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四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_4-4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第四章S4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一、实对称矩阵的性质二、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加油!
§4 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第四章 一、实对称矩阵的性质 二、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实对称矩阵的性质定理1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定理2 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证明:设 Pi,P,是对称矩阵A的不同的两个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即 Ap= Pi, Ap2= P2,:A=AT:. apT =(aP)T =(Ap)= pTAT = pTA,于是 p = pAp = pT(p2) =p2加油!
定理1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一、实对称矩阵的性质 定理2 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 1 2 1 2 , , , p p A 设 是对称矩阵 的不同的两个特征值 的特征向量 即 证明: 1 1 1 2 2 2 Ap p Ap p , , , T A A 1 1 1 1 1 ( ) ( ) T T T p p Ap 1 1 , T T T p A p A 于是 1 1 2 1 2 1 2 2 ( ) T T T p p p Ap p p 2 1 2 , T p p

= ( -)pTp2 = 0.,:. pTp2=0即p,与p,正交: 2 ± 22,定理3设A为n阶实对称矩阵,则有正交矩阵C使CTAC=C-AC=Λ,其中Λ是以A的n个特征值为对角元素的对角矩阵加油!
1 2 1 2 ( ) 0. T p p , 1 2 . 1 2 0 即p1与p2正交 T p p 1 , , , 3 . T A n C C AC C AC A n 设 为 阶实对称矩阵 则有正交矩阵 使 其中 是以 的 个特征值 为对角元素的对 定 角矩阵 理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1.求A的特征值2.由(a,I-A)x =0,求出A的特征向量3.将特征向量正交化:4.将特征向量单位化:5.以特征向量为列向量写出正交矩阵加油!
3.将特征向量正交化; 4.将特征向量单位化; 2. ( ) 0, ; i 由 I A x A 求出 的特征向量 5.以特征向量为列向量写出正交矩阵. 1.求A的特征值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004例 设A=I,求正交矩阵C,使C-1AC031031为对角形矩阵解(1)第一步 求A的特征值002-40-312I-A== (a - 2)( - 4)012-3得特征值2, =2, 2 = 2 = 4加油!
2 ( 2)( 4) , 2, 4. 得特征值 1 2 3 1 4 0 0 0 3 1 0 1 3 . A C C AC 设 ,求正交矩阵 ,使 为对角形矩阵 解 (1)第一步 求A的特征值 例 4 0 0 0 3 1 0 1 3 I A

(2) 由(a,I-A)x = 0,求出A的特征向量;0对 , = 2,由(2I - A)x = 0,得基础解系, =L-1 对 , = , = 4,由(4I -A)x =0,得基础解系03,与,恰好正交,52 = 10 E3三0所以,52,5,两两正交加油!
1 1 0 2, (2 ) 0, 1 1 I A x 对 由 得基础解系 2 3 2 3 4, (4 ) 0, 1 0 0 1 , . 0 1 I A x 对 由 得基础解系 , 2与 3恰好正交 , , . 所以 1 2 3两两正交 ( ) 0, ; i (2) 由 I A x A 求出 的特征向量

(3)再将 51, 52,5,单位化0011152V2i=1,2,3)得0,n3 =n =n=5,01172/20(4)以n,n2,n,为列向量得正交矩阵1V2P=(n1,N2,ns)=2172加油!
1 2 3 (3) , , 再将 单位化 1 2 3 0 0 1 1 1 2 2 , , . 0 1 0 1 2 2 1,2,3 i i i i 令 得 1 2 3 (4) , , 以 为列向量得正交矩阵 1 2 3 0 1 0 1 1 0 , , 2 2 1 1 0 2 2 P

002则C-1AC =CT AC =0040-加油!
1 200 . 0 4 0 0 0 4 T C AC C AC 则

例已知实对称矩阵A的三个特征值为2,=2,2,=2,=1213且对应与,,的特征向量是pz=1 , P =-3L-1(1)求A的对应于,=2的特征向量:(2)求矩阵A.xi解:(1)设A的对应于,=2的特征向量为p,=1X2X3加油!
1 2 3 2 3 2 3 1 2, 1 1 2 , 1 3 1 3 (1) 2 (2) . A p p A A 例 已知实对称矩阵 的三个特征值为 且对应与 的特征向量是 , 求 的对应于 的特征向量; 求矩阵 1 1 1 2 3 (1) 2 x A p x x 解: 设 的对应于 的特征向量为

由[P1,P2]=0,[P1,P]=0,得0Xi +x, - x = 0解得:Pi=12x +3x, -3x = 01023(2) 取P=[P,P2,P, =1-31002则P-1AP =0000加油!
1 2 1 3 p p p p , 0, , 0 由 ,得 1 2 3 1 2 3 0 2 3 3 0 x x x x x x 1 0 : 1 1 p 解得 1 2 3 0 1 2 (2) , , 1 1 3 1 1 3 P P P P 取 1 200 0 1 0 0 0 1 P AP 则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四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_4-3n维向量空间的正交性.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四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_4-2矩阵的相似对角化.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四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_4-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与计算.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五章二次型_5-2 正定二次型.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五章二次型_5-1实二次型及其标准形.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二章行列式_2-5矩阵的秩.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二章行列式_2-4克拉默法则.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二章行列式_2-2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二章行列式_2-1n阶行列式的定义.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一章矩阵及其初等变换_1-4分块矩阵.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一章矩阵及其初等变换_1-3逆矩阵.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一章矩阵及其初等变换_1-2高斯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一章矩阵及其初等变换_1-1矩阵及其运算1/2.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一章矩阵及其初等变换_1-1矩阵及其运算2/2.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课本的扫描版_第四章.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课本的扫描版_第五章.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五章 二次型_5.2 正定二次型.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B)第五章 二次型_5.1 实二次型及其标准形.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_4.3分部积分.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_4.2换元积分法.pdf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一章.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四版,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随机事件.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率的定义.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条件概率.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事件的独立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边缘分布.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条件分布.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学期望.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方差.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协方差、相关系数和矩.pdf
- 山东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的点估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