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二,共四章,主讲教师:沈童)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49
文件大小:310.9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宋金文学作品选读 第二章 元代文学作品选读 第三章 明代文学作品选读 第四章 清代文学作品选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2课程代码05301200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基本学时学分236情况考查考核方式教材: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教材②许志刚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4册),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及参考书:参考①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资料②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1-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③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0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全面掌握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通过文学作品系统了解这一时期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了解宋元明清时期文学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文学现象之间的联系。(2)能够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和方法,理解、分析和评价教学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具备较强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目的能力。(3)熟读背诵一定的经典篇目,增强对古代文学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及其它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18宋金文学作品选读4第二章元代文学作品选读8第三章明代文学作品选读6第四章清代文学作品选读

教案首页 课程 基本 情况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 2 课程代码 05301200 授课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三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学时 36 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查 教材 及 参考 资料 教 材: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编,《中 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②许志刚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4册),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②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1-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④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 目的 (1)全面掌握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通过文学作品系统了解 这一时期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了解宋元明清时期文学发生的历史文化 背景以及与文学现象之间的联系。 (2)能够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和方法,理解、分析和评价 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具备较强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 能力。 (3)熟读背诵一定的经典篇目,增强对古代文学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审美品 位及其它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 宋金文学作品选读 18 第二章 元代文学作品选读 4 第三章 明代文学作品选读 8 第四章 清代文学作品选读 6

第一章宋金文学作品选读在了解宋代文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将宋金这一时段之内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形式,如诗、词、散文等置于时代之中加以细读,通过对不同体裁教学目标在同一时空之下进行对照,以及同一体裁在不同时间维度之中的不同形态加以把握,对各种文体在文学史中的发展轨迹和文学地位进行进一步考察。教学重点重点:解读和赏析宋金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与难点难点:考察各种文体在文学史中的发展轨迹和文学地位进行学时分配18课时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方式为主,必要时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与手段王禹《村行》讲析:教学手记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这首诗写于淳化二年(991)诗人被贬商州团练副史时。妖尼道安诬陷徐铉。诗人论道安之罪反而遭贬。他自慰日:“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他在商州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是最出色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对村行所见所闻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以山水自娱的达观情怀,以及触景而起的思乡之情与遭贬的失意之感“万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乃千古名句。这两句写景由下而上。上句以动衬静,写群整之幽深、静谧。”含”字用得精妙,点明声出山。下句无理而妙。峰本不能言。人对这可爱的晚山、无限的美景,竞至无言。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在这静态美中,又透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可谓融情于景。艺术特色1.写景动静相衬,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角效果。2.情景交融,在写景中巧妙地流露诗人寂寞的心境以及思乡之情。3.以乐景写哀,以诗人野兴之浓及乡村优美的秋景来反衬内心淡淡的哀愁。王禹佩《待漏院记》讲析:《待漏院记》名虽为记,实以议论为主,提出宰相应当勤于政事、正直无私、忠于君事、保国安民,而不应图谋私利,惑君乱政,或窃

第一章 宋金文学作品选读 教学目标 在了解宋代文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将宋金这一 时段之内不同时期、 不同体裁的文学形式,如诗、词、散文等置于时代之中加以细读,通过对不同体裁 在同一时空之下进行对照,以及同一体裁在不同时间维度之中的不同形态加以把握, 对各种文体在文学史中的发展轨迹和文学地位进行进一步考察。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解读和赏析宋金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难点:考察各种文体在文学史中的发展轨迹和文学地位进行 学时分配 18 课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传统讲授方式为主,必要时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王禹偁《村行》讲析: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 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 似吾乡。 这首诗写于淳化二年(991)诗人被贬商州团练副史时。妖尼 道安诬陷徐铉。诗人论道安之罪反而遭贬。他自慰曰:“平生诗句是 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他在商州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 是最出色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对村行所见所闻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以 山水自娱的达观情怀,以及触景而起的思乡之情与遭贬的失意之感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乃千古名句。这两句写景 由下而上。上句以动衬静,写群壑之幽深、静谧。”含”字用得精妙, 点明声出山壑。下句无理而妙。峰本不能言。人对这可爱的晚山、无 限的美景,竟至无言。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在这静态美中,又 透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可谓融情于景。 艺术特色 1.写景动静相衬,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角效果。 2.情景交融,在写景中巧妙地流露诗人寂寞的心境以及思 乡之情。 3.以乐景写哀,以诗人野兴之浓及乡村优美的秋景来反衬 内心淡淡的哀愁。 王禹偁《待漏院记》讲析: 《待漏院记》名虽为记,实以议论为主,提出宰相应当勤于政事、 正直无私、忠于君事、保国安民,而不应图谋私利,惑君乱政,或窃 教学手记

