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外国文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等。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文学基本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世界文学的整体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鉴赏、分析、评论一般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每个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与现象,掌握重点作家与作品。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外国文化和文学传统的熏陶,树立起对人类优秀文化和文学遗产兼容并包的胸怀,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1知识积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学历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形成演变过程、重点作家的文学风格及特点、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初步了解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异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全球一体化文化背景下,各国文学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又应彼此交流借鉴的文学发展趋势。2.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体悟、鉴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既有学识,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境界,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终身发展的能力。3.人文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外国文学和文化传统有相当的了解;对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情感、爱国思想、伦理智慧、哲学思考、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有切实的感悟和领会,对学生道德人格、理性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自古希腊文学至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史,由欧美与亚非文学两个平行的部分组成,因课时限制,只选讲欧美文学部分。(四)教学时数:总学时90学时,6学分。具体安排如下:第五学期(15×3=45)第七学期(15×3=45)以上均为课堂教学时数。本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第五、第七学期开设,并安排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发展 规律、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等。本课程的历史跨度 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文学基本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学习 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世界文学的整体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 读、鉴赏、分析、评论一般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每个时期 重要的文学思潮与现象,掌握重点作家与作品。培养学生理解、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 能力。使学生受到外国文化和文学传统的熏陶,树立起对人类优秀文化和文学遗产兼容并包 的胸怀,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 1.知识积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学历史的发展线索, 各阶段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形成演变过程、重点作家的文学风格及特点、重点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初步了解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异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进 一步了解全球一体化文化背景下,各国文学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又应彼此交流借鉴的文学发展 趋势。 2.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体悟、鉴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继 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既有学识,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和 意义;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境界,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 终身发展的能力。 3.人文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外国文学和文化传统有相当的了解;对作品中蕴含 的民族情感、爱国思想、伦理智慧、哲学思考、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有切实的感悟和领会, 对学生道德人格、理性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自古希腊文学至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的发展史,由欧美与亚非文学两个平行的 部分组成,因课时限制,只选讲欧美文学部分。 (四)教学时数: 总学时 90 学时,6 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五学期 (15×3=45) 第七学期 (15×3=45) 以上均为课堂教学时数。本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第五、第七学期开设,并安排

专业发展课作为补充和深化。(五)教学方式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主要系统地介绍西方文学自古代至二十世纪的发展史,介绍每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和现象,突出对重点作家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2.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定必读和选读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师讲授的基本内容,应是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基本知识。3.本课程每学期布置2一3次作业,作业应以分析具体作家作品,或论述某种具体文学现象为内容的小论文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期中一般安排考查。考试既要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因此,试题中“识记”、“领会”题应占50%一60%:“综合分析”题应占50%一40%。二、 本文导论(2学时)教学要点: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简介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外国文学”的概念。外国文学史的基本轮廓及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外国文学的方法及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教学要点: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成就。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4学时)一、欧洲古代文学,即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二、古希腊神话。前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三、古希腊抒情诗。《伊索寓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四、古罗马的神话系统及其奥维德的《变形记》。第二节荷马史诗(4学时)一、荷马其人与荷马时代。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二、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三、《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的基本内容。四、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学的影响。第三节、希腊戏剧(4学时)一、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底得斯三大悲剧家的创作。三、古希腊悲剧中的基本主题、命运观和政治倾向。三大悲剧诗人对戏剧艺术的贡献。四、古希腊喜剧的起源。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创作。教学要求:了解欧洲古代文学分期。熟练掌握古希腊神话的特色。理解古希腊神话的产生、古希腊抒情诗、古罗马文学。熟练掌握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及其作品
