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兰州大学:《初级汉语综合》课程授课教案(上,讲义,共十三课)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9
文件大小:586.1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课 离家的时候 第二课 一封信 第三课 北京的四季 第四课 理想 第五课 回头再说 第六课 吃葡萄 第七课 成语故事 第八课 恋爱故事 第九课 幸福的感觉 第十课 提高自己 第十一课 我看见了飞碟 第十二课 好人难当 第十三课 百姓话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初级汉语综合(上)教案课程类型:汉语综合课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所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初级汉语综合(上)教案 课程类型:汉语综合课 授课对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所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本课程为《初级汉语综合》(上),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基础课,共144课时,8个学分。(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上学期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留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言知识,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满足日常学习、生活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初步具备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材料阅读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深入高一年级打下基础。此外,根据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习视野,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次是词语的用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经过半年以上正规训练,已修完《汉语教程》一、二册或其他零起点汉语课程。本课程在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词语学习。本课程在《汉语教程》一、二册的基础上,辅以初级汉语口语、初级汉语阅读与初级汉语写作的学习,为升入二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初级汉语综合(上)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10年: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本课程为《初级汉语综合》(上),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基础课,共 144 课时,8 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上学期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 标是要求留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语言知识,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 满足日常学习、生活和一般社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初步具备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 材料阅读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深入高一年级打下基础。此外,根据课文涉及到 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习视野,提高 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次是词语的用 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 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经过半年以上正规训练,已修完《汉语教程》 一、二册或其他零起点汉语课程。本课程在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 的词语学习。本课程在《汉语教程》一、二册的基础上,辅以初级汉语口语、初 级汉语阅读与初级汉语写作的学习,为升入二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 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初级汉语综合(上)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 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 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325 例》,商务印书馆,2010 年; 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 年

第一课离家的时候一、教学目的1.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离家来中国留学的情景,最好能写出200字左右的作文。2.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并用“终于、一切、果然、说实话、对于、只好”造句。二、教学时间8学时三、教学重点1.重点词语:终于、果然、对于、而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对于一一对、打算一一考虑、以后一一然后、改变一一变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提问:你什么时候离开家来到了中国?快离开家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二)生词学习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2.重点生词讲解(1)终于:经过努力或长时间的等待,得到了希望得到的结果。例:他终于考上了大学。母亲的病终于好了。我终于看到了长城。(2)多半:很可能,大概。例:

第一课 离家的时候 一、教学目的 1.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离家来中国留学的情景,最好能写出 200 字左右的作文。 2.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并用“终于、一切、果然、说实话、对于、只好” 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终于、果然、对于、而 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对于——对、打算——考虑、以后——然后、改变— —变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你什么时候离开家来到了中国? 快离开家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终于:经过努力或长时间的等待,得到了希望得到的结果。 例: 他终于考上了大学。 母亲的病终于好了。 我终于看到了长城。 (2)多半:很可能,大概。 例:

我如果现在告诉父母,他们多半不会同意。她现在不来,今天多半不会来了。(3)因此:表示结果。例:我的很多同学学了汉语以后都找到了工作,因此,我也想到中国去留学。(4)果然:然,是这样。结果是这样,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预料的一样。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看,果然下起来了。(5)对于:表对象。例:对于有没有外星人的问题,科学家也说不清楚。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不同的看法。(6)而:连词。A.连接两个形容词成分,表示两种性质或情况并列。(而且)例:眼晴大而明亮。这家商店卖的东西品种多而质量好。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B.连接两个形容词、动词、小句等,“而”后边带“不”、“没有”或“却”,是“但是”的意思。(但是)例:这种水果好看而不好吃。文章不长,而内容却很感人。比赛输了,我很难过,而他没有任何反应。(7)拼命: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例:拼命记生词拼命读课文(8)恋恋不舍:成语,很留恋

我如果现在告诉父母,他们多半不会同意。 她现在不来,今天多半不会来了。 (3)因此:表示结果。 例: 我的很多同学学了汉语以后都找到了工作,因此,我也想到中国去留学。 (4)果然:然,是这样。结果是这样,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预料的一样。 例: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你看,果然下起来了。 (5)对于:表对象。 例: 对于有没有外星人的问题,科学家也说不清楚。 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不同的看法。 (6)而:连词。 A.连接两个形容词成分,表示两种性质或情况并列。(而且) 例: 眼睛大而明亮。 这家商店卖的东西品种多而质量好。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 B.连接两个形容词、动词、小句等,“而”后边带“不”、 “没有”或“却”,是 “但是”的意思。(但是) 例: 这种水果好看而不好吃。 文章不长,而内容却很感人。 比赛输了,我很难过,而他没有任何反应。 (7)拼命: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 例: 拼命记生词 拼命读课文 (8)恋恋不舍:成语,很留恋

