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古代汉语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0501406zb古代汉课程名称0501407zb号语课程基本学分/学时7学分/112学时情况开课时间第4、5学期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50%、期未考试50%)《古代汉语》(修订版),第一、二、三、四册,中华书局教材出版最新版本。课程负责雷春辉人专业基础课程课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及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古代典籍;能够胜任中学的文言文教学。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3培养目标4VVV课程目标1VVVy课程目标2V1VV课程目标3VVVY课程目标4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指标点课程目标要求师德规范课程目标1.能够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品学兼优;教育1、2、3、42.具备尊师重教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情怀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 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 号 0501406zb 0501407zb 课程名称 古代汉 语 课程 基本 情况 学分/学时 7学分/112学时 开课时间 第4、5学期 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 考核方式 考 试(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 教材 《古代汉语》(修订版),第一、二、三、四册,中华书局 出版最新版本。 课程负责 人 雷春辉 课 程 性 质 专业基础 课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及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学生通过 这门课的学习,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古代典籍; 能够胜任中学的文言文教学。 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课程目标1 √ √ √ √ 课程目标2 √ √ √ √ 课程目标3 √ √ √ √ 课程目标4 √ √ √ √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 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1.能够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品学兼优; 2.具备尊师重教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 课程目标 1、2、3、4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学知识分析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并解决有1.学科关问题;素养2.能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有语言分析课程目标教学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1、2、3、4能力3.能够根据课文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初步掌握重难点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评价、探讨,改进提高;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班级指导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综合1、2、3、4进行教育和引导。育人能够充分理解沟通合作是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能力;1.学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体验观摩、合作研究等集体活动;2反思课程目标3.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具备与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1、2、3、4沟通交流的知识和技巧;合作4.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序号内容学时数(112)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2绪论“古代汉语的性质、目的和学习方法1.510.5第一单元文选:左传8.52.5通论:(四)(一)(二)(三)战国策91第二单元文选:6.51.5通论:(五)(六)10.51.5礼记第三单元文选:论语、72通论:(七)(八)(九)(+)82第四单元孟子文选:#41通论:(十一) (十二)91第五单元文选:墨子、老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2.50.5通论:(十三)(十四)61文选:诗经第六单元31通论: (十五) (十六)51第七单元文选:楚辞2.50.5通论:(十七) (十八)9418合计(四)考核要求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1.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学知识分析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并解决有 关问题; 2.能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有语言分析 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根据课文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初步掌握重难点教学策略,并进行 教学评价、探讨,改进提高;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 课程目标 1、2、3、4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行教育和引导。 课程目标 1、2、3、4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能够充分理解沟通合作是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体验观摩、合作研究等集体活动; 3.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具备与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 沟通交流的知识和技巧; 4.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 1、2、3、4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序号 内 容 学时数(112 ) 课堂学时数 实践学时数 绪 论 “古代汉语”的性质、目的和学习方法 2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10.5 1.5 通论:(一)(二)(三)(四) 8.5 2.5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 9 1 通论:(五)(六) 6.5 1.5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礼记 10.5 1.5 通论:(七)(八)(九)(十) 7 2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 8 2 通论:(十一)(十二) 4 1 第五单元 文选:墨子、老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 9 1 通论:(十三)(十四) 2.5 0.5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 6 1 通论:(十五)(十六) 3 1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 5 1 通论:(十七)(十八) 2.5 0.5 合计 94 18 (四)考核要求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未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期未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评定:出勤(20分):学生在一学期的出勤多少进行评分。课堂考核(20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提问等形式,一学期至少一次。课后作业(60分):每章内容之后,根据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的作业。2.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1.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课外作业课程目标12.背诵修身立德名言警句。3.课外背诵4.期末考试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基本概念。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2.掌握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2.课外作业课程目标23.课外背诵3.掌握运用六书分析汉字的能力。4.期末考试4.掌握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1.运用古汉语基本理论分析具体语言方面的问题。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2.课外作业2.认识古代汉语特殊现象。课程目标33.认识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3.课外背诵4.掌握古汉语省略现象。4.期末考试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1.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规律。2.课外作业课程目标42.分析古今汉语的异同。3.课外背诵3.多读读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4.期末考试二、本文(一)课程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征,了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古代汉语;2.学习古代汉语课的目的、要求;3.“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4.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今汉语的区别;2.“古汉语课"的基本内容;3.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 试。 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评定: 出勤(20分):学生在一学期的出勤多少进行评分。 