专业发展课作为补充和深化。 (五)教学方式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主要系统地介绍西方文学自古代 至二十世纪的发展史,介绍每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和现象,突出对重点作家作品的整 体把握和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 2.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定必读和选读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师讲授的基 本内容,应是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基本知识。 3.本课程每学期布置 2—3 次作业,作业应以分析具体作家作品,或论述某种具体文学 现象为内容的小论文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期中一般安排考查。考试既要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因此,试题中“识记”、“领会”题应占 50%—60%; “综合分析”题应占 50%—40%。 二、本文 导论(2 学时) 教学要点: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简介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外国文学”的概念。外国文学史的基本轮廓及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外国 文学的方法及要求。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教学要点: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成就。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 悲剧。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4 学时) 一、欧洲古代文学,即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 二、古希腊神话。前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三、古希腊抒情诗。《伊索寓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四、古罗马的神话系统及其奥维德的《变形记》。 第二节 荷马史诗(4 学时) 一、荷马其人与荷马时代。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 二、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三、《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的基本内容。 四、荷马史诗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希腊戏剧(4 学时) 一、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 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的创作。 三、古希腊悲剧中的基本主题、命运观和政治倾向。三大悲剧诗人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四、古希腊喜剧的起源。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创作。 教学要求:了解欧洲古代文学分期。熟练掌握古希腊神话的特色。理解古希腊神话的产生、 古希腊抒情诗、古罗马文学。熟练掌握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及其作品

考核要求:1识记: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学成就。2.领会: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的基本内容及认识价值。3.分析:重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教学要点: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几种类型及其成就:但丁的《神曲》讲析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4学时)一、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二、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及重要作品。第二节但丁(4学时)一、但丁的生平和创作。二、《神曲》的基本内容。教学要求:了解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理解但丁的生平和创作。熟练掌握《神曲》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考核要求:1识记:中世纪文学的四种类型及作家作品。2.领会:《神曲》的思想内容、基本主题。3.分析:《神曲·地狱篇》的内容。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教学要点: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及各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的创作及代表作讲析。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4学时)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背景及主要内容。文艺复兴时期三种文学并存的格局。人文主义文学。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概况。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拉伯雷的《巨人传》简介。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概况。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第二节塞万提斯(2学时)一、塞万提斯生平和创作简介。二、《堂吉诃德》的思想内容。三、堂吉德形象分析。四、《堂吉诃德》艺术特色。第三节莎士比亚(6学时)一、莎士比亚的生平。二、产生莎士比亚的历史条件和英国戏剧传统。三、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四、《威尼斯商人》简介。五、《哈姆雷特》分析。六、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简介
考核要求: 1.识记: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学成就。 2.领会: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的基本内容及认识价值。 3.分析:重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几种类型及其成就;但丁的《神曲》讲析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4 学时) 一、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及重要作品。 第二节 但丁(4 学时) 一、但丁的生平和创作。 二、《神曲》的基本内 容。 教学要求:了解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理解但丁的 生平和创作 。熟练掌握《神曲》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考核要求: 1.识记:中世纪文学的四种类型及作家作品。 2.领会:《神曲》的思想内容、基本主题。 3.分析:《神曲•地狱篇》的内容。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要点: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及各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的创作 及代表作讲析。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4 学时)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背景及主要内容。文艺复兴时期三种文学并存的格局。人 文主义文学。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意大利人文主义文 学概况。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拉伯雷的《巨人传》简介。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概况。英 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 第二节 塞万提斯(2 学时) 一、塞万提斯生平和创作简介。 二、《堂吉诃德》的思想内容。 三、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四、《堂吉诃德》艺术特色。 第三节 莎士比亚(6 学时)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 二、产生莎士比亚的历史条件和英国戏剧传统。 三、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 四、《威尼斯商人》简介。 五、《哈姆雷特》分析。 六、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简介

