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授课题目85.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第20讲教学目的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2.理解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教学重点二次型的概念教学难点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手段教学时数1学时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备注教学过程一、二次型的基本概念定义1含有n个变量x,x2,,x,的二次齐次多项式f(x,x2,,x,)=a+anx+.+amx+2ax+2ajxg++2ax+2a23xx+...+2anx2xm+..+2an-1,nXn-IX,(2)称为n元二次型.当a,中有复数时,称之为复二次型当a,全为实数时,称之为实二次型.我们下面仅讨论实二次型.上述二次型(2)中如规定a,=aj,Vi,j=1,2,",n,则2ag=a,+a,于是(2)式可以写成f(x,x2,.,x)=a?+a2+..+anxm+a+ax2+...+aanxm+.....+amx,x,+anx+...+amx.=Zafx,i.j=l(3)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1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 1 - 授课题目 §5.1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第 20 讲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 2.理解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 教学重点 二次型的概念 教学难点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的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 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教学时数 1 学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定义 1 含有 n 个变量 1 2 , , , n x x x 的二次齐次多项式 2 2 2 1 2 11 1 22 2 ( , , , ) n nn n f x x x a x a x a x 12 1 2 13 1 3 1 1 2 2 2 n n a x x a x x a x x 23 2 3 2 2 2 2 n n a x x a x x 1, 1 2 n n n n a x x (2) 称为 n 元二次型.当 ij a 中有复数时,称之为复二次型.当 ij a 全为实数时,称之为实二 次型.我们下面仅讨论实二次型. 上 述 二 次 型 ( 2 ) 中 如 规 定 , , 1,2, , ij ji a a i j n , 则 2 ij i j ij i j ji j i a x x a x x a x x ,于是(2)式可以写成 2 1 2 11 1 12 1 2 1 1 ( , , , ) n n n f x x x a x a x x a x x 2 21 2 1 22 2 2 n 2 n a x x a x a x x 2 n1 n 1 n2 n 2 nn n a x x a x x a x , 1 n ij i j i j a x x (3)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x)(a2... an)a21anX2..a2n记x=,则二次型(3)可记作1:(an an2... am)Xnaa2..aa21a22xa2nxTAxf(x,x2,,x)=(xX...:(aman2am八x其中A为对称矩阵.我们把A称为二次型厂的矩阵,把f称为对称矩阵A的二次型,A的秩称为二次型f的秩,记为R(f)由上面的讨论可知,任给一个二次型,都能唯一地确定一个对称阵;反过来,任给一个对称阵,都能唯一确定一个二次型.因此,二次型与对称阵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例1写出三元二次型f(x,2,)=×+5x+9x+6xz+10x+14x2的矩阵和矩阵表示式解因为a=1,a=5,a=9,a2=2=3,a3==5,a23=2=7,所以(x,,)的矩阵为(135)357A=579其矩阵表示式为1335f(,x2,g)=()57注由矩阵的乘法可知(123)456(x)=x+5x+9x+6x2+10xg+14xx8(A但上式不是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例2设对称矩阵-2-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 2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记 1 11 12 1 2 21 22 2 1 2 , n n n n n nn x a a a x a a a x a a a x A ,则二次型(3)可记作 11 12 1 1 21 22 2 2 T 1 2 1 2 1 2 ( , , , ) n n n n n n nn n a a a x a a a x f x x x x x x a a a x x Ax 其中 A 为对称矩阵.我们把 A 称为二次型 f 的矩阵,把 f 称为对称矩阵 A 的二次型, A 的秩称为二次型 f 的秩,记为 R( f ) .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任给一个二次型,都能唯一地确定一个对称阵;反过来,任 给一个对称阵,都能唯一确定一个二次型.因此,二次型与对称阵之间存在一一对应 的关系. 例 1 写出三元二次型 2 2 2 1 2 3 1 2 3 1 2 1 3 2 3 f (x , x , x ) x 5x 9x 6x x 10x x 14x x 的矩阵和矩阵表示式. 