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7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习题及参考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一、名词解释01.细菌生长曲线(growthcurve):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02.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通过浇注或涂布等方法使菌样的微生物单细胞分散在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03.比生长速率(specificgrowthrate):单位数量的细菌或物质在单位时间(h)内的增加量。04.同步培养(synchronous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05.连续培养(continuousculture):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06.连续发酵(continuousfermentation):连续培养如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为连续发酵。07.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为分批培养。08.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寄生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必须将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例如培养苏云金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然后在菌苔上接种其噬菌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一、名词解释 01. 细菌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 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 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02.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通过浇注或涂布等方法使菌样的微 生物单细胞分散在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 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 03. 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单位数量的细菌或物质在单位时间(h) 内的增加量。 04. 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 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 05.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内,通过一定的 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 06.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连续培养如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 为连续发酵。 07.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 获,此称为分批培养。 08. 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寄生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必须将 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例如培养苏云金 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然后在菌苔上接种其噬菌

体,经培养后,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09.高密度培养(highcell-densityculture,HCDC):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了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10.致死时间(thermaldeathtime,TDT):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温度下(如60℃),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11.F值:在一定基质中,其温度为121.1℃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min),即为F值。常用于罐头特别是肉罐头的生产中。12.致死温度(thermaldeathpoint,TDP):又称热死点,在一定时间内(如10min),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13.D值(decimalreductiontime):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90%,即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即为D值。如D100=10min。如加热温度为121.1℃,其D值常用Dr表示。14.Z值:是指缩短90%热死时间(或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升高的温度,即为Z值。15.半致死剂量(50%lethaldoseLD50):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1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它具有能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功能。17.石炭酸系数(phenolcoefficient,P.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18.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一般在60~85℃,处理

体,经培养后,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 09. 高密度培养(high cell-density culture, HCDC):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 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了常规培养 10 倍以上时的生长状 态或培养技术。 10. 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TDT):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温度下(如 60℃),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11. F 值:在一定基质中,其温度为 121.1 ℃ 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 时间(min),即为 F 值。常用于罐头特别是肉罐头的生产中。 12. 致死温度(thermal death point, TDP):又称热死点,在一定时间内(如 10min), 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3. D 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 90%,即减 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即为 D 值。如 D100=10min。如加热温度为 121.1 ℃,其 D 值常用 Dr 表示。 14. Z 值:是指缩短 90%热死时间(或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即为 Z 值。 15. 半致死剂量(50% lethal dose, LD50):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 50% 试验动物时的剂量。 16.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它具有能清除体内超氧阴 离子自由基等功能。 17. 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P. 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 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18. 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一般在 60~85℃,处理

15s~30min,一般适用于牛奶、啤酒、果酒等不易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19.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彻底的杀菌方法。20.消毒(disinfection):是用某种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具有消毒作用的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21.防腐(antisepsis):用来防正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称为防腐或抑菌。即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未死亡的状态。22.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能与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这类物质称抗代谢物。如磺胺类药物。23.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由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24.效价(titire,titier):抗生素的活力称为效价,其计量单位一般用“单位”(unit)表示。25.表面消毒剂(surfacedisinfectant):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26.抗菌谱(antibiogram):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制菌范围,称之为抗菌谱。27.生物药物素(biopharmaceutin):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如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抗剂和抗氧化剂等,称为生物药物素,以区别于抗生素

15s~30min,一般适用于牛奶、啤酒、果酒等不易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 或调料。 19. 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 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彻底的杀菌方法。 20. 消毒(disinfection):是用某种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具有消毒作用的 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 21. 防腐(antisepsis):用来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称为防腐或抑菌。即 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未死亡的状态。 22. 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 能与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这类物质称抗 代谢物。如磺胺类药物。 23.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由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 或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 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 24. 效价(titire, titier):抗生素的活力称为效价,其计量单位一般用“单位”(unit) 表示。 25. 表面消毒剂(surface disinfectant):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 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26. 抗菌谱(antibiogram):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制菌范围,称之为抗菌谱。 27. 生物药物素(biopharmaceutin):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如 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称为生物药物素,以区 别于抗生素

