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1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主讲:余晨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1 主讲:余晨光

简化步骤1将汽车车身质量看作为刚体7的立体模型。汽车的车身质量(悬挂质量)为m。该质量m2通过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轴、车轮相连接。车轮、车轴构成的车轮(非悬挂质量)质量为mi。车轮再经过具有m一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在不平的路面上。该立体模型,车身质量主要考虑垂直、俯仰、侧倾3个自y()1由度,4个车轮质量有4个垂直自由度,共7个自由度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简化步骤 1 2 • 将汽车车身质量看作为刚体 的立体模型。汽车的车身质 量(悬挂质量)为m2。该质量 通过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 轴、车轮相连接。车轮、车 轴构成的车轮 (非悬挂质量 ) 质量为 m 1。车轮再经过具有 一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 在不平的路面上。 • 该立体模型,车身质量主要 考虑垂直、俯仰、侧倾 3个自 由度 , 4 个车轮质量有 4 个 垂 直自由度,共 7个自由度

简化步骤2当汽车对称干其纵轴线,且左、右车辙的不平度函数x(I)=V(I),m2fm2x此时汽车车身只有垂直振动和俯仰振动aO(ly),这两个自由度的m2cD振动对平顺性影响最mmir大。另外平面模型2个车轮质量有2个垂直自ba由度,共4个自由度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简化步骤 2 3 • 当汽车对称于其纵轴 线,且左、右车辙的 不平度函数x(I)= y(I) , 此时汽车车身只有 垂 直振动 z和俯仰振动φ (ly) ,这两个自由度的 振动对平顺性影响最 大。另外平面模型 2 个 车轮质量有 2个垂直自 由度, 共 4个自由度

简化步骤3忽略轮胎阻尼,同时把质量为m2,转动惯量为I.的车身按动力学等效的条件分解为前轴上、后轴上及质心上的三个集中质量m2flm2rlm2c。这三个质量由无质量的刚性杆连接,它们的大小由下述三个条件决定m2f + m2r +m2c = m21)总质量保持不变mra-m,b=02)质心位置不变3)转动惯量保持不变I, =mp, = m2ra2 +m,b业得出三个集中质量的值为m2j=mm2r=mzPy1=mm2cab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简化步骤3 4 • 忽略轮胎阻尼,同时把质量为m2,转动惯量为Iy的车身按 动力学等效的条件分解为前轴上、后轴上及质心上的三 个集中质量m2f、m2r、m2c 。这三个质量由无质量的刚性 杆连接,它们的大小由下述三个条件决定: 1)总质量保持不变 2)质心位置不变 3)转动惯量保持不变 • 得出三个集中质量的值为 m2 f m2r m2c m2 m2 f a m2r b 0 2 2 2 2 2 I y m2 y m f a m r b 2 2 2 2 2 2 2 2 2 1 y f y r y c m m aL m m bL m m ab

简化步骤3PSTm2fm令悬挂质量分配系数p3美8=abmmr当8=1时,联系质量m2=0。美美大部分汽车=0.8~1.2,即接近1。此时集中质量m2flZmz,的垂直方向运动是相互独m2立的。CLK<这样在8=1的情况下,可以分别讨论右图上m,和前轮轴m以及m和后轮轴所构成的两个双质量系统的振动。K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简化步骤 3 5 • 令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 当 ε=1时,联系质量 m2c=0 。 • 大部分汽车ε=0.8 ~1.2,即 接近 1 。此时集中质量 m2f、 m2r的垂直方向运动是相互独 立的。 • 这样 在 ε=1 的情况下,可以 分别讨论右图 上 m2f和前轮轴 以及 m2r 和后轮轴所构成的两 个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aby2

C简化步骤4RSIT在远离车轮部分固有频率fZm2(10~15Hz)的较低激振频率范围(如5Hz以下),轮胎动变形很小,忽略其弹性与?车轮质量,得到分析车身垂K直振动的最简单的单质量系q统。6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简化步骤4 6 • 在远离车轮部分固有频率ft (10~15Hz)的较低激振频率 范围(如5Hz以下),轮胎 动变形很小,忽略其弹性与 车轮质量,得到分析车身垂 直振动的最简单的单质量系 统

思考题·如何将汽车振动系统简化?·什么是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其值对汽车振动有何影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思考题 • 如何将汽车振动系统简化? • 什么是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其值对汽车振 动有何影响? 7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下一知识点: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8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8 下一知识点: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2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1 双质量振动系统的偏频和振型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5 悬架弹簧动挠度和车轮与路面间相对动载的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4 车身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6 悬架系统固有频率与阻尼比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3 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影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2 车轮部分单质量系统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6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5 双轴汽车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8 侧倾外倾-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9 侧倾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1 轮胎坐标系.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6-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10 变形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5-1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5 车厢的侧倾角.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3 悬架的线刚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7 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1-1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4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2-2 空间频率功率谱化为时间频率功率谱.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3 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2-1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7.2-2 汽车的跨沟能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7.2-1 汽车的越台能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7.1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pdf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4讲 期末归纳复习.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3讲 综合举例.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2讲 断面图及简化画法.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8讲 组合体构型.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7讲 画木模.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1讲 剖视图(3/3).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9讲 视图、剖视图(1/3).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0讲 剖视图(2/3).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6讲 尺寸(2/2).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5讲 尺寸(1/2).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3讲 形体分析法读图.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4讲 线面分析法读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