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文字部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5
文件大小:10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汉字概说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规范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汉语教案(文字部分)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文 字 部 分)

现代汉语教案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2

2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 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 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 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 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 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 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 知识。 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 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 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 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

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学原则: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90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4%,语音22%,文字9%,词汇16%,语法38%,修辞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例为2:1。en

3 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 要的知识准备。 教学原则: 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 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 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 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 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 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 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 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 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设 90 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 4%,语音 22%, 文字 9%, 词汇 16%,语法 38%,修辞 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 例为 2: 1

第三章文字[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通过讲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简化及标准化、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汉字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情况,掌握汉字使用的规律,认识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汉字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汉字。本章教学难点是汉字的结构:笔画、偏旁、部首、部件和笔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汉字的特点(一)文字和语言1.文字的作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学对语言的辅助作用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来认识:(1)文字的出现克服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拓展了语言的交际职能

4 第三章 文 字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教学通过讲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汉字的性 质、汉字的简化及标准化、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汉字 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情况,掌握汉字使用的规律,认识汉字规 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汉字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汉字。本 章教学难点是汉字的结构:笔画、偏旁、部首、部件和笔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8 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汉字的特点 (一)文字和语言 1.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 具。文字对语言的辅助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文字的出现克服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 “传于异地,留于异时”,拓展了语言的交际职能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够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有的转化为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使语言的规范化成为可能。(3)文字使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了表象,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开掘人脑的潜力,使人类文明出现质的飞跃。原始社会仅靠口语来交流和传承文化。文字的出现不仅可以使人类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大容量、高质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使猿人进化成了人;文字的出现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2.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文字产生之前,语言早已存在。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文字则是有声语言和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只有六、七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可见,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语言单位都包括音、义两个方面,是可听可说的听觉符号。文字记录音和义,必须有自己的形体。所以,文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是可读可写的视觉符号。(3)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和采用的形体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语素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采以数自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所以又分为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音位文字以字母为书写单位,这些字5

5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够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有的转化为物 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使语言的规范化成为可能。 (3)文字使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了表象,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开掘人脑的潜力,使人类文明出现质的飞跃。 原始社会仅靠口语来交流和传承文化。文字的出现不仅可以使人类通 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大容量、高质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 了思考的深度。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 里程碑,它使猿人进化成了人;文字的出现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社 会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2.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文字产生之前,语言早已存在。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文字则是 有声语言和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只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可见,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 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 统。语言单位都包括音、义两个方面,是可听可说的听觉符号。文字记录 音和义,必须有自己的形体。所以,文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是可 读可写的视觉符号。 (3)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和采用的形体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 和语素文字两大类。 表音文字采以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所 以又分为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音位文字以字母为书写单位,这些字

母按照拼写规则拼合成词,字母本身不表示意义。英文、法文、俄文都是音位文字。音节文字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基本的书写符号和音节一一对应,字符本身不表示语言中的意义。典型的音节文字是日文的“假名”。语素文字用有限的笔画组成符号去记录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一一语素,这些基本的表意符号在不同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可代表不同的语音。大多数汉字不仅记录了汉语的音节,而且还有义,如“日”不仅记录了音节ri,而且还有多种含义:太阳;每天;一天;某一天;一段时间等。汉字是典型的语素文字。(4)文字通常要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例如汉字长期停留在方块字阶段便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缺乏内部屈折和词缀等词形变化。汉语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一词一形的书写体系。然而文字与语言的记录关系并不是严格一一对应的,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同一文字形式(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也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如朝鲜、越南等国原来使用汉字,后来实现了拼音化)。(二)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作为语素文字,汉字具有与表音文字完全不同的几个特点。1.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单音节语素。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些字都是单音节的。和汉字相对应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汉语语素是汉字的明显特点,这一特点与汉语的结构特点基本适应,这是汉学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但是汉字和音节并不一一对应,有的汉6

