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2019.03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 与形态观察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组 2019. 03 1

提纲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3实验材料4.3实验步骤5.注意事项
提纲 2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步骤 5. 注意事项

1、实验目的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1、实验目的 3 • 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 掌握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实验原理一2.1油镜使用目间距调节目镜物镜转换器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物镜镜胃标本夹载物台聚光镜虹彩光圈光圈调节器玻片夹推进器电源开关光迎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竞
4 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 2.1油镜使用

2、实验原理--2.1油镜使用为什么油镜需要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镜油?2.1.1增加照明亮度油镜放大倍数可达100×,所需要的光照度却很大。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1.52)。空气介质α溴蔡水香柏油折射率11.331.5151.66
5 为什么油镜需要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镜油? 2.1.1 增加照明亮度 • 油镜放大倍数可达100×,所需要的光照度却很大。 • 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 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 • 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 璃的折射率(n = 1.55)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 = 1.52)。 介质 空气 水 香柏油 α溴萘 折射率 1 1.33 1.515 1.66 2、实验原理-2.1油镜使用

2.1.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resolution)或分辨力(resolutionpower)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可分辨辩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最小可分辨距离=入/(2NA)式中:为光源光波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值。光学显微镜的光源波长范围(400~700n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A=n·sine式中: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工作距离,一般最大120°。而为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石蜡油)的折射率(1.4~1.5)比空气和水(分别为1.0和1.33)高因此以香柏油(石蜡油)作为镜头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NA一般在1.2~1.4)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NA都低于1.0)
6 2. 1.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resolution)或分辨力(resolution power)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 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可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最小可分辨距离= λ/(2NA) 式中:λ为光源光波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波长范围(400~700 n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 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 = n • sinθ 式中:θ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工作距离,一般最大120°。而n为介质 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石蜡油)的折射率(1.4~1.5)比空气和水(分别为1.0和1.33)高,因 此以香柏油(石蜡油)作为镜头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NA一般在 1.2~1.4)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NA都低于1.0)

油镜的原理:增加光亮度,提高分辨率增加了光亮度: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D=入/(2NA)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入/(2n·sin)香柏油n=1.52空气n=1.00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载玻片n=1.52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空气=1.00层油(其折射率1.515与玻片TTTTTTTTTMTTTTTA21.52的相近)则几平不发生干燥物镜与油浸系统图1-3图1一2物优的光线入射角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镜光线通路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7 ◆增加了光亮度: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 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 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 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 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 层油(其折射率1.515与玻片 1.52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 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 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油镜的原理:增加光亮度,提高分辨率 D = λ/(2NA) = λ/(2n • sinθ)

2、实验原理一2.2简单染色原理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品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2、实验原理—2.2 简单染色原理 8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 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 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 (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品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 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 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 酸性染料着色。中 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沙东翟工大雾2、实验原理--2.2细菌简单染色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染色法,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绿脓杆菌&光学显微镜绿脓杆菌&扫描电镜
简单染色法: 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染色 法,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2.2 细菌简单染色 绿脓杆菌&光学显微镜 绿脓杆菌&扫描电镜

2.3霉菌形态特征菌落形态观察:分别用肉眼观察其:菌落边缘、质地、大小,是否容易用接种针挑起,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培养基的颜色变化等,与酵母菌、放线菌等作比较。个体观察·用牙签割裂菌落外缘部分横置石碳酸棉兰染液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不用油镜)观察:粘片观察取一滴棉蓝染色液置于载玻片中央,打开霉菌平板培养物、取一段透明胶带粘取菌体,粘面朝下,放在染液上,镜检
2.3霉菌形态特征 菌落形态观察:分别用肉眼观察其:菌落边缘、质地、大 小,是否容易用接种针挑起,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培养基 的颜色变化等,与酵母菌、放线菌等作比较。 个体观察:用牙签割裂菌落外缘部分,横置石碳酸棉兰染 液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不用油镜)观察; 粘片观察 取一滴棉蓝染色液置于载玻片中央,打开霉菌平 板培养物,取一段透明胶带粘取菌体,粘面朝下,放在染 液上,镜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df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抗生素、医用酒精和重金属等).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适宜生长条件测定.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培养基配制与消毒灭菌.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和KOH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酵母细胞显微计数和显微测量.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ppt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 Engineering(山东理工大学:张建勇).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转录——RNA剪接加工.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工具酶 Instrumental enzyme of gene engineering.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目的基因 Target genes.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载体 Selection and cons truction of gene vectors.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实验理论和技术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基因工程概述.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DNA的突变修复 重组和转座.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Translation - From mRNA to Protein.pdf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酵母细胞显微计数和显微测量.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最适生长条件测定.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个体生态学(因子与适应).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群落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真微生物结构功能.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结构功能.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病毒知识点梗概和重难点.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 Industrial Microbiology.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调控.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pdf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重要的工业微生物.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个体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种群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群落生态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