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授课教案(一,授课教师:黄影)

高等代数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案课程思政类课程名称:高等代数1课程代码:0710023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核心课】课程学分:6学分授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黄影1
1 高等代数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案 ——课程思政类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 1 课程代码:0710023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核心课】 课程学分:6 学分 授课对象: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黄 影

授课题目$1.1数域教学时数1学时1、了解数域的概念线上预习目标2、了解数域与数集的区别1、掌握数域、有理数域、实数域、复数域等概念;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理解“抽象与具体”的哲学思想思政目标2、通过概念类比理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3、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数域的定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数域的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0.4学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0.6学时)(线上自制知识点总结微课+线上(0.4学时):线上自制习题讲解微课+(1)预习自建微课视频线下多媒体教学)(2)线上随堂练习或线上预习测试线下(0.6学时):讨论式(师生讨论)引导式、示范启发式
2 授课题目 §1.1 数域 教学时数 1 学时 线 上 预 习 目标 1、了解数域的概念 2、了解数域与数集的区别 教学目标 1、掌握数域、有理数域、实数域、复数域等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目标 1、 理解 “抽象与具体”的哲学思想 2、 通过概念类比理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 3、 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 数域的定义。 教学难点 数域的证明。 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0.4 学时 +0.6 学时) 线上(0.4 学时): (1) 预习自建微课视频 (2)线上随堂练习或线上预习测 试 线下(0.6 学时):讨论式(师生讨 论)引导式、示范启发式 教学手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自制知识点总结微课+ 线上自制习题讲解微课+ 线下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线上教学准备)线1.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视频课,1.通过在开学前建立学生微信群,将所有学生加入学习通,以方便本学期第一次课开展线上教学。使学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2.学习通“通知”发布学生预习的“自建在线视频提高预习效果。上课”的内容及预习后回答的问题。为学生编写、设2.检验预习效果计、发布学习通-活动-随堂测验的预习测验题。教学过程学生:(线上学习内容)3.学生学习通预习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在线本节课3、4.通过视频课预,提前的视频课,并在学习通讨论区提问不懂的地方,师了解本节课内容,加深知识点生共同讨论理解。4.学生学习通-活动-随堂练习,完成本节课预习测验题教师:(线上教学总结)5.通过学习通后台的“统计“了解学生视频课任务5、6.通过预习测验题的扇形点完成情况,督促未完成同学完成,确保任务点完统计图,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使线下教学更有针对成率达百分之百。6.借助“学习通随堂测验“的”成绩统计“,了解性。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3
3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线 上 教 学 过 程 教师:(线上教学准备) 1.通过在开学前建立学生微信群,将所有学生加入 学习通,以方便本学期第一次课开展线上教学。 2.学习通“通知”发布学生预习的“自建在线视频 课”的内容及预习后回答的问题。为学生编写、设 计、发布学习通-活动-随堂测验的预习测验题。 学生:(线上学习内容) 3. 学生学习通预习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在线本节课 的视频课,并在学习通讨论区提问不懂的地方,师 生共同讨论 4.学生学习通-活动-随堂练习,完成本节课预习测 验题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 5.通过学习通后台的“统计“了解学生视频课任务 点完成情况,督促未完成同学完成,确保任务点完 成率达百分之百。 6.借助“学习通随堂测验“的”成绩统计“,了解 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1.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视频课, 使学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提高预习效果。 2.检验预习效果 3、4.通过视频课预习,提前 了解本节课内容,加深知识点 理解。 5、6.通过预习测验题的扇形 统计图,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 握情况,使线下教学更有针对 性

