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心理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心理学系牛春娟教师姓名:讲师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心理学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心理学院 教研室 : 心理学系 教 师 姓 名 : 牛春娟 专业技术职称 : 讲师 课 程 名 称 : 社会心理学 授 课 学 期 :2013~ 2014 学年 秋 季学期

教案首页社会心理学中文课程名称Social英文psychology授课对象应用心理专业本科层次2012级课时_2学时授课周节东二4教室上课教室第1教学周周四第7-8大节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授课章节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目标:掌握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熟悉各个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了解研究方法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提前预习本章内容。与要求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自主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电化教学为主与手段教材与教材:社会心理学苑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教具教具:多媒体课件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专业词汇调查法(surveymethod)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社会心理学 英 文 Social psychology 授课对象 20 12 级 应用心理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1 教学周 周 四 第 7-8 大节 上课教室 东二 4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熟悉各个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了解研究方法论。 教学要求:提前预习本章内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自主式、讨论式 教学手段以电化教学为主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社会心理学 苑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3 月第 2 版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专业词汇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调查法(survey method)

引言部分:提问上节课内容,分析一篇论文,强调本次课的重点、难点20分钟基本部分:70分钟(70分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分钟)一、观察法二、实验法《15分钟)三、调查法《10分钟)四、如何开展一项研究《30分钟)教学内容与10分钟时间分配结束部分:总结本章重点、布置作业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注解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提问上节课内容,分析一篇论文,强调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20 分钟 基本部分: 70 分钟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0 分钟) 一、观察法 〈15 分钟〉 二、实验法 〈15 分钟〉 三、调查法 〈10 分钟〉 四、如何开展一项研究 〈30 分钟〉 结束部分: 总结本章重点、布置作业 10 分钟

提问20巩固所学提问学生导入部分讨论知识讨论论文的结构和他提问:讲授强调本章们对做研究的认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重点和难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点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一个论文70讲授基本部分一、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一)哲学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研究的六大理论同重点时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的各自研究范式重点强调(三)具体方法和技术: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法等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observationmethod)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类型按观察的控制程度分类: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难点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用社会心理学经典实讨论验举例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2)特点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导入部分 提问: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一个论文 基本部分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研究的六大理论同 时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的各自研究范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 法和跨文化研究法等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 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 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类型 按观察的控制程度分类: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 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2)特点 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 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巩固所学 知识 强调本章 重点和难 点 重点 难点 提问 讨论 讲授 讲授 讨论 20 70 提问学生 讨论论文的结构和他 们对做研究的认识 重点强调 用社会心理学经典实 验举例

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它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研究人员不能主动地控制其发生(二)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1)类型:实验室实验:一般实验室实验和模拟实验。现场实验(fieldexperiment)(2)特点:优点:(1)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2)研究中的被试需要随机取样(3)可重复性。局限性:(1)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变量是无法操纵、控制的,不能通过实验法去研究。(2)实验控制有时使实验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存在一些差距(三)调查法(surveymethod)要对所要了解的心理现象,预先拟定一些问题,让受重点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先讲解相关专业用语(1)分类按调查被试取样方式可分: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按调查的方式可分:问卷法和访谈法
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它 心理因素的影响;它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研究人 员不能主动地控制其发生。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 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变量间 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类型:实验室实验:一般实验室实验和模拟实验。 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 (2)特点: 优点:(1)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 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2)研究中的被试需要 随机取样(3)可重复性。 局限性:(1)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变量是无法操纵、控 制的,不能通过实验法去研究。(2)实验控制有时使 实验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存在一些差距。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要对所要了解的心理现象,预先拟定一些问题,让受 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1)分类 按调查被试取样方式可分: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 样调查。 按调查的方式可分:问卷法和访谈法。 重点 先讲解相关专业用语

(2)特点优点:(1)调查研究法适合于大样本的研究:(2)比之于实验法,调查研究显得简单、具体。(3)调查研究方法减少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缺点:(1)被调查者可能会说谎,或者别人代为填写。(2)受调查方式的影响。(1)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较实验法差。访谈法第一,根据访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第二,根据访问规范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标准化访问和非标准化访问。第三,根据访问内容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小组座谈法、个别面访法、电话调查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三、如何开展一项研究1、研究术语(1)概念用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将一组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现象,经过抽象和概括找出其共同属性并用词或词组表达出来,这个词或词组就是概念。如:“社会心理”“社会行为”(2)命题
(2)特点 优点:(1)调查研究法适合于大样本的研究;(2)比 之于实验法,调查研究显得简单、具体。(3)调查研 究方法减少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缺点:(1)被调查者可能会说谎,或者别人代为填写。 (2)受调查方式的影响。(1)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客 观性较实验法差。 访谈法 第一,根据访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访问和 间接访问。 第二,根据访问规范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标准化访 问和非标准化访问。 第三,根据访问内容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小组 座谈法、个别面访法、电话调查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 三、如何开展一项研究 1、研究术语 (1)概念 用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思维方 式。 将一组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现象,经过抽象和概括找 出其共同属性并用词或词组表达出来,这个词或词组 就是概念。如:“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2)命题