教学要求: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及各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熟练掌握塞方提斯、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及代表作。考核要求:1.识记: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征、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2.领会:《堂吉德》、《哈姆雷特》等作品的思想内容。3.综合分析:分析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第四章17世纪文学教学要点: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及在各国的主要成就;莫里哀的喜剧创作。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4学时)一、17世纪欧洲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二、17世纪欧洲文学的格局。巴罗克文学简介。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成就。第二节莫里衰(4学时)一、莫里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二、莫里哀喜剧的代表作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答尔丢夫形象分析。教学要求:掌握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及在各国的主要成就:熟练掌握莫里哀的喜剧创作。考核要求:1.识记: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领会:莫里哀喜剧的思想倾向。3:分析:《伪君子》中答丢夫的形象第五章18世纪文学教学要点: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英、法、德等国的发展概况。歌德的创作及其代表作讲析。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4学时)一、启蒙运动简介。启蒙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启蒙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比较。三、启蒙主义文学在英国、德国、法国的发展概况。第二节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和法国的启蒙主义小说(2学时)一、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简介。鲁滨逊形象的意义。法国哲理小说的特色。二、理解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简介。第三节歌德(6学时)一、歌德的生平简介。歌德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三、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分析。小说的社会意义。三、《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浮士德形象分析。四、《浮士德》的艺术特色。教学要求: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英、法、德等国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歌德的文学成就及其代表作。考核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及各国人文主义文学概况。熟练掌握塞万提斯、莎 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及代表作。 考核要求: 1.识记: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征、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 2.领会:《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作品的思想内容。 3.综合分析:分析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及在各国的主要成就;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4 学时) 一、17 世纪欧洲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17 世纪欧洲文学的格局。巴罗克文学简介。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成就。 第二节 莫里哀(4 学时) 一、莫里哀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二、莫里哀喜剧的代表作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答尔丢夫形象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及在各国的主要成就;熟练掌握莫里哀的喜剧创作。 考核要求: 1.识记: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领会:莫里哀喜剧的思想倾向。 3.分析:《伪君子》中答丢夫的形象 。 第五章 18 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英、法、德等国的发展概况。歌德的创作及其代表 作讲析。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4 学时) 一、启蒙运动简介。启蒙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18 世纪欧洲文学的 主流。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启蒙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比较。 三、启蒙主义文学在英国、德国、法国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和法国的启蒙主义小说 (2 学时) 一、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 记》简介。鲁滨逊形象的意义。法国哲理小说的特色。 二、理解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简介。 第三节 歌德(6 学时) 一、歌德的生平简介。歌德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 二、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分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三、《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浮士德形象分析。 四、《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英、法、德等国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歌德的 文学成就及其代表作。 考核要求:

1.识记: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各国文学概况。2.领会:歌德创作的意义及《浮士德》的主题、基本思想内容。3.分析:浮士德的艺术形象。第六章19世纪初期文学教学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各国文学概况。拜伦、雨果的创作。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二节概述(4学时)一、19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主流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简介: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基本特征和两种倾向。二、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发展概况。19世纪初期俄国文学概况。第二节拜伦(4学时)一、拜伦生平和创作简介。二、长诗《唐璜》的基本内容。唐璜形象分析。第三节雨果(4学时)一、生平和创作简介。二、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基本内容。三、长篇小说《悲修世界》的基本内容。冉阿让、芳汀等艺术形象分析。《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教学要求: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英、法等国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雨果的文学成就及其代表作。考核要求:1.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2.领会:重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思想性。3.分析:唐璜、冉阿让等人物形象。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教学要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各国的发展概况: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及代表作讲析。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6学时)、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况。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况。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况。第二节巴尔扎克(4学时)一、巴尔扎克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二、《人间喜剧》的主题分类及各类重要作品。三、代表作《高老头》分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实质和意义。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分析。四、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小说的艺术特征
