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IⅡI课程索引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共32学时)第一章2-4学时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学第二章6-8学时重要的工业微生物第三章6-8学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四章6-8学时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控制第五章6-8学时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六章2学时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
II 课程索引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共32学时) 第一章 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学 2-4学时 第二章 重要的工业微生物 6-8学时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6-8学时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控制 6-8学时 第五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6-8学时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 2学时 2

ⅢI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围绕工业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工业微生物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独特的结构特点、遗传代谢规律、工业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工业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III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围绕工业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使学生系统的掌 握工业微生物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 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及其多样性,独特的结构特点、遗传代谢规律、工业微生物生命活 动的多样性及其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 要意义,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工业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4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2: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工业微生物学发展的新理论,在工业、农业食品、医疗、生态、环保、材料、能源和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培养学生微生物学专业SCI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提高专业英语知识素养,并训练和学会分析并解决工业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2: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工业微生物学发展的新理论,在工业、农业、 食品、医疗、生态、环保、材料、能源和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培养学生微生物学专业SCI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提高专业 英语知识素养,并训练和学会分析并解决工业微生物学理论研究、 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科 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5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3: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工作,小组组长作为团队负责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能与团队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及分工合作的能力6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3:在全面掌握工业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同时,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工作,小组组长作为团队负责 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 作,能与团队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和协调组织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6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课程课程毕业要求内涵观测点目标1目标2目标31.2具备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1.工程知识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生物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2.问题分析方法,正确表达生物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9.3作为团队负责人,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V9.个人和团队作,并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见,进行合理决策。7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7 毕业要求 内涵观测点 课程 目标1 课程 目标2 课程 目标3 1. 工程知识 1.2 具备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 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 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生物 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2. 问题分析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 、工程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 方法,正确表达生物工程领 域复杂工程问题; √ 9. 个人和团队 9.3 作为团队负责人,能够组 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 作,并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 见,进行合理决策。 √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12条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合理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8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12条 8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 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 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合理的技术、资源、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 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 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 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IV课程考核要求一、平时成绩(50%):1.课堂表现10%2.作业20%(自编试题小组作业)3.SCI论文翻译20%(个人作业)二、期末考试(50%):闭卷
IV 课程考核要求 一、平时成绩(50%): 1. 课堂表现10% 2. 作业20%(自编试题小组作业) 3. SCI论文翻译20%(个人作业) 二、期末考试(50%):闭卷。 9

V为何要学习微生物学?11
V 为何要学习微生物学? 11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的微生物12
12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微生物造福人类醋酒酱油酸奶酸菜功绩一恒顺香C赶巴奶-维生素抗生素保健品分解有机垃圾制剂微生物饲料水处理制剂种子处理剂微生物农药13
微生物造福人类 功绩 水处理制剂 种子处理剂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饲料 分解有机垃圾制剂 抗 生 素 维 生 素 保 健 品 酸奶 酒 酸菜 酱油 醋 1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病毒知识点梗概和重难点.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结构功能.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真微生物结构功能.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群落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个体生态学(因子与适应).pdf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最适生长条件测定.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酵母细胞显微计数和显微测量.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ppt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df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抗生素、医用酒精和重金属等).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适宜生长条件测定.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培养基配制与消毒灭菌.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和KOH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ppt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调控.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重要的工业微生物.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个体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种群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群落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0 花的形态.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1 花粉粒的形成以及胚囊的发育.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桃.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4 植物组织.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5 根.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6 茎的形态.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7 营养器官结构——茎.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8 叶的形态与结构.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9 植物适应性与整体性.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1 绪论.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2 植物细胞(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