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4 茶叶杀青方法与毛茶品质的关系

实验4茶叶杀青方法与毛茶品质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我国是绿茶生产最早的国家,创造了独特的加工方法,其中杀青工艺就有多种方法,均 不同程度影响茶叶品质。本实验学习不同的杀青方法,比较杀青方法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 使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生产条件,鲜叶及成茶品质要求采用不同的杀青方法,提高茶叶品质 二、内容说明 杀青是利用不同递热介质破坏,活性,杀青方法因递热介质不同而有直接锅炒、蒸气、 空气,水热等四种杀青方法,不同的方法其技术婴求不同,对茶叶品质的形成亦有一定影响, 三、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茶鲜叶(二级鲜叶)若干公斤。 (二)设备杀青锅、钻蒸锅、烘箱、大铝锅、漏勺、评茶用具、焙笼。 四、步骤及方法 (一)任取鲜叶混合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鲜叶叶绿素含量。 (二)将同一批鲜叶分成1份,每份多少以杀青锅大小而定,分别用不洞杀青方法进行处 理。在杀青过程中感官审评杀青叶的香气、色泽变化。 1·炒青首先把鲜叶投入200℃左右的高温杀青锅中,用抖、侧结合的方法迅速翻炒5 6mm,企杀青适度。观察叶色、香气、硬度、粘性的变化,并取样品1O0g,立即摊凉。 2·蒸青把蒸青用的蒸折放入蒸青锅(笼)内,待水温上升达100℃以上冒出蒸汽时。 将鲜叶薄摊于蒸折上(掩叶量约1.5一2.5kg/m2)盖上锅盖1.0-1.5min企杀青适度 后取出茶叶,立即摊谅,观察叶色、香气、硬度、粘性变化。 3·沸水捞青将大出锅盛上清水(2/3的容量)加温企沸腾时,即投鲜叶于沸水中烫1 一2m,待杀青适度后(投叶量不能太多,以免降温太快),用漏勺迅速将茶叶捞起, 立即摊凉,观察叶色、香气、硬度、粘度的变化 4.热空气杀青将电热或风干燥箱加热到200一220℃,把鲜叶薄摊在烘树板上迅速放 入烘箱中,打开数以开关,利用高温热空气烘茶叶3一m,待杀青适度后取出,立即 摊凉,观察叶色、香气,硬度、粘性变化 (三)取上述四种杀青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别取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叶绿素含量。 (四)将上述四种杀青叶用正常工艺分别制成烘青绿毛茶(揉挖后一次干燥),然后进 行感官审评,对绿毛茶外形、内质作出品质评价。比较不同杀青方法所制毛茶的品质特色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3 茶叶杀青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 茶叶杀青程度与茶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 茶鲜叶机械组成分析及分级.pdf
- 《制茶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华南农业大学:王登良).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性质量控制.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食品标准与安全性.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食品安全的评价(food safety evaluation).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物质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膳食结构中的不安全因素.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食品安全性绪论(石河子大学:张建).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座)什么是三聚氰胺?.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座)2013食品安全问题.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 综合实验.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九 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镉的含量.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八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的测定.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食品塑料包装袋中甲醛的测定.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气-液填充色谱柱的制备及评价.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5 茶叶揉捻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6 干燥方法与绿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7 红茶萎凋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8 红茶发酵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9 揉切机具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0 青茶做青工艺理化变化测定.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1 黄茶闷黄的湿热作用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2 绿茶初制技术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3 工夫红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4 红碎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5 黑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6 青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7 黄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8 白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9 名茶制作.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0 花茶窨制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1 茶叶小包装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中国茶叶加工分类.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二章 鲜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绿茶初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