取高位,苟求厚禄、庸碌无为,反映了作者开明的政治主张和实现清明更治的进步要求。艺术特色1.全文结构紧凑,构思密,脉络分明。文章以勤字下笔,由“勤”引出待漏院,又从“待”生出“思”字,由“思”字带出贤、奸二相,后以“慎”字收束,点明文章主旨,一气贯注,层层深入。2.贤相与奸相形成鲜明的对比,行文句式相同,使二者比照更为强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3.语言带有文的特点,以四字句为主,精炼准确,刻画形象,使作者观点鲜明有力,感染力强。4.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很有气势。范仲淹《渔家傲》讲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1040年任陕西经略副使(边防军事副统帅),负责抵抗西夏长达四年之久。西夏不敢来犯,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时民谣日: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是他镇守西北边关时写的首边塞词。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主要写边地的荒凉、凄清及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主要写边防将士成守生活的艰苦和思乡、报国之情。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成边生活的艰辛,表现了边关将士御敌守边、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人所难免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了朝廷不图自振,将士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艺术特色1.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交错描写,来突现边地特有的苍凉景象和战争的紧张气氛。2.“二”、“万”对比,把军中条件的艰苦和思乡之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千”与“孤”对比既表现了空间的辽阔,又在对比中强调了边地的荒凉与孤单

取高位,苟求厚禄、庸碌无为,反映了作者开明的政治主张和实现清 明吏治的进步要求。 艺术特色 1.全文结构紧凑,构思缜密,脉络分明。文章以勤字下笔,由 “勤”引出待漏院,又从“待”生出“思”字,由“思”字带出贤、 奸二相,后以“慎”字收束,点明文章主旨,一气贯注,层层深入。 2.贤相与奸相形成鲜明的对比,行文句式相同,使二者比照更 为强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3.语言带有骈文的特点,以四字句为主,精炼准确,刻画形象, 使作者观点鲜明有力,感染力强。 4.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很有气势。 范仲淹《渔家傲》讲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1040 年任陕西经略副使(边防军事副统帅),负责抵抗西夏长达四年 之久。西夏不敢来犯,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时民谣曰: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是他镇守西北边关时写的一 首边塞词。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主要写边地的荒凉、凄清及边塞将 士时刻御敌的情况。 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活的艰苦 和思乡、报国之情。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戍边生活的艰辛,表现了边关将 士御敌守边、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人所难免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含 蓄地流露了朝廷不图自振,将士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 艺术特色 1.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交错描写,来突现边地特有的苍凉景 象和战争的紧张气氛。 2.“一”、“万”对比,把军中条件的艰苦和思乡之情形象地 表现了出来。“千”与“孤”对比既表现了空间的辽阔,又在对比中 强调了边地的荒凉与孤单

3.情景交融,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边塞词的先声,也是北宋最早的豪放词,为苏、辛弃疾豪放词开了先路。张先《天仙子》讲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嘎,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词内容多表现诗酒生涯及男女之情,语言巧妙,风格含蓄,韵味隽永,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得“张三影”雅号。这是一首临老伤春之词。词人时年52岁。词人因伤春触发,思及时光流逝,人事无定,抒发了步入老境,难有作为的惆帐。艺术特色1.以时间为线索,由午而入夜,写词人的活动和情绪,由伤春起,以伤春结。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3.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作者移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之神,花之活力。”弄”字尤为精妙。晏殊《浣溪沙》讲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饲。晏殊,历仕高官,位至宰相,政事之外,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风格温润秀洁,有些许淡淡的闲愁。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帐惆和对春意衰残的婉惜,以及对岁月、人生、自然的思考。艺术特色1.运用联想和象征手法,使作品蕴涵深厚,富有理趣。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相对又相衬,寓工巧于自然:虚字的巧妙运用和对仗,又造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欧阳修《戏答元珍》讲析: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嵯。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

