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5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主讲:余晨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 1 主讲:余晨光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与受力ZX向外滚开的趋势O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与受力 2 + O X Y Z - 向外滚开的趋势 F y FY

外倾侧向力FY?-700-650-600-550-500Fy, = kjy+n-450妆-400k一外倾刚度。-350-300-250-200-150-100-50056102347891车轮外倾角/()外倾角与外倾侧向力的关系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外倾侧向力FYγ 3 kγ-外倾刚度。 - - + F k Y

总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7000-60005000>α一定时,?越大,+8°4000Fy越大。3000增加的F是由作-0°外倾角用的结果。-2000-10002801064侧偏角a/()b)4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总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 4 α一定时,γ 越大, FY越大。 增加的FY是由γ作 用的结果

C有外倾时F与"α的关系RSITY自为0=外倾角为负值1) α=0角1恒Fy = Fyy = k,yYM2)0htyFy = Fyα + Fy = kα + k,yc0aoa侧偏角3)有,F=0,即a点kyykk,ykα+k,=0α=k有外倾时轮胎的侧偏特性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5 1)α=0 2)α≠0 3)有γ,FY=0,即a点 有外倾时FY与γ、α的关系 F F k Y Y F F F k k Y Y Y k k 0 k k

"过大对汽车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轮胎随着外倾角的增大,I3与路面的良好接触,降低极限侧向加速度。>高速轿车特别是采用超宽断面轮胎的赛车,转向行驶时承受大部分前侧向力的前外轮应尽量垂直于地面,即外倾角等于零。>摩托车转弯时,车轮外倾角很大,为保证最大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摩托车轮胎具有圆形断面。6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γ过大对汽车产生不良影响 6 随着外倾角的增大 ,影响轮胎 与路面的良好接触,降低极限侧 向加速度。 高速轿车特别是采用超宽断面 轮胎的赛车 ,转向行驶时承受 大部分前侧向力的前外轮应尽 量垂直于地面,即外倾角等于 零。 摩托车转弯时,车轮外倾角很 大,为保证最大地面侧向反作 用力,摩托车轮胎具有圆形断 面

2外倾时产生的回正力矩RSITY垂直载荷7987N车轮有外倾角时-50还产生回正力矩。6213N()40随着外倾角的增L4439N大,由外倾回正30力矩几乎成线性增加。202666N-10-L6284010外倾角/()轮胎7.60-15,胎压:196kPa外倾回正力矩与外倾角曲线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外倾时产生的回正力矩 7 车轮有外倾角时 还产生回正力矩。 随着外倾角的增 大,由外倾回正 力矩几乎成线性 增加

C轮胎特性参数的正负30PSITx+>正侧偏角对++应于负的侧侧偏角α侧偏角a偏力与正的回正力矩;正外倾角对应于负的外+倾侧向力与负的外倾回外倾角?外倾角?正力矩。+x轮胎特性参数的正负8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轮胎特性参数的正负 8 正侧偏角对 应于负的侧 偏力与正的 回正力矩; 正外倾角对 应于负的外 倾侧向力与 负的外倾回 正力矩

思考题·外倾角与外倾侧向力的关系如何?·外倾角如何产生回正力矩,其正负符号如何?9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思考题 • 外倾角与外倾侧向力的关系如何? • 外倾角如何产生回正力矩,其正负符号 如何? 9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下一知识点: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10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10 下一知识点: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1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2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学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6 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1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概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5 稳态响应的类型和判断.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2 车厢侧倾轴线.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6 侧倾力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5-2 汽车的横向稳定性.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2-1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2-2 滑动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2-4 影响制动力系数的因素.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2-3 制动力系数与侧向力系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3-3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3-1 制动效能-制动减速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3-2 制动距离的概念和计算.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3-4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4-2 制动跑偏.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2 侧偏现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4 回正力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3 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3 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和评价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2 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4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与稳定性因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4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1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7 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3 悬架的线刚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5 车厢的侧倾角.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5-1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10 变形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6-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1 轮胎坐标系.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9 侧倾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8 侧倾外倾-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5 双轴汽车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6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2 车轮部分单质量系统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