解 因为 11 22 33 12 21 13 31 23 32 a 1,a 5,a 9,a a 3,a a 5,a a 7 ,所以 1 2 3 f (x , x , x ) 的矩阵为 1 3 5 3 5 7 5 7 9 A 其矩阵表示式为 1 1 2 3 1 2 3 2 3 1 3 5 ( , , ) 3 5 7 5 7 9 x f x x x x x x x x 注 由矩阵的乘法可知 1 1 2 3 2 3 1 2 3 4 5 6 7 8 9 x x x x x x 2 2 2 1 2 3 1 2 1 3 2 3 x 5x 9x 6x x 10x x 14x x 但上式不是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例 2 设对称矩阵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231A=345151则矩阵A所对应的二次型为231J(x,x2,x)=xAx=(x 2 )3 4 5A(151)=2x+4x+x+6xz+2x+10xx例3二元二次型(,2)=x+5x2+6xx2,求R()解二次型的矩阵A(3显然R(A)=2,故R(J)=2二、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如前所述,在研究二次曲线时,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变换消去二次型中的交叉项,使得二次型只含有平方项.下面就给出线性变换的概念定义2设X,2,,x和yi,J2,,y为两组变量,称关系式X, =C1y++Ci2J2+.+CinymX,=C2iyi+C2y2+...+C2nn.X,=Cny,+Ch2?+..*+Cmyn(4)为由X,2,",x到y,y2,",y,的一个线性变换记y)CnCi2Ci4y2C21C22X2C2n..+=:目:XnCnCaCnV则线性变换(4)可写成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3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 3 - 2 3 1 3 4 5 1 5 1 A 则矩阵 A 所对应的二次型为 1 T 1 2 3 1 2 3 2 3 2 3 1 ( , , ) 3 4 5 1 5 1 x f x x x x x x x x x Ax 2 2 2 1 2 3 1 2 1 3 2 3 2x 4x x 6x x 2x x 10x x 例 3 二元二次型 2 2 1 2 1 2 1 2 f (x , x ) x 5x 6x x ,求 R( f ) . 解 二次型的矩阵 1 3 3 5 A 显然 R(A) 2 ,故 R( f ) 2 . 二、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如前所述,在研究二次曲线时,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变换消去二次型中的交叉项, 使得二次型只含有平方项.下面就给出线性变换的概念. 定义 2 设 1 2 , , , n x x x 和 1 2 , , , n y y y 为两组变量,称关系式 1 11 1 12 2 1 2 21 1 22 2 2 1 1 2 2 n n n n n n n nn n x c y c y c y x c y c y c y x c y c y c y (4) 为由 1 2 , , , n x x x 到 1 2 , , , n y y y 的一个线性变换. 记 1 1 11 12 1 2 2 21 22 2 1 2 , , n n n n n n nn x y c c c x y c c c x y c c c x y C 则线性变换(4)可写成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x=Cy(4) 上式中矩阵C称为变换的系数矩阵.若C可逆,(4)或(4)称为可逆线性变换(或称满秩线性变换、非退化线性变换),此时有y=C-x;若C不可逆,则称为不可逆线性变换(或称降秩线性变换、退化线性变换):若C为正交矩阵,则称为正交变换如果对n元二次型f(x,x2,"x)=x"Ax进行可逆线性变换x=Cy,则有x Ax =(Cy) A(Cy)= yCTACy= y By (B= CT AC)因为B"=(CTAC)"=CA"(CT)=CTAC=B说明B是对称矩阵,则y"By是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即以x,x2,"x,为自变量的二次型经可逆线性变换x=Cy成为以y,J2",y,为自变量的二次型,同时二次型矩阵由A转换为B,对于矩阵A与B的这种关系我们有如下定义:定义3两个n阶矩阵A和B,如果存在n阶可逆矩阵C,使得CTAC=B.称A与B合同,记作A=B.并称由A到B的变换为合同变换,称C为合同变换的矩阵.显然,合同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即若A=B,则必有R(A)=R(B)特别的,若x=Cy是正交变换,即C是正交矩阵,则有B=CAC=C-AC即经过正交变换,二次型矩阵不仅合同而且相似合同矩阵具有如下性质:(1)反身性A=A;(2)对称性若A=B,则B=A:(3)传递性若A=B,B=C,则A=C巩固练习:-4-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 4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x Cy (4)’ 上式中矩阵C 称为变换的系数矩阵.若C 可逆,(4)或(4)’称为可逆线性变换(或 称满秩线性变换、非退化线性变换),此时有 1 y C x ;若C 不可逆,则称为不可 逆线性变换(或称降秩线性变换、退化线性变换);若C 为正交矩阵,则称为正交变 换. 如果对 n 元二次型 T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进行可逆线性变换 x Cy ,则有 T T T T T x Ax (Cy) A(Cy) y C ACy y By ( T B C AC ) 因为 T T T T T T T T B (C AC) C A (C ) C AC B 说明 B 是对称矩阵,则 T y By 是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即以 1 2 , , , n x x x 为自变量的二 次型经可逆线性变换 x Cy 成为以 1 2 , , , n y y y 为自变量的二次型,同时二次型矩 阵由 A 转换为 B ,对于矩阵 A 与 B 的这种关系我们有如下定义: 定义 3 两个 n 阶矩阵 A 和 B ,如果存在 n 阶可逆矩阵C ,使得 T C AC B . 称 A 与 B 合同,记作 A B .并称由 A 到 B 的变换为合同变换,称C 为合同变换的 矩阵.显然,合同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即若 A B ,则必有 R(A) R(B) . 特别的,若 x Cy 是正交变换,即C 是正交矩阵,则有 T 1 B C AC C AC 即经过正交变换,二次型矩阵不仅合同而且相似. 合同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1)反身性 A A ; (2)对称性 若 A B ,则 B A ; (3)传递性 若 A B , B C ,则 A C . 