28.连续加压蒸汽灭菌(continuous autoclaving):在发酵行业中也称“连消法”是让培养基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快速升温、维持和冷却,然后进入发酵罐的一种高温蒸汽灭菌方法。二、填空题01.测量微生物的数量,直接计数法有计数板显微镜计数法;活菌计数法有平板菌落计数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常用方法有王重法。02.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7.0~7.6;放线菌生长最适pH7.0~8.0酵母菌生长最适pH4.0~5.8;霉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3.8~6.0。03.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二般在60~85℃,处理15s~30min。04.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1kg/cm2(15磅/英寸2),温度121℃时间15~30min。05.利用水分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王燥等方法保存食物06.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70%~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07.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0.5~10%的甲醛熏蒸消毒。福尔马林溶液就是37~40%的甲醛水溶液。08.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脱水而死亡,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膨胀而致死。09.根据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把细菌的生长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10.在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增加营养物质浓度;选用优良菌种;随时调节好微生物生长所需条件等方法。11.要想使滞留适应期缩短,可采取的措施有: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种子菌;适

28. 连续加压蒸汽灭菌(continuous autoclaving):在发酵行业中也称“连消法”, 是让培养基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快速升温、维持和冷却,然后进入发酵罐的 一种高温蒸汽灭菌方法。 二、填空题 01. 测量微生物的数量,直接计数法有计数板显微镜计数法;活菌计数法有平板 菌落计数法。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常用方法有干重法。 02. 多数细菌生长最适 pH 是 7.0~7.6;放线菌生长最适 pH7.0~8.0;酵母菌生长 最适 pH4.0~5.8;霉菌生长最适 pH 一般是 3.8~6.0。 03. 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一般在 60~85℃,处理 15s~30min。 04. 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 1kg/cm(2 15 磅/英寸 2),温度 121℃, 时间 15~30min。 05. 利用水分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干燥等方法保存食物。 06. 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 70%~75%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 07. 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 0.5~10%的甲醛熏蒸消毒。福尔马林溶液就是 37~40% 的甲醛水溶液。 08. 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脱水而死亡,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膨胀而 致死。 09. 根据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可把细菌的生长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10. 在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增加营养物质浓度;选用优良菌 种;随时调节好微生物生长所需条件等方法。 11. 要想使滞留适应期缩短,可采取的措施有: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种子菌;适

当增大接种量;种子培养基中加入生产培养基的某些营养成分等方法12.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恒浊法和恒化法两种。13.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低温型微生物、虫温型微生物和高温型微生物三类。也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嗜冷菌、兼性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超嗜热菌。14.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电位(Eh)值在0.1V以上,适宜需氧性微生物的生长,+0.1V以下,适合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15.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约为5~20℃、20~40℃、50~60℃。16.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0~20℃,最适生长温度为20~35℃,最高生长温度为40~45℃。17.高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25~45℃,最适生长温度为50~60℃,最高生长温度为70~95℃,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岩石表层等处。18.嗜冷性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2℃,最适生长温度为5~20℃,最高生长温度为15~30℃,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19.与氧气根据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5个类型: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厌氧菌。20.抗微生物剂又称为杀菌剂,通常将它们分为消毒剂和防腐剂。也可根据其抗微生物的特性分为抑菌剂、杀菌剂和溶菌剂。21.通常临床上使用的化学治疗剂包括抗代谢物和抗生素两大类。22.细菌的生长和分裂的协调,与转肽酶和D.D一羧肽酶的活性比有关。转肽酶可催化两个肽聚糖链的连接,D.D一羧肽酶是催化肽聚糖的五肽转变成四肽并释放出一个丙氨酸

