为例讲解 健康教育 的程序 指出应针 对患者的 需求及患 者的特征 采取相应 的健康教 育方法

教案附页教师参考:《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护理概论与护理技术》谢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教学学生参考:专业书籍:参考资料《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护理学基础》股磊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专业期刊:有关网址:http://61.153.27.182/ec/C157/Course/Index.htmhttp://211.85.176.19/C239/Course/Index.htm作业及思考题:1.应用知-信-行理论,设计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2.预习下次课内容: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思考题与作业任课教师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其它说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能调动学生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
教 案 附 页 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 《护理学导论》 李小妹主编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 《护理学导论》 潘孟昭主编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9 《护理学基础》 殷磊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 《护理概论与护理技术》 谢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 《护理学导论》 潘孟昭主编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9 《护理学基础》 殷磊主编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 专业期刊: 有关网址:http://61.153.27.182/ec/C157/Course/Index.htm http://211.85.176.19/C239/Course/Index.htm 思考题与 作业 作业及思考题: 1.应用知-信-行理论,设计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 2.预习下次课内容: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其它说明 任课教师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 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能调动学生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of nursing(华北理工大学:邢凤梅).pdf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给药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局部给药.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Pulse.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Blood pressure.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 hospice care.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的管理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管理.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的管理 第三节 常用急救技术.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章 饮食与营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院饮食 第三节 营养状况的评估 第四节 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7章 休息与活动.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章 饮食与营养 第五节 特殊饮食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5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1章 排泄 第一节 排尿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6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管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1章 排泄 第二节 排便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8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九章 护理程序(3/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七章 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九章 护理程序(1/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九章 护理程序(2/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六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2/2)、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护理程序(2/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护理程序(1/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护理程序(3/3)、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2/2)、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2/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