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红高粱”的启示

案例7-2“红高粱”的启示 1999年,乔赢宣布“红高粱”要重新开张了,并且要在三年内开店100家。但时过四 年,人们没有看到以上变为事实。 时间回溯到1996年。11月26日《中国经营报》主持人赵强这样描述着红高粱的总裁 乔赢:“河南硬汉乔赢步态悠然地漫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凛然一副笑傲江湖的伟丈夫气 概,他要在此安营扎寨,向来势汹汹的美国麦当劳挑战,为大中国的快餐业注入勃勃生机”。 红高粱在一段时间内的确为中国快餐业注入了活力。1995年4月15日,公司正式成立。到 了1996年2月15日,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北京分店开张,打出民族快餐的旗帜。随后《北 京晚报》等160多家新闻媒体对“红高粱”进行报道,一时间红高粱品牌闻名海内外。从 1995年4月公司创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从郑州一间店发展到全国近40间店铺, 从一个城市发展到20几个城市。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红高粱”不可遏制地陷入 了亏损的漩涡,他们的连锁店先后从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地消失。红高粱怎么了? 中国快餐业 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率稳定,消费增长率也较稳定,居民用于追求生 活质量及方便程度的支出则不断上升。而且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变 动频率增高,由此带来对饮食消费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在外就餐和选购即买即食成品或半成 品,减少在饮食方面耗费的时间自然成为人们的偏好和选择。在大中城市,居民在快餐店就 餐已成为一种时尚。据1997年资料,仅北京,上海,广州居民中有60%在三个月内光顾过 快餐店,三城市快餐市场年销售额已达170亿元人民币。日前国内快餐市场空间较大,快餐 市场前景较好,预计快餐市场到2006年消费能力将达370亿元人民币,其增长速度将超过 其他行业。另据美国商业部门提供的消息,中国快餐业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国家都快。据中国 国内贸易部餐饮服务部门公布的数据,1996年1一2月餐饮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行业, 其中快餐的发展最为迅速。中国政府注意到了西方快餐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十分鼓励和支持 发展本国的快餐食品工业。1996年8月,有报道说内贸部已采取了支持国内快餐工业的特 殊措施,且有针对地对国内较好的快餐企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红高梁对外宣称正是政府的 一个智囊团帮助其制定策略,并向外国人发售股票意在为该公司筹措1亿美元以扩大经营。 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厚的利润使众商家纷纷涉足该领域,麦当劳、肯德基凭借雄厚的财力 和一整套娴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中国大地上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中国各地的传统名吃很多,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像麦当劳这样的企业,除去中餐本身的特点制约了中餐工业化 以外,中式快餐企业在管理和营销方面落后这一点更是有目共睹。红高粱提示给我们的既有 它经营失败的一面,也不排除有经营成功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快餐 要塑造中国名牌,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快餐的经营者们还必须“上下而求索”。 审视“红高粱
案例 7-2 “红高粱”的启示 1999 年,乔赢宣布“红高粱”要重新开张了,并且要在三年内开店 100 家。但时过四 年,人们没有看到以上变为事实。 时间回溯到 1996 年。11 月 26 日《中国经营报》主持人赵强这样描述着红高粱的总裁 乔赢:“河南硬汉乔赢步态悠然地漫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凛然一副笑傲江湖的伟丈夫气 概,他要在此安营扎寨,向来势汹汹的美国麦当劳挑战,为大中国的快餐业注入勃勃生机”。 红高粱在一段时间内的确为中国快餐业注入了活力。1995 年 4 月 15 日,公司正式成立。到 了 1996 年 2 月 15 日,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北京分店开张,打出民族快餐的旗帜。随后《北 京晚报》等 160 多家 新闻媒体对“红高粱 ”进行报道,一时间红高粱品牌闻名海内外。从 1995 年 4 月公司创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从郑州一间店发展到全国近 40 间店铺, 从一个城市发展到 20 几个城市。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红高粱”不可遏制地陷入 了亏损的漩涡,他们的连锁店先后从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地消失。红高粱怎么了? 中国快餐业 90 年代以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率稳定,消费增长率也较稳定,居民用于追求生 活质量及方便程度的支出则不断上升。而且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变 动频率增高,由此带来对饮食消费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在外就餐和选购即买即食成品或半成 品,减少在饮食方面耗费的时间自然成为人们的偏好和选择。