6 母按照拼写规则拼合成词,字母本身不表示意义。英文、法文、俄文都是 音位文字。音节文字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基本的书写符号和音节一 一对应,字符本身不表示语言中的意义。典型的音节文字是日文的“假名”。 语素文字用有限的笔画组成符号去记录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这些基本的表意符号在不同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可代表不同的语音。 大多数汉字不仅记录了汉语的音节,而且还有字义,如“日”不仅记录了 音节 ri,而且还有多种含义:太阳;每天;一天;某一天;一段时间等。 汉字是典型的语素文字。 (4)文字通常要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例如汉 字长期停留在方块字阶段便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占优势,缺乏内部屈折和词缀等词形变化。汉语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一 词一形的书写体系。然而文字与语言的记录关系并不是严格一一对应的,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同一文字形式(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都采用 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也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如朝鲜、越南等国原 来使用汉字,后来实现了拼音化)。 (二)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作为语素文字,汉字具有与表音文 字完全不同的几个特点。 1.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单音节语素。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些字都是单音节的。和汉字相对应 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 节的汉语语素是汉字的明显特点,这一特点与汉语的结构特点基本适应, 这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但是汉字和音节并不一一对应,有的汉

字能对应几个音节,如“和”;有的音节能够对应几个甚至几十个汉字,如“汗、旱、焊、翰、撼、捍、憾、悍”;像“死”这样一形一音或一音一形的汉字并不多见,这一点,与音位文字明显不同。汉字与语素也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因为汉语存在少量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记录这些语素的汉字拆开来是没有意义的,如“玻璃”是一个语素,用两个字记录。汉语也存在两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的情况,如“花儿”、“雏儿”等,写下来是两个字,读出来是一个音,“一会儿”、“金鱼儿”等,写下来是三个字,读出来是两个音节,这是“儿化韵”现象。2.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一定的理据。古代汉字图画性强,有相当一部分字最初可以见形知义,现代汉字的符号性加强,显义价值有所削弱,但仍有不少汉字的字形构造与字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雨、口、山、田、月、人”等字的字形直接描墓事物形状,“卡、尘、森、众、明、泪、休、住”等字的构造蕴涵字义联想信息,“柳、松、柏、杨、松、槐、杉、樱、梨、桃、杏、李”等字中的部件“木”揭示了字义类属。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独特关系使得汉字本身负载着较多的文化信息。3.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由于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说汉字的字义比学音的变化慢,而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干百年来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对于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来说,汉字可以帮助消除语音隔阅,弥补口头交际的不便。汉字的这种超时空性给学习和使用汉语带来了很大方便。音位文字就没有这种特点,现代英国人阅读600年前诗人乔更的诗作会感到很困难,原因在于音位文字随着语音系统的变化发生了较大变化。7

7 字能对应几个音节,如“和”;有的音节能够对应几个甚至几十个汉字, 如“汗、旱、焊、翰、撼、捍、憾、悍”;像“死”这样一形一音或一音 一形的汉字并不多见,这一点,与音位文字明显不同。汉字与语素也不是 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因为汉语存在少量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记录这 些语素的汉字拆开来是没有意义的,如“玻璃”是一个语素,用两个字记 录。汉语也存在两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的情况,如“花儿”、“雏儿”等, 写下来是两个字,读出来是一个音,“一会儿”、“金鱼儿”等,写下来 是三个字,读出来是两个音节,这是“儿化韵”现象。 2.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一定的理据。古代汉字图画性强,有相当 一部分字最初可以见形知义,现代汉字的符号性加强,显义价值有所削弱, 但仍有不少汉字的字形构造与字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 “雨、口、山、田、月、人”等字的字形直接描摹事物形状,“卡、尘、 森、众、明、泪、休、仨”等字的构造蕴涵字义联想信息,“柳、松、柏、 杨、松、槐、杉、樱、梨、桃、杏、李”等字中的部件“木”揭示了字义 类属。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独特关系使得汉字本身负载着较多的文化信息。 3.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由于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说汉字的字义比字 音的变化慢,而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千 百年来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对于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来说,汉 字可以帮助消除语音隔阂,弥补口头交际的不便。汉字的这种超时空性给 学习和使用汉语带来了很大方便。音位文字就没有这种特点,现代英国人 阅读 600 年前诗人乔叟的诗作会感到很困难,原因在于音位文字随着语音 系统的变化发生了较大变化

