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九 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八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食品中大肠菌群数是以每100g(ml检样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实验八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 孢杆菌。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 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 卫生学意义。食品中大肠菌群数是以每100g(ml) 检样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检样稀释乳糖胆盐发酵管(36+1℃,24+2h)不产气产大肠菌群阴性伊红美兰琼脂平板(36±1℃,24±2h)1(24±2h,36±1℃)报告革兰氏染色乳糖发酵管(36+1℃,24±2h)革兰氏染色阳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不产气大肠菌群阴性大肠菌群阴性大肠杆菌阳性+报告报告报告大肠菌群检验程序
检样 稀释 乳糖胆盐发酵管(36+1℃,24+2h ) 不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报 告 产 气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36+1℃,24+2h) ↓ (24+2h,36+1℃) 革兰氏染色 乳糖发酵管(36+1℃,24+2h) 革兰氏染色阳性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产气 不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报 告 大肠杆菌阳性 报 告 大肠菌群阴性 报 告 大肠菌群检验程序

滤膜法测定总大肠菌群一、实验目的1.学习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和程序2.掌握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和程序。 2.掌握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 滤膜法测定总大肠菌群

二、实验原理用孔径为0.45u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经培养后,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将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再接种乳糖蛋白陈培养基液,于37℃C培养24h,有产酸产气者,则判定为总大肠菌群阳性
二、实验原理 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细菌 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经培养后,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菌落进行革兰氏 染色,将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再接种乳糖蛋 白胨培养基液,于37℃培养24h,有产酸产气者, 则判定为总大肠菌群阳性

三、培养基与试剂1.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2.乳糖蛋白陈培养基
三、 培养基与试剂 1.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2. 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四、#操作步骤1.滤膜灭菌2.滤器灭菌3、过滤水样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向上,帖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定好滤器,将100mL水样注入滤器中,打开滤器阀门,抽滤
四、操作步骤 1、滤膜灭菌 2、滤器灭菌 3、过滤水样 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 粗糙面向上,帖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 定好滤器,将100mL水样注入滤器中,打 开滤器阀门,抽滤

4、培养取下滤器,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放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滤膜截留细菌面向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平血倒置,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22~24h
4、培养 取下滤器,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 放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滤膜截留细菌面向 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 气泡,然后将平皿倒置,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 22~24h

5、观察结果挑出符合下列特征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5、 观察结果 挑出符合下列特征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6、验证实验凡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再接种乳糖蛋白陈培养基液,于37℃培养24h,有产酸产气者,则判定为总大肠菌群阳性
6、验证实验 凡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再接种乳 糖蛋白胨培养基液,于37℃培养24h,有产酸产 气者,则判定为总大肠菌群阳性

五、实验结果计算滤膜上生长的总大肠菌群数,以每100mL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报告(CFU/100mL
五、实验结果 计算滤膜上生长的总大肠菌群数,以每100mL 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报告 (CFU/100mL)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甜酒酿的制作.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十三个实验).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微生物学》书籍PDF电子版(何国庆第3版).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教程》书籍PDF电子版(周德庆第2版).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书籍PDF电子版(沈萍第2版).pdf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最适生长条件测定.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酵母细胞显微计数和显微测量.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ppt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df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抗生素、医用酒精和重金属等).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适宜生长条件测定.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培养基配制与消毒灭菌.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和KOH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酵母细胞显微计数和显微测量.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油镜使用和革兰氏染色.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酵母菌大小测定和显微镜直接计数.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微生物的发酵途径(二).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11次课 微生物的生长.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14次课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5次课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6次课 食品腐败变质.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次课 绪论.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次课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基本结构.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次课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放线菌.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次课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6次课 病毒噬菌体.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次课 微生物的营养.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次课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生物学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0.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基因突变.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