提问学生:通过线上预习,有哪些收获?线锻炼学生的1.数域的定义抽象思维能2.数域与数集的区别下力导由自然数集合、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作为数集所具有的共性以及它们对数的加法、减法、除法所具有的共性和不同性质引入(或入抽象出)数域的概念。即:课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它们都是复数集的非空子集,都包含0,1程都对数的四则运算封闭.-抽象出数域这个概念。1.数域的定义:设P是由一些复数组成的集合,其中包括0与1,如果P中任意两个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是P中的数,则称P为一个数域。例1:常见数域:复数域C;实数域R;有理数域Q;注:①自然数集N及整数集Z都不是数域:②若数集P中任意两个数作某一运算的结果仍在P中,则说数集P对这个运算是封闭的。③数域的等价定义:如果一个包含0,1在内的数集对数的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则称集P为一个数域。2.数域的性质性质1:数域有无穷多个。例2:证明:数集Q(V2)=(a+b/2|a,beQ)是数域。线证明:因为0=0+0~2,1=1+0~2,所以0,1Q(V2):下让学生开展又对任意的x,eQ(V2),设x=a+bv2,y=c+d/2,a,b,c,d eQ,讲讨论,培养协作精神。则有:x±y=(a±c)+(b±d)/2eQ(2)授新xy =(ac + 2bd)+ (ad +bc)~2 e Q(v2)课 设x=a+b2±0,则有α-b/2+0,否则,若α-b/2=0,那么α=b/2,推出当b0时,有号=2eQ,当b=0时有α=0,从而D有x=α+b/2=0,矛盾于是有:-号-(t)-+e(v2)xa+b/2(a+b/2)(a-b/2)a2-262a -26b22注:将此例子中的V2换成/P(p是任意素数),同理可证:Q(VP)=(a+b/pla,beQ)
4 线 下 导 入 课 程 提问学生:通过线上预习,有哪些收获? 1. 数域的定义 2. 数域与数集的区别 由自然数集合、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作为数集所具有 的共性以及它们对数的加法、减法、除法所具有的共性和不同性质引入(或 抽象出)数域的概念。即: 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它们都是复数集的非空子集,都包含 0,1 都对数的四则运算封闭-抽象出数域这个概念。 锻 炼 学 生 的 抽 象 思 维 能 力 线 下 讲 授 新 课 1. 数域的定义: 设 P 是由一些复数组成的集合,其中包括 0 与 1,如 果 P 中任意两个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 0)仍是 P 中的数,则 称 P 为一个数域。 例 1:常见数域: 复数域C ;实数域 R ;有理数域Q ; 注:① 自然数集 N 及整数集 Z 都不是数域; ② 若数集 P 中任意两个数作某一运算的结果仍在 P 中,则说数集 P 对这 个运算是封闭的。 ③ 数域的等价定义:如果一个包含 0,1 在内的数集对数的四则运算是封 闭的,则称集 P 为一个数域。 2. 数域的性质 性质 1:数域有无穷多个。 例 2: 证明:数集Q 2 a b 2 a,bQ 是数域。 证明:因为0 0 0 2,1 1 0 2 ,所以 0,1Q 2 ; 又对任意的 x, y Q 2 ,设 x a b 2, y c d 2 ,a,b,c,d Q , 则有: x y a c b d 2 Q 2 xy ac 2bd ad bc 2 Q 2 设 x a b 2 0 ,则有 a b 2 0 ,否则,若 a b 2 0 ,那么 a b 2 ,推出当b 0 时,有 2 a b Q ,当b 0时有 a 0 ,从而 有 x a b 2 0 ,矛盾. 于是有: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c d a b y c d ac bd ad bc x a b a b a b a b a b Q 注:将此例子中的 2 换成 p ( p 是任意素数),同理可证: Q p a b p a,bQ 让学生开展 讨论,培养协 作精神

都是数域,说明数域有无穷多个性质2:有理数域是最小数域,即任意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证明:设P为任意一个数域.由定义可知,OeP,1eP,于是:VmeZ+,m=1+1++lePVm,neZ,"eP,-"=0-"eP-Dnnn而任一有理数可表成两个整数的商,因此QP。3.数域的判别例3:下列数集是否是数域?①(0,1):②偶数集2Z:③0(i)=(a+bila,be9)新解:①(0)不是数域,因为2=1+1(0,1);让学生知道知如何证明或②偶数集2Z不是数域,因为12Z;判定一个数扩③Q(i)=(a+bia,be9)是数域,讨论过程如例2。集不是数域展注:要说明一个数集不是数域只需说明其不满足数域定义的某一条即可。数环:设R为非空数集,若对Va,beR,都有a土b,abeR,则称R为一个数环。小本节主要学习了:①数域定义(两个);②数域的性质:③数域的判别。结判断数集P,P,是否为数域?为什么?思对于本节的考P={2n+1|nez):教学重点一与数域的定义练P =(n/2)neZ)=z(V2)是否掌握牢习固.《高等代数选讲》的典型例题作业41