巩固练习: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课后小结:-5-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 5 - 课后小结: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授课题目第21讲$5.2二次型的标准型与规范型掌握二次型化为标准型与规范型的方法2.掌握惯性定理1.教学目的2.会运用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判定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教学重点二次型化为标准型与规范型的方法教学难点惯性定理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手段教学时数2学时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备注教学过程对于二次型f(x,,,x)=xTAx,通过可逆线性变换x=Cy将其化成仅含有平方项的二次型,即x"Ax =(Cy)" A(Cy) = y"cT ACy = y"B)=dy+dy+.+dy,(rsn)我们称这种只含有变量的平方项,所有混合项的系数全是零的二次型为二次型的标准形容易看出,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其问题的实质就是对于实对称矩阵A,寻找可逆矩阵C,使得CTAC为对角矩阵.这也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一、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1.配方法这是一种用中学数学中的配方法就可以完成的方法.下面我们通过例子予以说明例1用配方法将二次型f(x,x2x)=x+2xz+3xz-4xx+2x-8xx化为标准形,并写出相应的线性变换矩阵解F(x1,x2,xg)=x+2x2+3x3-4xx2+2xx,-8x2=(x-4xx+2x)+2x2+3x-8xx=(x -2x, +x,)2-2x2 +2x -4x2x=(-2x +x)2-2(x+2x2)+2x-6-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 6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授课题目 §5.2 二次型的标准型与规范型 第 21 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二次型化为标准型与规范型的方法 2.掌握惯性定理 2. 会运用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判定向量组的线性相关 教学重点 二次型化为标准型与规范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惯性定理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 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对于二次型 T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通过可逆线性变换 x Cy 将其化成仅含 有平方项的二次型,即 T T T T T x Ax (Cy) A(Cy) y C ACy y By 2 2 2 1 1 2 2 ( ) r r d y d y d y r n 我们称这种只含有变量的平方项,所有混合项的系数全是零的二次型为二次型 的标准形. 容易看出,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其问题的实质就是对于实对称矩阵 A ,寻找 可逆矩阵C ,使得 T C AC 为对角矩阵.这也是本节的核心问题. 一、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下面介绍两种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1.配方法 这是一种用中学数学中的配方法就可以完成的方法.下面我们通过例子予以说 明. 例 1 用配方法将二次型 2 2 2 1 2 3 1 2 3 1 2 1 3 2 3 f (x , x , x ) x 2x 3x 4x x 2x x 8x x 化为标准形,并写出相应的线性变换矩阵. 解 2 2 2 1 2 3 1 2 3 1 2 1 3 2 3 f (x , x , x ) x 2x 3x 4x x 2x x 8x x 2 2 2 1 1 2 1 3 2 3 2 3 (x 4x x 2x x ) 2x 3x 8x x 2 2 2 1 2 3 2 3 2 3 (x 2x x ) 2x 2x 4x x 2 2 2 1 2 3 2 2 3 3 (x 2x x ) 2(x 2x x ) 2x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x -2x + x,)2 -2(x + x,) + 4x3令y =x -2x2 +xs-2yiX即X2+xy2x2=山(ys=x3X则x =yi+2y2-3y3x3171x=y2-ys即X2J[=J3即经过线性可逆线性变换X12--3)(y)yV43二次型化成标准形f=-2+4g相应的线性变换矩阵为12-3C=0 1 -1001例2用配方法将二次型f(x,x2,x)=2xx+4x化成标准形,并写出相应的线性变换解由于二次型中不含变量的平方项,只含混合项,故先作线性变换(×)(110)(y)xi =yi+y2即0X2X=yi-y2y(x)[x =Js八y3则原二次型化为f=2y+4yis-2y2+4yy此时二次型中含有平方项,再按例1的方法配方,则f =2(y1 +ys) -2y2 +4y2ys-2y3-7-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 7 - 2 2 2 1 2 3 2 3 3 (x 2x x ) 2(x x ) 4x 令 1 1 2 3 2 2 3 3 3 y x 2x x y x x y x 即 1 1 2 2 3 3 1 2 1 0 1 1 0 0 1 y x y x y x 则 1 1 2 3 2 2 3 3 3 x y 2y 3y x y y x y 即 1 1 2 2 3 3 1 2 3 0 1 1 0 0 1 x y x y x y 即经过线性可逆线性变换 1 1 2 2 3 3 1 2 3 0 1 1 0 0 1 x y x y x y 二次型化成标准形 2 2 2 1 2 3 f y 2y 4y 相应的线性变换矩阵为 1 2 3 0 1 1 0 0 1 C 例 2 用配方法将二次型 1 2 3 1 2 1 3 f (x , x , x ) 2x x 4x x 化成标准形,并写出相应 的线性变换. 