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一章 引言(2/2)

Name of the Course:E-C TranslationWeek: OneLecture: OneAbstractTitle/topicUnit One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Contents】■第一节翻译的性质(Nature)和定义(Definition)■第二节翻译的意义(Significance)■第三节翻译的分类(Classification)■第四节中国翻译简史(History)[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第三节翻译的分类(Classification)■第四节中国翻译简史(History)Details【SectionOne】翻译的性质和定义、理论和实践■翻译的性质和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真正的翻译理论,只能来源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为翻译实践服务,翻译理论的正确与否,也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因此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翻译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SectionTwo】翻译的总体意义■翻译是沟通各民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列宁的评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一民族的人用同一种语言来达到相互交往、交流思想的目的。”■“不同民族的人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他们要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往往就得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翻译
Name of the Course: E-C Translation Week: One Lecture: One Abstract Title/topic Unit One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Contents】 ▪ 第一节 翻译的性质 (Nature)和定义(Definition) ▪ 第二节 翻译的意义(Significance) ▪ 第三节 翻译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第四节 中国翻译简史(History)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第三节 翻译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第四节 中国翻译简史(History) Details 【Section One】 翻译的性质和定义、理论和实践 ▪ 翻译的性质和定义 ▪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 出来的语言活动。 ▪ 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真正的翻译理论,只能来源于翻译实践, 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为翻译实践服务,翻译理论的正确与否,也在实践中受 到检验。因此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翻译理论正确与否的标 准。 【Section Two】 翻译的总体意义 ▪ 翻译是沟通各民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 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 ▪ 翻译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 列宁的评价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一民族的人用同一种语言来达到相互交 往、交流思想的目的。” ▪ “不同民族的人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他们要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往往就 得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翻译

【SectionThree】翻译的分类按其涉及到的语言来分类-——本民族语译成外语一外语译成本民族语■因此我们就有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种实践活动(涉及英、汉语的)按其翻译手段来分类译(oral interpretation)■连续(consecutive)翻译■同声(Simultaneous)传译■笔译(writtentranslation)按照翻译材料即对象来分类■科技材料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政治作品的翻译(包括社会科学论文、报告、演说辞等):■以及其他应用文的翻译(包括新闻报导、电报、文件等)。按其处理方式来分类■全译■摘译■编译■译写【SectionFour】中国翻译简史(History)中国佛经翻译的发端■我国的翻译事业始于西汉的民间佛经翻译活动(BuddhistScripture),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一西汉哀帝时伊存口传经句■真正的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译者安世高,译了《安般守译经》等30多部佛经。月支派的“三支”:支娄迦一—支亮一—支谦,月支派的又一大翻译家竺法护译佛经一百七十五部,对佛经流传贡献很大
【Section Three】 翻译的分类 按其涉及到的语言来分类 ▪ ——本民族语译成外语 ▪ ——外语译成本民族语 ▪ 因此我们就有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种实践活动(涉及英、汉语的) 按其翻译手段来分类 ▪ 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 连续(consecutive)翻译 ▪ 同声(Simultaneous)传译 ▪ 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按照翻译材料即对象来分类 ▪ 科技材料的翻译, ▪ 文学作品的翻译(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 政治作品的翻译(包括社会科学论文、报告、演说辞等); ▪ 以及其他应用文的翻译(包括新闻报导、电报、文件等)。 按其处理方式来分类 ▪ 全译 ▪ 摘译 ▪ 编译 ▪ 译写 【Section Four】 中国翻译简史(History) 中国佛经翻译的发端 ▪ 我国的翻译事业始于西汉的民间佛经翻译活动(Buddhist Scripture),至今已有 两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 ▪ ——西汉哀帝时伊存口传经句 ▪ 真正的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译者安世高,译了《安 般守译经》等30多部佛经。月支派的“三支”:支娄迦谶——支亮——支谦,月 支派的又一大翻译家竺法护译佛经一百七十五部,对佛经流传贡献很大

