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5-1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主讲:余晨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 1 主讲:余晨光

纵向稳定性的含义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纵向稳定性的含义 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 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 减小。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 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 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 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 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 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这两 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2

C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及分析PsrH4忽略F、FwWabGcosα-h.GsinαT=0GsinaGduELgdtaGcosaα +h.GsinαFT0一LFTx1GcosaHFX2Z1令:Fzi=0Eb:.bGcosα-h.Gsinα = 0tana,maxh.g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及分析 1 2 cos sin 0 cos sin 0 f W g Z g Z F F bG h G F L aG h G F L 忽略 、 1 0 令:FZ cos sin 0 g tan max bG h G g b h 3

纵向翻倒分析α≥αmax汽车即失去操纵并可能后轴翻倒汽车质心至后轴的距离b越大,质心高度hg越小则汽车越不容易发生绕后轴翻倒,汽车的纵向稳定性越好。=arctanamaxhQ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max 汽车即失去操纵并可能后轴翻倒。 纵向翻倒分析 • 汽车质心至后轴的距离b越大,质心高度hg越小, 则汽车越不容易发生绕后轴翻倒,汽车的纵向 稳定性越好。 max arctan g b h 4

C滑转分析>后轮驱动的汽车,以较低速度等速上坡时,驱动轮不发生滑转的临界状态为F= G sin αpmax == Fz2Φtmaxα汽车后轮不发生滑转所能克服的最omax大道路坡度角。aptan αomaxL-ph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滑转分析 后轮驱动的汽车,以较低速度等速上坡时,驱 动轮不发生滑转的临界状态为 ——汽车后轮不发生滑转所能克服的最 大道路坡度角。 max max 2 sin F G F t Z max max tan g a L h 5

纵向稳定性分析希望:αomaxL>0前轮驱动<tanαmaxnax<αmax = tanαpmaxbbap后轮驱动、四轮驱动18hL-oh现代汽车的质心位置较低,,上述条件均能满足而有余越野汽车的轴距L相对较小,h较大,轮胎又具有纵向防滑花纹因而附着系数较大,故其丧失纵向稳定性的危险增加。》因此,对于经常行驶于坎珂不平路面的越野汽车,应尽可能降低其质心位置,而前轮驱动汽车的纵向稳定性最好。6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max max max max tan tan g g a b L h h 希望: < < < g L b h >0 前轮驱动 > 后轮驱动、四轮驱动 纵向稳定性分析 现代汽车的质心位置较低,上述条件均能满足而有余。 越野汽车的轴距L相对较小,hg较大,轮胎又具有纵向 防滑花纹因而附着系数较大,故其丧失纵向稳定性的 危险增加。 因此,对于经常行驶于坎坷不平路面的越野汽车,应 尽可能降低其质心位置,而前轮驱动汽车的纵向稳定 性最好。 6

思考题·什么是汽车的纵向稳定性?·汽车纵向稳定性条件是什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思考题 • 什么是汽车的纵向稳定性? • 汽车纵向稳定性条件是什么? 7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下一知识点:汽车的横向稳定性8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8 下一知识点: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5 车厢的侧倾角.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3 悬架的线刚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7 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1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4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4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与稳定性因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2 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3 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和评价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3 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4 回正力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2 侧偏现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5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1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2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学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6 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1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概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3-5 稳态响应的类型和判断.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2 车厢侧倾轴线.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6 侧倾力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10 变形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6-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1 轮胎坐标系.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9 侧倾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8 侧倾外倾-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5 双轴汽车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6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2 车轮部分单质量系统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3 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影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6 悬架系统固有频率与阻尼比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4 车身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5 悬架弹簧动挠度和车轮与路面间相对动载的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1 双质量振动系统的偏频和振型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2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1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2-2 空间频率功率谱化为时间频率功率谱.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3 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2-1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