关于一个或者数个概念相互关系的陈述在社会心理学中,任何有关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描述、解释和预测至少需要一个命题,我们用它来指那些可以观察到并可以检验的现象。如“他人在场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变迁越剧烈的社会,两代间的代沟也越明显”。(3)变量在性质上、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用图看整个研究流程例如,光的明度,声音的响度、房间的温度、动物的饮食量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10布置作业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作为因变量的反应指标: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反应难度,反应的次数或机率,反应的强度,口语记录例如:“噪音水平对人的利他行为的影响作用自变量:高低不同的噪音水平;因变量:不同次数
关于一个或者数个概念相互关系的陈述。 在社会心理学中,任何有关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描 述、解释和预测至少需要一个命题,我们用它来指那 些可以观察到并可以检验的现象。 如“他人在场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变迁越剧 烈的社会,两代间的代沟也越明显”。 (3)变量 在性质上、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 象或特征。 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在实验中实验者所 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例如,光的明度,声音的响度、房间的温度、动物的 饮食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 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作为因变量的反应指标: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 反应难度,反应的次数或机率,反应的强度,口语记 录 例如:“噪音水平对人的利他行为的影响作用” 自变量:高低不同的噪音水平;因变量:不同次数 10 用图看整个研究流程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 去分析 布置作业

的利他行为。额外变量/无关变量(controlledvariable定义:除了自变量之外,能够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又影响反应变量(行为或实验结果)例如:研究男女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业成绩的差异自变量:性别因变量:学业成绩额外变量:两组的年龄、年级、智力水平、原有基础、任课教师其它变量:如身高、体重、衣着、发型等则无需考虑(4)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例如,“群体凝聚力文义性定义是“为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部而施加的全部力量的总和"。操作性定义是“在某种情境下群体成员在交谈时提及“我们”这一语词的次数”。学习成绩的操作性定义可以是”某门课的考试成绩”;
的利他行为。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 (controlled variable) 定义:除了自变量之外,能够影响实验结果,需要加 以控制的变量。与所研究的条件和行为无关,但又影 响反应变量(行为或实验结果)。 例如:研究男女生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学业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性别 因变量:学业成绩 额外变量: 两组的年龄、年级、智力水平、原有基础、 任课教师 其它变量:如身高、体重、衣着、发型等则无需考虑 (4)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 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 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 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 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例如, “群体凝聚力” 文义性定义是“为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部而施加的 全部力量的总和”。 操作性定义是“在某种情境下群体成员在交谈时提及 ‘我们’这一语词的次数”。 学习成绩的操作性定义可以是”某门课的考试成绩”;

挫折感的操作性定义可以是“在游戏快要过关时突然禁止其继续玩下去时被试的反应"。(5)研究假设(hypothesis)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2、科学研究过程想法(Idea)>寻找思路 >确↑定方法实验论证成果发现实践3、一篇论文的结构三、小结和布置作业教案附页
挫折感的操作性定义可以是“在游戏快要过关时突然 禁止其继续玩下去时被试的反应”。 (5)研究假设(hypothesis) 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 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 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2、科学研究过程 想法(Idea) 寻找思路 确 定方法 实 验 论 证 成 果 发 现 实践 3、一篇论文的结构 三、小结和布置作业 教 案 附 页

教师参考:普通心理学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学生参考:教学专业书籍:普通心理学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参考资料思考题:1、分析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2、自己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作业:思考题与1、找一篇近期关于社会心理现象的论文,阐述一下作者的研究设计。作业2、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整理一下近五年来关于此课题的研究进展。3、预习第五章社会知觉的概念、特点和效应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 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 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 普通心理学 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第一版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普通心理学 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第一版 思考题与 作业 思考题:1、分析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2、自己的研究兴趣是什么。 作 业: 1、找一篇近期关于社会心理现象的论文,阐述一下作者的研究设计。 2、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整理一下近五年来关于此课题的研究进展。 3、预习第五章社会知觉的概念、特点和效应 其它说明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社会判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社会影响.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社会态度.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社会动机与行为.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团体心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爱情、婚姻与家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人际关系与沟通.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前21-前476年).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宋的教育及朱熹的教育思想.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明到清初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1840-1911).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石河子大学:裴长安).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秦汉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文献资料:《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PDF电子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刘新科).pdf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记(选自《礼记》).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自我意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社会化.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内隐法测量社会态度.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大学生的从众现象.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8 社会影响.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11 爱情 婚姻 家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10 人际关系.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9 团体心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6 社会态度.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7 社会判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5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4 自我意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3 社会动机与行为.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2 社会化.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1 绪论.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下).[美]班杜拉.(2001).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社会心理学(第10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