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54
文件大小:4.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1页导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任何一门科学,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生活经验有关的科学都有其悠久的历史。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尽管像我们不久就要论述的那样,社会心理学的真正现代的历史不过百年,但这短暂而充满生机的百年史却是人类漫长而曲折的历史的自然延续。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同19世纪后半叶成为其重要的思想来源的心理学一样,虽仅只有一短暂的历史,但却有一漫长的过去?这漫长的过去就是人类整个的历史。在这之中,人类的祖先经过长时期的进化,产生了手与足的分离,并随着手在劳动中的进一步运用使人获得了远较其动物祖先发达的脑和可以发出清晰音节的语言器官:也正是在这之中,由于劳动过程的深入以及手势和有声语言等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单个人之间的交往或日互动愈益频紧,并因此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以及维系这些共同体的人类成员之间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同样是在这之中,人类展现了其被称之为“人性”的各个不同的侧面:从救助、合作、求爱、亲情到欺诈、剥削、侵犯和战争。人性的光怪陆离、人类关系的盘根错节,不能不使我们的已经有了发达的脑和使用语言符号能力的祖先发生好奇与惊异:人①艾宾浩斯语,参见波林《实验心理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导言:现代社会心理学 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门科学,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生活经验有关的科学, 都有其悠久的历史。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尽管像我们不久就要 论述的那样,社会心理学的真正现代的历史不过百年,但这短暂 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同 而充满生机的百年史却是人类漫长而曲折的历史的自然延续。正 世纪后半叶成为其重要的 。 思想来源的心理学一样,虽仅只有一短暂的历史,但却有一漫长 的过去 这漫长的过去就是人类整个的历史。在这之中,人类的祖先 经过长时期的进化,产生了手与足的分离,并随着手在劳动中的 进一步运用使人获得了远较其动物祖先发达的脑和可以发出清晰 音节的语言器官;也正是在这之中,由于劳动过程的深入以及手 势和有声语言等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单个人之间的交往或曰互动 愈益频繁,并因此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以及维系这些 共同体的人类成员之间日益丰富的社会关系;同样是在这之中, 人类展现了其被称之为“人性”的各个不同的侧面:从救助、合 作、求爱、亲情到欺诈、剥削、侵犯和战争。 人性的光怪陆离、人类关系的盘根错节,不能不使我们的已 经有了发达的脑和使用语言符号能力的祖先发生好奇与惊异:人 第 页 。 艾宾浩斯语,参见波林《实验心理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年 版 第 1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2页是什么?怎样理解融善与恶于一体的所请“人性”?人和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自然,我们的祖先不会使用上述虽谈不上深奥但明显属于现代的语言,可是他们的惊异与我们今天所提出的问题是类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心理学家与他们的祖先中的睿智者之间的重要区别,恐怕不是在所提问题的类型,而是在探索该问题的答案时所用的方法。人类祖先对类似于今天社会心理学家所提问题的最初答案,保存在最早用口述形式以后也能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和传说之中。按马林诺夫斯基以及柳田国南等人的观点,神话和传说乃是文化的有机成份。“神话底用处乃在用一些具体易解的方法来解说抽象的观念,或日关于创世、死二、人种底分别、动物底种类、男女不同的业务等笼统困难的概念:以及关于仪式与风俗的起源,奇怪的自然物或史前的纪念物,人名地名底意义等概念。”简单地说,神话和传说对人类生存于其间的整个世界的描述是由对自然事件和对人性这两方面的探寻组成的。以致我们能够大胆地说,如果有关自然事件的神话与传说是未来的物理学的话,那么有关人性的神话与传说就是未来的社会心理学。我们为现代社会心理学找到了其最初的思想萌芽和具体形态,但我们不准备具体论迷包含在诸如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以及民间传说中的准社会心理学思想我们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历史背景的具体论述,从有确切的文学记载的距今2000余年的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开始。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闲暇时间的出现,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职业思想家,并且也因此出现了真正的社会心理学思想。①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93一94页:另可参见柳田国南:《传说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是什么?怎样理解融善与恶于一体的所谓“人性”?人和人类社 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自然,我们的祖先不会使用上述虽谈不 上深奥但明显属于现代的语言,可是他们的惊异与我们今天所提 出的问题是类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心理学家与他们 的祖先中的睿智者之间的重要区别,恐怕不是在所提问题的类型, 而是在探索该问题的答案时所用的方法。 人类祖先对类似于今天社会心理学家所提问题的最初答案, 保存在最早用口述形式以后也能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和传说之 中。按马林诺夫斯基以及柳田国南等人的观点,神话和传说乃是 文化的有机成份。“神话底用处乃在用一些具体易解的方法来解 说抽象的观念,或曰关于创世、死亡、人种底分别、动物底种 类、男女不同的业务等笼统困难的概念;以及关于仪式与风俗的 起源,奇怪的自然物或史前的纪念物,人名地名底意义等概念。” 简单地说,神话和传说对人类生存于其间的整个世界的描述是由 对自然事件和对人性这两方面的探寻组成的。以致我们能够大胆 地说,如果有关自然事件的神话与传说是未来的物理学的话,那 么有关人性的神话与传说就是未来的社会心理学。 我们为现代社会心理学找到了其最初的思想萌芽和具体形 态,但我们不准备具体论述包含在诸如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和 中国的《诗经》以及民间传说中的准社会心理学思想。我们对现代 社会心理学历史背景的具体论述,从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的距今 余年的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开始。这一时期,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和闲暇时间的出现,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职业 思想家,并且也因此出现了真正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第 页;另可参见柳田国南:《传说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年版 ①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年版, 第 2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页人性之善恶:东西方共同的社会心理学论题1976年,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P霍兰德曾在《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一书中提出,可将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大阶段。