当增大接种量;种子培养基中加入生产培养基的某些营养成分等方法。 12. 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恒浊法和恒化法两种。 13. 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低温型微生物、中温型微生物和高温型微生 物三类。也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嗜冷菌、兼性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超 嗜热菌。 14. 一般来说,氧化还原电位(Eh)值在 0.1V 以上,适宜需氧性微生物的生长, +0.1V 以下,适合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 15. 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约为 5~20℃、20~40℃、50~60℃。 16. 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 10~20℃,最适生长温度为 20~35℃,最高 生长温度为 40~45℃。 17. 高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 25~45℃,最适生长温度为 50~60℃,最高 生长温度为 70~95℃,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岩石表层等处。 18. 嗜冷性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12℃,最适生长温度为 5~20℃,最高生长 温度为 15~30℃,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 19. 与氧气根据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 5 个类型:专性好氧菌、兼性厌 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厌氧菌。 20. 抗微生物剂又称为杀菌剂,通常将它们分为消毒剂和防腐剂。也可根据其抗 微生物的特性分为抑菌剂、杀菌剂和溶菌剂。 21. 通常临床上使用的化学治疗剂包括抗代谢物和抗生素两大类。 22. 细菌的生长和分裂的协调,与转肽酶和 D.D-羧肽酶的活性比有关。转肽酶 可催化两个肽聚糖链的连接,D.D-羧肽酶是催化肽聚糖的五肽转变成四肽 并释放出一个丙氨酸

三、选择题:0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D)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B.高温使核酸变性;C.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A-C。(B)02.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A.0.06~13.6nm;B.265~266nmC.280~300nm;D.300~400nm(B)0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D.95%A.50%;B.70%;C.90%04.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B)D.50~60℃A.20~40℃B.25~37℃;C.35~40℃05.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A.0.3~0.4V;B.+0.1V以上;C.-0.1V左右D.-0.1V以上(B)06.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主要积累A.草酸;B.柠檬酸;C.乙酸D.乙醇07.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血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B)C.1%D.2%A.0.001%B.0.1%(B)08.青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结构B.阻碍细胞壁合成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09.链霉素抑菌机制是(C)A.破坏膜结构B.阻碍细胞壁合成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D)10.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三、选择题: 0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 D ) 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高温使核酸变性;C.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A-C。 02.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 ( B ) A.0.06~13.6nm;B.265~266nm;C.280~300nm;D.300~400 nm 0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 B ) A.50%;B.70%;C.90% D.95% 04.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 B ) A.20~40℃;B.25~37℃;C.35~40℃ D.50~60℃ 05.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 ( A ) A.0.3~0.4V; B.+0.1V 以上; C.–0.1V 左右 D. –0.1V 以上 06.黑曲霉在 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主要积累 ( B ) A.草酸;B.柠檬酸; C.乙酸 D.乙醇 07.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 B ) A.0.001% B.0.1% C.1% D.2% 08.青霉素抑菌机制是 ( B ) A.破坏膜结构 B.阻碍细胞壁合成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 抑制 DNA 复 制 09.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 C ) A.破坏膜结构 B.阻碍细胞壁合成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 抑制 DNA 复制 10.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 D )

A.破坏膜结构B.阻碍细胞壁合成C.抑制蛋白质合成D.抑制DNA复制四、问答题01.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意义是什么?答:通过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可以客观地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或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或客观的反应微生物生长地规律。因此,其生长繁殖的一些数据可作为研究多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对于在生产实践上或是人类对致病等有害微生物防治上都有重要意义。0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答:(1)计数法:来测定细菌、孢子、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地数量。①直接法: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标样中的微生物数量。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②间接法(活菌计数法):其原理是每个活细菌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板法进行操作。缺点是:易造成污染,或因培养温度过高损伤细胞等原因造成结果不稳定。③滤膜过滤法:用微孔薄膜过滤空气或水中微生物,将定量的样品通过薄膜后,菌体便被阻留在滤膜上,取下薄膜进行培养,计算其上的菌数而求出样品中的含菌数。④比浊法:在一定范围内,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用分光光度计,一般选用450~650nm波段。(2)重量法: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可用于单细胞、多细胞及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来,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如果是丝状体微生物,要用滤

A.破坏膜结构 B.阻碍细胞壁合成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 抑制 DNA 复制 四、问答题 01.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意义是什么? 答:通过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可以客观地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 影响,或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或客观的反应微生物生长地规律。因此,其生长繁殖的一些数据可作为研究 多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对于在生产实践上或是人 类对致病等有害微生物防治上都有重要意义。 0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1)计数法:来测定细菌、孢子、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地数量。①直接法: 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标样中的微生 物数量。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②间接法(活菌计数法):其原理 是每个活细菌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 板法进行操作。缺点是:易造成污染,或因培养温度过高损伤细胞等原因造 成结果不稳定。③滤膜过滤法:用微孔薄膜过滤空气或水中微生物,将定量 的样品通过薄膜后,菌体便被阻留在滤膜上,取下薄膜进行培养,计算其上 的菌数而求出样品中的含菌数。④比浊法:在一定范围内,悬液中细胞浓度 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用分光光度计, 一般选用 450~650nm 波段。 (2)重量法: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可用于单细胞、多细胞及 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 来,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如果是丝状体微生物,要用滤

