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4 红碎茶初制系统实验

实验14红碎茶初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握红醉茶制制技术,测定各项技术指标,与工夫红茶初制技术指标作比较,了解其对 品质的影响,比较工夫红茶和醉茶的品质差异。 二、内容说明 红碎茶和工夫红茶在品质要求上有差异。,红碎茶要求:外形呈颗粒状、匀币、洁净 色乌黑或带褐红色而油润:内质要鲜、强、浓,忌陈、纯、淡,汤色要求红艳明亮、叶底红 匀鲜明,加工工艺与工夫红茶不一。 红碎茶初制分菱、揉切、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各工序的技术参数亦不同于工夫红茶。 菱涧一般较工夫红茶偏轻,合水量可为62%一65%(工夫红茶为58%一62%) 根据现行机具和工艺,亦有直接用鲜叶揉切或萎洞叶+鲜叶揉切,萎调方式上有采用冷菱 等新工艺,其品质各异。 红碎茶品质与所用机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揉切机具主要有转子机、LTP、CTC等。 三、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 1.适度菱调叶,含水量58%一62%左右,略高于工夫红茶菱调叶. 2.鲜叶 (二)设备 1.平揉机(可用绿茶揉捻机)。 2。转子机(可用各种型号、实验室可用微型转子机)。 3.解块筛分机(实验室可用不同筛号竹筛代替) 1。发酵盘。 5。烘干机(实验室可用焙笼、烘箱代替)。 6.各种茶筛、盘。 7.审评用具全套。 四、步骤及方法 (一)分组进行各工序操作 1·菱调于实验前一天采好叶,进行菱调,其菱徜程度略轻于工夫红茶 2.揉切 (1)根据机具分可选择一种方式。 ①平揉+转子揉切机:平揉打条,转子切碎

②C、T、C揉切机:将菱猫叶投入,有压碎、新裂、卷曲的二个性能,效率高。 ③圆盘式袄切机:外形同普通捻机,。仪揉盘具有8一12根锋利的揉齿,起成条切摩 作用 (2)揉切分两种处理。 ①全部用菱调叶揉切—取样审评 ②菱叶+鲜叶(占30%)—取样审评 3。发酵发酵程度较工夫红茶偏经,将上述二处理揉切叶,分别发酵。 4·干燥将各处理发酵叶分别干燥,可两次干燥或一次干燥,要求快速,短时。 (1)两次干燥毛火温度110一115℃,干全八成以上足火温度85一90℃,毛茶含 水量5%左右。 (2)一次干燥温度要求先高后低,但实际生产中很难控制,故要求高温,但不能焦茶。 (二)在各工序中观察测定各项技术参数其项目同工夫红茶。 (三)取样审评 1取不同原料叶组合的揉切叶审评,比较品质差异。 2取各处理的毛茶审评,比较品质差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3 工夫红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2 绿茶初制技术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1 黄茶闷黄的湿热作用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0 青茶做青工艺理化变化测定.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9 揉切机具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8 红茶发酵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7 红茶萎凋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6 干燥方法与绿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5 茶叶揉捻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4 茶叶杀青方法与毛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3 茶叶杀青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 茶叶杀青程度与茶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 茶鲜叶机械组成分析及分级.pdf
- 《制茶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华南农业大学:王登良).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性质量控制.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食品标准与安全性.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食品安全的评价(food safety evaluation).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物质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ppt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5 黑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6 青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7 黄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8 白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9 名茶制作.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0 花茶窨制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1 茶叶小包装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中国茶叶加工分类.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二章 鲜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绿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四章 黄茶概述.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五章 黑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六章 白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七章 青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八章 红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九章 花茶窨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十章 毛茶加工.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Animal Products(负责人:唐明翔).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卢士玲).pdf
-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