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它分别是以19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客观地描述人类主要是群体的社会行为:以及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将实验和间卷法等实证手段引入社会心理学研究为标志的:而前一个阶段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其母体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思辨哲学。第一个阶段和后两个阶段相比,时间跨度较长,而且由于在这一时期中“社会心理学思想同一般的心理学思想的见解紧密相连,因面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观点划分出来”②,但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说要在该时期中找出和现代社会心理学较为接近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古代希腊和中国先秦时代起社会哲学家们围绕“人性”所展开的争论算得上是“正宗”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换言之,有关人性之善恶的争论,是东西方早期共同的社会心理学论题。先谈以后成为包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整个现代科学之源头的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文明。我们不久就会看到,尽管在西方思想史上历代暂人曾就“人性”这一主题谈兴勃发、议论万于,但基①参见E.P,霍兰德:《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1976年英文版,第:32一34页。②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人性之善恶:东西方共同的 社会心理学论题 年,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 霍兰德曾在《社会心 史划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大阶段 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一书中提出,可将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 。后两 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它分别是以 世 纪 下 半 叶欧洲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客观地描述人类主要是群体的社 会行为,以及 世纪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思辨哲学。第一个阶段和后两个阶 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将实验和问卷法等 实证手段引入社会心理学研究为标志的;而前一个阶段则是现代 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其母体是从古代希腊开始一 直延续到 段相比,时间跨度较长,而且由于在这一时期中“社会心理学思 心理学观点划分出来” 想同一般的心理学思想的见解紧密相连,因而很难把‘纯’社会 ,但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 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果说要在该时期中找出和现代社会心理学较为接近的主题 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古代希腊和中国先秦时代起社会哲 学家们围绕“人性”所展开的争论算得上是“正宗”的社会心理 学研究。换言之,有关人性之善恶的争论,是东西方早期共同的 社会心理学论题。 先谈以后成为包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整个现代科学之源头的 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文明。我们不久就会看到,尽管在西方思想 史上历代哲人曾就“人性”这一主题谈兴勃发、议论万千,但基 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① 参 见 霍兰德:《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 年英文版,第 第 3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4页本的理论线索却只有两条,并且这两条线索又都源于古代希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谈及哲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时,也曾以赞叹的口吻写道:“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①)。第一条线索的代表人物是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一399年)和柏拉图(公元前427一347年)。在这一对师生看来,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作用,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苏格拉底说过,“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的么?”②从这一观点来看,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因素是人性的原因。为此,他提出“无人有意作恶”、“道德即知识”的看法。他欲图说明,从来没有人明知恶而去作恶的,一切罪恶都源于人的患味无知。因此,知识和理性是使人摆脱恶而追求道德生活的有力手段。苏格拉底的见解促成了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设想,而这是世所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蓝图③。柏拉图在设计他称之为“理想国”的社会时,像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突出地强调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作用,而威严、礼仪和勇敢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品质。尽管柏拉图在鼓吹贵族政体时所体现出的保守性受到了后人极为猛烈的批判,但他的人性能够塑造的理想主义观点在后来的社会哲学家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的学说中继承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构成了我们在本书第十章中将要述及的当代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的母题。第二条线索的代表人物是古代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322年),他的观点与柏拉图的性善论、环境说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12年版,第468页。②《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6页。③参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7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柏拉图在设计他 本的理论线索却只有两条,并且这两条线索又都源于古代希腊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谈及哲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时,也曾 以赞叹的口吻写道:“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 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①)。 年)和柏拉图(公元前 第一条线索的代表人物是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 年 ) 。 在 这 一 对 师 生 看来,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作用,但却可以受到环 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的么?” 