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7.2-1 汽车的越台能力

汽车的越台能力主讲:余晨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 主讲:余晨光 汽车的越台能力

C4×2后驱汽车前轮越台能力LbfFz1aαThohDOWF72Z2Fzr cosα + fFz sin α-βFz2 =0Fzi sinα + Fz2 - fFzi cosα-G = 0DDfFz1=0+ Fz2L-Ga-βFz222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4×2后驱汽车前轮越台能力 2 L a b h0 D FZ 2 hw G FZ1 Z1 fF FZ 2 1 1 2 1 2 1 1 2 2 cos sin 0 sin cos 0 0 2 2 ZZZ Z Z Z Z Z Z F fF F F F fF G D D fF F L Ga F

4×2后驱汽车前轮越台能力分析RSIT消去 G、Fz、Fz20+sinα-fDDcoSα=2L2LDC0.5D- h.2~0sinα =D0.5DL/ D → (h. / D), 个()-a / L 个=(h, / D), 个a/L-a / L-(@D /2L)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 sin 2 1 1 cos 2 2 f a f Df L L f a D fD L L L + 0.5 sin 1 2 0 0.5 D h h w w f D D 消去 G F F 、 Z Z 1 2 、 1 2 1 1 1 2 / 1 1 / ( / 2 ) wh D a L a L D L 4×2后驱汽车前轮越台能力分析 1 1 / ( / ) / ( / ) w w L D h D a L h D

C4×2后驱汽车后轮越台能力LbaGFho22DDQfFFz1/fFzi + Fzz cosα-βFz2 sinα = 0Fzi +Fz2 sinα +βFzz cosα-G = 0DDPF=0+ Fz,L-Gb-fFZ27224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4×2后驱汽车后轮越台能力 4 1 2 2 1 2 2 2 1 1 cos sin 0 sin cos 0 0 2 2 Z Z Z Z Z Z Z Z Z fF F F F F F G D D F F L Gb fF L D G h0 FZ 2 FZ 2 Z1 fF D a b FZ1

4×2后驱汽车后轮越台能力分析C(分)-)(岁)与汽车结构参数无关。()≥(台),如果a=b:L4×2后驱汽车的越台能力由后轮决定4×2汽车的越台能力由驱动轮决定,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4×2后驱汽车后轮越台能力分析 2 2 2 1 1 1 2 1 w wh D h D 与汽车结构参数无关。 1 2 w w h h D D 如果a=b: > 4×2后驱汽车的越台能力由后轮决定。 4×2汽车的越台能力由驱动轮决定

C4X4汽车越台能力LbapFz1GαhD1DF72G1oFDTDα商FZ1VZ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4×4汽车越台能力 G L h0 D FZ2 hw G FZ1 FZ1 FZ2 h0 FZ2 FZ 2 FZ1 D FZ1 a b

C4X4汽车越台能力分析0.5>4×2汽车的越障能力要比4×40.4差很多。4X4汽车0.3>4×4汽车的越0.24X2汽车后轮(后轴驱动)障能力与a/L的比0.1值有关,基本取值如图中的阴影00.21.00.40.60.8附着系数9所示。汽车越障能力与附着系数的关系7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4×4汽车越台能力分析 7 4×2汽车的越 障能力要比4×4 差很多。 4×4汽车的越 障能力与a/L的比 值有关,基本取 值如图中的阴影 所示

思考题4×2汽车越台能力由什么车轮确定?如何确定?·4×4汽车越台能力与4×2汽车的比较8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思考题 • 4×2汽车越台能力由什么车轮确定?如何 确定? • 4×4汽车越台能力与4×2汽车的比较。 8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下一知识点:汽车的跨沟能力9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9 下一知识点:汽车的跨沟能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7.2-2 汽车的跨沟能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2-1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1-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3 单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2-2 空间频率功率谱化为时间频率功率谱.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1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2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1 双质量振动系统的偏频和振型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5 悬架弹簧动挠度和车轮与路面间相对动载的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4 车身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3-6 悬架系统固有频率与阻尼比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3 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影响.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4-2 车轮部分单质量系统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6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6.5 双轴汽车的振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8 侧倾外倾-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4-9 侧倾转向.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2-1 轮胎坐标系.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5.6-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七章 汽车的通过性 7.1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pdf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4讲 期末归纳复习.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3讲 综合举例.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2讲 断面图及简化画法.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8讲 组合体构型.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7讲 画木模.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1讲 剖视图(3/3).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9讲 视图、剖视图(1/3).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20讲 剖视图(2/3).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6讲 尺寸(2/2).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5讲 尺寸(1/2).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3讲 形体分析法读图.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4讲 线面分析法读图.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1讲 相贯线构型.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8讲 截交线构型设计.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2讲 组合体画图.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10讲 相贯线(二)曲面文体相贯线.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7讲 组合体截交线.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9讲 相贯线(一)正交两圆柱相贯.doc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教案(A1讲稿)第6讲 锥球截交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