3.情景交融,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边塞词的先声,也是北宋 最早的豪放词,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开了先路。 张先《天仙子》讲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 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 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词内容多表现诗酒生涯及男女之情,语言巧妙,风格含蓄, 韵味隽永,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 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得“张三影”雅号。 这是一首临老伤春之词。词人时年 52 岁。词人因伤春触发,思 及时光流逝,人事无定,抒发了步入老境,难有作为的惆怅。 艺术特色 1.以时间为线索,由午而入夜,写词人的活动和情绪,由伤春 起,以伤春结。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3.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作者移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花之神,花之活力。”弄”字尤为精妙。 晏殊《浣溪沙》讲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历仕高官,位至宰相,政事之外,征歌逐舞,以诗酒消 遣,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风格温润秀洁,有些许淡淡的闲愁。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以 及对岁月、人生、自然的思考。 艺术特色 1.运用联想和象征手法,使作品蕴涵深厚,富有理趣。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相对又相衬,寓 工巧于自然;虚字的巧妙运用和对仗,又造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欧阳修《戏答元珍》讲析: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 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 不须嗟。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

用”、“事信”、“言文”,其诗、词、散文都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著称。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因替范仲淹辩护而贬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谪居山城的寂寞心情,以及对前途的信心。艺术特色1.章法跌宕起伏。2.构思新颖独特,于料峭春寒中见勃勃生机:于寂寞愁闷中怀着希望,不仅是诗人之笔,也有政治家之胸怀,极富诗情画意。欧阳修《踏莎行》讲析: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馨。离愁渐远渐无穷,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写行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绪。这是一个传统题材,但也可能融入了作者遭贬职后的别绪。艺术特色1.乐景写哀,耐人寻味。2.化用典故,含蓄浑成。3.逐层递进,意境深婉。柳永《望海潮》讲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生活,尤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词人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词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写法上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这首词叙写杭州繁华,西湖美景,表达对杭州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地方长官的歌颂。艺术特色1.善长铺叙,如写钱塘江,江边云树、江上怒涛,天堑无涯;

用”、“事信”、“言文”,其诗、词、散文都有很高成就,尤以散 文著称。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因替范仲淹辩护而贬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这首诗表 达了诗人谪居山城的寂寞心情,以及对前途的信心。 艺术特色 1.章法跌宕起伏。 2.构思新颖独特,于料峭春寒中见勃勃生机;于寂寞愁闷中怀 着希望,不仅是诗人之笔,也有政治家之胸怀,极富诗情画意。 欧阳修《踏莎行》讲析: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这首词写行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绪。这是一个传 统题材,但也可能融入了作者遭贬职后的别绪。 艺术特色 1.乐景写哀,耐人寻味。 2.化用典故,含蓄浑成。 3.逐层递进,意境深婉。 柳永《望海潮》讲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 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 去凤池夸。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多写 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生活,尤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 的题材。词人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词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写法上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 这首词叙写杭州繁华,西湖美景,表达对杭州风光的赞美,以 及对地方长官的歌颂。 艺术特色 1.善长铺叙,如写钱塘江,江边云树、江上怒涛,天堑无涯;