在大中城市,居民在快餐店就 餐已成为一种时尚。据 1997 年资料,仅北京,上海,广州居民中有 60%在三个月内光顾过 快餐店,三城市快餐市场年销售额已达 170 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快餐市场空间较大,快餐 市场前景较好,预计快餐市场到 2006 年消费能力将达 370 亿元人民币,其增长速度将超过 其他行业。另据美国商业部门提供的消息,中国快餐业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国家都快。据中国 国内贸易部餐饮服务部门公布的数据,1996 年 1—2 月餐饮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行业, 其中快餐的发展最为迅速。中国政府注意到了西方快餐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十分鼓励和支持 发展本国的快餐食品工业。1996 年 8 月,有报道说内贸部已采取了支持国内快餐工业的特 殊措施,且有针对地对国内较好的快餐企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红高梁对外宣称正是政府的 一个智囊团帮助其制定策略,并向外国人发售股票意在为该公司筹措 1 亿美元以扩大经营。 潜在的巨大市场和 丰厚的利润使众商家纷纷涉足该领域,麦当劳、肯德基凭借雄厚的财力 和一整套娴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中国大地上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中国各地的传统名吃很多,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像麦当劳这样的企业,除去中餐本身的特点制约了中餐工业化 以外,中式快餐企业在管理和营销方面落后这一点更是有目共睹。红高粱提示给我们的既有 它经营失败的一面,也不排除有经营成功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快餐 要塑造中国名牌,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快餐的经营者们还必须“上下而求索”。 审视“红高粱

“红高梁”的可取之处 1.名字取的好。红高粱这个名字一听就使人联想起巩俐那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红高 梁》。电影把红高梁表现得粗犷、豪放不羁,把生命的力量、舒展和奔放造染得淋滴尽致, 产生了动人心魄的美感。电影中视觉冲击力极为强大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高梁 在人们心中成为一道摇曳多姿、风情十足的风景。“红高梁”品牌一诞生,便拥有了电影《红 高染》所演绎的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就红高梁本身来说,挺拔、饱满,蕴涵着充沛的生 命活力,以红高梁做为快餐品牌名称,形象、贴切,极富包容性,为品牌形象塑造提供了广 阔空间。 2.巧于借势。“红高梁”挑战“麦当劳”本身就极具新闻价值。于是,京城《北京晚报》 等160多家报纸纷纷报道,使红高粱品牌迅速闻名中外。1996年2月,河南红高粱快餐店 大张旗鼓地挺进北京城,在王府井麦当劳快餐店的对面安营扎寨,红高粱一露面便亮出自己 的旗号:挑战麦当劳,振兴中式快餐。同时红高梁快餐店跟世界各地都能见到的出售汉堡包 和炸土豆条的快餐店很相似,店里年轻服务员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着装,让大伙觉得它就 是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在北京的翻版,就连店门外高高悬挂的一个很漂亮的英文字母H,也跟 到处可见的麦当劳快餐店标志大拱门一样。“红高粱”在麦当劳对面开店,利用麦当劳的凝 聚力,使红高粱的经营效益甚好。红高粱总裁乔赢说:“我们跟着麦当劳做并没有什么错误, 甚至并不完全是为了新闻炒做的需要,我们真正的意图是利用麦当劳所创造的聚客力,而且 省去了选址时的大量论证工作,因为麦当劳开店的地方都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红高粱王府井 店在与麦当劳面对面经营时,收支状况非常好,可是当麦当劳被拆迁走以后,我原以为销量 会上升,但实际上却下降了4%。巧于借势,使红高梁花费极少的广告宣传费和考察论证经 费,就使红高梁名扬天下。 3,侧翼进攻策略的运用。”红高粱“进攻作为快餐市场领导者的麦当劳,其进攻的一个 方面就是针对麦当劳的簿弱环节:西式快餐在带给人类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文 明病”-一癌症,心血管病,肥胖症等,西式快餐在西方国家被许多人称为“垃圾食品”,即 这些食品高脂肪、高热量,而没有营养。而中式快餐却在这方面胜过西式快餐,综观中国的 餐饮文化,历来以美味为前提,以养生、健身为目的。红高粱以此为诉求点,是挑战洋快餐 的有力支撑。尽管西式快餐日益受到欢迎,中式快餐仍占据高达60%的国内市场,中国人还 是喜欢中餐的味道,只是由于西式快餐的清洁和方便才偶尔光顾西式餐馆。红高梁把中式快 餐同人们对西式快餐真正偏爱的卫生、快捷、方便的管理方式相结合,者力宜传它的营养和 美味,这种思路是正确的,“红高粱”经营初期良好的效益就说明了这一点。 “红高梁”的失败之处 有分析说,红高粱的失败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产品定位不准确。 “红高粱”挑战麦当劳,曾经被称为中国快餐业的英雄壮举,树立起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但市场竟争不是感情用事所能取胜的,而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做到这
