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现代汉语》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绪论、语音、文字、词汇(主讲教师:谢茹)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118
文件大小:513.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绪论 第一章 语音 第二章 文字 第三章 词汇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博学厚德洗阳师范大学尚美健行SHENYANGNORMALUNIVERSITY课程教案大钜學師?csa0华潘陽SR5aGRSGReaScheSs1951tureShenyang课程名称:现代汉语1学习主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年级授课时间:第一学期谢 茹主讲教师:采用教材: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0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 1 学习主体: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年级 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 谢 茹 采用教材: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现代汉语1课程代码05100020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学科专业教育必修课一年级基本45学分学时3学分情况考核方式考试主讲教材: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教材版。及参考资料:参考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资料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目标1.系统地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规。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的分析、教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去理解、分析、探究相应的现代汉语现象或相关问题。课程目标3.能够认识和把握汉语国际教育的本质,能够具备正确的语目的言文化观念。课程目标4.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的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教学解读与设计。1

1 教案首页 课程 基本 情况 课程名称 现代汉语 1 课程代码 05100020 授课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一年级 一年级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教育必修课 学 时 45 学 分 3 学分 考核方式 考试 教材 及 参考 资料 主讲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版。 参考资料: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 目的 课程目标 1.系统地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规。 课程目标 2.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的分析、 研究问题的方法,去理解、分析、探究相应的现代汉语现象或相关问题。 课程目标 3.能够认识和把握汉语国际教育的本质,能够具备正确的语 言文化观念。 课程目标 4.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的分析、 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教学解读与设计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章次内容学时5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1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6小计2第一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3第二节辅音与声母3第三节元音与韵母2声调第四节2音节第五节音变4第六节2第九节语音规范化小计181第二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1.第二节汉字的形体2第三节汉字的结构2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2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8小计2第一节第三章词汇词汇概说1第二节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1第三节义项和义素2语义场第四节1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2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2第七节熟语2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小计13合计45 2

2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学时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说 5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 小计 6 第一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2 第二节 辅音与声母 3 第三节 元音与韵母 3 第四节 声调 2 第五节 音节 2 第六节 音变 4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2 小计 18 第二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1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1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2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2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2 小计 8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词汇概说 2 第二节 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1 第三节 义项和义素 1 第四节 语义场 2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1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2 第七节 熟语 2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2 小计 13 合计 45

绪论本章主要让学生概括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和作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含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以及七大方言的分布简况,掌握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学习、学好现代汉语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现代汉语的特点与难点教学难点: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学时分配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与手段【课程导入】教学手记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语言和文学是中文系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语言学的主干课程有三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其中,现代汉语无疑是基础课中的基础课,核心课中的核心课。现代汉语同时兼有工具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因素。我们提倡“文理渗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理念,并且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中文系所有课程中跟自然科学最接近的就是语言课程,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归纳、演绎方法方面,现代汉语都能到重要的作用。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1.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习爲不察”现象。如“丁零当唧”,从语音学角度解释这是一种交叉双声叠韵现象,不同于“叮叮当当”。2.帮助我们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自觉意识。教学内容3.对学习其他学科如文学课、文艺理论课、古典诗歌等有促进作用。如平厌、押韵、修辞方法等。4.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如广告用语、网络用语等。提问式导入新课:讲授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主要内容】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据统计世界上共有五千六百多种语言,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发达、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习现代汉语,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一、现代汉语的定义1.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汉族”这个名称应该是西汉以后才有的。汉朝时,其他部族把“汉朝人”称为“汉人”,有了“汉人”的称呼,才有了“汉族”的名称,然后才有了“汉语”的叫法。虽然“汉族”和“汉语”的名称出现较晚,但汉3

3 绪 论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让学生概括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和作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 含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以及七大方言的分布简况,掌握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 和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学习、学好现代汉语的兴趣 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学时分配 6 学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 例证法 教学内容 【课程导入】 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 语言和文学是中文系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语言学的主干课程有三门: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其中,现代汉语无疑是基础课中的基 础课,核心课中的核心课。现代汉语同时兼有工具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 因素。我们提倡“文理渗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理念,并且掌 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中文系所有课程中跟自然科学最接近的就是语言课程, 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掌握归纳、演绎方法方面,现代汉语都 能到重要的作用。 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 1.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习焉不察”现象。如“丁零当啷”, 从语音学角度解释这是一种交叉双声叠韵现象,不同于“叮叮当当”。 2.帮助我们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自觉意识。 3.对学习其他学科如文学课、文艺理论课、古典诗歌等有促进作用。 如平仄、押韵、修辞方法等。 4.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如广告用语、网络用语等。 提问式导入新课:讲授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说 据统计世界上共有五千六百多种语言,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发 达、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习现代汉语,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现代汉语的定义 1.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汉族”这个名称应该是西汉以后才有的。汉朝时,其他部族把“汉 朝人”称为“汉人”,有了“汉人”的称呼,才有了“汉族”的名称,然后 才有了“汉语”的叫法。虽然“汉族”和“汉语”的名称出现较晚,但汉 教学 手记