写杭州繁华,人烟稠密、市场繁荣、家家富裕:写西湖美景,重湖叠,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日羌管吹奏,夜晚菱歌阵阵,有百姓游乐,官员醉赏。2.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赞美与歌颂之情。3.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曲尽形容,千古传颂。柳永《雨霖铃》讲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于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思想内容这首词写离愁别恨,并通过自身的漂泊无定,抒发了身世之感和对被压抑的苦闷。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艺术特色1.虚景实写。“念去去”以下是设想别后行船,漂泊无定的情景,却出以实写,虽景亦情。2.情景交融,以凄清之景来衬托自已的孤寂。3.点染结合。如“多情自古清秋节“点离别的冷落。”今宵”三句以典型场景作谊染。4.善于在转折中传情达意。如上片写分别于长亭,骤雨留人,可雨初歇却又催发,帐饮无心绪,可留恋不得,兰舟催发。整个过程是俄延、留恋、作别,主客观不断冲突转折来表现。5.运用铺叙,层层展开,全词先写帐饮时的景:次写别时的情景;后写设想的别后之景。6.语言雅俗共赏,语浅味浓,哀婉缠绵。7.名句“今宵三句是千古名句,也是婉约派的代表名句:杨柳触动别情,残月象征分离,晓风更添凄凉,以景物构成凄清的意境,传达出离人内心无限的哀愁。寓情于景,以景赋情,字字写景,字字含情。王安石《明妃曲》讲析: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翼角垂。低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写杭州繁华,人烟稠密、市场繁荣、家家富裕;写西湖美景,重湖叠 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日羌管吹奏,夜晚菱歌阵阵,有百姓 游乐,官员醉赏。 2.借景抒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赞美与歌颂之情。 3.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曲尽形容,千古传颂。 柳永《雨霖铃》讲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思想内容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并通过自身的漂泊无定,抒发了身世之感 和对被压抑的苦闷。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1.虚景实写。“念去去”以下是设想别后行船,漂泊无定的情景, 却出以实写,虽景亦情。 2.情景交融,以凄清之景来衬托自已的孤寂。 3.点染结合。如“多情自古.清秋节“点离别的冷落。”今宵” 三句以典型场景作渲染。 4.善于在转折中传情达意。如上片写分别于长亭,骤雨留人,可 雨初歇却又催发,帐饮无心绪,可留恋不得,兰舟催发。整个过程是 俄延、留恋、作别,主客观不断冲突转折来表现。 5.运用铺叙,层层展开,全词先写帐饮时的景;次写别时的情景;后 写设想的别后之景。 6.语言雅俗共赏,语浅味浓,哀婉缠绵。 7.名句“今宵三句是千古名句,也是婉约派的代表名句:杨柳触 动别情,残月象征分离,晓风更添凄凉,以景物构成凄清的意境,传 达出离人内心无限的哀愁。寓情于景,以景赋情,字字写景,字字含 情。 王安石《明妃曲》讲析: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 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文成就最高,诗词亦别具一格,颇有佳作。这首诗可分三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昭君辞别汉宫的情形,着意描写失意中的昭君之美。以下六句为第二部分,写昭君出塞后思念故国的深情,突出其爱国情怀,表现其内心之美,也暗示了汉元帝的无情。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道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材的普遍现象,曲折地表现作者有才难展的隐衷。艺术特色1.立意新颖,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见识不凡。2.人物形象鲜明,着重刻画昭君的风度、气质、神韵,既有正面刻画,也有侧面烘托,给读者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3.通过细节、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在美。4.动人的形象与精辟的议论相结合;浓郁的人情味与深刻的哲理相结合。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讲析:文体:书信体的驳论文。内容: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写作特点:1.在批驳之前先立下名实相符的立论原则,为驳倒对方奠定了基础。2.抓住对方论点逐一批驳,言简意明,短小精悍。3.行文柔中寓刚。晏几道《临江仙》讲析: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 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 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应 “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文成就最高,诗词亦别具一格, 颇有佳作。 这首诗可分三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昭君辞别汉宫的情形,着意描写失意中 的昭君之美。 以下六句为第二部分,写昭君出塞后思念故国的深情,突出其 爱国情怀,表现其内心之美,也暗示了汉元帝的无情。 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道出了封建社会压 抑人材的普遍现象,曲折地表现作者有才难展的隐衷。 艺术特色 1.立意新颖,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见识不凡。 2.人物形象鲜明,着重刻画昭君的风度、气质、神韵,既有正 面刻画,也有侧面烘托,给读者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3.通过细节、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在美。 4.动人的形象与精辟的议论相结合;浓郁的人情味与深刻的哲 理相结合。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讲析: 文体:书信体的驳论文。 内容: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 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达了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写作特点: 1.在批驳之前先立下名实相符的 立论原则,为 驳倒对方奠定 了基础。 2.抓住对方论点逐一批驳斥,言简意明,短小精悍。 3.行文柔中寓刚。 晏几道《临江仙》讲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 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 彩云归

