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建安七子诗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74.9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建安七子诗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建安七子诗歌

建安七子诗歌

建安七子:王梁(177年一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受到文坛宗师蔡爸高看,“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阮璃(约165一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未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受学于蔡,蔡称他为“奇才”相传曹操闻听阮璃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璃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璃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璃,勉强应召。阮璃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文字,多为璃与陈琳所拟

建安七子: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 城镇)人,“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十几岁的时 候,他就受到文坛宗师蔡邕高看,“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善属文, 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 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 “奇才” 相传曹操闻听阮瑀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应,后 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 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 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应场(?一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未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橡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不任五官中郎将时,应场为将军府文学。司空应珣之子,司東校尉应奉之孙。“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翼正何。”一《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刘桢(?一217年)字公千,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未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之孙(汉章王宗室子孙),其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通。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植并举,称为“曹刘”。“秋日多悲怀,感概以长叹。”一公斡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

应玚 (?—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 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司空掾应珣之子,司 隶校尉应奉之孙。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 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之孙(汉章王宗室子 孙),其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通。文 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 举,称为“曹刘”。“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公斡气胜,仲宣情胜"《艺概·诗概》

徐干(170年-217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橡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陈琳(?一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汉灵帝未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薄。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速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业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各,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璃同管记室,军国书多为陈琳和阮璃所作。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为袁绍豫州文》

 徐干(170年-217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汉末年杰出 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勤 奋好学,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在20 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的州郡 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 操曾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他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 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 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 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 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 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 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去世后, 陈琳跟随袁尚。邺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 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后又徙为丞 相门下督。 《为袁绍檄豫州文》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未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宽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秤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 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 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 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 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 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 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 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历史评价:曹不: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梁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场德,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疑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曹植: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士,公干振藻于海隅,德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统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陈寿: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梁等六人最见名目

历史评价:  曹丕: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 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 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 矣。  曹植: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 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包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尽集兹国 矣。  陈寿: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 六人最见名目

“建安”大事记: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三年:曹操擒杀吕布。建安五年:陈琳撰写讨曹文,官渡之战开始。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建安十二年:曹操大破乌柜,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操封为汉承相。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建安”大事记:  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 建安三年:曹操擒杀吕布。  建安五年: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  建安十二年: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 建安十三年:曹操封为汉丞相。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 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探病亡,曹不称帝,建魏国

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 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 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 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亡,曹丕称帝,建魏国

建安风骨:刘《文心雕龙》对建安文学作了多角度的论述,他认为“观其时文,雅好慷概,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时序》)“慷概以使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惟取昭晰之能。”(《明诗》)

建安风骨:  刘勰《文心雕龙》对建安文学作了多角度的论述,他认为: 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 梗概而多气也。”(《时序》)  “慷概以使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惟 取昭晰之能。”(《明诗》)

“《诗》总六艺,风冠其首,其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帐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文心雕龙》风骨篇

 “《诗》总六艺,风冠其首,其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 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  ——《文心雕龙》风骨篇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