5 都是数域,说明数域有无穷多个. 性质 2:有理数域是最小数域,即任意数域都包含有理数域。 证明: 设 P 为任意一个数域.由定义可知,0 P,1 P ,于是: m Z ,m 1 1 1 P , , , 0 m m m m n Z P P n n n 而任一有理数可表成两个整数的商,因此Q P 。 新 知 扩 展 3. 数域的判别 例 3: 下列数集是否是数域? ① 0,1 ;② 偶数集 2Z ;③ Qi a bi a,bQ。 解:① 0 不是数域,因为 2 110,1 ; ② 偶数集 2Z 不是数域,因为12Z ; ③ Qi a bi a,bQ是数域,讨论过程如例 2。 注:要说明一个数集不是数域只需说明其不满足数域定义的某一条即可。 数环:设 R 为非空数集,若对a,b R ,都有 a b,ab R ,则称 R 为 一个数环。 让学生知道 如何证明或 判定一个数 集不是数域 小 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① 数域定义(两个);② 数域的性质;③ 数域的判别。 思 考 与 练 习 判断数集 1 2 P,P 是否为数域?为什么? P1 2n 1 n Z ; P2 n 2 n Z Z 2 对 于 本 节 的 教 学 重 点 — 数 域 的 定 义 是 否 掌 握 牢 固. 作 业 《高等代数选讲》的典型例题

1、线上视频课的预习加深了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课上的反馈看,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教2、通过提问发现,仍有学生预习效果不明显,态度不够认真。需加强引学导和督促。反3、学习通讨论区学生积极提问和答复,极大拓展了线下教学的时空,形思成了较为浓厚的线上学习氛围。6
6 教 学 反 思 1、线上视频课的预习加深了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课上的反馈看, 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2、通过提问发现,仍有学生预习效果不明显,态度不够认真。需加强引 导和督促。 3、学习通讨论区学生积极提问和答复,极大拓展了线下教学的时空,形 成了较为浓厚的线上学习氛围

教学时数1学时授课题目$1.2一元多项式1、了解一元多项式的概念线上预习目标2、了解一元多项式的运算1、掌握一元多项式及其运算以及次数的概念教学目标2、了解多项式环的概念;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思政目标2、通过概念类比理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3、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及运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元多项式的性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0.4学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0.6学时)(线上自制知识点总结微课+线上(0.4学时):线上自制习题讲解微课+线下多媒体教学)(2)预习自建微课视频(2)线上随堂练习或线上预习测试线下(0.6学时):讨论式(师生讨论)引导式、示范启发式
7 授课题目 §1.2 一元多项式 教学时数 1 学时 线 上 预 习 目标 1、了解一元多项式的概念 2、了解一元多项式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元多项式及其运算以及次数的概念; 2、 了解多项式环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目标 1、 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2、 通过概念类比理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 3、 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及运算。 教学难点 一元多项式的性质。 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0.4 学时 +0.6 学时) 线上(0.4 学时): (2) 预习自建微课视频 (2)线上随堂练习或线上预习测 试 线下(0.6 学时):讨论式(师生讨 论)引导式、示范启发式 教学手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自制知识点总结微课+ 线上自制习题讲解微课+ 线下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线上教学准备)线1学习通“通知”发布学生预习的“自建在线视频1.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视频课,课”的内容及预习后回答的问题。为学生编写、设使学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计、发布学习通-活动-随堂测验的预习测验题。提高预习效果。检验预习效果上教学过学生:(线上学习内容)程2.学生学习通预习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在线本节课的视频课,并在学习通讨论区提问不懂的地方,师2、3.通过视频课预习,提前生共同讨论了解本节课内容,加深知识点3.学生学习通-活动-随堂练习,完成本节课预习测理解。验题教师:(线上教学总结)4.通过学习通后台的“统计“了解学生视频课任务4、5.通过预习测验题的扇形点完成情况,督促未完成同学完成,确保任务点完成率达百分之百。统计图,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5.借助“学习通随堂测验“的”成绩统计“,了解握情况,使线下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8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线 上 教 学 过 程 教师:(线上教学准备) 1.学习通“通知”发布学生预习的“自建在线视频 课”的内容及预习后回答的问题。为学生编写、设 计、发布学习通-活动-随堂测验的预习测验题。 学生:(线上学习内容) 2. 学生学习通预习辽宁省资源共享课在线本节课 的视频课,并在学习通讨论区提问不懂的地方,师 生共同讨论 3.学生学习通-活动-随堂练习,完成本节课预习测 验题 教师:(线上教学总结) 4.通过学习通后台的“统计“了解学生视频课任务 点完成情况,督促未完成同学完成,确保任务点完 成率达百分之百。 5.借助“学习通随堂测验“的”成绩统计“,了解 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 1.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视频课, 使学生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提高预习效果。检验预习效果 2、3.通过视频课预习,提前 了解本节课内容,加深知识点 理解。 4、5.通过预习测验题的扇形 统计图,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 握情况,使线下教学更有针对 性

