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

教案首页精神病学基础中文课程名称英文Basisof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0级精卫专业本科层次2学时课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5教室第15教学周周三第_3-4_小节第八章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第一节概述授课章节第二节常用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第三节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的多轴诊断和等级诊断原则教学目标2.熟悉国际和中国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与要求3.了解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复习第五章中精神障碍的基本症状教学重点:1.国际和中国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教学重点2.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等级诊断原则与难点教学难点:1.多轴诊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材与教具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IC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专业词汇(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ordersCCMD);分类-classification;诊断-diagnosis;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精神病学基础 英 文 Basis of psychiatry 授课对象 20 10 级 精卫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15 教学周 周 三 第 3-4 小节 上课教室 东二 5 教室 授课章节 第八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的多轴诊断和等级诊断原则。 2.熟悉国际和中国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3.了解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复习第五章中精神障碍的基本症状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1.国际和中国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2.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等级诊断原则。 教学难点:1.多轴诊断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 1 版 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C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 分类-classification;诊断-diagnosis;

引言部分:2分钟95分钟基本部分:第二章第一节概述(50分钟)《8分钟)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的目的《8分钟)二、精神障碍的分类的基础《8分钟)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0分钟)四、多轴诊断五、等级诊断《16分钟)教学内容与(35分钟)第二节常用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时间分配《10分钟)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8分钟)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7分钟)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0分钟)第三节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3分钟)一、误诊与标签化《3分钟)二、共病问题《2分钟)三、 修订问题的思考(2分钟)四、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的趋向3分钟结束部分: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一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2 分钟 基本部分: 95 分钟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50 分钟)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的目的 〈8 分钟〉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的基础 〈8 分钟〉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8 分钟〉 四、多轴诊断 〈10 分钟〉 五、等级诊断 〈16 分钟〉 第二节 常用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35 分钟)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0 分钟〉 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8 分钟〉 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7 分钟〉 第三节 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 (10 分钟) 一、误诊与标签化 〈3 分钟〉 二、共病问题 〈3 分钟〉 三、修订问题的思考 〈2 分钟〉 四、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的趋向 〈2 分钟〉 结束部分: 3 分钟

第八章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第一节概述通过讲解充分发挥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的目的使学生熟多媒体的8'1.临床目的悉精神障优势,使2.研究与交流目的碍的分类用图像讲目的、分解,以讲3.启发与探索目的类基础、述法为主8'4.教学与培训目的诊断标线,结合二、精神障碍的分类的基础18世纪末法国的精神病学家Pinel将疯人院的患准、多轴案例教学法。诊断、等者分为四类:狂症、郁症、呆症和白痴19世纪初,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Emil级诊断。Kraepelin第一次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早发性痴呆,躁郁症,妄想狂8'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功能损害指标、病期指标、特定亚型指征、病因学指标等,症状学指标为最基本的10'四、多轴诊断轴1:临床诊断: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轴2:个性诊断:精神发育迟滞轴3:躯体情况轴4: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轴5:全面功能评估16'五、等级诊断·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CCMD-3·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国维4瘾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第八章 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的目的 1.临床目的 2.研究与交流目的 3.启发与探索目的 4.教学与培训目的 二、精神障碍的分类的基础 18 世纪末法国的精神病学家 Pinel 将疯人院的患 者分为四类:狂症、郁症、呆症和白痴。 19 世纪初, 现代精神病 学的奠基人 ,Emil Kraepelin 第一次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分类。提出了: 早发性痴呆,躁郁症,妄想狂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包括 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指标、 功能损害指标、病期指标、特定亚型指征、病因学指 标等,症状学指标为最基本的。 四、多轴诊断 轴1:临床诊断: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 他情况 轴2:个性诊断:精神发育迟滞 轴3:躯体情况 轴4: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5:全面功能评估 五、等级诊断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 所致精神障碍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 障碍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碍 •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 绪障碍 通过讲解 使学生熟 悉精神障 碍的分类 目的、分 类基础、 诊断标 准、多轴 诊断、等 级诊断。 充分发挥 多媒体的 优势,使 用图像讲 解,以讲 述法为主 线,结合 案例教学 法。 8′ 8′ 8′ 10′ 16′