族这个民族实体和汉语这种语言形式却早已存在了。有文字记载的汉语书面语言就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见汉语是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才成为今天这样最发达、影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发展历史分期:根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文献典籍,根据现存各方言和邻近民族的语言情况,学者们一般把汉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汉语:上古汉语般商一一两汉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一一隋唐五代近代汉语:宋元一一“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一一至今2.现代汉语的两种理解广义一与古代、近代相对,是现代汉民族所用语言的统称。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狭义一一一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概括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的汉语”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汉语”就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二、现代汉语的性质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一)结构性质语言是一种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符号系统。人类交际时,说话人发出一连串的语音,这一连串的语音携带着特定的语义,听话人听到这一连串语音并要理解这些语音所传递的语义,这样才能进行交际。没有语义内容的语音形式,或是没有语音形式的语义内容都是不存在的。只有语音和语义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交际功能。因此说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统一体。(二)功能性质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汉语可以说是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是凭借语言来交流情感,交流经验的。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除语言外,人类社会还有其他一些交际工具,如文字、信号、旗语、手势语、体态语等。它们都能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但它们从形成上说,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从交际范围上说,都是有限的:从交际内容上说,都表达不了抽象的思想。所以这些是辅助的交际手段。2.语言是思维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高级动物的本质特征。思维对手客观事物的反4

4 族这个民族实体和汉语这种语言形式却早已存在了。有文字记载的汉语书 面语言就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见汉语是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才成为今天 这样最发达、影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发展历史分期:根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文献典籍,根据现 存各方言和邻近民族的语言情况,学者们一般把汉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古代汉语:上古汉语 殷商——两汉 中古汉语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近代汉语: 宋元——“五·四”运动 现代汉语: “五·四”运动——至今 2.现代汉语的两种理解 广义————与古代、近代相对,是现代汉民族所用语言的统称。兼 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概括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的汉语”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 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汉语”就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一)结构性质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 结构规律的符号系统。 人类交际时,说话人发出一连串的语音,这一连串的语音携带着特定 的语义,听话人听到这一连串语音并要理解这些语音所传递的语义,这样 才能进行交际。没有语义内容的语音形式,或是没有语音形式的语义内容 都是不存在的。只有语音和语义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交际功能。因此说语 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统一体。 (二)功能性质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汉语可以说是汉民族最重 要的交际工具。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是凭借语言来交流情感,交流经验的。语言只存 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除语言外,人类社会还有其他一些交际工具,如文字、信号、旗语、 手势语、体态语等。它们都能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但它们从形成上说, 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从交际范围上说,都是有限的;从交际内容上说, 都表达不了抽象的思想。所以这些是辅助的交际手段。 2.语言是思维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马克思)。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高级动物的本质特征。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的反

映,必须通过语言的帮助才能实现:思维内容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固定下来并表达出来。因此,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思维活动的成果一一思想内容是语言的意义,离开了思想内容,语言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也就不成其为语言了。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不是经济基础,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三、现代汉语的形式(一)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受时空限制。(二)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后,比口语更规范。(三)文学语言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以书面语的产生为先决条件,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有表现力。1.文学语言的两种形式(1)文学语言的书面形式:主要指文学作品、政论、科学论著、法令文牌等使用的语言形式,(2)文学语言的口头形式:主要指讲演、报告、教学、广播说唱中使用的语言形式。2.文学语言与书面语、口语的关系(1)文学语言主要是由书面语直接加工规范而来的。(2)文学语言是以口语为源泉的。口语是加工提炼并不断发展文学语言的重要依据。(3)文学语言要对书面语和口语发挥极大的影响,引导民族共同语朝更完善更统一的方向发展。这里所说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就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言的,不同于语言词汇本身的语体色彩。随着人们交际的范围、目的、对象的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把同功能的词汇、语法方面的语言现象归为一体,就出现了语体。语体反映的是词汇与其交际场合的关系。口头表达可以说出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书面表达也可以写出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四、现代汉语的地位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历史悠久:与人类文明四大策源地分别相应的语言有古埃及语、巴比伦语、古印度语、华夏语(上古汉语),前三种语言早已消亡,只有华夏语发展成为现代汉语。5