例: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父母/朋友。我离开的时候,真有点儿恋恋不舍。(9)以后&然后:A.都表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后,但意思和用法不同,一般不能互换。“然后”表示后一件事情紧接着前一件事情发生,“以后”表示某一时间或者某一时期之后。例:我们这次去桂林,然后再去云南。(先去桂林,接着就去云南。)我们这次去桂林,以后再去云南。(这次去桂林,下次去云南。)B.“然后”只能用在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前一分句常用“先、首先”等;“以后”可以用在单句中,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其他词语之后。例:今天我们先去公园玩儿,然后再去买东西,好吗?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说吧。(单句)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单用)这里晚上十点以后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其他词语之后)C.“以后”是名词,可以作定语、介词宾语;“然后”不行。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定语)你有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定语)我们现在要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了。(介词宾语)(10)改变&变:A.改变:多是人为的,可以带宾语。例:改变自己/发型B.变:强调是自然发生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人为的,可以用于自然

例: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父母/朋友。 我离开的时候,真有点儿恋恋不舍。 (9)以后 & 然后: A.都表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后,但意思和用法不同,一般不能互换。 “然后”表示后一件事情紧接着前一件事情发生,“以后”表示某一时间或者某 一时期之后。 例: 我们这次去桂林,然后再去云南。 (先去桂林,接着就去云南。) 我们这次去桂林,以后再去云南。 (这次去桂林,下次去云南。) B.“然后”只能用在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前一分句常用“先、首先”等;“以后” 可以用在单句中,可以单用,也可以用在其他词语之后。 例: 今天我们先去公园玩儿,然后再去买东西,好吗? 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说吧。(单句) 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单用) 这里晚上十点以后就没有公共汽车了。(其他词语之后) C.“以后”是名词,可以作定语、介词宾语;“然后”不行。 例: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定语) 你有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定语) 我们现在要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了。(介词宾语) (10)改变&变: A.改变:多是人为的,可以带宾语。 例: 改变自己/发型 B.变:强调是自然发生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人为的,可以用于自然

现象。“变”后面不能带宾语。例:天变蓝了。树变绿了。(三)课文串讲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2.课文讲解(1)根据课文提问:A.“我”现在在哪儿?“我”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B.“我”为什么要来中国?C.“我”办留学手续为什么要瞒着父母?D.父母为什么不太愿意“我”到中国来?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E.父母对我提出了什么要求?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1)课文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意思是非常高兴,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情况?(2)忙着办各种手续说说你来中国留学都办了哪些手续(办护照、签证来了以后报名、安排住宿等)(3)“这一切都是瞒着我父母做的“:你有没有瞒着父母做过什么事?(4)父母“总是嘱时我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努力学习,愉快生活“。你的父母是怎么嘱时你的?(瞩时:对你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4.口头表述:讲讲自己离家时的情况。(四)作业1.做课后练习。(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3,重点是词语辨析。(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5。(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7、9。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第二课一封信

现象。“变”后面不能带宾语。 例: 天变蓝了。 树变绿了。 (三)课文串讲 1.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 课文讲解 (1)根据课文提问: A.“我”现在在哪儿?“我”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B.“我”为什么要来中国? C.“我”办留学手续为什么要瞒着父母? D.父母为什么不太愿意“我”到中国来?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E.父母对我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 (1)课文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意思是非常高兴,你什么时候有过这 种情况? (2)忙着办各种手续说说你来中国留学都办了哪些手续(办护照、签证来了 以后报名、安排住宿等) (3)“这一切都是瞒着我父母做的“:你有没有瞒着父母做过什么事? (4)父母“总是嘱咐我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努力学习,愉快生活“。你 的父母是怎么嘱咐你的?(嘱咐:对你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4. 口头表述:讲讲自己离家时的情况。 (四)作业 1.做课后练习。 (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 3,重点是词语辨析。 (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 5。 (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 7、9。 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 第二课 一封信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并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能把几张照片的内容复述出来。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靠、各、表示、又又…、分别”等造句。二、教学时间8课时三、教学重点1.重点词语:靠、各、表示、分别2.重点用法及比较.又·又…、每一一各、表示—一表达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提问:来中国以后给爸爸妈妈写过信吗?打过电话吗?都说些什么?(二)生词学习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2.重点生词讲解(1)靠:教师做出靠在教室墙上的动作,学生用“靠”描述老师的动作。讲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意义。(2)各&每:各:在一个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用在名词或者量词之前。例:世界各国(用在名词前)请各位同学注意!(用在量词前)每:指的是总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强调全体都一样,没有例外,一般跟“都”连用。用在名词前时,常常要加量词。例:每个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指所有的国家)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并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能把几张照 片的内容复述出来。 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靠、各、表示、又.又.、 分别”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课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靠、各、表示、分别 2.重点用法及比较:又.又.、每——各、表示——表达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来中国以后给爸爸妈妈写过信吗?打过电话吗?都说些什么?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靠: 教师做出靠在教室墙上的动作,学生用“靠”描述老师的动作。讲解“在家 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意义。 (2)各&每: 各:在一个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用在名词或者量词之前。 例: 世界各国(用在名词前) 请各位同学注意!(用在量词前) 每:指的是总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强调全体都一样,没有例外,一般跟“都” 连用。用在名词前时,常常要加量词。 例: 每个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指所有的国家)