1.识记: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各国文学概况。 2.领会:歌德创作的意义及《浮士德》的主题、基本思想内容。 3.分析:浮士德的艺术形象。 第六章 19 世纪初期文学 教学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各国文学概况。拜伦、雨果的创作。 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4 学时) 一、19 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主流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简介:浪漫主义 文学的兴起、基本特征和两种倾向。 二、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发展概况。 19 世纪初期 俄国文学概况。 第二节 拜伦(4 学时) 一、拜伦生平和创作简介。 二、长诗《唐璜》的基本内容。唐璜形象分析。 第三节 雨果(4 学时) 一、生平和创作简介。 二、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基本内容。 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基本内容。冉阿让、芳汀等艺术形象分析。《悲惨世界》 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英、法等国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雨果的文学 成就及其代表作。 考核要求: 1.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2.领 会:重点作品的基本内容、思想性。 3.分析:唐璜、冉阿让等人物形象。 第七章 19 世纪中期文学 教学要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各国的发展概况;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创作及代表作讲析。 教学时数:1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6 学时) 一、19 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文化 背景。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况。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况。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概况。 第二节 巴尔扎克(4 学时) 一、巴尔扎克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人间喜剧》的主题分类及各类重要作品。 三、代表作《高老头》分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实质和意义。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典型 意义分析。 四、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陀思妥耶夫斯基(4学时)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代表作《罪与罚》讲析。教学要求: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各国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及代表作。阅读《高老头》、《罪与罚》等作品考核要求:1.识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人间喜剧》的内容构成。2.领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征。《罪与罚》的基本内容。3.分析:《高老头》的思想内容、主要人物形象。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教学要点: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及在欧美各国的发展概况。托尔斯泰的创作及代表作品讲析。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4学时)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历史背景。二、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流派。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自然主义文学及左拉的创作简介。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简介。无产阶级文学简介。巴黎公社文学及《国际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托尔斯泰(6学时)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二、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简介。三、《安娜·卡列尼娜》的基本内容。安娜悲剧的社会意义。四、长篇小说《复活》的内容和主题。聂赫留多夫、玛斯洛娃人物形象分析五、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色。教学要求:阅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重要小说。考核要求:1:识记: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的文学流派。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2.领会: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3.分析:安娜、聂赫留朵夫的艺术形象。三、教学参考书目: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2006年6月第2版。2.蒋承勇主编,《外国文学史》(本科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4.杨周翰主编,《欧洲文学史》(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崔宝衡等主编,《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6、蒋承勇主编,《外国文学史》(高师教材),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7.二十院校编,《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第三节陀思妥耶夫斯基(4 学时)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代表作《罪与罚》讲析。 教学要求: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在各国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巴尔扎克、陀 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及代表作。阅读《高老头》、《罪与罚》等作品 考核要求: 1.识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人间喜剧》的内容构成。 2.领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征。《罪与罚》的基本内容。 3.分析:《高老头》的思想内容、主要人物形象。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 第八章 19 世纪后期文学 教学要点:19 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及在欧美各国的发展概况。托尔斯泰 的创作及代表作品讲析。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4 学时) 一、19 世纪后期文学的历史背景。 二、19 世纪后期欧美文学流派。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自然主义文学及左拉 的创作简介。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简介。无产阶级文学简介。巴黎公社文学及《国 际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托尔斯泰(6 学时)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 二、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简介。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基本内容。安娜悲剧的社会意义。 四、长篇小说《复活》的内容和主题。聂赫留多夫、玛斯洛娃人物形象分析 五、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阅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重要小说。 考核要求: 1.识记:19 世纪后期欧美主要的文学流派。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托尔斯泰 的主要作品。 2.领会: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 3.分析:安娜、聂赫留朵夫的艺术形象。 三、教学参考书目: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5 月第 1 版,2006 年 6 月第 2 版。 2. 蒋承勇主编,《外国文学史》(本科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3.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年。 4.杨周翰主编,《欧洲文学史》(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 5.崔宝衡等主编,《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年。 6、蒋承勇主编,《外国文学史》(高师教材),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年。 7.二十院校编,《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年。 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合理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1.