纸吸去菌丝间的自由水,再称其湿重。将样品放在已知重量的平血或烧杯内!于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即求出干重,一般干重为其湿重的10~20%。(3)生理指标法: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指标很多,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用。测含氮量法: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一定体积样品中分离出细胞,洗涤后,按凯氏定氮法测出总氮量,蛋白质总量=含氮量×6.25。细菌固形物蛋白质含量为50~80%,一般以65%为代表,所以细胞总量=蛋白质总量一65%=蛋白质总量×1.54。此外,还有测含碳量、磷量、DNA、RNA等物重,还可以测呼吸强度、好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生物指标。03.什么是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说明各个时期的特点。答:当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量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生长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称为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1)延滞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的一段时间。特点:群体生长速度近于零,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重量增加,体积增大,但不分裂繁殖;合成代谢活动旺盛,细胞中DNA含量增多;对不良环境(pH值、温度、抗生素等)敏感。(2)指数期,又称对数期,是指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最大,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酶系

纸吸去菌丝间的自由水,再称其湿重。将样品放在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 于 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即求出干重,一般干 重为其湿重的 10~20%。 (3)生理指标法: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指标很多,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 选用。测含氮量法: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氮是蛋白质的重 要组成元素。一定体积样品中分离出细胞,洗涤后,按凯氏定氮法测出总氮 量,蛋白质总量=含氮量×6.25。细菌固形物蛋白质含量为 50~80%,一般 以 65%为代表,所以细胞总量=蛋白质总量÷65%=蛋白质总量×1.54。 此外,还有测含碳量、磷量、DNA、RNA 等物重,还可以测呼吸强度、好氧量、 酶活性、生物热等生物指标。 03. 什么是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说明各个时期的特点。 答:当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量为纵 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生 长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 可分为四个时期,称为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 (1)延滞期,指少量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液中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 因代谢系统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细胞数目没有增加的一段时间。特点:群体 生长速度近于零,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重量增加,体积增大,但不分裂 繁殖;合成代谢活动旺盛,细胞中 DNA 含量增多;对不良环境(pH 值、 温度、抗生素等)敏感。 (2)指数期,又称对数期,是指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 何级数增长的时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最大,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酶系

活跃,代谢旺盛;群体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3)稳定期,指细胞的生长达到了动态平衡,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的一个时期。特点:此时期微生物群体中新繁殖的细胞数目与死亡的细胞数目基本上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生长速率常数R为零;菌体产量达到最高峰;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脂肪等贮藏物,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4)衰亡期,是指菌体由于外在的因素影响开始衰亡,细菌总数急剧下降的时期。特点:微生物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生速度,呈现负增长状态,生长速率常数为负值;细菌总数急剧下降;细胞出现多形化,如产生膨大不规则的细胞、有的细胞多液泡、有的因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增强而自溶、产芽孢的菌体产生了芽孢等。04.什么是细菌的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有那些?答:同步培养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通过同步培养得到的这样的群体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为同步生长。方法有:(1)机械方法:①离心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将不同细胞分布成不同的区带,每个区带的细胞大致为同一生长期的细胞,可分别取出进行培养。②过滤分离法:将不同步的细胞培养物通过孔径大小不同的微孔滤器,从而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分别将滤液中的细胞取出进行培养,获得同步细胞。③硝酸纤维素滤膜法:根据细菌能紧密接合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特点,将细菌悬液通过垫有该滤膜的过滤器,然后将其翻转,再将培养基流过滤器,洗涤未接合的细菌,将滤器放入适当条件下进行培养,其后仍将培养基流过滤器,这时新分裂产生的细菌被洗下来,分别收集并通过培养而获得同步细

