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5.病毒的形态结构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87.8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5.病毒的形态结构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第5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技能课口其它口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1.病毒的基本特点和形态大小;*2.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3.病毒的主要类群;4.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和结构;5.噬菌体的生长和繁殖;*#6.噬菌体的危害及应用。*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病毒的一般特性,温和性噬菌体的溶源性;掌握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及对食品发酵工业的危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讨论、思考题、作业:1.简述温和性噬菌体的溶源性:2.毒性噬菌体增殖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过程。参考资料:《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杨洁彬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主编。注:教师讲稿附后

山 东 理 工 大 学 教 案 第 5 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技能课□ 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 1. 病毒的基本特点和形态大小;* 2. 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 3. 病毒的主要类群; 4. 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和结构; 5. 噬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6. 噬菌体的危害及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病毒的一般特性,温和性噬菌体的溶源性; 掌握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及对食品发酵工业的危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温和性噬菌体的溶源性; 2.毒性噬菌体增殖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过程。 参考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杨洁彬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主编。 注:教师讲稿附后

病毒四、非细胞生物一—病毒(virus)(一)病毒的一般特征1.基本特点个体更微小,结构更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非细胞形态,高度寄生性。2.形态和大小形态:球形、棒杆状、蚪状、线状、弹状大小:直径10~300mm,一般在100mm3.化学组成与结构A:化学组成(核酸:一种病毒只含一类,DNA或RNA。3壳体:颗粒蛋白包膜:脂肪或蛋白和少量糖B:形态结构①螺旋对称②二十面体对称③复合对称4.病毒的主要类群(依据宿主)A:微生物病毒,又称噬菌体B:植物病毒C:脊椎动物病毒D:昆虫病毒5.亚病毒:具有侵染能力的R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A:类病毒,裸露的环状RNA分子B:拟病毒,病毒颗粒中的环状小分子RNA,类似类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不能单独复制。C:病毒,具有侵染能力的蛋白质分子。(二)噬菌体(phage)1.概念: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微生物病毒。2.噬菌体的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线状3.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4.噬菌体的生长周期(噬菌体增殖,引起细菌裂解。侵染细结果噬菌体不增殖,产生溶源现象(1)噬菌体繁殖A:吸附,尾部末端与寄主受点吸附。(例T,)B:侵入,核酸注入宿主细胞。C:复制,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D:装配,形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病 毒 四、非细胞生物——病毒(virus)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1. 基本特点 个体更微小,结构更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非细胞形态,高度寄生性。 2. 形态和大小 形态:球形、棒杆状、蝌蚪状、线状、弹状 大小:直径 10~300nm,一般在 100nm 3. 化学组成与结构 A:化学组成 核酸:一种病毒只含一类,DNA 或 RNA。 壳体:颗粒蛋白 包膜:脂肪或蛋白和少量糖 B:形态结构 ① 螺旋对称 ② 二十面体对称 ③ 复合对称 4. 病毒的主要类群(依据宿主) A:微生物病毒,又称噬菌体 B:植物病毒 C:脊椎动物病毒 D:昆虫病毒 5. 亚病毒:具有侵染能力的 RNA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A:类病毒,裸露的环状 RNA 分子 B:拟病毒,病毒颗粒中的环状小分子 RNA,类似类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不能单独复制。 C:朊病毒,具有侵染能力的蛋白质分子。 (二)噬菌体(phage) 1. 概念: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微生物病毒。 2. 噬菌体的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线状 3. 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4. 噬菌体的生长周期 噬菌体增殖,引起细菌裂解。 侵染细结果 噬菌体不增殖,产生溶源现象 ⑴ 噬菌体繁殖 A: 吸附,尾部末端与寄主受点吸附。(例 T2) B:侵入,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C:复制,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 D:装配,形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E:释放,寄主细胞破裂。(2)溶源现象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不增殖,而是将其基因组插入寄主细胞基因组中,随寄主细胞的基因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的基因也随着分布到两个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溶源细胞:寄主细胞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细胞细胞核上的噬菌体核酸。5.噬菌体的危害和防治(1)危害:污染生产菌种,造成菌体裂解,无法积累发酵产物,倒罐。(2)防治:6.噬菌体的应用(1)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2)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3)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

E:释放,寄主细胞破裂。 ⑵ 溶源现象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不增殖,而是将其基因组插入寄主细胞基因组中,随寄主细胞的基因组复 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的基因也随着分布到两个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溶源细胞:寄主细胞 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细胞细胞核上的噬菌体核酸。 5. 噬菌体的危害和防治 ⑴危害:污染生产菌种,造成菌体裂解,无法积累发酵产物,倒罐。 ⑵防治: 6. 噬菌体的应用 ⑴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 ⑵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⑶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