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生物学特性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102.6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生物学特性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第1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课口其它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3.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4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5.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以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内容与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讨论、思考题、作业:简述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哪些形式?参考资料:《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杨洁彬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主编。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1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技能课□ 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3. 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4.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5.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生物学特性;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以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内容与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 讨论、思考题、作业: 简述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哪些形式? 参考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杨洁彬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主编。 注:教师讲稿附后

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不是生物分类中的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微小生物的通称。即包括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低等藻类和原生动物,又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放线菌,还包括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2.生物六界系统的主要区别及微生物在分类中的地位(动物界植物界生物六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微生物真菌界(病毒界生物六界系统.doc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1.代谢活力强从单位质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是高等生物的儿于到几万倍,被称为“活的化工厂”,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转化能力。2.繁殖速度快在合适的生存条件下,大肠杆菌12.520min分裂一次,48h后总重量约等于4000个地球。事实上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细菌的指数分裂只能维持儿小时,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浓度一般只能达到10°~10°个/ml。3.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已发现10万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新陈代谢的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等都有所不同,因而能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中。4.适应性强,易变异微生物比表面积大,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大,因而受环境的影响也大,易变异。用于菌种选育。三、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1.古代人对微生物的应用8000年前曲葉酿酒6000~7000年前大量采食蘑菇公元6世纪制曲、酿酒、制酱、酿醋公元4世纪我国采用种痘预防天花2.微生物的形态学时期17世纪,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可以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污水、雨水、腐败的食物、酒、醋等,发现其中有微小能动的物体一一微动体(细菌和原生动物)。3.微生物的生理学时期19世纪,形态描述→生理学研究阶段代表人物:

第一章 绪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不是生物分类中的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微小生物的通称。即包括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 低等藻类和原生动物,又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放线菌,还包括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2.生物六界系统的主要区别及微生物在分类中的地位 动物界 植物界 生物六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微生物 真菌界 病毒界 生物六界系统.doc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1.代谢活力强 从单位质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是高等生物的几千到几万倍,被称为“活的化工厂”,人类对微生 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转化能力。 2.繁殖速度快 在合适的生存条件下,大肠杆菌12.5~20min分裂一次,48h后总重量约等于4000个地球。事实上由于培 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细菌的指数分裂只能维持几小时,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浓度一 般只能达到10 8~10 9个/ml。 3.种类多,分布广 目前已发现10万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新陈代谢的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和适应等都有所不同,因而能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中。 4.适应性强,易变异 微生物比表面积大,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大,因而受环境的影响也大,易变异。用于菌种选育。 三、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1. 古代人对微生物的应用 8000年前 曲蘖酿酒 6000~7000年前 大量采食蘑菇 公元6世纪 制曲、酿酒、制酱、酿醋 公元4世纪 我国采用种痘预防天花 2. 微生物的形态学时期 17世纪,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可以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污水、雨水、腐败的食物、酒、 醋等,发现其中有微小能动的物体——微动体(细菌和原生动物)。 3. 微生物的生理学时期 19世纪,形态描述 生理学研究阶段 代表人物:

(1)法国路易.巴斯德贡献: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开创了免疫学;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等。(2)柯赫贡献: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菌的基本原则一一柯赫原则;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发明了配制培养基技术。4.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应用微生物:生物产业两个发展方向(基础微生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四、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1.研究内容: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关系(1)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生长、生理、生化)(2)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3)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腐败变质(4)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2.任务:为人类提供既有益于健康,营养丰富,又保证生命安全的食品(1)研究有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2)防止有害微生物对食品造成污染

(1)法国 路易.巴斯德 贡献: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开创了免疫学;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等。 (2)柯赫 贡献: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 病原菌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发明了配制培养基技术。 4.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应用微生物:生物产业 两个发展方向 基础微生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 四、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1. 研究内容: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的关系 (1)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生长、生理、生化) (2)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 (3)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4)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任务:为人类提供既有益于健康,营养丰富,又保证生命安全的食品 (1)研究有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2)防止有害微生物对食品造成污染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