活跃,代谢旺盛;群体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3)稳定期,指细胞的生长达到了动态平衡,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的一个时 期。特点:此时期微生物群体中新繁殖的细胞数目与死亡的细胞数目基本上 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生长速率常数 R 为零;菌体产量达到最高峰;细胞 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脂肪等贮藏物,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 (4)衰亡期,是指菌体由于外在的因素影响开始衰亡,细菌总数急剧下降的时 期。特点:微生物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生速度,呈现负增长状态,生长速率 常数为负值;细菌总数急剧下降;细胞出现多形化,如产生膨大不规则的细 胞、有的细胞多液泡、有的因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增强而自溶、产芽孢的菌体 产生了芽孢等。 04. 什么是细菌的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有那些? 答:同步培养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 和分裂的群体细胞。通过同步培养得到的这样的群体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为 同步生长。 方法有:(1)机械方法:①离心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将不同细胞分布成不同的 区带,每个区带的细胞大致为同一生长期的细胞,可分别取出进行培养。② 过滤分离法:将不同步的细胞培养物通过孔径大小不同的微孔滤器,从而将 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分别将滤液中的细胞取出进行培养,获得同步细胞。 ③硝酸纤维素滤膜法:根据细菌能紧密接合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特点,将 细菌悬液通过垫有该滤膜的过滤器,然后将其翻转,再将培养基流过滤器, 洗涤未接合的细菌,将滤器放入适当条件下进行培养,其后仍将培养基流过 滤器,这时新分裂产生的细菌被洗下来,分别收集并通过培养而获得同步细

胞。(2)环境条件控制法:①温度:通过适宜与不适宜温度的交替处理后,通过培养而获得同步细胞。②培养基成分控制:将不同步的细菌在营养不足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转移到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里培养能获得同步细胞。③其他,对于光合细菌可以将不同步的细菌经光照后再转到黑暗中培养,这样通过光照和黑暗交替培养,可获得同步细胞,对于不同步的芽孢杆菌培养至大部分芽孢形成,然后经加热处理,杀死营养细胞,最后转接到新的培养基里,而获得同步细胞。05.什么是连续培养?并说明其原理和常用方法。答:连续培养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原理:根据生长曲线,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物质的积累导致微生物生长的停止,因此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和以同样的速度移出培养物是实现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方法:(1)恒化器连续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保持细菌的比生长速率但定,使生长不断进行。培养基中的某种营养物质通常是作为细菌比生长速率的控制因子,这类因子一般是氨基酸、氨和铵盐等氮源,或是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或者是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物质。该方式通常用于微生物学的研究,筛选不同的变种。(2)恒浊器连续培养,是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控制培养液中菌体浓度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菌液浓度大小通过光电系统调节稀释率来维持菌数恒定。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菌体以及菌体生长平行的代谢产物生产的发酵工业,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胞。(2)环境条件控制法:①温度:通过适宜与不适宜温度的交替处理后, 通过培养而获得同步细胞。②培养基成分控制:将不同步的细菌在营养不足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转移到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里培养能获得同步细 胞。③其他,对于光合细菌可以将不同步的细菌经光照后再转到黑暗中培养, 这样通过光照和黑暗交替培养,可获得同步细胞,对于不同步的芽孢杆菌培 养至大部分芽孢形成,然后经加热处理,杀死营养细胞,最后转接到新的培 养基里,而获得同步细胞。 05. 什么是连续培养?并说明其原理和常用方法。 答:连续培养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 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 原理:根据生长曲线,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物质的积累导致微生物生长的停止, 因此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和以同样的速度移出培养物 是实现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方法:(1)恒化器连续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 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保持细菌的比生长速率恒定,使生长不断进行。 培养基中的某种营养物质通常是作为细菌比生长速率的控制因子,这类因子 一般是氨基酸、氨和铵盐等氮源,或是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或者是无机盐、 生长因子等物质。该方式通常用于微生物学的研究,筛选不同的变种。(2) 恒浊器连续培养,是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控制培养液中菌体浓度 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菌液浓度大小通过光电系统调 节稀释率来维持菌数恒定。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菌体以及菌体生长平行的代 谢产物生产的发酵工业,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