“红高梁”的可取之处 1.名字取的好。红高粱这个名字一听就使人联想起巩俐那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红高 梁》。电影把红高梁表现得粗犷、豪放不羁,把生命的力量、舒展和奔放渲染得淋漓尽致, 产生了动人心魄的美感。电影中视觉冲击力极为强大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高梁 在人们心中成为一道摇曳多姿、风情十足的风景。“红高梁”品牌一诞生,便拥有了电影《红 高梁》所演绎的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就红高梁本身来说,挺拔、饱满,蕴涵着充沛的生 命活力,以红高梁做为快餐品牌名称,形象、贴切,极富包容性,为品牌形象塑造提供了广 阔空间。 2.巧于借势。“红高梁”挑战“麦当劳”本身就极具新闻价值。于是,京城《北京晚报》 等 160 多家报纸纷纷报道,使红高粱品牌迅速闻名中外。1996 年 2 月,河南红高粱快餐店 大张旗鼓地挺进北京城,在王府井麦当劳快餐店的对面安营扎寨,红高粱一露面便亮出自己 的旗号:挑战麦当劳,振兴中式快餐。同时红高梁快餐店跟世界各地都能见到的出售汉堡包 和炸土豆条的快餐店很相似,店里年轻服务员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着装,让大伙觉得它就 是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在北京的翻版,就连店门外高高悬挂的一个很漂亮的英文字母 H,也跟 到处可见的麦当劳快餐店标志大拱门一样。“红高粱”在麦当劳对面开店,利用麦当劳的凝 聚力,使红高粱的经营效益甚好。红高粱总裁乔赢说:“我们跟着麦当劳做并没有什么错误, 甚至并不完全是为了新闻炒做的需要,我们真正的意图是利用麦当劳所创造的聚客力,而且 省去了选址时的大量论证工作,因为麦当劳开店的地方都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红高粱王府井 店在与麦当劳面对面经营时,收支状况非常好,可是当麦当劳被拆迁走以后,我原以为销量 会上升,但实际上却下降了 40%。巧于借势,使红高粱花费极少的广告宣传费和考察论证经 费,就使红高粱名扬天下。 3.侧翼进攻策略的运用。”红高粱“进攻作为快餐市场领导者的麦当劳,其进攻的一个 方面就是针对麦当劳的薄弱环节:西式快餐在带给人类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文 明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症等,西式快餐在西方国家被许多人称为“垃圾食品”,即 这些食品高脂肪、高热量,而没有营养。而中式快餐却在这方面胜过西式快餐,综观中国的 餐饮文化,历来以美味为前提,以养生、健身为目的。红高粱以此为诉求点,是挑战洋快餐 的有力支撑。尽管西式快餐日益受到欢迎,中式快餐仍占据高达 60%的国内市场,中国人还 是喜欢中餐的味道,只是由于西式快餐的清洁和方便才偶尔光顾西式餐馆。红高粱把中式快 餐同人们对西式快餐真正偏爱的卫生、快捷、方便的管理方式相结合,着力宣传它的营养和 美味,这种思路是正确的,“红高粱”经营初期良好的效益就说明了这一点。 “红高粱”的失败之处 有分析说,红高粱的失败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产品定位不准确。 “红高粱”挑战麦当劳,曾经被称为中国快餐业的英雄壮举,树立起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 ,但市场竟争不是感情用事所能取胜的,而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做到这

一点并不是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的,而是在研究消费需求和分析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找到市 场发展的新空间,形成互补性的合作关系。红高粱经营的产品主要是羊肉烩面和牛肉烩面, 它的目标顾客是谁呢?猛一想似乎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接受面条这一传统食品,但是把面条做 成快餐,它能吸引多少顾客呢?从地域来分,中国北方人爱吃面,而红高粱却在上海、深圳 等南方城市开设分店,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别,要使南方分店作得如北方市场那般红火很难。 从年龄来看,40岁以上的中国北方人,一部分人爱吃面条,但当时他们可能不愿花10元 钱吃一碗面条,他们更喜欢经济实惠,喜欢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2040岁这一年龄段的 人,似平他们是红高粱的理想顾客群,但从营养学的角度君,红高粱并不能提供青壮年每日 所需的营养均衡:20岁以下的青少年自小便在方便面的熏陶下长大,他们经常光顾的快餐 店是麦当劳、肯得基,他们喜欢洋快餐的异国氛围。“红高粱”的产品定位并不十分明确, 这使“红高粱”的长期发展欠缺坚实的顾客基础。 “红高梁”的烩面中国人觉得是正餐,这使得他的客流量高峰集中在上午12点到下午 2点,而麦当劳从早上开门到晚上歇业,顾客始终川流不息。“红高粱”的品种较少,虽说 它开发了二十五种精心研究的品种,但与顾客见面的仍是少数。同时,“红高粱”几乎没有 开发休闲方面的品种,而麦当劳的汉堡包、奶昔、薯条更具有休闲食品的性质,很多从事商 务活动的人,到三星级、四星级宾馆的咖啡厅花的钱要比麦当劳贵好几倍,他们宁可到麦当 劳买一点警条、奶昔、冰激淋之类的小食品边聊天边吃点食物,这样,麦当劳店又成了适合 商务活动的一个好去处。 (案例编写:陈玲:指导老师:汤定娜) 资料来源 ①《中国经营报》1999/04/13郭洪《“红高粱”想红不容易》 ②《中国经营报》1999/03/23谢金文《闹市观红高粱》 ③《市场经营导报》1999/07姚中福《“红高粱”还能红吗?》 ④《销售与市场》1997/07姚伟《“红高粱”,品牌塑造路漫漫》 ⑤《经济世界》1998/09韩凤湖《中式快餐,何时辉煌》 @《销售与市场》1997/07钱惠敏《快餐业:市场状况与经营关键》 ⑦《中国经营报》1999/03/23安美沈晔《中国快餐业如何取胜》 分析讨论题: 1.餐饮产品具有什么特点?对营销活动意味若什么? 2.红高粱与洋快餐既挑战又借势是否可行?为什么? 3.红高梁的定位有何不妥?你认为应如何定位? 4.如果你是今天红高粱的决策人,营销战略如何制定?当前最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点并不是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的,而是在研究消费需求和分析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找到市 场发展的新空间,形成互补性的合作关系。红高粱经营的产品主要是羊肉烩面和牛肉烩面, 它的目标顾客是谁呢?猛一想似乎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接受面条这一传统食品,但是把面条做 成快餐,它能吸引多少顾客呢?