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of nursing(华北理工大学:邢凤梅)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课程编号:H14101英文名称:Introductionofnursing课程属性:必修学时:32学分:2后续课程:基础护理学1、基础护理学2适用专业:护理学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护理理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使学生能在其专业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更好地理解患者作为人所具有的特征并提供主动有效的护理,树立新型的健康观,提高对护理及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讨论、多媒体、自学、实习等形式,教学评价通过提问、作业、测验、操作考核等方法进行。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讲课上机其它合计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3232第一单元: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护理、护理学的概念、护理学的知识体系;(2)熟悉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士的角色、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3)了解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重点】1.护理、护理学的概念;2.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课程编号:H14101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nursing 课程属性:必修 学 时:32 学 分:2 后续课程:基础护理学1、基础护理学2 适用专业:护理学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 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 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护理理 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 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使学生能在其 专业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更好地理解患者作为人所具有的特征并提供 主动有效的护理,树立新型的健康观,提高对护理及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 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讨论、多媒体、自学、实习等形式,教学评价通过提问、作业、测 验、操作考核等方法进行。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32 32 第一单元: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护理、护理学的概念、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2)熟悉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士的角色、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3)了解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理专 业的发展趋势。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 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 【重点】 1.护理、护理学的概念; 2.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难点】从护理的发展概况及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第二单元:健康与疾病(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健康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健康与疾病的关系(3)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与疾病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重点】1.健康、疾病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2.患病行为及心理;3.角色与病人角色。【难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2.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第三单元:人的基本需要(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基本需要的概念、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2)熟悉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3)了解需要的概念、分类、护理人员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基本需要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重点】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2.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3.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难点】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2.需要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第四单元:人的成长与发展(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及在护理中的应用;(2)熟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框架:(3)了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难点】 从护理的发展概况及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 第二单元:健康与疾病(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健康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 的战略目标;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 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与疾病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 【重点】 1.健康、疾病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2.患病行为及心理; 3.角色与病人角色。 【难点】 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2.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第三单元:人的基本需要(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基本需要的概念、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2)熟悉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3)了解需要的概念、分类、护理人员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基本需要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 【重点】 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2.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3.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难点】 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2.需要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人的成长与发展(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皮亚杰认知发 展理论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及在护理中的应用; (2)熟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弗洛伊德的性心理 发展学说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框架; (3)了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重点】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内容和在护理中的应用;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及在护理中的应用【难点】1.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五单元: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2)熟悉压力源的概念、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压力反应的分类、压力的应对、压力的适应、压力与护理;(3)了解压力的意义。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1.压力的相关概念,2.压力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1.压力学说的主要内容;2.压力学说的应用。第六单元: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基本过程、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2)熟悉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护患关系的概念、特征、基本内容、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沟通的基本要素及方式、人际沟通的概念、意义、特征、沟通的层次;(3)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功能、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1.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模式2.沟通的基本要素及层次。【难点】1.护患关系及人际沟通的概念;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的教学方法。 【重点】 1.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内容和在护理中的应用;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及在护理中的应用。 【难点】 1.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 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熟悉压力源的概念、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压力反应的分类、压力的应对、压力的适应、压力 与护理; (3)了解压力的意义。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 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 1.压力的相关概念; 2.压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难点】 1.压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2.压力学说的应用。 第六单元: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基本过程、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2)熟悉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护患关系的概念、特征、基本内容、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 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沟通的基本要素及方式、人际沟通的概念、意义、特征、沟通的层 次; (3)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功能、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术,并将 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 1.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模式; 2.沟通的基本要素及层次。 【难点】 1.护患关系及人际沟通的概念;

2.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3.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第七单元:护理程序(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评价过程;(2)熟悉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护理评估的概念、资料的分类、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3)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质量评价。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程序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1.在临床应用资料收集的方法收集资料。2.护理诊断的书写。3.护理措施的制定。4.实施的过程和护理评价的过程。【难点】1.如何准确收集资料、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概念;2.护理诊断的理解及书写3.预期目标的确定;4.在临床熟练应用实施和评价第八单元:护理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1)掌握护理理论和模式的重要意义、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罗伊的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2)熟悉护理理论的定义、自理、自理力、自理总需求的概念、理论学家对四个主要概念的定义、其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了解护理理念的概念、正确的护士专业价值观和信念、南丁格尔学说内容、理论学家的简介及理论产生的背景。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护理理论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1.护理理论的作用;2.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罗伊的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难点】1.护理理论的应用;2.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的基本内容中概念及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理解。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2.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 3.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第七单元:护理程序(建议学时数: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形 成过程、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 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评价过程; (2)熟悉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护理评估的概念、资料的分类、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护理诊 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 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3)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质量评价。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程序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 1.在临床应用资料收集的方法收集资料。 2.护理诊断的书写。 3.护理措施的制定。 4.实施的过程和护理评价的过程。 【难点】 1.如何准确收集资料、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2.护理诊断的理解及书写; 3.预期目标的确定; 4.在临床熟练应用实施和评价 第八单元:护理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掌握护理理论和模式的重要意义、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罗伊的适应模式 的主要内容; (2)熟悉护理理论的定义、自理、自理力、自理总需求的概念、理论学家对四个主要概念的定义、 其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了解护理理念的概念、正确的护士专业价值观和信念、南丁格尔学说内容、理论学家的简介及 理论产生的背景。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护理理论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应用。 3.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 1.护理理论的作用; 2.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罗伊的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 【难点】 1.护理理论的应用; 2.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的基本内容中概念及对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理解。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平时进行课堂小考+布置课后作业,期未进行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四、教材及参考书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彭幼清.护理学导论.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章晓幸.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4.谢田.护理概论与护理技术.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5.周颖清.护理概论.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6.潘孟昭.护理学导论.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7.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尚少梅,代亚丽.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7;9.邢凤梅.基础护理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张小丽2.大纲审定人:邢凤梅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1.考核方式:平时进行课堂小考+布置课后作业,期末进行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彭幼清.护理学导论.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章晓幸.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4.谢田.护理概论与护理技术.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5.周颖清.护理概论.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6.潘孟昭.护理学导论.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 7.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8.尚少梅,代亚丽.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7; 9.邢凤梅.基础护理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张小丽 2.大纲审定人:邢凤梅 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给药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局部给药.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Pulse.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Blood pressure.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 hospice care.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的管理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管理.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的管理 第三节 常用急救技术.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章 饮食与营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医院饮食 第三节 营养状况的评估 第四节 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7章 休息与活动.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章 饮食与营养 第五节 特殊饮食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5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1章 排泄 第一节 排尿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6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管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1章 排泄 第二节 排便护理.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8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6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三节 常用急救技术(洗胃法、人工呼吸器).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6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第三节 常用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7章 临终护理.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九章 护理程序(3/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七章 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九章 护理程序(1/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九章 护理程序(2/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六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2/2)、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1/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护理程序(2/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2/2).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护理程序(1/3).doc
- 《护理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护理程序(3/3)、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1/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