课堂考核(20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提问等形式,一学期至少一次。 课后作业(60分):每章内容之后,根据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的作业。 2.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1.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背诵修身立德名言警句。 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 2.课外作业 3.课外背诵 4.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基本概念。 2.掌握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掌握运用六书分析汉字的能力。 4.掌握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 2.课外作业 3.课外背诵 4.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1.运用古汉语基本理论分析具体语言方面的问题。 2.认识古代汉语特殊现象。 3.认识古汉语常用虚词的用法。 4.掌握古汉语省略现象。 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 2.课外作业 3.课外背诵 4.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1.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规律。 2.分析古今汉语的异同。 3.多读读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1.课堂出勤和课堂学习 2.课外作业 3.课外背诵 4.期末考试 二、本文 (一)课程教学内容 “古代汉语I”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征,了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古代汉语; 2.学习古代汉语课的目的、要求; 3.“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 4.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今汉语的区别; 2.“古汉语课”的基本内容; 3.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今汉语的区别。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单元第一章文选《左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左传》的主要内容,了解先秦汉语的特点,掌握先秦汉语中常见的省略现象和宾语前置。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赛叔哭师》、※《秦晋之战》《楚归晋知》、《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注:其中标有※号者为精讲篇目,其他为一般讲读篇目。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诵读;抽查背诵及作业。教学重点:1.文选,重点的字、词、句;2.宾语前置和省略句实例。教学难点:宾语前置。教学时数:12学时第二章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体例,掌握常用字典辞书的查检方法。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查检工具书的几种方法:(1)音序检字法;(2)部首检字法;(3)笔画检字法;(4)四角号码检字法。2.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1)《汉语大字典》;(2)《汉语大词典》;(3)《辞海》;(4)《辞源》;(5)《说文解字》;(6)《词诠》;(7)《中国人名大辞典》;(8)《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今汉语的区别。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单元 第一章 文选《左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左传》的主要内容,了解先秦汉语的特点,掌握先秦汉语中常见的省略现 象和宾语前置。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 哭师》、※《秦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注:其中标有※号者为精讲篇目,其他为一般讲读篇目。 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诵读;抽查背诵及作业。 教学重点: 1.文选,重点的字、词、句; 2.宾语前置和省略句实例。 教学难点: 宾语前置。 教学时数: 12学时 第二章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体例,掌握常用字典辞书的查检方法。 教学内容: (一)讲授内容: 1.查检工具书的几种方法: (1)音序检字法; (2)部首检字法; (3)笔画检字法; (4)四角号码检字法。 2.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 (1)《汉语大字典》; (2)《汉语大词典》; (3)《辞海》; (4)《辞源》; (5)《说文解字》; (6)《词诠》; (7)《中国人名大辞典》; (8)《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二)实践内容:熟悉检字法并能利用各种工具书顺利检字。教学重点:检字法及几种常用古汉语工具书的内容、体例。教学难点:常用工具书的体例及查检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教学自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古今词义异同的总体情况:(1)古今词义完全相同;(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3)古今词义似同非同2.古今词义在范围方面的差异:(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3.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4.古今词义在程度轻重方面的差异。(二)实践内容:下发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教学重点:古今词义异同有三种情况:全同、别、微殊。学古代汉语,一定要树立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点。教学难点:古今汉语词义的微殊。教学时数:3学时第四章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学会辨析词义的方法。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多音节(主要是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与单纯联绵词。2.实践内容:找出学过的文选中的复音词、同义词。教学重点:1.古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多音词(尤其是以双音词)为主
(二)实践内容: 熟悉检字法并能利用各种工具书顺利检字。 教学重点: 检字法及几种常用古汉语工具书的内容、体例。 教学难点: 常用工具书的体例及查检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章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教学内容: (一)讲授内容: 1.古今词义异同的总体情况: (1)古今词义完全相同;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3)古今词义似同非同。 2.古今词义在范围方面的差异: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3.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 4.古今词义在程度轻重方面的差异。 (二)实践内容:下发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 古今词义异同有三种情况:全同、迥别、微殊。学古代汉语,一定要树立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 观点。 教学难点: 古今汉语词义的微殊。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四章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学会辨析词义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多音节(主要是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 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与单纯联绵词。 2.实践内容:找出学过的文选中的复音词、同义词。 教学重点: 1.古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多音词(尤其是以双音词)为主

2.同义词的辨析。教学难点:不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当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词。教学时数:2学时第五章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学会探求本义的方法。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引电义是指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词的本义十分重要,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个词的纲。一般凭借字形和文献材料来了解词的本义。2.实践内容:找一些例字,通过分析字形和回顾文献来了解本义。教学重点:1.词的本义,本义的探求方法;2.词的引申义,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教学难点:探求本义的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第二单元第一章文选·《战国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掌握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冯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说赵太后》。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通读:课堂抽查背通教学重点:1.文选讲授;2.语法现象的分析。教学难点: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教学时数:10学时第二章通论(五)汉字的构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六书”的本质,掌握“六书”的次序和内容,学会利用“六书”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教学内容:
2.同义词的辨析。 教学难点: 不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当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词。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章 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学会探求本义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词的本义十分重要,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个词的纲。一般凭借字形和文献材料来了解词的本义。 2.实践内容:找一些例字,通过分析字形和回顾文献来了解本义。 教学重点: 1.词的本义,本义的探求方法; 2.词的引申义,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求本义的方法。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二单元 第一章 文选·《战国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掌握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 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讋说赵太后》。 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诵读;课堂抽查背诵。 教学重点: 1.文选讲授; 2.语法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 教学时数: 10学时 第二章 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六书”的本质,掌握“六书”的次序和内容,学会利用“六书”方法分析汉字的结 构。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1)六书的有关知识;(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特点。注意形声字的意符及部首的作用。(3)文字学部首和检字法部首。(4)常用部首及其表意功能。2.实践内容:参阅第二册[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教学重点:六书概念及例字、形声字及其声符、意符。教学难点:运用六书理论分析一些常见字的结构。教学时数:6学时第三章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识记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能够识繁写简。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这三种字都属于古书中形体有分歧的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不同特点。2.实践内容:识记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下发相关练习题。教学重点:古今字。教学难点:区分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单元第一章文选·《论语》、《礼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论语》、《礼记》的主要内容;掌握判断句的主要类型;掌握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论语》共计18篇:《学而》、《为政》、《里仁》、《公治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共计7篇:《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诵读;课堂背诵抽查。教学重点:1.实词和常用虚词;2.判断句式;
1. 讲授内容: (1)六书的有关知识; (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特点。注意形声字的意符及部首的作用。 (3)文字学部首和检字法部首。 (4)常用部首及其表意功能。 2.实践内容: 参阅第二册[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 教学重点: 六书概念及例字、形声字及其声符、意符。 教学难点: 运用六书理论分析一些常见字的结构。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三章 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识记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能 够识繁写简。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这三种字都属于古书中形体有分歧的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不同特点。 2.实践内容:识记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下发相关练习题。 教学重点: 古今字。 教学难点: 区分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单元 第一章 文选·《论语》、《礼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论语》、《礼记》的主要内容;掌握判断句的主要类型;掌握否定句中的 宾语前置。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论语》共计18篇:《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顔渊》、※《子路》、※《宪 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共计7篇: 《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 学》、※《诚意》。 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诵读;课堂背诵抽查。 教学重点: 1.实词和常用虚词; 2.判断句式;

3.否定句式。教学难点:判断句和否定句。教学时数:12学时第二章通论(七)判断句,也字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类型,了解虚词“也"的功能。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判断句,也字: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因此,对判断句中出现的“是”、“乃”、“即”、“非”、“为"等字的用法要有正确的认识。判断句的类型与作用。煞句的“也"字可分别用于因果句、叙述句、祈使句、疑问句中。句中的“也”字可用于单句主语后、时间词后或复句中第一分句后,都是表示顿宕。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判断句并加以分析教学重点:判断句的类型与作用,副词充当判断词时的兼词功能。教学难点:无标志判断句、副词充当判断词时的兼词功能。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通论(八)叙述句,矣字、焉字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叙述句(尤其是其中的被动句)的类型。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1)叙述句即动词谓语句,主要是“双宾句”、以“是”、“之”为复指标志的宾语前置,被动句(2)“矣”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语气词。(3)“為”是兼词,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之+呢、啊或呀),有时候是介词兼代词(于+此),可以指代处所与人物,或指代比较对象。有时“爲”是语气词。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带有““矣”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找出所学文选中的被动句和有复指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教学重点:叙述句的类型与作用。教学难点: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结构的重新分析教学时数:3学时第四章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否定词的含义,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规律。教学内容:
3.否定句式。 教学难点: 判断句和否定句。 教学时数: 12学时 第二章 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类型,了解虚词“也”的功能。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判断句,也字: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因此,对判断句中出现 的“是”、“乃”、“即”、“非”、“为”等字的用法要有正确的认识。判断句的类型与作用。煞句的“也”字可 分别用于因果句、叙述句、祈使句、疑问句中。句中的“也”字可用于单句主语后、时间词后或复句中 第一分句后,都是表示顿宕。 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判断句并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 判断句的类型与作用,副词充当判断词时的兼词功能。 教学难点: 无标志判断句、副词充当判断词时的兼词功能。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三章 通论(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叙述句(尤其是其中的被动句)的类型。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叙述句即动词谓语句,主要是“双宾句”、以“是”、“之”为复指标志的宾语前置,被动句; (2)“矣”是一个表示动态的语气词。 (3)“焉”是兼词,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之+呢、啊或呀),有时候是介词兼代词(于+此),可以 指代处所与人物,或指代比较对象。有时“焉”是语气词。 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带有“焉”“矣”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找出所学文选中的被动句和有复指宾 语的宾语前置句。 教学重点: 叙述句的类型与作用。 教学难点: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结构的重新分析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四章 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常用否定词的含义,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规律。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表示否定则必有否定词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有否定词的宾语前置句并加以分析。教学重点:常用的否定词,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教学难点: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教学时数:2学时第五章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教学自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用疑问词的用法、几种疑问的习惯句式、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疑问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疑问词又分两大类,即疑问代词与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有:谁、熟、何、安、恶、焉、胡、奚、葛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与()、邪(耶)、哉等。