提问学生:通过线上预习,有哪些收获?1.一元多项式的定义2.此处的一元多项式与中学所学有何区别?中学里讲授的多项式有下列局限性:线(1)没有讲清楚一个多项式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不能再分解了;培养学生的下例1:x4-4在有理数范围可分解为:x*-4=(x2+2)(x2-2):逻辑思维能导力在实数范围可分解为x*-4=(x+2)(x+V2)(x-2):入在复数范围可分解为课x* -4=(x+ V2i)(x- ~2i)(x+ 2)(x- 2)程于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讨论的范围有关。(2)中学里的多项式中的字母只是用来表示数的---这很有局限性。由(1)、(2)来说明重新定义多项式的意义。1.一元多项式的定义:设P是一个数域,x是一个符号(或称文字),n是一个非负整数,形式表达式:a,x"+a,-*" +..+a,x+ao其中ao,a,",an-,a,eP,称为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常用f(x),g(x),h(x)等表示。线注:在多项式()=a,x"+aw-*"++ax+a中:下①ax称为i次项,a称为i次项系数讲②若a±0,则称a,x"为f(x)的首项(或最高次项),a,为f(x)的授首项系数,n称为多项式f(x)的次数,记作a(f(x))=n新③系数全为零的多项式称为零多项式,零多项式不定义次数。此处学生探课2.多项式的相等究易混淆概念:零次多项若多项式f(x)与g(x)的同次项系数全相等,则称f(x)与g(x)相式与零多项式的区别,培等,记作f(x)=g(x)。养学生的探注:①零多项式即为数零:②零次多项式就是数域P中的所有非零常究精神。数,于是数域P中的数都是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③看到符号9
9 线 下 导 入 课 程 提问学生:通过线上预习,有哪些收获? 1.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 2. 此处的一元多项式与中学所学有何区别? 中学里讲授的多项式有下列局限性: (1)没有讲清楚一个多项式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不能再分解了; 例 1: 4 x 4 在有理数范围可分解为: 4 2 2 x 4 x 2 x 2 ; 在实数范围可分解为 4 2 x 4 x 2 x 2 x 2 ; 在复数范围可分解为 4 x 4 x 2i x 2i x 2 x 2 于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讨论的范围有关。 (2)中学里的多项式中的字母只是用来表示数的-这很有局限性。 由(1)、(2)来说明重新定义多项式的意义。 培 养 学 生 的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线 下 讲 授 新 课 1.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 设 P 是一个数域,x 是一个符号(或称文字), n 是一个非负整数,形式表达式: 1 1 1 0 n n n n a x a x a x a 其 中 0 1 1 , , , , n n a a a a P , 称 为 数 域 P 上 的 一 元 多 项 式 , 常 用 f x, g x,h x 等表示。 注:在多项式 1 1 1 0 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中: ① i i a x 称为i 次项, i a 称为 i 次项系数; ② 若 0 n a ,则称 n n a x 为 f x 的首项(或最高次项), n a 为 f x 的 首项系数, n 称为多项式 f x 的次数,记作 f x n 。 ③ 系数全为零的多项式称为零多项式,零多项式不定义次数。 2.多项式的相等 若多项式 f x 与 g x 的同次项系数全相等,则称 f x 与 g x 相 等,记作 f x g x 。 注:① 零多项式即为数零;② 零次多项式就是数域 P 中的所有非零常 数,于是数域 P 中的数都是数域 P 上的一元多项式;③ 看到符号 此处学生探 究易混淆概 念:零次多项 式与零多项 式的区别,培 养学生的探 究精神

a(f(x)),意味着了(x)0。2.多项式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设f(x)=a,x"+an-r"-+..+ax+aog(x)=b.x"+bm-x"-+++b,x+b。=hj=0是数域P上的任意两个多项式。(1)加法、减法不妨设n≥m,在g(x)中令b+=…=b.--=b,=0此处的符号语言是学生加法:(x)+g(x)=Z(a,+b)x*;学习代数课i=0程的入门内容,建立逻辑减法: (t)-g(t)=-2(a,-b)x思维习惯。i=0(2)乘法(x)g(x)=a,b.x+(a,bm +aw-bm)+- +..+(a,bo+aob.)x+aoboZZ(ab,)r5=0 i+j=s注:(x)g(x)的第s次项系数为a,b+ab+.+aob,=Zab,。3.多项式的运算性质(1)f(x)与g(x)为数域P上任意两个多项式,则f(x)土g(x)、f(x)g(x)仍为数域P上的多项式,因此将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全体称为数域P上的一元多项式环,记为P[x](2) 次数定理:任取f(x),g(x)eP[x]①若f(x)±g(μ)0,那么a((x)+g(x)≤ max (0(f (x),0 (g (x)②若f(x)±0且g(x)±0,那么f(x)g(x)±0,且:0(f(x)g()=0(f(x)+0 (g (x)10