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苏格拉底说过,“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 从这一观点来看,包括 教育在内的社会因素是人性的原因。为此,他提出“无人有意作 恶”、“道德即知识”的看法。他欲图说明,从来没有人明知恶 而去作恶的,一切罪恶都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因此,知识和理性 是使人摆脱恶而追求道德生活的有力手段。 苏格拉底的见解促成了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设想,而这 是世所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蓝图 称之为“理想国”的社会时,像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突出地强 调了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作用,而威严、礼仪和勇敢是教育所要培 养的主要品质。尽管柏拉图在鼓吹贵族政体时所体现出的保守性 受到了后人极为猛烈的批判,但他的人性能够塑造的理想主义观 点在后来的社会哲学家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的学说中继承下 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构成了我们在本书第十章中将要述及的当 代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登第二》等 一系列著作的母题。 年),他的观点与柏拉图的性善论、环境说 第二条线索的代表人物是古代希腊的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公元前 ③参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年 版 ,第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第 4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5页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决定的。因此,改变人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实际上,多才多艺的业里多德不仅在人性的讨论方面,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直接开辟了诸多研究领域:“现代社会心理学许多有关态度或劝说的研究是与亚里士多德直接联系着的,他将这些内容归入了修辞学”①:他在《诗学》中提出的“宣泄说”孕育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说”,并进而影响到当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闸阐释的人类行为的交换论观点也算得上是现代交换论的温筋:而我们不久也会看到,他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学说是如何由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单和霍布斯给予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的。几乎与古代希腊同一时期,基至略为更早一些,在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或日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们也曾围绕着“人性”的善恶问题展开过一场有声有色的大辩论。尽管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有许多不同,但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期都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时期,也是学术上的繁荣时期。正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的形势下,中国古代学者围绕着“人性”的善恶,发了东方最早的社会心理学见解。谈到这场大辩论,不能不提及由孔子(公元前551一479年)创立的儒家学派。不仅因为孔子是最早接触人性问题的学者,而且在这一问题上持截然对立观点的孟子(约公元前327一289年)和荀子(约公元前298一238年)也都是这一学派后继的代表人物。由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构成的两种对立见解,也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后来西方文明的影响一样,整个支配了?威廉-S·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年 ) 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 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决定的。因此,改变人 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实际上,多才多艺的亚里士多德不仅在人性的讨论方面,而 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直接开辟了诸多研究领域: “现代社会心理学许多有关态度或劝说的研究是与亚里士多德直 接联系着的,他将这些内容归入了修辞学” 出的“宣泄说”孕育了弗洛伊德的 ;他在《诗学》中提 “心理动力说”,并进而影响 到当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他在《尼各马可伦理 学》中阐释的人类行为的交换论观点也算得上是现代交换论的滥 觞;而我们不久也会看到,他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学说是如何由文 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给予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的。 几乎与古代希腊同一时期,甚至略为更早一些,在中国古代 的先秦时期或曰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们也曾围绕着“人性”的 善恶问题展开过一场有声有色的大辩论。尽管东方社会和西方社 会有许多不同,但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期都是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的繁荣时期,也是学术上的繁荣时期。正是在当时的 “百家争鸣”的形势下,中国古代学者围绕着“人性”的善恶, 抒发了东方最早的社会心理学见解。 谈到这场大辩论,不能不提及由孔子(公元前 年 ) 创立的儒家学派。不仅因为孔子是最早接触人性问题的学者,而 且在这一问题上持截然对立观点的孟子(约公元前 和荀子(约公元前 年)也都是这一学派后继的代表人 物。由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构成的两种对立见解,也像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后来西方文明的影响一样,整个支配了 年 版 ,第 页 威廉 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 5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6页兹后2000余年中中国学者对人性之善恶的基本看法。孔子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先哲,事实上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先哲。他早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了社会是人性的原因的观点,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①。由短短的八个字所表达的“性习论”,既看到了先天因素(性)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看到了后天因素(习)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考到现代社会心理学历经自年的发展所能得出的结论,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孔子(细节上当然要远为丰富),足以证明这位思想家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贡献。尽管最早论及人性的思想家是孔子,但就人性大发议论,并引起一场浩大辩论的则是孟子。他针对告子提出的“性无善无不善说”提出广“人性本善”的基本命题。