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实验七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巩固微生物无菌接种技术;2.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原理3.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特征的技术和方法
实验七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微生物无菌接种技术; 2.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原理。 3.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特征的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有很大差异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同
二、实验原理 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有很大差异。 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蛋白质 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 不同

三、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葡萄糖蛋白陈水培养基(20支试管)蛋白陈水培养基葡萄糖乳糖糖发酵培养基蔗糖
三、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20支试管) 蛋白胨水培养基 葡萄糖 糖发酵培养基 乳糖 蔗糖

四、实验内容糖发酵实验甲基红实验(M.R实验)V.P实验哚实验
四、实验内容 糖发酵实验 甲基红实验(M.R实验) V.P实验 吲哚实验

糖发酵实验原理:X丙酮酸裂解生成乙酰CoA与甲酸,甲酸在酸性条件X下在甲酸氢解酶作用下可进一步裂解生成H,和CO2—产酸产气*缺少甲酸氢解酶一一产酸不产气步骤:配制糖发酵培养基一一接种一一培养(约X24h)一一观察结果*结果:紫色无气泡,既不产酸也不产气用-表示:心黄色无气泡,产酸不产气,用+表示:黄色且有气泡,产酸产气,用0表示
糖发酵实验 ❖ 原理: ❖丙酮酸裂解生成乙酰CoA与甲酸,甲酸在酸性条件 下在甲酸氢解酶作用下可进一步裂解生成H2和 CO2——产酸产气 ❖缺少甲酸氢解酶——产酸不产气 ❖ 步骤:配制糖发酵培养基——接种——培养(约 24h)——观察结果 ❖ 结果: ❖ 紫色无气泡,既不产酸也不产气用- 表示; ❖ 黄色无气泡,产酸不产气,用 + 表示; ❖ 黄色且有气泡,产酸产气,用 0 表示

(M.R实验)甲基红实验原理X微生物进行混合酸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一一pH下降一X一加入指示剂甲基红一一红色步骤:配制蛋白陈水培养基一一接种一一培养(约24h)一—加入指示剂甲基红1~2滴—一观察结果结果:X红色一一M.R实验阳性,用+表示;不变色一一M.R实验阴性,,用-表示;
甲基红实验(M.R实验) ❖原理 ❖微生物进行混合酸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pH下降— —加入指示剂甲基红——红色 ❖ 步骤:配制蛋白胨水培养基——接种——培养(约24h) — —加入指示剂甲基红1~2滴——观察结果 ❖ 结果: ❖ 红色——M.R实验阳性,用 + 表示; ❖ 不变色——M.R实验阴性,用 - 表示;

V.P实验步骤:配制蛋白陈水培养基一一接种一一培养(约X24h)5~10d 40%K0H, 5 ~10d 5%a-奈酚和少量肌醇,取出塞子,用力震荡,保温(37度15~30min)一一观察结果*结果:红色一一V.P实验阳性,用 + 表示X不变色一一V.P实验阴性,用 - 表示。?
V.P实验 ❖ 步骤:配制蛋白胨水培养基——接种——培养(约 24h) ——5~10d 40%KOH, 5~10d 5%a- 奈酚和少量肌醇,取出塞子,用力震荡,保温 (37度15~30min)——观察结果 ❖ 结果: ❖ 红色——V.P实验阳性,用 + 表示; ❖ 不变色——V.P实验阴性,用 - 表示

吲哚实验蛋白陈水培养基→标记一→接种一培养一加入乙醚一振荡一静置一加哚试剂一观察颜色变化一记录
吲哚实验 蛋白胨水培养基→标记→接种→培养→加 入乙醚→振荡→静置→加吲哚试剂→观察颜 色变化→记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酵母菌大小测定和显微镜直接计数.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油镜使用和革兰氏染色.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九 大肠菌群的测定.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甜酒酿的制作.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十三个实验).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微生物学》书籍PDF电子版(何国庆第3版).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教程》书籍PDF电子版(周德庆第2版).pdf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书籍PDF电子版(沈萍第2版).pdf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最适生长条件测定.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酵母细胞显微计数和显微测量.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制片与形态观察.ppt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pdf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df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抗生素、医用酒精和重金属等).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微生物适宜生长条件测定.ppt
-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培养基配制与消毒灭菌.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微生物的发酵途径(二).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11次课 微生物的生长.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14次课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5次课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6次课 食品腐败变质.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次课 绪论.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次课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基本结构.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次课 细菌的特殊结构及放线菌.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次课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6次课 病毒噬菌体.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次课 微生物的营养.ppt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次课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0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生物学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0.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基因突变.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1.基因重组,菌种选育及保藏.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2.细菌酵母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3.霉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pdf
-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14.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细菌污染.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