4.汉字是方块字。这是汉字在视觉上最明显的特点。每个汉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均匀分布在一个方块形的平面空间内,字形空间不受语音形式的影响。如“窗”字代表的音节有四个音素,“啊”字代表的音节只有一个音素,然而这两个汉字各为一个方块的特征都一样。汉字难写,同这个特点不无关系。“乙”和“曦”这两个字,一个一画,一个二十五画,都占据同样大小的方块空间。笔画太简或太繁,手写起来都比较困难。同时,构字单位所占的空间单位大小,在具体的字中要作相应调整,不然,写出的字就不好看,如“木”和“村、沐、柳、呆、杏、森”等字中的“木”,所占空间和比例就不完全一样,初学者较难把握。总之,方块字在书写形式上有较高的要求。5.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汉字记录的基本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现代汉语中,一个词可能用一个字记录,如“人”,也可能用多个字记录,如“人民”、“人生观”、“人行横道”。汉语在书面上有字的界限,也可以说语素的界限很明显,但没有词的界限,即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如“我们喜欢游泳”,6个字,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字与字之间留有空隙,但3个词之间并没有分界。在汉语书面语中分辨语素较为容易,分辨词就困难些,这一点与音位文字大不相同。6.汉字结构复杂。汉字大都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这个数字相当庞大。汉字发展到今天,总量达到五六万,现代通用汉字也有7000个,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而且结构复杂多变。虽然汉字有基本的构字单位一一笔画和部件,但具体组合成字的规律性不强。比如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配合方式,虽然概括出了相离、相接、相交等儿种类型,但细加分析,80

8 4.汉字是方块字。 这是汉字在视觉上最明显的特点。每个汉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均匀 分布在一个方块形的平面空间内,字形空间不受语音形式的影响。如“窗” 字代表的音节有四个音素,“啊”字代表的音节只有一个音素,然而这两 个汉字各为一个方块的特征都一样。汉字难写,同这个特点不无关系。“乙” 和“囔”这两个字,一个一画,一个二十五画,都占据同样大小的方块空 间。笔画太简或太繁,手写起来都比较困难。同时,构字单位所占的空间 单位大小,在具体的字中要作相应调整,不然,写出的字就不好看,如“木” 和“村、沐、柳、呆、杏、森”等字中的“木”,所占空间和比例就不完 全一样,初学者较难把握。总之,方块字在书写形式上有较高的要求。 5.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汉字记录的基本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现代汉语中,一个词可能用一 个字记录,如“人”,也可能用多个字记录,如“人民”、“人生观”、 “人行横道”。汉语在书面上有字的界限,也可以说语素的界限很明显, 但没有词的界限,即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如“我们喜欢游泳”,6 个字, 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字与字之间留有空隙,但 3 个词之间并没有分界。 在汉语书面语中分辨语素较为容易,分辨词就困难些,这一点与音位文字 大不相同。 6.汉字结构复杂。汉字大都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这个数字相当庞 大。汉字发展到今天,总量达到五六万,现代通用汉字也有 7000 个,每个 汉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而且结构复杂多变。虽然汉字有基本的构字单 位——笔画和部件,但具体组合成字的规律性不强。比如笔画与笔画之间 的配合方式,虽然概括出了相离、相接、相交等几种类型,但细加分析