5 映,必须通过语言的帮助才能实现;思维内容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固定下 来并表达出来。因此,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思维活动的 成果——思想内容是语言的意义,离开了思想内容,语言成了毫无意义的 声音,也就不成其为语言了。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 发展。语言不是经济基础,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 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三、现代汉语的形式 (一)口语 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受时空限制。 (二)书面语 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后, 比口语更规范。 (三)文学语言 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以书面语的产生为先决条件,比一般书面 语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1.文学语言的两种形式 (1)文学语言的书面形式:主要指文学作品、政论、科学论著、法令 文牍等使用的语言形式。 (2)文学语言的口头形式:主要指讲演、报告、教学、广播说唱中使 用的语言形式。 2.文学语言与书面语、口语的关系 (1)文学语言主要是由书面语直接加工规范而来的。 (2)文学语言是以口语为源泉的。口语是加工提炼并不断发展文学语 言的重要依据。 (3)文学语言要对书面语和口语发挥极大的影响,引导民族共同语朝 更完善更统一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说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就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言的,不同于语言词 汇本身的语体色彩。随着人们交际的范围、目的、对象的不同,人们使用 的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把同功能的词汇、语法方面的语言现象 归为一体,就出现了语体。语体反映的是词汇与其交际场合的关系。口头 表达可以说出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书面表达也可以写出具有口语色彩 的词语。 四、现代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历史悠久:与人类文明四大策源地分别相应的语言有古埃及语、巴比 伦语、古印度语、华夏语(上古汉语),前三种语言早已消亡,只有华夏语 发展成为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说汉语的人占全国人口的95%。今天,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2.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这是就汉语的使用人数而言的,就语言流通地域的广泛程度而言,汉语不及英语。(2)汉语与越南语、日本语、朝鲜语的关系尤为特殊,这些语言都吸收过汉语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词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词。在语言交流中,汉语对上述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五种为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在日益扩大。(4)国际汉语热,很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在语言的谱系分类中,一般认为汉语为汉藏语系的典型代表,与印欧语系并列成为语言的两大语系。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就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就是汉民族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其别称分别为:春秋一一雅言汉代一一通语明代一一官话舌辛亥革命一一国语新中国成立一一普通话由于口语发展快,书面语文言文已经脱离口语了。在唐宋时代产生了“白话”文,唐变文,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等白话作品推动了白话文的流行。五四运动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了文言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同时白话文学作品对非北方方言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四后掀起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加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因此,可以说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五四运动以后,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就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6

6 1.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说汉语的 人占全国人口的 95%。今天,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交际工具, 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 2.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新 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这是就汉语的使用人数而言的,就语言流通地域的 广泛程度而言,汉语不及英语。 (2)汉语与越南语、日本语、朝鲜语的关系尤为特殊,这些语言都吸 收过汉语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词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词。在语言 交流中,汉语对上述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五种为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在日益扩大。 (4)国际汉语热,很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在语言的谱系分类中,一般认为汉语为汉藏 语系的典型代表,与印欧语系并列成为语言的两大语系。 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就是民族语言的地方 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作为民 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就是汉民族所使用的共同语言。 它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 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其别称分别为: 春秋——雅言 汉代——通语 明代——官话 辛亥革命——国语 新中国成立——普通话 由于口语发展快,书面语文言文已经脱离口语了。在唐宋时代产生了 “白话”文,唐变文,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等白话作品推动了白话文 的流行。五四运动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白 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了文言文。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金元以来,北京成 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到全国各地, 成为“官话”;同时白话文学作品对非北方方言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四后 掀起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加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使北京语音成为 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因此,可以说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以北京话为 代表的北方“官话”是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五四运动以后,书面语和 口语相结合,就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 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六、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总体特点: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1.没有复辅音。无论在音节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都没有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ng、sh、zh、ch、er都只是一个辅音。而英语中却有辅音相连的情况,如sport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每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包含三个元音,有的音节只由元音构成。另外,以元音结尾的音节较多,能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n和ng。3.音节整齐简洁。多数音节辅音在前,元音在后,音节结构整齐简洁,音节数目较少。4.有声调。轻声是在一定场合失去了原声调。声调的辨义作用非常重要,声调可以使一个个的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二)词汇方面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中逐渐双音节化,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1978版)共收词条5万多个,其中双音节词约4万个。(1)双音节词的产生途径: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如冠一一帽子、目一一眼晴:有的多音节短语被缩简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一一外长、高等学校一一高校;创造的新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网民。(2)词语双音化的原因:单音节词造成大量同音词,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同音词的出现:单音词往往是多义词,语义难定,双音节词表义准确,细腻:双音节词读起来有乐感,轻重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词语双音节化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但有负面影响,如重名现象等。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语言中词汇的构成方法有三种:复合法、派生法、减缩法。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比较多。汉语中派生法不占主要地位,在英语中却很重要,如care、careful、carefully。3.同音语素多。这个特点使汉字长期适应于汉语。7

