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9.微生物的生长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第9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课口其它口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1.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生长量的测定。*2.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连续培养。#3.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概念、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了解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和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讨论、思考题、作业:讨论微生物生长量测定不同方法的优缺点。1.2.简述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参考资料:《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杨洁彬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主编。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9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技能课□ 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 1.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生长量的测定。* 2. 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连续培养。#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概念、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 了解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和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讨论微生物生长量测定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2. 简述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杨洁彬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主编。 注:教师讲稿附后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物生长的概念个体生长:质量、体积1群体生长:个体生长十个体繁殖(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1.个体大小的测定:显微镜测微尺法2.群体数量的测定A: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9cm50~500个B:血球计数板法简便、直接、快速、测总数C:离心称干重法优点、缺点、适用范围D:过滤称干重法E:比浊法(三)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1.典型的生长曲线: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亡期A:延滞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为0②细胞体积增大,DNA含量增多③合成代谢旺盛,核糖体、酶类合成加快④对不良环境敏感工业中缩短延滞期的措施:①以对数期的菌种作为种子菌②适当增加接种量③调整培养基成分,使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液B:对数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最快②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③群体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能力强繁殖代数n:X,-X,X2"1gX,=1gX,+nlg2三n=3.322(1gX,-1gX)个重生长速率R:要R=n/t2-ti参代时G:数G=1/R=(tz-ti)/n影响对数期G的因素:①菌种②营养成分③培养温度、pH值、渗透压等环境因素等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个体生长:质量、体积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1.个体大小的测定:显微镜测微尺法 2.群体数量的测定 A: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 9cm 50~500 个 B:血球计数板法 简便、直接、快速、测总数 C:离心称干重法 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D:过滤称干重法 E:比浊法 (三)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1.典型的生长曲线: 延滞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A:延滞期 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为 0 ②细胞体积增大,DNA 含量增多 ③合成代谢旺盛,核糖体、酶类合成加快 ④对不良环境敏感 工业中缩短延滞期的措施: ①以对数期的菌种作为种子菌 ②适当增加接种量 ③调整培养基成分,使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液 B:对数期 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最快 ②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 ③群体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 ④抗不良环境能力强 繁殖代数 n: X2=X1×2 n lgX2= lgX1+ nlg2 n=3.322(lgX2 -lgX1) 生长速率 R: R=n/t2-t1 代时 G: G=1/R=(t2-t1)/n 影响对数期 G 的因素: ①菌种 ②营养成分 ③培养温度、pH 值、渗透压等环境因素等 三 个 重 要 参 数

C:稳定期特点:生长速率趋于0原因:①营养物质消耗,导致各营养成分比例失调②代谢产物积累培养基环境不适宜(pH值、渗透压等)D:衰亡期特点:①活菌数目急剧下降②细胞形态呈现多样性③细胞内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2.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分批培养:微生物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器血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一次收获。连续培养: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搅拌均匀,同时以同样的速度排出培养物,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长期保存在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连续培养的方法:①恒浊法:调节培养液流入和流出的速度,保持容器内菌体浓度不变,使微生物始终能以最高生长速度生长。②恒化法:控制培养液中某一种营养物的浓度,恒速加入新鲜培养液,使其成为限制生长的因子,达到保持细菌恒定的生长速率。工业中连续发酵的优、缺点:优点:①自控性②高效③产品质量稳定节约缺点:①菌种易退化②容易污染③营养物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3.微生物的同步培养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防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杀死,遇适宜环境可生长。消毒:杀死所以病源微生物的营养体,不杀死芽孢。灭菌:杀灭所以微生物,包括芽孢。商业灭菌:从商品需要对食品进行灭菌。食品经商业灭菌后,按照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检不出活的微生物,或者仅能检出极少数的非病源微生物,并且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致于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无菌: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死亡:(一)温度最低生长温度:能繁殖的最低温度生长温度三基点3最适生长温度:生长速率最快的温度最高生长温度:能繁殖的最高温度致死温度:能使微生物致死的最低温度界限,与时间和基质环境有关,一般规定细菌在生理盐水中10min被完全杀死的温度。1.根据最适生长温度的分类低温型:10~15℃使冷藏食品变质中温型:20~40℃
C:稳定期 特点:生长速率趋于 0 原因:①营养物质消耗,导致各营养成分比例失调 ②代谢产物积累 ③培养基环境不适宜(pH 值、渗透压等) D:衰亡期 特点:①活菌数目急剧下降 ②细胞形态呈现多样性 ③细胞内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 2.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分批培养:微生物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器皿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一次收获。 连续培养: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搅拌均匀,同时以同样的速度排出培养物,使培养 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长期保存在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 连续培养的方法: ①恒浊法:调节培养液流入和流出的速度,保持容器内菌体浓度不变,使微生物始终能以最高生长 速度生长。 ②恒化法:控制培养液中某一种营养物的浓度,恒速加入新鲜培养液,使其成为限制生长的因子, 达到保持细菌恒定的生长速率。 工业中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①自控性 ②高效 ③产品质量稳定 ④节约 缺点:①菌种易退化 ②容易污染 ③营养物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 3.微生物的同步培养 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防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杀死,遇适宜环境可生长。 消毒:杀死所以病源微生物的营养体,不杀死芽孢。 灭菌:杀灭所以微生物,包括芽孢。 商业灭菌:从商品需要对食品进行灭菌。食品经商业灭菌后,按照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检不出活的 微生物,或者仅能检出极少数的非病源微生物,并且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致于引起食品腐 败变质。 无菌: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死亡: (一)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能繁殖的最低温度 生长温度三基点 最适生长温度: 生长速率最快的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能繁殖的最高温度 致死温度:能使微生物致死的最低温度界限,与时间和基质环境有关,一般规定细菌在生理盐水中 10min 被完全杀死的温度。 1.根据最适生长温度的分类 低温型:10~15℃ 使冷藏食品变质 中温型:20~4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8.生物大分子代谢及代谢途径.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7.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及单糖代谢.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6.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5.病毒的形态结构.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4.酵母菌的形态结构.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3.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2.细菌的形态结构.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6.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5.霉菌对微生物的污染.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4.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细菌污染.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3.霉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2.细菌酵母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1.基因重组,菌种选育及保藏.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0.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基因突变.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生物学特性.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次课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次课 微生物的营养.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6次课 病毒噬菌体.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次课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教学内容重点难点.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前沿进展)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前沿进展)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前沿进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前沿进展)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和亚病毒(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题1(含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题2(含答案).doc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燃料乙醇的发酵生产技术.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生物农药的发酵生产.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生物制氢技术及原理.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生物肥料的发酵生产.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生物饲料的发酵生产.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医用酶制剂的发酵生产.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