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8 白茶制造工艺技术

实验18白茶制造工艺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白茶的品质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白茶初制加工工艺技术。 二、内容说明 白茶为我同福建省生产,台湾省有少量生产,白茶制造不炒个揉,形成城了外形毫心肥状, 叶张肥嫩,叶态伸展,叶缘垂卷,芽叶连枝,毫色银白,叶色灰绿或铁青色:内质汤色黄亮 明净,毫香显,滋味鲜醇,叶质嫩匀的品质特征,依原料嫩度的个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 丹、贡眉、寿眉四种(现一般将贡眉、寿眉统称为白毛茶)。其中以白毫银针,白牡丹 品质最为优良。 三、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鲜叶原料:大叶种一芽一、二叶初展。 (二)设备竹饰(或篾盘)、温湿度计、手秤、焙笼等。 四、步骤及方法 (一)初制加工技术 本实验掌屋白毫银针制作,每!人为一组采叶、制作和测定。 1·白毫银针制法:初制工艺分:采摘(抽针)、菱洲(拣剔)、干燥。 (1)采摘采摘大白茶或水仙品种的单芽或1芽1、2叶(注意不能损伤芽叶)。 (2)抽针如采1芽1、2叶,在室内干燥通风处再将芽头采下。 (③)菱测菱湖是形成白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方法有:山光菱湖、自然菱洞、山光加自 然委猫、加温委消,本实验用加温菱猫。 口光菱消:将茶芽牌摊匀排于水筛或竹帘上,置于阳光下曝辆一天,达八九成干即可 光加自然菱:先师2一3h然后自然菱全八九成干。 加温菱泰涧:低温阴喇天时,用来代替山光和自然泰祺,采用焙笼低温烘焙。 ()拣捌菱猫过程拣去已开展的芽,摘去蒂梗。 (⑤)干燥干燥又分山光干燥和加温干燥。本实验采用加温干燥, 口光干燥:经山光菱调成七八成干时,用川光晒至足干。 加温干燥:用小火(40一50℃)烘全足千。 2。白牡丹制法 初制工艺分:采摘、菱调、并筛、干操、拣剔 (1)采摘采大白茶品种的1芽1、2叶。 (2)菱潤白牡丹制法分室内自然菱测、复式菱揭、加温菱猫

室内自然菱测: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采用,约经35一60h,菱猫全七八成干,即个粘 筛,茅叶茸毛灰白,叶色山浅绿转为深绿或灰绿,茅尖与嫩梗“翘尾”,叶缘略垂卷,无青 气时,即菱调适度。 复式菱测:春季遇有晴天,布微弱阳光下听10一30mi,师至叶片微热时移入室内凉青, 如此反复2一4次,待叶片略失光泽,稍呈菱软状态时,移入室内进行自然菱调。全七八 成干时,即菱测适度。 加温萎凋:春季低温朋雨,采用管道加温,菱测室温度28一30℃为宜,温时间不少 于30h,全七八成干时即可。也可用焙笼低温烘培。 (3)并饰菱猫过程应及时“并筛”,一般在七八成干时,2-4筛并作一第,约进行1-2次, 摊叶厚度为10-15cm。 ()干燥干燥又分自然干燥和加温干燥。 自然干燥:在正常天气进行室内自然菱调或复式菱调时,一般都直接阴于,不经过烘焙。阴 干和菱测没有明显界限,很滩划分。加温干燥:一般在阴喇天自然干燥有困难时才采用焙干 或用烘干机烘干,当菱洞叶为六七成干时,分毛火和是火两次烘培,初烘温度100℃左右, 复烘温度80℃左右,烘至足干。 (二)白茶菱调过程中变化情况观察 测定菱测叶失水率、香气、色泽、过氧化氢南活性(用气量法)。 (三)感官审评 取干燥的白毫银针感官审评,掌握品质特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7 黄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6 青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5 黑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4 红碎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3 工夫红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2 绿茶初制技术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1 黄茶闷黄的湿热作用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0 青茶做青工艺理化变化测定.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9 揉切机具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8 红茶发酵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7 红茶萎凋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6 干燥方法与绿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5 茶叶揉捻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4 茶叶杀青方法与毛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3 茶叶杀青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 茶叶杀青程度与茶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 茶鲜叶机械组成分析及分级.pdf
- 《制茶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华南农业大学:王登良).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性质量控制.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食品标准与安全性.ppt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9 名茶制作.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0 花茶窨制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1 茶叶小包装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中国茶叶加工分类.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二章 鲜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绿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四章 黄茶概述.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五章 黑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六章 白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七章 青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八章 红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九章 花茶窨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十章 毛茶加工.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Animal Products(负责人:唐明翔).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卢士玲).pdf
-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pdf
-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CAC畜产加工标准条目.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畜产-双语试卷1(试题).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畜产-双语试卷1(答案).pdf
- 石河子大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畜产-双语试卷2(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