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病因学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第三节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116.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病因学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第三节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案首页精神病学基础中文课程名称英文Basis of 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0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2教室第2_教学周周五第_3-4小节第二章病因学授课章节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第三节病因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2.熟悉精神障碍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教学目标3.了解病因学研究方法。与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1.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材与教具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精神障碍病因-Etiologyofmentaldisorders;专业词汇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精神病学基础 英 文 Basis of psychiatry 授课对象 2010 级 精神卫生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2 教学周 周五第 3-4 小节 上课教室 东二 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病因学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第三节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2.熟悉精神障碍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3.了解病因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教学难点:1.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 1 版 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精神障碍病因- Etiology of mental disorders;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s; 社会因素- Social factors

引言部分:3分钟75分钟基本部分:(50分钟)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二、心理因素《15分钟)教学内容三、社会因素《15分钟)与四、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20分钟)时间分配(25分钟)第三节病因的分析与确定《20分钟)一、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5分钟》二、个案病因的分2分钟结束部分:教案正文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3 分钟 基本部分: 75 分钟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50 分钟) 二、心理因素 〈15 分钟〉 三、社会因素 〈15 分钟〉 四、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 〈20 分钟〉 第三节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 (25 分钟) 一、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20 分钟〉 二、个案病因的分 〈5 分钟〉 结束部分: 2 分钟

通过讲解案例教学二、心理因素:简称为心因,包括心理素质和心理应使学生能法、视频15'多媒体教够掌握精激两方面。心理素质往往是条件因素,而心理应激则神障碍的学法、讲常为致病诱因。5'心理因素授法1、心理素质人格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体现,特别是气质常反映个体的先天素质。Eysenck人格测验的结果表明:神经质特征突出的人容易产生各种神经症性障碍。而精神质特征突出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心理因素10°近来的研究还表明既往精神障碍史对以后发病也构成一种易感因素。例如应激性事件对抑郁症复发所起的致病作用比第一次发病时要强得多。心理因素2、心理应激一般称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统称生活事件(lifeevent)通过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经常发生,但引起心理使学生能够掌握精应激的生活事件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①对接受者神障碍的心理因素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关系越密切,应激越强烈。②达到足以激发喜、怒、优、惊、恐等剧烈情绪反应的强度或频度;没有足够强度或频度的事件,不能激发剧烈情绪反应,也就难以形成应激。15

二、心理因素:简称为心因,包括心理素质和心理应 激两方面。心理素质往往是条件因素,而心理应激则 常为致病诱因。 1、心理素质 人格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体现,特别是气质常反映 个体的先天素质。 Eysenck 人格测验的结果表明:神经质特征突出 的人容易产生各种神经症性障碍。而精神质特征突出 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 心理因素 近来的研究还表明既往精神障碍史对以后发病也 构成一种易感因素。例如应激性事件对抑郁症复发所 起的致病作用比第一次发病时要强得多。 心理因素 2、心理应激 一般称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通常来源于生活 中的各种重大事件,统称生活事件(life event)。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经常发生,但引起心理 应激的生活事件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①对接受者 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关系越密切,应激越强烈。②达 到足以激发喜、怒、优、惊、恐等剧烈情绪反应的强 度或频度;没有足够强度或频度的事件,不能激发剧 烈情绪反应,也就难以形成应激。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掌握精 神障碍的 心理因素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掌握精 神障碍的 心理因素 案例教学 法、视频 多媒体教 学法、讲 授法 15′ 5′ 10′ 15′

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致病作用不尽相同。一些突发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意外亡故,突如其来的婚变,体格检查发现恶性肿瘤,当事人事先毫无思想准备,遇到这类事件有可能立即产生心因性休克或分离反应。持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压力,如限期完成困难任务,高强度的流水线作业,经济极度困难,长期承受暴力威胁等则常引起抑郁、焦虑和物质滥用,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个体处于经常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在生命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如幼年期主要受家庭环境影响,入学后则受学校环境,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进入社会以后受到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变化更多,情况则更为复杂。就整体而言,则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都会对个人的行为和健康产生影响。本节讲的社会因素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或不良的社会影响。良好的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保护作用,不良的社会因素则对心理健康,产生致病作用或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有利条件教案正文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