从地域来分,中国北方人爱吃面,而红高粱却在上海、深圳 等南方城市开设分店,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别,要使南方分店作得如北方市场那般红火很难。 从年龄来看,40 岁以上的中国北方人,一部分人爱吃面条,但当时他们可能不愿 花 10 元 钱吃一碗面条,他们更喜欢经济实惠,喜欢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20~40 岁这一年龄段的 人,似乎他们是红高粱的理想顾客群,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红高粱并不能提供青壮年每日 所需的营养均衡;20 岁以下的青少年自小便在方便面的熏陶下长大,他们经常光顾的快餐 店是麦当劳、肯得基,他们喜欢洋快餐的异国氛围。“红高粱”的产品定位并不十分明确, 这使“红高粱”的长期发展欠缺坚实的顾客基础。 “红高粱”的烩面中国人觉得是正餐,这使得他的客流量高峰集中在上午 12 点到下午 2 点,而麦当劳从早上开门到晚上歇业,顾客始终川流不息。“红高粱”的品种较少,虽说 它开发了二十五种精心研究的品种,但与顾客见面的仍是少数。同时,“红高粱”几乎没有 开发休闲方面的品种,而麦当劳的汉堡包、奶昔、薯条更具有休闲食品的性质,很多从事商 务活动的人,到三星级、四星级宾馆的咖啡厅花的钱要比麦当劳贵好几倍,他们宁可到麦当 劳买一点薯条、奶昔、冰激淋之类的小食品边聊天边吃点食物,这样,麦当劳店又成了适合 商务活动的一个好去处。 (案例编写:陈玲;指导老师:汤定娜) 资料来源: ①《中国经营报》 1999/04/13 郭洪 《“红高粱”想红不容易》 ②《中国经营报》1999/03/23 谢金文《闹市观红高粱》 ③《市场经营导报》1999/07 姚中福《“红高粱”还能红吗?》 ④《销售与市场》1997/07 姚伟《“红高粱”,品牌塑造路漫漫》 ⑤《经济世界》1998/09 韩凤潮《中式快餐,何时辉煌》 ⑥《销售与市场》1997/07 钱惠敏《快餐业:市场状况与经营关键》 ⑦《中国经营报》1999/03/23 安美 沈晔 《中国快餐业如何取胜》 分析讨论题: 1. 餐饮产品具有什么特点?对营销活动意味着什么? 2. 红高粱与洋快餐既挑战又借势是否可行?为什么? 3. 红高粱的定位有何不妥?你认为应如何定位? 4. 如果你是今天红高粱的决策人,营销战略如何制定?当前最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市场营销学概述.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市场营销环境.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目标市场营销战略.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产品策略.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价格策略(定价策略).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促销策略.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渠道策略.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一部分 定义市场营销及其过程(主讲:周涛).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二部分 对市场的理解.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三部分 制定营销战略.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四部分 建立客户价值.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五部分 了解并捕捉客户价值.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六部分 传递客户价值.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七部分 传播客户价值.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PPT教学课件(MBA)第八部分 营销大未来.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雷利自行车——衰落的原因.pdf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1-1沃尔玛的低价竞争战略.doc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2006中国经典营销案例库(含教师经典案例点评).doc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如何树立科学营销理念.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促销策略.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分销策略.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定价策略.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品牌与包装策略.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产品策略.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pdf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市场营销环境.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ppt
- 山东理工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市场与市场营销观念.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市场竞争与市场营销组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