解 由于二次型中不含变量的平方项,只含混合项,故先作线性变换 1 1 2 2 1 2 3 3 x y y x y y x y 即 1 1 2 2 3 3 1 1 0 1 1 0 0 0 1 x y x y x y 则原二次型化为 2 2 1 1 3 2 2 3 f 2y 4y y 2y 4y y 此时二次型中含有平方项,再按例 1 的方法配方,则 2 2 2 1 3 2 2 3 3 f 2(y y ) 2y 4y y 2y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2(yi + ys)2 -2(y2 - ys)2再令z,= yi+y3即2=y2-yZyJ3[33=或则原二次型化为标准形f =22/ -222相应的线性变换为X00(5-下面将一般方法总结如下:(1)如果二次型f中含有变量x的平方项,则先把含有x的项集中,按x配方,然后按此法对其他变量逐步配方,直至将配成平方和形式:(2)如果二次型中没有平方项,只有混合项,例如有混合项x,x(i+j),则先作可逆线性变换[x, =y,+yj(ij,ki,j)x,=y,-y,[X=使中出现平方项,再按上面方法配方一般地,任何二次型总可以经过上述类似的方法化为标准二次型2.正交变换法对于二次型f(x,xz,,x,)=x"Ax,经过可逆线性变换x=Cy将其化成标准-8-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 8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2 2 1 3 2 3 2( y y ) 2( y y ) 再令 1 1 3 2 2 3 3 3 z y y z y y z y 即 1 1 2 2 3 3 1 0 1 0 1 1 0 0 1 z y z y z y 或 1 1 2 2 3 3 1 0 1 0 1 1 0 0 1 y z y z y z 则原二次型化为标准形 2 2 1 2 f 2z 2z 相应的线性变换为 1 1 2 2 3 3 1 1 0 1 1 0 0 0 1 x y x y x y 1 2 3 1 1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0 0 1 z z z 1 2 3 1 1 0 1 1 2 0 0 1 z z z 下面将一般方法总结如下: (1)如果二次型 f 中含有变量 i x 的平方项,则先把含有 i x 的项集中,按 i x 配 方,然后按此法对其他变量逐步配方,直至将 f 配成平方和形式; (2)如果二次型 f 中没有平方项,只有混合项,例如有混合项 ( ) i j x x i j , 则先作可逆线性变换 ( , , ) i i j j i j k k x y y x y y i j k i j x y 使 f 中出现平方项,再按上面方法配方. 一般地,任何二次型总可以经过上述类似的方法化为标准二次型. 2.正交变换法 对于二次型 T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经过可逆线性变换 x Cy 将其化成标准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形f=dy+dy+..+dy,(rn)时,其实质就是对于二次型的矩阵A,寻找可逆矩阵C,使得CTAC=B=diag(dj,d2",d,,0,..,)即A与对角矩阵B合同.而由$4.4定理3知,实对称矩阵必可以对角化,由此可得定理1对于二次型f(a,x2,,x)=x"Ax,必有正交变换x=Py可将f化为标准形f=My+hy+..+ay其中,,…,是f的矩阵A=(a)的特征值证明由于A是二次型f的矩阵,则A=A,由S4.4定理3知,必存在正交矩阵P,使得P-"AP=PTAP=A=diag(,2,"",a,)其中为A的特征值对二次型f(x,x2,,x)=xAx作正交变换X= Py于是f(X),X2,-, X,)= X"Ax =(Py)" A(Py)= y(PTAP)y= yTAy=M+M+.+y?证毕.简言之,实二次型总可以通过正交变换化为标准形由上面的讨论可得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一般步骤:(1)写出二次型的矩阵A;(2)求矩阵A的特征值,,,(3)求矩阵A的特征向量;-9-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 9 - 形 2 2 2 1 1 2 2 ( ) r r f d y d y d y r n 时,其实质就是对于二次型的矩阵 A ,寻找可逆矩阵C ,使得 T 1 2 ( , , , ,0, ,0) r C AC B diag d d d 即 A 与对角矩阵 B 合同.而由§4.4 定理 3 知,实对称矩阵必可以对角化,由此可得 定理 1 对于二次型 T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必有正交变换 x Py 可将 f 化 为标准形 2 2 2 1 1 2 2 n n f y y y 其中 1 2 , , , n 是 f 的矩阵 ( ) ij A a 的特征值. 证明 由于 A 是二次型 f 的矩阵,则 T A A ,由§4.4 定理 3 知,必存在正交 矩阵 P ,使得 1 T 1 2 ( , , , ) n diag P AP P AP 其中 1 2 , , , n 为 A 的特征值. 对二次型 T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作正交变换 x Py 于是 T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T (Py) A(Py) T T T y (P AP) y y y 2 2 2 1 1 2 2 n n y y y 证毕. 简言之,实二次型总可以通过正交变换化为标准形. 由上面的讨论可得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一般步骤: (1)写出二次型的矩阵 A ; (2)求矩阵 A 的特征值 1 2 , , , n ; (3)求矩阵 A 的特征向量;

线性代数(三)教案第3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4)将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得12,",Y(5)构造矩阵P=(,Y2,),经x=Py,得f=xAx=y'Ay=My+Myi+..+Ay例3用正交变换法将二次型(,x2)=x+2x-2x+4x化为标准形,并写出所用的正交变换解二次型的矩阵为(102020A=20-2求A的特征值2[1-元00=(2-元)(a2+-6)A-E=02-元20-2-2=-(α-2) (a+3)则A的特征值为==2,=-3求A的属于M==2的特征向量,即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A-2E)x=0(-1. 0 2)(1 0 -2)0。。(000A-2E=-(2(oo。