10 f x ,意味着 f x 0 。 2.多项式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 设 1 1 1 0 0 n n n i n n i i f x a x a x a x a a x 1 1 1 0 0 m m m j m m j j g x b x b x b x b b x 是数域 P 上的任意两个多项式。 (1)加法、减法 不妨设 n m ,在 g x 中令 1 1 0 m n n b b b 加法: 0 n i i i i f x g x a b x ; 减法: 0 n i i i i f x g x a b x (2)乘法 1 1 1 1 0 0 1 0 0 n m n m n m n m n m f x g x a b x a b a b x a b a b x a b 0 n m s i j s i j s a b x 注: f x g x 的第 s 次项系数为 s 0 s 1 1 0 s i j i j s a b a b a b a b 。 3. 多项式的运算性质 (1) f x 与 g x 为数域 P 上任意两个多项式,则 f x g x 、 f x g x 仍为数域 P 上的多项式,因此将数域 P 上的一元多项式全体 称为数域 P 上的一元多项式环,记为 Px。 (2)次数定理:任取 f x, g xPx 。 ① 若 f x g x 0 ,那么 f x g x max f x , g x ② 若 f x 0 且 g x 0 ,那么 f x g x 0 ,且: f x g x f x g x 此处的符号 语言是学生 学习代数课 程的入门内 容,建立逻辑 思维习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Algebra(一).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三)第十八章 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含参量非正常积分 第二十章 曲线积分 第二十一章 重积分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三)第十六章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第十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三).doc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矩阵.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4 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3 区间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2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1 点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6.4 分位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1 数域.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2 一元多项式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3 最大公因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4 因式分解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5 复、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6 有理系数多项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定理证明专题——有理系数多项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1 行列式的定义.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2 n级行列式的性质.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3 行列式按行(或列)展开.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4 克拉默法则.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3.1 消元法.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3.2 向量组的相关性.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3.3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3.4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四章 矩阵 4.1 矩阵的概念及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四章 矩阵 4.2 矩阵的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四章 矩阵 4.3 初等矩阵.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四章 矩阵 4.4 矩阵的分块.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四章 矩阵 4.5 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其应用.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