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7 红茶萎凋工艺与品质的关系

实验7红茶萎凋工艺与品质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鲜叶萎满具有散失水分,激发内含成分达到适度的物理、化学变化。菱调方式及萎淌过 程中茶叶失水速度、多少均影响萎的质量。同时萎调进展受很多因素影响,有外部的,也 有内部的,要控制一定条件才能使菱调叶的理化变化向有利于品质的方向发展。本实验学习 几种萎淌方式并比较其品质差异。 二、内容说明 萎调是红茶、白茶、青茶初制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基础工序。茶叶鲜叶进厂后,经过菱 调鲜叶水分逐渐减少,酶的活化加强,蛋白质,多酚类化合物开始轻度的水解和氧化缩合。 菱淌中水分散失的快慢和多少是衡量菱消程度的重要指标,叶象则为感官速测萎消程度的重 要依据,菱淌程度直接关系茶叶品质的形成,必须及时掌握。菱猫方式一般有自然菱调,人 工萎淌(加温萎满、山光萎满)。 三、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茶叶鲜叶100kg(二级鲜叶)。 (二)设备 1·萎淌帘、菱消槽(有加温设备)。 2·天平(感量0.1g)、定时钟、水分快速测定仪、台称、评茶用具。 四、步骤及方法 (一)个同菱满方式与品质关系将同批鲜叶混匀后9等分(精确至0.1g),分别摊放 于竹筛或菱调帘上(要求厚薄均匀),竹筛一部分置微弱阳光下(温度约22一26 ℃),一部分胃室内自然菱消(温度20℃),萎淌帘进行加温菱淌(温度约30℃) 各重复3次,每隔3小时测定重量,叶象变化,并比较叶片失水情况,用氯化钴纸法测定 叶面和叶背失水快慢(测定方法附后)。 (二)菱调叶失重情况及含水量估算蒌凋叶测定含水量,掌握萎游叶失重和含水量关系 (三)萎凋叶酶活性变化每隔3小时取菱调叶测定过氧化物悔活性。用愈创木酚氧化 法。 (四)萎调方式对菱调程度影响在菱调不同时间(6、12、18、2h)取菱调叶直接 感官审评,比较不同菱调方式的叶色、软度、香气、弹性等特征,判断菱调程度。 (五)分别将不同萎方式的萎满叶(均达适度后)按正常工艺,加工成红条茶,进行 审评,比较品质差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6 干燥方法与绿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5 茶叶揉捻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4 茶叶杀青方法与毛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3 茶叶杀青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 茶叶杀青程度与茶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 茶鲜叶机械组成分析及分级.pdf
- 《制茶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华南农业大学:王登良).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性质量控制.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食品标准与安全性.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食品安全的评价(food safety evaluation).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物质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膳食结构中的不安全因素.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食品安全性绪论(石河子大学:张建).ppt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座)什么是三聚氰胺?.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座)2013食品安全问题.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 综合实验.pdf
-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九 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镉的含量.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8 红茶发酵工艺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9 揉切机具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0 青茶做青工艺理化变化测定.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1 黄茶闷黄的湿热作用与品质的关系.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2 绿茶初制技术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3 工夫红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4 红碎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5 黑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6 青茶初制系统实验.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7 黄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8 白茶制造工艺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19 名茶制作.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0 花茶窨制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21 茶叶小包装技术.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中国茶叶加工分类.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二章 鲜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绿茶初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四章 黄茶概述.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五章 黑茶.pdf
- 《制茶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六章 白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