王刚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各:表示总体中不同的个体,强调的是不同,可以直接加在一些集体、组织、机构、单位的名词前面。例:学生们欢迎来自各个国家的客人。(指不同的国家,不一定是所有的国家)各国、各省、各校、各学院、各民族、各行业(3)表示:A.动词。问:点头表示什么?给女孩子玫瑰花表示什么?B.名词。问:朋友送给你礼物时,你会有什么表示?(4)又………·又……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例:又说又笑、又唱又跳、又便宜又好吃、又大又圆(5)分别:副词,表示“各自、不一起”的意思。例:对不同的情况,要分别对待。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怎么能分别对待呢?父母分别送了他一份生日礼物。(三)课文串讲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2.课文讲解(1)按课文回答问题:A.玛丽现在在哪儿?B.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C.她参加了一个什么班?D.她以前会用筷子吗?E.她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王刚对每个人都很热情。 各:表示总体中不同的个体,强调的是不同,可以直接加在一些集体、组织、机 构、单位的名词前面。 例: 学生们欢迎来自各个国家的客人。(指不同的国家,不一定是所有的国家) 各国、各省、各校、各学院、各民族、各行业 (3)表示: A.动词。 问:点头表示什么? 给女孩子玫瑰花表示什么? B.名词。 问:朋友送给你礼物时,你会有什么表示? (4)又.又.: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 例: 又说又笑、又唱又跳、又便宜又好吃、又大又圆 (5)分别:副词,表示“各自、不一起”的意思。 例: 对不同的情况,要分别对待。 他们都是我的学生,怎么能分别对待呢? 父母分别送了他一份生日礼物。 (三)课文串讲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2.课文讲解 (1)按课文回答问题: A.玛丽现在在哪儿? B.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C.她参加了一个什么班? D.她以前会用筷子吗? E.她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3.在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1)你来中国以后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现在习惯了吗?怎么适应的?(2)讲一下你或你朋友在中国过生日的情景。(3)课文中的“拍下来”“照下来”以前已经学过,用什么“拍下来”“照下来”了什么?“拍下来”“照下来”以后影像留在了什么地方?(4)你什么情况下会“又高兴又不好意思”?(四)作业1.做课后练习。(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3。(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4、5。(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7、9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第三课北京的四季一、教学目的1.掌握一些关于天气、气候的词语,结合自已本国或家乡的情况,说一说或写一写,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气候情况。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拿、动词十下、动词十上多么、也许”等造句。二、教学时间8学时三、教学重点1.重点词语:多么、充满、显得、数、也许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拿……来说、动词+下、动词+上、热爱一一亲爱一爱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3.在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来中国以后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现在习惯了吗?怎么适应的? (2)讲一下你或你朋友在中国过生日的情景。 (3)课文中的“拍下来”“照下来”以前已经学过,用什么“拍下来”“照下来” 了什么?“拍下来”“照下来”以后影像留在了什么地方? (4)你什么情况下会“又高兴又不好意思”? (四)作业 1.做课后练习。 (1)生词练习,课后练习 3。 (2)造句练习,课后练习 4、5。 (3)词语用法及语法练习,课后练习 7、9。 2.预习下一课生词和课文。 第三课 北京的四季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关于天气、气候的词语,结合自己本国或家乡的情况,说一说或写 一写,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气候情况。 2.能理解所学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能用“拿、动词+下、 动词+上、 多么、也许”等造句。 二、教学时间 8 学时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多么、充满、显得、数、也许 2.重点用法及词语比较:拿.来说、动词+下、动词+上、热爱——亲爱—— 爱 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请说出表示天气的词语。(二)生词学习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2.重点生词讲解)拿来说·用做例子,说明情况,“比如”的意思,还可以说“拿…来看/讲”。例: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就拿交通来说吧,汽车增加了很多。(2)脱下/换上:动词+上A.表示动作有结果,合并在一起的意思。例:穿上衣服、关上窗户他爱上了这个地方。B.表示从低处到高处,或者达到了目的。例:他爬上了长城。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考试的时候我有一个汉字没写上。动词+下A.表示动作完成,有“分开、离开”的意思。例:脱下冬衣、取下手表、脱下皮鞋B.表示从高处到低处,或者离开高处,到达低处。例:她走下楼梯,去了客厅。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他从车上跳下来,抓住了小偷。(3)充满:一般带抽象名词作宾语,很少带具体名词

请说出表示天气的词语。 (二)生词学习 1.朗读生词,纠正读音。 2.重点生词讲解 (1)拿.来说 :用.做例子,说明情况,“比如”的意思,还可以说“拿. 来看/讲”。 例: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就拿交通来说吧,汽车增加了很多。 (2)脱下/换上: 动词+上 A.表示动作有结果,合并在一起的意思。 例: 穿上衣服、关上窗户 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B.表示从低处到高处,或者达到了目的。 例: 他爬上了长城。 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 考试的时候我有一个汉字没写上。 动词+下 A.表示动作完成,有“分开、离开”的意思。 例: 脱下冬衣、取下手表、脱下皮鞋 B.表示从高处到低处,或者离开高处,到达低处。 例: 她走下楼梯,去了客厅。 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他从车上跳下来,抓住了小偷。 (3)充满:一般带抽象名词作宾语,很少带具体名词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