晏几道乃晏殊第七子,出身宦门,但不肯攀附权贵、趋从时俗性格孤傲耿介。小晏词多写爱情离合与人生聚散的悲欢,缠绵侧,凄婉动人。这首词发了怀念歌女小的深情。词中回忆了与小的相悦、相思,流露出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调帐。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含蓄深婉。2.借用古人诗句,点铁成金。3.反衬手法的运用。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析:十年生死两范范,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翼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词,苏轼为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十六岁与苏结婚,她聪颖贤惠,知书识理,夫妻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弗不幸去世,年仅27岁。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山县祖坟。此词作于王弗去世十年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这首词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梦前的思念;第二个层次写梦中的相逢;第三个层次写梦后的哀思。全词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天涯沦落之感。艺术特色1.全词以记梦为贯串线索,层次清晰,结构谨严。2.写景、记事、抒情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感情真挚,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而表现的情感内涵又十分丰富。苏《定风波》讲析: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装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晏几道乃晏殊第七子,出身宦门,但不肯攀附权贵、趋从时俗, 性格孤傲耿介。 小晏词多写爱情离合与人生聚散的悲欢,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这首词抒发了怀念歌女小蘋的深情。词中回忆了与小蘋的相悦、 相思,流露出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惆怅。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含蓄深婉。 2.借用古人诗句,点铁成金。 3.反衬手法的运用。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苏轼为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十六岁与苏轼结婚, 她聪颖贤惠,知书识理,夫妻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 弗不幸去世,年仅 27 岁。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山县祖坟。 此词作于王弗去世十年后的正月二十日夜。 这首词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写梦前的思念; 第二个层次写梦中的相逢; 第三个层次写梦后的哀思。 全词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仕途失意而产生 的天涯沦落之感。 艺术特色 1.全词以记梦为贯串线索,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2.写景、记事、抒情都运用了白描手法,感情真挚,形象鲜明, 语言朴素,而表现的情感内涵又十分丰富。 苏轼《定风波》讲析: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作。作者借助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来抒写他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事态度。上片写作者在崎的旅途上,冒着漫天风雨,吟啸徐行,安祥自若、任其自然的潇洒风度,抒发了词人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词的下片写词人在自然风雨的变幻中获得更深沉的领悟,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之念。仕宦沉浮、人生荣辱都已不在词人心灵之内了。超然物外到极致。全词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以具体的日常生活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小见大,以曲笔写胸臆,隐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是此词最显著的特点。苏轼《卜算子》讲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抹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以孤鸿自喻,描绘了词人在遭受政治迫害后孤寂帐惆、心有余悸的心态,表明了词人对待不幸人生的态度和身处逆境而坚持理想,决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托物言志。黄庭坚《登快阁》讲析: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本诗为元丰五年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所作。这年苏轼贬黄州,苏门弟子亦不得意。诗人官卑事杂,心境抑郁落寞,公务之余,登上快阁,顿觉心胸开阔,遂作此诗。诗歌主旨:在登临中排遣失意无聊之情,抒发陶然忘机,屏弃尘俗的情怀。