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致病作用不尽相同。 一些突发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意外亡故,突如其 来的婚变,体格检查发现恶性肿瘤,当事人事先毫无 思想准备,遇到这类事件有可能立即产生心因性休克 或分离反应。 持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压力,如限期完成困难 任务,高强度的流水线作业,经济极度困难,长期承 受暴力威胁等则常引起抑郁、焦虑和物质滥用。 社会因素 三、社会因素:个体处于经常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在 生命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如幼年期主要受 家庭环境影响,入学后则受学校环境,以及老师和同 学的影响,进入社会以后受到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变 化更多,情况则更为复杂。 就整体而言,则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以及国际社会都会对个人的行为和健康产生影响。 本节讲的社会因素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良好 的或不良的社会影响。 良好的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保护作用,不良 的社会因素则对心理健康,产生致病作用或为致病因 素发挥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5'1、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驱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产生重要影响恐缩症(Koro)的流行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居民中特有的现象。5'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精神发育迟滞则农村较城市的患病率为高社会因素2、社会变迁城市化、工业化、移民的迁徒都会对精神障碍的疾病谱产生重大影响。3'分离(转换)障碍、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在城市里也很少见到了。50和60年代我国是犯罪率很低的国家,70年代以后不仅犯罪率有所增加,而且犯罪者的年龄具有明显年青化倾向。23、社会压力来自于战争、种族歧视、暴力犯罪、政治迫害以及贫困等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可造成严重损害。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引起心理应激的社会因素。因此,在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中,常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合称为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factor),以别于生物因素

1、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 产生重要影响。 恐缩症(Koro)的流行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居 民中特有的现象。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精神 发育迟滞则农村较城市的患病率为高。 社会因素 2、社会变迁 城市化、工业化、移民的迁徙都会对精神障碍的 疾病谱产生重大影响。 分离(转换)障碍、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在城市里 也很少见到了。 50 和 60 年代我国是犯罪率很低的国家,70 年代 以后不仅犯罪率有所增加,而且犯罪者的年龄具有明 显年青化倾向。 3、社会压力 来自于战争、种族歧视、暴力犯罪、政治迫害以 及贫困等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可造成严重损害。 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引起心理应激的社会因素。 因此,在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中,常将心理因素与社会 因素联系起来,合称为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 factor),以别于生物因素。 5′ 5′ 3′ 2′

20°通过讲解案例法、社会因素使学生能讲授法够熟悉精4、社会支持神各因素是指人际关系对应激的有害影响所起的保护作的相互作用用。我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结构被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作用,而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能提供社会支持者除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外,还有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有着良好传统关系的团体成员,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社会支持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如:对当事人表达积极的关注,对他的想法表示同意,对他的情感反应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他宜泄内心的郁闷,提供有益的劝告或信息等。三、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同一原因在不同的个体可以产生不同的致病作用,引起不同的精神症状;相同的精神病理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在分析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关系:教案正文去时间授课内容教法注解自的

社会因素 4、社会支持 是指人际关系对应激的有害影响所起的保护作 用。我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结构被普遍认为具有 良好的社会支持作用,而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 能提供社会支持者除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 女、兄弟姊妹之外,还有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有 着良好传统关系的团体成员,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 社会支持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如:对当事人表达 积极的关注,对他的想法表示同意,对他的情感反应 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他宜泄内心的郁闷,提供有益 的劝告或信息等。 三、 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同一原因在不同的 个体可以产生不同的致病作用,引起不同的精神症状; 相同的精神病理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 在分析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常需要考虑以下 几种关系: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熟悉精 神各因素 的相互作 用 案例法、 讲授法 20′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5'与学生共同讨论与精1、外因与内因关系神病学相关的学科?病因学中通常认为遗传因素是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素质因素是内因,而诱发因素是外因。内因为外因提供了致病的必要条件,外因需要通5过内因才能发挥其致病作用。2、远因与近因的关系远因是指发生在若干年以前,特别是童年期的有5'害因素,近因则是指紧接起病前的诱发因素最早把童年期精神创伤与成年期发生的精神障碍联系起来的人是弗洛伊德。他把成年期的焦虑症归因5'于童年期性心理发育受阻3、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通过讲解使学生能案例法、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时,区分主次,够了解确讲授法25'定和分析如家族聚集性精神障碍,遗传起主要作用,也可病因的方法能是教养传递或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204、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导致发病的因素是原发因素,没有原发因素便不可能发病。第三节病因的分析与确定对精神障碍病因的分析与确定,有两层意义。一层是对各类精神障碍病因的研究。另一层是对个案病因的分析与确定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1、外因与内因关系 病因学中通常认为遗传因素是内因,环境因素是 外因;素质因素是内因,而诱发因素是外因。 内因为外因提供了致病的必要条件,外因需要通 过内因才能发挥其致病作用。 2、远因与近因的关系 远因是指发生在若干年以前,特别是童年期的有 害因素,近因则是指紧接起病前的诱发因素。 最早把童年期精神创伤与成年期发生的精神障碍 联系起来的人是弗洛伊德。他把成年期的焦虑症归因 于童年期性心理发育受阻。 3、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时,区分主次。 如家族聚集性精神障碍,遗传起主要作用,也可 能是教养传递或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 4、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 导致发病的因素是原发因素,没有原发因素便不 可能发病。 第三节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 对精神障碍病因的分析与确定,有两层意义。一 层是对各类精神障碍病因的研究。另一层是对个案病 因的分析与确定。 一、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了解确 定和分析 病因的方 法 案例法、 讲授法 5′ 5′ 5′ 5′ 25′ 20′ 与学生共同讨论与精 神病学相关的学科?