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有疑问词的宾语前置句并加以分析。教学重点:常用疑问句式、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教学难点: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教学时数:2学时“古代汉语”第四单元第一章文选:《孟子》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掌握主要虚词和特殊语法现象。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鸡》、《陈仲子》、※《奔秋》、※《舜发于亩之中》。2.实践内容:精讲篇自的诵读;课堂背诵抽查教学重点:1.常用实词和虚词;2.特殊语法现象。3.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教学难点:特殊语法现象。教学时数:10学时第二章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教学自的和要求:此为古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并能正确辨认。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表示否定则必有否定词。 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有否定词的宾语前置句并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 常用的否定词,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难点: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五章 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用疑问词的用法、几种疑问的习惯句式、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疑问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疑问词又分两大类,即疑问代词与疑问语气词。疑问代词 有:谁、孰、何、安、恶、焉、胡、奚、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与(欤)、邪(耶)、哉 等。 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有疑问词的宾语前置句并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 常用疑问句式、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难点: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教学时数: 2学时 “古代汉语II” 第四单元 第一章 文选:《孟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掌握主要虚词和特殊语法现象。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 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 2.实践内容:精讲篇目的诵读;课堂背诵抽查。 教学重点: 1.常用实词和虚词;2.特殊语法现象。3.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教学难点: 特殊语法现象。 教学时数: 10学时 第二章 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此为古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词类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词类活用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教学重点: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3.名词用作状语。教学难点: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名词作状语现象。教学时数:3学时第三章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教学目的和要求:古代汉语的代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词类,许多词的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不同,切实掌握。教学内容: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的“吾、我、予、余”,第二人称的“女、汝、若、尔、而、乃”,第三人称的“其、之”。古汉语中常用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等。此外,像“之、夫、然、尔、或”等也较常用。其中的“或”是一个无定代词,“者”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也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其用法是组成所字结构,用法较复杂。教学重点: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教学难点: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单元第一章文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讲篇目内容,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诸子散文14篇:※《墨子·非攻》、※《老子》、《庄子》中的※《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丁解牛》、《筷》、※《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等,※《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鑫》。教学重点:1.常用实词和虚词;2.特殊语法现象;3.古音通假和古书注解的实例。教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的要求和方法教学时数:10学时
1.讲授内容:词类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 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 2.实践内容:找出所学文选中的词类活用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用作状语。 教学难点: 各种词类活用的特点;名词作状语现象。 教学时数: 3学时 第三章 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古代汉语的代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词类,许多词的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不同,切实掌握。 教学内容: 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的“吾、我、予、余”,第二人称的“女、汝、若、尔、而、乃”,第三人称 的“其、之”。古汉语中常用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彼等。此外,像“之、夫、然、尔、或”等 也较常用。其中的“或”是一个无定代词,“者”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也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 词,其用法是组成所字结构,用法较复杂。 教学重点: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教学难点: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教学时数: 1学时 第五单元 第一章 文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讲篇目内容,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诸子散文14篇:※《墨子·非攻》、※《老子》、《庄子》中的※《北冥有鱼》、《不龟 手之药》、※《庖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 《运斤成风》、《曹商使秦》等,※《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 教学重点: 1.常用实词和虚词; 2.特殊语法现象; 3.古音通假和古书注解的实例。 教学难点: 翻译文言文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时数: 10学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pdf
-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繁体中文).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编 先秦文学.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负责人:安少龙).doc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修辞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语法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词汇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文字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语音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绪论习题(无答案).doc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义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法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词汇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文字(汉字)讲稿.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音讲稿.ppt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修辞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语法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词汇部分.doc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文字部分.doc
-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藏语).pdf
- 《应用语言学》课程授课教案(藏语).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