中国佛经翻译的高潮■隋唐时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释彦琮对翻译理论曾有透彻的发挥。·唐代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奖(与鸠摩罗什、真谛一直号称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译佛经七十五部,共一三三五卷,不但将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且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在翻译理论上也有贡献,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即“忠实、通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明清时期翻译的转向■北宋时佛经翻译由盛渐衰。■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在佛经翻译呈现出一片衰落景象的同时,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纤(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林纤和马建忠■清代林纤和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DameauxCamelias),《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马氏文通》作者马建忠一八九四年提出了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一、译者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表达出来: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译界泰斗严复严复译赫胥黎(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亚当.斯密(Smith)的《原富》(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法意》(LespritdesLois);斯宾塞尔(Spencer)的《群学肆言》(TheStudyofSociology):约翰.穆勒(Mill)的《群已权界论》(OnLiberty);甄克思(Jenks)的《社会通诠》(AHistoryofPolitics)等。■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八九八年)五四时期的翻译·“五四"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纤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上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可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
中国佛经翻译的高潮 ▪ 隋唐时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 ▪ 隋代释彦琮对翻译理论曾有透彻的发挥。 ▪ 唐代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鸠摩罗什、真谛一直号称我国佛教三大 翻译家),译佛经七十五部,共一三三五卷,不但将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且 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他在翻译理论上也有贡献,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即“忠 实、通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明清时期翻译的转向 ▪ 北宋时佛经翻译由盛渐衰。 ▪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在佛经翻译呈现出一片衰落景象的同时,却 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 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 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测量法 义》等书。 林纾和马建忠 ▪ 清代林纾和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有 《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élias),《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 《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 ▪ 《马氏文通》作者马建忠一八九四年提出了善译标准,包括三大要求:一、译 者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 气,把它表达出来;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 译界泰斗严复 ▪ 严复译赫胥黎(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 当.斯密(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法意》(Lésprit des Lois);斯宾塞尔 (Spencer)的《群学肄言》(The Study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Mill)的《群已权 界论》(On Liberty);甄克思(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 等。 ▪ 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在 天演论 卷首的译 例言 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八九八年) 五四时期的翻译 ▪ “五四”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 术名著和文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 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 共产党宣言 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上起了 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 联的作品,可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来

鲁迅的观点及新中国的翻译■鲁迅译《毁灭》、《死魂灵》等。他的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反对胡译乱译,主张“宁信而不顺"的原则。他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不同于“死译”。?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翻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理论方面也日益充实完善。【SummaryoftheLecture】Today we have mainly studied the nature, definition, significance and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Weshould pay our attent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he historyoftranslationinChina[HomeworkaftertheLecture】Review the content we have studied, prepare an oral report on theimportant and difficultpoint ofthelecture
鲁迅的观点及新中国的翻译 ▪ 鲁迅译《毁灭》、《死魂灵》等。他的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 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反对胡译乱译,主 张“宁信而不顺”的原则。他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 风貌,不同于“死译”。 ▪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翻译工作在党的领 导下不断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理论方面也日益充实完善。 【Summary of the Lecture】 Today we have mainly studied the nature, definition,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We should pay our attent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Homework after the Lecture】 Review the content we have studied, prepare an oral report on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of the lecture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五章 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四章 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二章 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误译(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三章 汉英对比与翻译(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六章 词语的翻译(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八章 应用文的翻译(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九章 Aesthetics and Poem Translation.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七章 句子翻译中的分与合(2/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四章 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二章 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误译(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三章 汉英对比与翻译(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一章 引言(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六章 词语的翻译(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七章 句子翻译中的分与合(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五章 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汉英翻译)第八章 应用文的翻译(1/2).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pdf
- 《日语》课程PPT教学课件(日语3标日)第十七课 わたしは新しい洋服が欲しいです.ppt
- 《日语》课程PPT教学课件(日语3标日)第十八课 携帯電話はとても小さくなりました.ppt
- 《日语》课程PPT教学课件(日语3标日)第十九课 部屋の鍵を忘れないでください.ppt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8 more on interpreting figures.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9 Fidelity in interpreting.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10 Reconstruction skills.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11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in interpreting.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6 public speaking.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7 Problem areas in interpreting figures.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4 Note-taking.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5 coping tactics.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2 Logical analysis.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1 Introduction.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英汉口译)Interpretation training 3 Memoryin Interpreting.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4 The Olympiad meeting emblem explains Beijing 2008.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5 What is Biology.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6 Narcissus.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7 the song of the river.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2 Rural Life in England.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3 Europe isnot ready to Lead.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英汉翻译练习及答案-1 Bush's speech.doc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汉翻译)第八章 语篇翻译与广告文体翻译.ppt
-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汉翻译)第九章 英汉诗歌对比与翻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