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一)遗传学研究1.研究目的(1)确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2)确定遗传方式:有无染色体畸变?是单基因或多基因病?传递方式如何?(3)确定致病基因的座位、结构及其表达方式。病因的分析与确定2.研究策略(1)经典遗传学方法:包括谱系分析、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高风险子女长期随访研究等。(2)现代遗传学方法:包括遗传流行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二)生化研究1.研究目的(1)确定精神障碍发病的生化因素(2)确定精神障碍发病的生化机理2.研究策略教案正文去时间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注解

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一)遗传学研究 1.研究目的 (1)确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病中 的地位和作用。 (2)确定遗传方式:有无染色体畸变?是单基因或 多基因病?传递方式如何? (3)确定致病基因的座位、结构及其表达方式。 病因的分析与确定 2.研究策略 (1)经典遗传学方法:包括谱系分析、双生子研究、 寄养子研究、高风险子女长期随访研究等。 (2)现代遗传学方法:包括遗传流行学、细胞遗传 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二)生化研究 1.研究目的 (1)确定精神障碍发病的生化因素 (2)确定精神障碍发病的生化机理 2.研究策略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三)药理学研究1.研究目的探寻精神障碍的生化病因2.研究策略(四)内分泌研究1.研究目的确定精神障碍是否由内分泌异常所致2.研究策略(五)免疫学研究1.研究目的2.研究策略(六)神经病理学研究1.研究目的2.研究策略(七)脑影像学研究1.研究目的(1)确定患者活体脑结构改变(2)确定患者活体脑功能变化2.研究策略(八)电生理研究1.研究目的探寻精神障碍的电生理变化2.研究策略(九)心理学研究1.研究目的5

(三)药理学研究 1.研究目的探寻精神障碍的生化病因 2.研究策略 (四)内分泌研究 1.研究目的 确定精神障碍是否由内分泌异常所致 2.研究策略 (五)免疫学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策略 (六)神经病理学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策略 (七)脑影像学研究 1.研究目的 (1)确定患者活体脑结构改变 (2)确定患者活体脑功能变化 2.研究策略 (八)电生理研究 1.研究目的探寻精神障碍的电生理变化 2.研究策略 (九)心理学研究 1.研究目的 5′

(1)确定精神障碍致病的心理因素(2)探寻精神障碍发病的心理机理2.研究策略(十)行为学研究1.研究目的确定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2.研究策略(十一)社会学研究1.研究目的确定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2.研究策略二、 个案病因的分析(一)病史收集(二)病因分析对个案的病因分析应有充分依据,避免主观臆测。分析的主要依据是:①临床收集的可靠病史资料。②以往的病因学研究成果。教案附页

(1)确定精神障碍致病的心理因素 (2)探寻精神障碍发病的心理机理 2.研究策略 (十)行为学研究 1.研究目的 确定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 2.研究策略 (十一)社会学研究 1.研究目的 确定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 2.研究策略 二、个案病因的分析 (一)病史收集 (二)病因分析 对个案的病因分析应有充分依据,避免主观臆测。 分析的主要依据是:①临床收集的可靠病史资料。② 以往的病因学研究成果。 教 案 附 页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