仍然是因字而异,上千个独体字,就有上千种具体的笔画配合方式。音位文字则不同,它采用字母记录语言的音位,由于音位的数量有限,大都在30个左右,因此所使用的字母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字母本身的外在形体和内部结构也比较简单。上面所总结的汉字特点中,前三项显示了汉字的优势,后三项则揭示了汉字的不足。汉字研究应为学习和运用服务,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二、汉字的产生和作用(一)汉字的产生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经历了一段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的历史。汉字历史悠久,它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从出土的远古时代的文物来看,可以推断汉字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河南舞阳出土的甲骨契刻符号已有八千年的历史,与殷墟甲骨文字一脉相承。遗址在西安半坡村的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代表了六千年前母系氏族的繁荣,出土陶器上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已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山东泰安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它的中、晚期属于父系氏族社会,出土的陶器上有更为规则、整齐的符号,可以认定为早期的汉字。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资料是公元前14~11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了。(二)汉字的作用1.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汉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足以自豪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的产生使这些财富

9 仍然是因字而异,上千个独体字,就有上千种具体的笔画配合方式。音位 文字则不同,它采用字母记录语言的音位,由于音位的数量有限,大都在 30 个左右,因此所使用的字母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字母本身的外在形体和 内部结构也比较简单。 上面所总结的汉字特点中,前三项显示了汉字的优势,后三项则揭示 了汉字的不足。汉字研究应为学习和运用服务,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二、汉字的产生和作用 (一)汉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经历了一段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的历史。汉字历 史悠久,它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从出土的 远古时代的文物来看,可以推断汉字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河南舞阳出土的 甲骨契刻符号已有八千年的历史,与殷墟甲骨文字一脉相承。遗址在西安 半坡村的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代表了六千年前母系氏族的繁荣,出 土陶器上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已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山东泰安发现的大汶 口文化,它的中、晚期属于父系氏族社会,出土的陶器上有更为规则、整 齐的符号,可以认定为早期的汉字。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成批汉字资料是 公元前 14~11 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已 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了。 (二)汉字的作用 1.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 汉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足以自豪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光辉灿 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的产生使这些财富

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继承,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2.汉字为人们跨时空交际提供了便利。汉字超时空、超方言的特征拓展了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汉字不仅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了解古代的社会和文化,而且可以帮助不同方言区的人们顺利地进行书面交际。同时,汉字强化了中华民族同文同根的民族意识,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汉语方言复杂,语音分歧较大,但由于有汉字记录的通用、统一的书面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汉语没有分化为若干独立的语言。汉字记录汉语,也为语言的加工、提炼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汉语的规范化、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积极影响。4.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向四方传播,为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越南、朝鲜、日本都曾借用汉字作为自己语言的书写符号。传说在公元前汉字就已经传入越南,成为越南的正式文字,直到14世纪才仿造汉字创造字喃,和居于主要地位的汉字长期并用;1945年越南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字喃被拉丁化拼音文字代替。汉末到三国时期,汉字传入朝鲜,成为正式文字;到了15世纪中期,朝鲜才有了汉字笔画式字母一一文,夹在汉字中使用。晋朝时候,汉字传入日本,成为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公元8世纪才出现汉字用假名的日文,一直到现在。10

10 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继承,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和 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汉字为人们跨时空交际提供了便利。 汉字超时空、超方言的特征拓展了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汉字不仅 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了解古代的社会和文化,而且可以帮助不同方言区的 人们顺利地进行书面交际。同时,汉字强化了中华民族同文同根的民族意 识,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 汉语方言复杂,语音分歧较大,但由于有汉字记录的通用、统一的书 面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汉语没有分化为若干独立的语言。汉字记录汉 语,也为语言的加工、提炼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汉语的规范化、对汉民族 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4.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 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向四方传播,为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越南、朝鲜、日本都曾借用 汉字作为自己语言的书写符号。传说在公元前汉字就已经传入越南,成为 越南的正式文字,直到 14 世纪才仿造汉字创造字喃,和居于主要地位的汉 字长期并用;1945 年越南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字喃被拉丁化拼 音文字代替。汉末到三国时期,汉字传入朝鲜,成为正式文字;到了 15 世 纪中期,朝鲜才有了汉字笔画式字母——谚文,夹在汉字中使用。晋朝时 候,汉字传入日本,成为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公元 8 世纪才出现汉字夹 用假名的日文,一直到现在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