7 六、现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总体特点: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 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 无论在音节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都没有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ng、sh、zh、ch、er 都只是一个辅音。而英语中却有辅音相连的情况,如 sport。 2.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每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 音,最多可以包含三个元音,有的音节只由元音构成。另外,以元音结尾 的音节较多,能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 n 和 ng。 3.音节整齐简洁。 多数音节辅音在前,元音在后,音节结构整齐简洁,音节数目较少。 4.有声调。 轻声是在一定场合失去了原声调。声调的辨义作用非常重要,声调可 以使一个个的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形成汉语音乐性强 的特殊风格。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词汇在发展中逐渐双音节化,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1978 版) 共收词条 5 万多个,其中双音节词约 4 万个。 (1)双音节词的产生途径: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 如冠——帽子、目——眼睛;有的多音节短语被缩简为双音节词,如外交 部长——外长、高等学校——高校;创造的新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 网民。 (2)词语双音化的原因:单音节词造成大量同音词,双音节有助于避 免大量同音词的出现;单音词往往是多义词,语义难定,双音节词表义准 确,细腻;双音节词读起来有乐感,轻重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 词语双音节化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但有负面影响,如重名现象等。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语言中词汇的构成方法有三种:复合法、派生法、减缩法。汉语中有 意义的单音节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 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比较多。汉语中派生法不 占主要地位,在英语中却很重要,如 care、careful、carefully。 3.同音语素多。 这个特点使汉字长期适应于汉语

(三)语法方面总体特点: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如“我”无论做主语还是宾语,词形都不变化。现代汉语总体上呈现出分析型语言的特点。1.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1)词序不同,语法意义和关系不同。如屡战屡败、屡败战,开花了、花开了。(2)虚词不同,语法关系和语气不同。如我的弟弟、我和弟弟,吃饭了/吧/吗。(3)虚词有无,语法意义不同。如活了八十了、活了八十。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大体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如“地震”、“身体健康”、“火车开动了。”都是主谓结构。英语中,句子中动词用限定形式,同主语在人称、性、数方面保持一致,而短语是另一套原则,动词用非限定形式,如haveagoodtime;gowithsb。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汉语中词具有多功能性,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某一类词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汉语中的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有时做谓语,这和英语中的名词功能有很大区别。印欧语中没有与汉语相对应的动补结构、主谓谓语句等。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数词和名词、动词结合时,一般都要在数词的后面加上相应的量词,而且量词的使用情况很复杂。汉语中有丰富的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英语语气词很少,有量词,但主要是度量衡量词,而汉语量词最多的就是非度量衡量词和临时量词。就文字而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都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汉字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的作用。汉字具有超时空性,它能书写语音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方言和外族语言。七、现代汉语方言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一)方言成因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造成语言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经济和交通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人们往来甚少,相互隔绝的情况比较严重。2.由于某种历史或政治的原因,以地区为单位的社会集体在政治、经8