通过讲解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世界卫5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生组织和(一)ICD-10的产生与发展(二)ICD-10与ICD-9的区别我国的分类系统1.分类变化2.增加了诊断要点3.编码变化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注解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
•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节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ICD-10 的产生与发展 (二)ICD-10 与 ICD-9 的区别 1.分类变化 2.增加了诊断要点 3.编码变化 通过讲解 使学生掌 握世界卫 生组织和 我国的分 类系统 5′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4.诊断具有灵活性充分发挥5.取消了神经症与精神病在分类学中的位置多媒体的56.与美国的DSM系统尽量保持一致优势,使7.与DSM-4不同之处用图像、视频讲解,以讲18'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述法为主(一)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CCMD-3》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线,结合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案例教学神障碍法、录像通过讲解教学法。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使学生熟4瘾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悉和掌握精神障碍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分类系统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的特点和应用。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二)CCMD-3的分类原则1.遵循为患者服务的原则,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要2.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3.继承CCMD以前版本的优点4.注意与国际接轨5.简明,便于操作(三)CCMD-3的特点1.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2.主要向ICD-10靠拢,分类排列次序服从等级诊断和ICD-10分类原则3.大类与小类保持内容的主从逻辑关系4.继续保留神经症、复发性躁狂症、同性恋等诊断名称5.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ICD-10中暂不适合于国情的某些精神障碍未予采纳6.CCMD-3编码在小数点后不采用编号07.当各种病类、疾病单元、亚型、综合征,或症状的临床诊断为“可疑”,有待于分类时,可在本类精神障碍的小数点最后位数用9"表示8.CCMD-3编写时注意了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的规范9.CCMD-3引用专业名词时首先考虑尊重患者和符
4.诊断具有灵活性 5.取消了神经症与精神病在分类学中的位置 6.与美国的 DSM 系统尽量保持一致 7.与 DSM-4 不同之处 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CCMD-3》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 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二)CCMD-3 的分类原则 1.遵循为患者服务的原则,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要 2.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3.继承 CCMD 以前版本的优点 4.注意与国际接轨 5.简明,便于操作 (三)CCMD-3 的特点 1.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 2.主要向 ICD-10 靠拢,分类排列次序服从等级诊 断和 ICD-10 分类原则 3.大类与小类保持内容的主从逻辑关系 4.继续保留神经症、复发性躁狂症、同性恋等诊断 名称 5.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 ICD-10 中 暂不适合于国情的某些精神障碍未予采纳 6.CCMD-3 编码在小数点后不采用编号 0 7.当各种病类、疾病单元、亚型、综合征,或症状 的临床诊断为“可疑”,有待于分类时,可在本类精神 障碍的小数点最后位数用“9”表示 8.CCMD-3 编写时注意了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的规 范 9.CCMD-3 引用专业名词时首先考虑尊重患者和符 通过讲解 使学生熟 悉和掌握 精神障碍 分类系统 的特点和 应用。 充分发挥 多媒体的 优势,使 用图像、 视频讲 解,以讲 述法为主 线,结合 案例教学 法、录像 教学法。 5′ 18′

合社会需要10.CCMD-3对七轴诊断作了介绍三、美国的分类(一)DSM的产生与发展1.DSM产生于发展过程2.DSM-33.DSM-4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注解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
合社会需要 10.CCMD-3 对七轴诊断作了介绍 三、美国的分类 (一)DSM 的产生与发展 1.DSM 产生于发展过程 2.DSM-3 3.DSM-4 7′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第三节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10'一、误诊与标签化二、共病问题三、修订问题的思考四、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的趋向教案附页
第三节 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 一、误诊与标签化 二、共病问题 三、修订问题的思考 四、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的趋向 10′ 教 案 附 页

教师参考:《精神病学》,沈渔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病学》,李凌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精神病学简明教程》,姜佐宁北京:科学出版社教学《精神病理学》,许又新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参考资料学生参考:专业书籍:《精神医学》,王祖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有关网址:中国心理治疗师,中华精神卫生网思考题:1、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思考题与作业:1、精神障碍分类的特点及意义?作业2、制定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重要性?诊断标准中有哪些主要指标?【上好本次课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或应具备的条件】其它说明【本人想说明的其它情况或问题】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课后对自己在本次课中的综合表现、感受体会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教训,以及后续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如:本次课教法设计的实施情况、学生听课情况与反应如何、时间分配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讲透、下次课需要重复强调的要点或如何改进等】【要求手写(非打印版)】
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 《精神病学》,沈渔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精神病学》,李凌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简明教程》,姜佐宁 北京:科学出版社 《精神病理学》,许又新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精神医学》,王祖承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专业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有关网址:中国心理治疗师,中华精神卫生网 思考题与 作业 思考题:1、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问题与思考? 作 业:1、精神障碍分类的特点及意义? 2、制定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重要性?诊断标准中有哪些主要指标? 其它说明 【上好本次课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或应具备的条件】 【本人想说明的其它情况或问题】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课后对自己在本次课中的综合表现、感受体会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教训,以 及后续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如:本次课教法设计的实施情况、学生听课情况与反应如何、时间分配 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讲透、下次课需要重复强调的要点或如何改进等】 【要求手写(非打印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精神症状学 第十节 意识障碍 第十一节 自知力和自知力障碍 第十二节 精神障碍综合征.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Psychiatry.pdf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肠内肠外营养(Enteral nutrition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医院膳食(hospital patient diet).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营养状况评价(Nutritional Assessment).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Dietary pattern and dietary guideline).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矿物质(minerals).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能量与维生素概述(Energy、vitamins).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碳水化合物与脂类 carbohydrate and 1ipids.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蛋白质(Protein).ppt
- 石河子大学:《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medical nutrition).ppt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食物成分表(100g食部,共281种食物).docx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9 特殊人群的营养(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12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11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10 社区营养(含参考答案).doc
- 《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08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含参考答案).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精神症状学 第四节 注意障碍 第五节 记忆障碍 第六节 智能障碍.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精神症状学 第七节 情感障碍 第八节 意志障碍 第九节 动作及行为障碍.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神经影像学基础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学基础.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精神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感知觉障碍 第三节 思维障碍.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三 实验性研究 四 理论性研究 第三节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实施过程 第四节 国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第五节 精神障碍的遗传流行病学.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遗传学基础 一 医学遗传学基本概念 二 精神障碍的遗传学研究 三 遗传咨询.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病因学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第三节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精神病学发展 第三节 精神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病因学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精神病学发展.doc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实践项目设计与实践指导书.pdf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情绪稳定剂.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抗抑郁药.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抗焦虑药.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2012年).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