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苏轼《游金山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430.4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苏轼《游金山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游金山寺苏轼

游金山寺 苏轼

作者简介苏轼(1037一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 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 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 坡乐府》

苏轼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为主考官欧阳修所赏识、推奖。六年,召试秘阁,复殿试,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英宗治平二年除直史馆。次年,父淘逝,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服除还朝。因不赞成王安石新法的激烈主张,自感在朝处境艰危,请求外放,先后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移知湖州。李定、舒膏等人摘取其诗句,四次上章弹劾,诬苏轼“谤训朝廷”,被捕入御史台狱,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反对尽废新法,被“旧党”人物目为“安石第二”,文因与洛党程颐等发生矛盾,再度请求外任,历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掌权,被贬至惠州,四年,再贬詹州。徽宗即位,遇救,提举玉局观。次年,卒于常州,谥文忠。·“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语)

• 苏轼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为主考官欧阳修所赏识、推奖。 六年,召试秘阁,复殿试,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英宗 治平二年除直史馆。次年,父洵逝,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服除 还朝。因不赞成王安石新法的激烈主张,自感在朝处境艰危,请求外 放,先后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移知湖州。李定、舒亶 等人摘取其诗句,四次上章弹劾,诬苏轼“谤讪朝廷”,被捕入御史 台狱,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 祐元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反对尽废 新法,被“旧党”人物目为“安石第二”,又因与洛党程颐等发生矛 盾,再度请求外任,历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哲宗亲 政,新党掌权,被贬至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遇赦,提 举玉局观。次年,卒于常州,谥文忠。 • “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语)

在地方官任上,多有德政,受到百姓深深爱戴。他思想博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特点圆通灵活地加以运用。既积极从政,始终关心国事,又能超脱于个人的沉浮、得失之外,历尽磨难而不改其乐观精神与旺盛的创作生命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人物,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其中最重要韩柳、欧、苏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新貌。其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政治诗、抒情写景诗、咏物诗、哲理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方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

• 在地方官任上,多有德政,受到百姓深深爱戴。他思想博杂, 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特点圆通灵活地加以运用。既积极从政, 始终关心国事,又能超脱于个人的沉浮、得失之外,历尽磨难而 不改其乐观精神与旺盛的创作生命。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人物,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其中最重要韩、 柳、欧、苏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 新貌。其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政治诗、抒情写景诗、咏物诗、 哲理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 无不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

金山寺·金山寺,原名龙游寺,文名泽心寺、江天寺。天禧初,宋真宗梦游此寺,乃赐名金山寺“为诸禅刹之冠”。·唐人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隔岸闻”颇得神韵。·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山寺 • 金山寺,原名龙游寺,又名泽心寺、江天寺。 天禧初,宋真宗梦游此寺,乃赐名金山寺“为 诸禅刹之冠”。 • 唐人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隔岸闻”颇得 神韵。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苏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任途险恶主动清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他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在京城任 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 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 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 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 主动清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 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他 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 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 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题解神宗熙宁二年至四年(公元1069一1071年),苏轼在朝任殿中丞、直史馆、权开封府推官等职。这时期王安石为相,大力推行新法,苏轼与安石政见不合,上书表示反对,引起了新党人物的不满,他还曾横遭诬陷,因此深感在朝廷处境孤危,请求外放,于熙宁四年七月离京,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镇江时,他游览了金山、焦山等名胜,探访宝觉、圆通二僧,并曾夜宿金山寺,此诗作于十一月初三夜

题解 神宗熙宁二年至四年(公元1069—1071 年),苏轼在朝任殿中丞、直史馆、权开封 府推官等职。这时期王安石为相,大力推行 新法,苏轼与安石政见不合,上书表示反对, 引起了新党人物的不满,他还曾横遭诬陷, 因此深感在朝廷处境孤危,请求外放,于熙 宁四年七月离京,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镇江 时,他游览了金山、焦山等名胜,探访宝觉、 圆通二僧,并曾夜宿金山寺,此诗作于十一 月初三夜

游金山寺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冷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愁畏晚寻归,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帐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金山寺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金山上,旧名泽心寺又名龙游寺、江天寺,俗名金山寺。金山在宋时为屹立江中之岛,后因泥沙淤积,与南岸相连。②我家句:古人谓长江源出岷山。《尚书·夏书·禹贡》:“岷山导江。”岷山在四川北部,岷江发源于岷山羊膊岭,南流经眉山,至乐山入长江。苏为眉山人,故云。③宦游句:苏轼赴官任途经镇江,故云。长江至镇江以东,江面宽阔,古时与海水相接。彭国光《重建吞海亭碑记》:“金山崛起中流,立江海之间。”宦游,因做官而远游他乡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金山上,旧名泽心寺, 又名龙游寺、江天寺,俗名金山寺。金山在宋时为 屹立江中之岛,后因泥沙淤积,与南岸相连。 ②我家句:古人谓长江源出岷山。《尚书·夏 书·禹贡》:“岷山导江。”岷山在四川北部,岷 江发源于岷山羊膊岭,南流经眉山,至乐山入长江。 苏轼为眉山人,故云。 ③宦游句:苏轼赴官任途经镇江,故云。长江 至镇江以东,江面宽阔,古时与海水相接。彭国光 《重建吞海亭碑记》:“金山崛起中流,立江海之 间。”宦游,因做官而远游他乡

④中冷(ling):泉名,在金山西北。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指金山。盘陀,石不平貌。原本作“盘随”,据别本改。乡国:家乡。③羁愁:旅愁。归:归船,从金山回去的船。原是船奖,这里以部分代整体。指返回镇江的船,③鱼尾赤:形容红色的晚霞。《诗·周南·汝坟》:“鲂鱼(héng,赤色)尾。”微风万领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④中泠(líng):泉名,在金山西北。石 盘陀:形容石块巨大。指金山。盘陀,石不平貌。 原本作“盘陁”,据别本改。 ⑤乡国:家乡。 ⑥羁愁:旅愁。归楫:归船,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指返回镇江的船。 ⑦鱼尾赤:形容红色的晚霞。《诗·周南·汝 坟》:“鲂鱼赪(chēng,赤色)尾。”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这两句的意思 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 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