8 (三)语法方面 总体特点: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如“我” 无论做主语还是宾语,词形都不变化。现代汉语总体上呈现出分析型语言 的特点。 1.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1)词序不同,语法意义和关系不同。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开花 了、花开了。 (2)虚词不同,语法关系和语气不同。如我的弟弟、我和弟弟,吃饭 了/吧/吗。 (3)虚词有无,语法意义不同。如活了八十了、活了八十。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无论语素组成词 ,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 大体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 如“地震”、“身体健康”、“火车开动了。”都是主谓结构。英语中,句子中 动词用限定形式,同主语在人称、性、数方面保持一致,而短语是另一套 原则,动词用非限定形式,如 have a good time;go with sb。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汉语中词具有多功能性,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某一类词 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汉语中的 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有时做谓语,这和英语中的名词 功能有很大区别。印欧语中没有与汉语相对应的动补结构、主谓谓语句等。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数词和名词、动词结合时,一般都要在数词的后面加上相应的量词, 而且量词的使用情况很复杂。汉语中有丰富的语气词,表示各种语气的细 微差别。英语语气词很少,有量词,但主要是度量衡量词,而汉语量词最 多的就是非度量衡量词和临时量词。 就文字而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都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 言。汉字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的作用。汉字具有超时空性, 它能书写语音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方言和外族语言。 七、现代汉语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 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汉语方言是汉民 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一)方言成因 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造成语言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经济和交通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人们往来甚少,相互隔绝的情况比 较严重。 2.由于某种历史或政治的原因,以地区为单位的社会集体在政治、经

济等方面形成分裂局面。(二)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统一的民族共同语,不是若干方言的合,而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以哪个方言为基础方言不是有某些人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某个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的内部结构的发展情况决定的。只有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最重要、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方言,才能成为基础方言。1.从方言角度说:(1)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具有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特征,但内部发展规律却要服从于民族共同语。(2)方言是在某种社会隔离情况下产生的,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科学文化的普及,总要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民族共同语。方言是民族共同语形成的基础。2.从共同语角度说:(1)民族共同语形成后,其他方言都从属于民族共同语,同时共同语不排斥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而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2)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推广,不等于能很快消灭方言,但方言总是要向民族共同语集中发展的。共同语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到一种制约作用。汉语进入现代汉语阶段,形成了民族共同语,这并不是说在这个阶段汉语内部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方言分歧已不复存在。事实上,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以后,方言分歧仍未彻底消除,今天多种方言仍与民族共同语并存。(三)现代汉语方言概况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73%,是现代汉语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次方言:东北、华北方言(京津辽吉黑鲁冀豫等):西北方言(陕晋甘青宁蒙等):西南方言(川云贵鄂等):江淮方言(皖苏等)。佳木斯人和昆明人,西北玉门人和南京人都可以自由交谈,覆盖面如此广阔的地域方言,世界上罕见,这是北方方言成为共同语基础方言的根本原因。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分布于上海、江苏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占7.2%。明清时期由于弹词、昆曲和小说使苏州话扩大了影响,成为吴方言的代表。而近年来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使得上海话的影响日益扩大,所以有人认为上海话是吴方言的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占3.2%。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便用人口占9

9 济等方面形成分裂局面。 (二)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统一的民族共同语,不是若干方言的糅合,而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 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以哪个方言为基 础方言不是有某些人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某个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 位以及它的内部结构的发展情况决定的。只有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最重要、 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方言,才能成为基础方言。 1.从方言角度说: (1)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具有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特 征,但内部发展规律却要服从于民族共同语。 (2)方言是在某种社会隔离情况下产生的,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科学文 化的普及,总要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民族共同语。方言是民族共同语 形成的基础。 2.从共同语角度说: (1)民族共同语形成后,其他方言都从属于民族共同语,同时共同语 不排斥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而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 (2)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推广,不等于能很快消灭方言,但方言总是 要向民族共同语集中发展的。共同语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 展起到一种制约作用。 汉语进入现代汉语阶段,形成了民族共同语,这并不是说在这个阶段 汉语内部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方言分歧已不复存在。事实上,在民族 共同语形成以后,方言分歧仍未彻底消除,今天多种方言仍与民族共同语 并存。 (三)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 口的 73%,是现代汉语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 次方言:东北、华北方言(京津辽吉黑鲁冀豫等);西北方言(陕晋甘 青宁蒙等);西南方言(川云贵鄂等);江淮方言(皖苏等)。 佳木斯人和昆明人,西北玉门人和南京人都可以自由交谈,覆盖面如 此广阔的地域方言,世界上罕见,这是北方方言成为共同语基础方言的根 本原因。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分布于上海、江苏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 用人口占 7.2%。明清时期由于弹词、昆曲和小说使苏州话扩大了影响,成 为吴方言的代表。而近年来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使得上海话的影响日益扩 大,所以有人认为上海话是吴方言的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占 3.2%。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占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