0 -4)其一个基础解系(0)(2)01α, =1α, =()(0)显然αα,正交,再单位化得2V5)050Y =Y2 =55- 10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线性代数(三)教案 第 3 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 10 - 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杨淑辉) (4)将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得 1 2 , , , n (5)构造矩阵 1 2 ( , , , ) P n ,经 x Py ,得 T T 2 2 2 1 1 2 2 n n f x Ax y y y y y 例 3 用正交变换法将二次型 2 2 2 1 2 3 1 1 3 1 3 f x , x , x x 2x 2x 4x x 化为标准 形,并写出所用的正交变换. 解 二次型的矩阵为 1 0 2 0 2 0 2 0 2 A 求 A 的特征值 2 1 0 2 0 2 0 2 6 2 0 2 A E 2 2 3 则 A 的特征值为 1 2 3 2, 3 . 求 A 的属于 1 2 2 的特征向量,即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A 2E x 0 1 0 2 1 0 2 2 0 0 0 0 0 0 2 0 4 0 0 0 A E 其一个基础解系 1 2 0 2 1 , 0 0 1 显然 1 2 , 正交,再单位化得 1 2 2 5 0 5 1 , 0 0 5 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矩阵.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4 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3 区间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2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参数估计 7.1 点估计.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6.4 分位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6.3 统计量及其分布.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6.1 引言 6.2 总体与样本.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5.2 中心极限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5.1 大数定律.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字特征 4.4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字特征 4.3 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字特征 4.2 方差.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字特征 4.1 数学期望.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6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df
- 沈阳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5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行列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矩阵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df
- 沈阳师范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二次型.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Analysis(三).doc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三)第十六章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第十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pdf
- 沈阳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三)第十八章 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含参量非正常积分 第二十章 曲线积分 第二十一章 重积分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Advanced Algebra(一).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授课教案(一,授课教师:黄影).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1 数域.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2 一元多项式及其运算.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3 最大公因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4 因式分解定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5 复、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 1.6 有理系数多项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一章 多项式(定理证明专题——有理系数多项式).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1 行列式的定义.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2 n级行列式的性质.pdf
- 沈阳师范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一)第二章 行列式 2.3 行列式按行(或列)展开.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