制作和使用计算机教学课件。2.使用Internet网上的资源。推荐“外国文学精品课程网”、“外国文学网”、“外国文学艺术和作家艺术家介绍、导读”、“外国文学评论网”“学术中国”“外国文学论文网”等网站学习。3.使用电子信箱或博客师生互动交流学习。五、课外学习内容:(一)课外读书1.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学史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及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的认识。完成作品的阅读,培养阅读、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2.阅读书目:(1)《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上、下)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2)《伊里亚特》(希腊)荷马著,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3)《神曲》(意大利)但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4)《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5)《浮士德》(德国)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6)《悲惨世界》(法国)雨果著,李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7)《红与黑》(法国)司汤达著。(8)《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法国)巴尔扎克著。(9)《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0)《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著。(11)《母亲》(俄国),高尔基著(12)《虹》(英国)戴维·劳伦斯著(13)《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1—一4册),上海文艺出版社。注:以上为必读书目。3.学习要求:明确课外阅读的总体要求,每个学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读原作,读有关的参考书和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练习,如读书笔记、书面练习、小论文等。认真阅读作品,查阅文献资料,利用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分析鉴赏作品,扎实做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4.时间安排:课余时间。每章、节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与课外讨论和课后作业一起布置课外阅读任务。5.评价方式:通过定期检查,根据读书笔记所记载的篇自多少和心得体会的质量分档次记录到学生平时成绩中。在课外讨论和课后作业的评价中同时进行检查
合理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1.制作和使用计算机教学课件。 2.使用 Internet 网上的资源。推荐 “外国文学精品课程网”、“外国文学网”、“外国 文学艺术和作家艺术家介绍、导读”、“外国文学评论网”“学术中国”“外国文学论文网”等 网站学习。 3.使用电子信箱或博客师生互动交流学习。 五、 课外学习内容: (一)课外读书 1.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文学史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及外国文学发 展的基本概况的认识。完成作品的阅读,培养阅读、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2.阅读书目: (1)《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上、下)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年 版。 (2)《伊里亚特》(希腊)荷马著,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3)《神曲》(意大利)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4)《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版。 (5)《浮士德》(德国)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6)《悲惨世界》(法国)雨果著,李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7)《红与黑》(法国)司汤达著。 (8)《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法国)巴尔扎克著。 (9)《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 (10)《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11)《母亲》(俄国),高尔基著 (12)《虹》(英国)戴维·劳伦斯著 (13)《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1——4 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注:以上为必读书目。 3.学习要求: 明确课外阅读的总体要求,每个学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读原作,读有关的参考书 和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练习,如读书笔记、书面练习、小论文等。认真 阅读作品,查阅文献资料,利用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分析鉴赏作品, 扎实做好读书笔记心 得体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4.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每章、节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与课外讨论和课后作业一起布置课外阅读任 务。 5.评价方式: 通过定期检查,根据读书笔记所记载的篇目多少和心得体会的质量分档次记录到学生平 时成绩中。在课外讨论和课后作业的评价中同时进行检查

(二)课外讨论1.目标: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指导学生学会文献检索和综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敏感度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和鉴赏的综合能力。2.讨论内容:讨论内容由任课老师指导选定或由讨论小组的学生自己选定。写出相应的小论文。3.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属学习小组所选论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形成共识,推选出主发言人,然后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并总结。4.时间安排:每班每学期讨论三次,每次确立1~2个讨论话题。时间:晚自习。具体话题根据教学进度选定。5.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占20%同学评价占50%指导老师评价占30%(三)实践活动1.目标:以考察读书笔记的方式,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名著名篇,积累作品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档案”和“资料库”,收集、背诵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格言警句、名段名篇、摘录论文观点等,以便更深刻地领会作品,提高写作能力,并为将来的教学、科研储备资料。2.实践内容:《奥德修纪》(希腊)荷马著,《外国剧作选》,《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希腊),《叶甫盖涅·奥涅金》(俄国)普希金著,《红与黑》(法国)司汤达著,《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钦差大臣》(俄国)果戈里著,《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3.实践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阅读以上规定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写出以上的规定篇目的读书笔记。4.时间安排:
(二)课外讨论 1.目标: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指导学生学会文献检索和 综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敏感度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阅 读,分析,评价和鉴赏的综合能力。 2.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由任课老师指导选定或由讨论小组的学生自己选定。写出相应的小论文。 3.讨论要求: 学生根据所属学习小组所选论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形成共识,推选出主发言人,然后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并总结。 4.时间安排: 每班每学期讨论三次,每次确立 1~2 个讨论话题。时间:晚自习。具体话题根据教学 进度选定。 5.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占 20% 同学评价占 50% 指导老师评价占 30% (三)实践活动 1.目标: 以考察读书笔记的方式,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名著名篇,积累作品知识,陶冶情 操,提高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档案”和“资料库”,收集、背诵外国文学 作品中的格言警句、名段名篇、摘录论文观点等,以便更深刻地领会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并为将来的教学、科研储备资料。 2.实践内容: 《奥德修纪》(希腊)荷马著,《外国剧作选》,《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希腊),《叶甫 盖涅·奥涅金》(俄国)普希金著,《红与黑》(法国)司汤达著,《高老头》(法国)巴尔 扎克著,《钦差大臣》(俄国)果戈里著,《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 3.实践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阅读以上规定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写出以上的规定篇目的读 书笔记。 4.时间安排:

按照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读书笔记检查。5.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读书笔记情况进行检测,任课教师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1)课后集中批阅:(2)课后当面随机抽查:读书笔记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列入该门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之中。(四)课外作业1.目标: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督促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能力。2.作业内容:(1)古希腊神话有哪些特征?古希腊神话有哪些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2)史诗《伊利亚特》有哪些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3)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风格。(4)分析《神曲》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5)分析堂吉词德的艺术形象,并论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6)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中汉姆莱特的艺术形象。(7)分析《伪君子》中答丢夫的形象,并论述该形象的典型特征。(8)简述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9)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10)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11)以《高老头》为例,分析巴尔扎克小说的艺术特征。(12)论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社会意义。(1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14)简析《静静的顿》的史诗性特点。(15)分析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深逸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16)分析艾略特《荒原》中“荒原”意向的象征意义。(17)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3.作业要求:学生必须以在课余时间完成。要求书面完成上列作业内容的80%。4.时间安排:课堂提问和课后集中书面作业2—3次。5.评价方式:优: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有学术见解。良:观点明确,材料充实,但缺少自己独到看法。及格:有观点,有材料,但不够明确充实。不及格:照抄别人的文章,东拼西凑而成
按照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读书笔记检查。 5.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读书笔记情况进行检测,任课教师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 (1)课后集中批阅; (2)课后当面随机抽查; 读书笔记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列入该门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之中。 (四)课外作业 1.目标: 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督促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内容,拓展 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2.作业内容: (1)古希腊神话有哪些特征?古希腊神话有哪些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史诗《伊利亚特》有哪些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3)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风格。 (4)分析《神曲》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并论述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6)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中汉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7)分析《伪君子》中答丢夫的形象,并论述该形象的典型特征。 (8)简述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9)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10)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1)以《高老头》为例,分析巴尔扎克小说的艺术特征。 (12)论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社会意义。 (1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 (14)简析《静静的顿诃》的史诗性特点。 (15)分析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16)分析艾略特《荒原》中“荒原”意向的象征意义。 (17)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3.作业要求: 学生必须以在课余时间完成。要求书面完成上列作业内容的 80%。 4.时间安排: 课堂提问和课后集中书面作业 2—3 次。 5.评价方式: 优: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有学术见解。 良:观点明确,材料充实,但缺少自己独到看法。 及格:有观点,有材料,但不够明确充实。 不及格:照抄别人的文章,东拼西凑而成

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列入该门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之中
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列入该门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之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修辞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语法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词汇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文字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语音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绪论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义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法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词汇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文字(汉字)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音讲稿.ppt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修辞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语法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词汇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文字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语音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上海交通大学:《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纲 Lecture and Eloquence.pdf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口语交际教学.ppt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负责人:安少龙).doc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编 先秦文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