艺术特色1.全诗围绕“快”字展开,抒情层次井然。2.用典切贴,颇有点铁成金之妙。3.炼字功力深厚。4.对仗工稳,意境优美。秦观《踏莎行》讲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作。作者借助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 活小事来抒写他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事态度。 上片写作者在崎岖的旅途上,冒着漫天风雨,吟啸徐行,安祥自 若、任其自然的潇洒风度,抒发了词人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 词的下片写词人在自然风雨的变幻中获得更深沉的领悟,进入一 个更高的境界: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之念。仕宦 沉浮、人生荣辱都已不在词人心灵之内了。超然物外到极致。 全词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以具体的日常生活小事寄寓普遍意义 的生活哲理。以小见大,以曲笔写胸臆,隐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 是此词最显著的特点。 苏轼《卜算子》讲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以孤鸿自喻,描绘了词人在遭受政治迫害 后孤寂怅惘、心有余悸的心态,表明了词人对待不幸人生的态度和身 处逆境而坚持理想,决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 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物我合一,托物 言志。 黄庭坚《登快阁》讲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 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 白鸥盟。 本诗为元丰五年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所作。这年苏轼贬黄州,苏 门弟子亦不得意。诗人官卑事杂,心境抑郁落寞,公务之余,登上快 阁,顿觉心胸开阔,遂作此诗。 诗歌主旨:在登临中排遣失意无聊之情,抒发陶然忘机,屏弃尘 俗的情怀。 艺术特色 1.全诗围绕“快”字展开,抒情层次井然。 2.用典切贴,颇有点铁成金之妙。 3.炼字功力深厚。 4.对仗工稳,意境优美。 秦观《踏莎行》讲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因新旧党争,遭到排斥、打击,被贬郴州。这首词抒发了暮春时节词人流寓客舍的凄苦和自已面对接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的郁闷心情。上片写景,描绘了云雾迷蒙,月色朦胧的郴州春夜景象和凄凉冷清的旅舍环境。这正是词人范然若失,感到出路难寻的心境的写照。下片抒情,抒发词人怀归思乡之情,以及对自已离乡求仕,终至遭受迫害的悔恨。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意在言外。作者将心中之情移情于外界景物,造成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词人天涯沦落之悲。2.比兴手法的运用。周邦彦《苏幕遮》讲析:燎沉香,消褥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浦。这首词言淡而意深,表现了思念故乡,倦于游宦的心情。上片写景,新荷、鸟鸣、初晴、宿雨、风举荷,均淡远清新。下片思乡与归梦,语淡而情深。名句“叶上初阳”三句,尽洗铅华,仅用素描,不仅新鲜活泼,呈现勃勃生机,而且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更传其精神风韵。贺铸《青玉案》讲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为人豪侠,喜谈世事,博学强记,长于词,兼有婉约、豪放之风。作者晚年隐居苏州横塘附近,此词当作于此。这首词写相思与闲愁,但有比兴寄托,曲折流露词人退隐横塘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 潇湘去。 秦观因新旧党争,遭到排斥、打击,被贬郴州。这首词抒发了暮 春时节词人流寓客舍的凄苦和自已面对接踵而来的政治迫害,感到前 途渺茫、无路可走的郁闷心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云雾迷蒙,月色朦胧的郴州春夜景象和凄凉冷 清的旅舍环境。这正是词人茫然若失,感到出路难寻的心境的写照。 下片抒情,抒发词人怀归思乡之情,以及对自己离乡求仕,终至 遭受迫害的悔恨。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意在言外。作者将心中之情移情于外界景物,造 成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词人天涯沦落之悲。 2.比兴手法的运用。 周邦彦《苏幕遮》讲析: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 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 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言淡而意深,表现了思念故乡,倦于游宦的心情。 上片写景,新荷、鸟鸣、初晴、宿雨、风举荷,均淡远清新。 下片思乡与归梦,语淡而情深。 名句“叶上初阳”三句,尽洗铅华,仅用素描,不仅新鲜活泼, 呈现勃勃生机,而且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更传其精神风韵。 贺铸《青玉案》讲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为人豪侠,喜谈世事,博学强记,长于词,兼有婉约、豪放 之风。 作者晚年隐居苏州横塘附近,此词当作于此。 这首词写相思与闲愁,但有比兴寄托,曲折流露词人退隐横塘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