孟子指出,不能像告子那样把人性理解为饮食男女等一类本能(所调“生之为性”),因为这类本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观念。因此,“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②换言之,人生而具有侧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善端”。如这四个善端“护而充之”,就会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因素,即使人为善:反之,则会使人不为善。如此来说,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他并未否认后天因素使人不为善的可能性。虽然孟子的“性善论”是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提出的,但与他真正对立的观点却是儿十年后由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在《性恶篇》中,荀子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③他想说明,人性是恶的,人们表现出来的善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①《论语·阳货》。②孟子·告子上》。③《萄子,性恶篇》。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兹后 余年中中国学者对人性之善恶的基本看法。 孔子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先哲,事实上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先 哲。他早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了社会是人性的原因的观点, 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由短短的八个字所表达的“性 习论”,既看到了先天因素(性)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 看到了后天因素(习)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考虑到现代社 会心理学历经百年的发展所能得出的结论,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孔 子(细节上当然要远为丰富),足以证明这位思想家在人类思想 史上的贡献。 尽管最早论及人性的思想家是孔子,但就人性大发议论,并 引起一场浩大辩论的则是孟子。他针对告子提出的“性无善无不 善说”,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基本命题。孟子指出,不能像 告子那样把人性 理解为饮食男女等一类本能 (所谓 “生之为 性”),因为这类本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 物,就在于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观念。因此,“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 换言之,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 “善端”。如这四个善端“护而充之”,就会发展为仁、义、 礼、智四种道德因素,即使人为善;反之,则会使人不为善。如 此来说,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他并未否认后天因素使人不 为善的可能性。 虽然孟子的“性善论”是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提出 的,但与他真正对立的观点却是几十年后由荀子提出的“性恶 论 ”。在 《 性 恶 篇 》 中,荀 子 写 道:“ 人 之 性 恶,其 善 者 伪 也 。”③ 他想说明,人性是恶的,人们表现出来的善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 ①《论语 阳货》。 《孟子 ③ 《 荀 子 告子上》。 性恶篇》。 第 6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7页活中习得的。所谓“虑积為、能习為而后成谓之伪。”①这样,人性虽然是恶的,但并非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伪”(即教化或习得)而子以改造的。圣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化性起伪而知礼义。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学者围绕人性之善恶而展开的热烈而影响后世的大辩论,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最早注意到人类的社会心理现象并给予研究的民族之一。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于思想领域的禁以及整个东方式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影响,不仅兹后2000年中学者们对人性及其他准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再未超出先秦时期的水平,而且也使中国整个丧失了孕育包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的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G。奥尔波特将现代社会心理学视为西方文明之产儿的全部理由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思考像中国度过先秦时期以后一样,西方思想经过以柏拉图和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时代以后,也开始陷入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尽管先是通过亚历山大帝国,后是通过罗马帝国,希腊文化被传播到地中海沿岸直达欧洲和不列颠,但在以第一位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354一430年)和最后一位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1225一1274年)为标志的整个中世纪的近千年中,能够传给后世的杰出思想是于分鲜见的。中世纪也因此被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称之为愚味和迷信的黑暗时代。13世纪从意大利首先开始而后向北蔓延的文艺复兴运动,被瑞士的雅各布·布各哈特解释成是对当代社会形成至关重要的一?《荷子·正名篇》。②参见G,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载林泽和阿让森主编《社会心理学手册》第1卷,1985年英文版,第2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文艺复兴 时期的思考 页 。 活中习得的。所谓“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这样, 人性虽然是恶的,但并非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伪” (即教化或习得)而予以改造的。圣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化性 起伪而知礼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学者围绕人性之善恶而展开的热烈而影 响后世的大辩论,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最早注意到人类的社会 心理现象并给予研究的民族之一。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 后,由于思想领域的禁锢以及整个东方式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影 响,不仅兹后 年中学者们对人性及其他准社会心理学问题的 研究再未超出先秦时期的水平,而且也使中国整个丧失了孕育包 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的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 奥尔波特将现代社会心理学视为西方文明之产儿的全部理由 。 奥古斯丁( 像中国度过先秦时期以后一样,西方思想经过以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时代以后,也开始陷入缓慢发展甚至停滞 的状态。尽管先是通过亚历山大帝国,后是通过罗马帝国,希腊 文化被传播到地中海沿岸直达欧洲和不列颠,但在以第一位基督 教哲学家圣 圣 托马斯 阿奎那( 千年中,能够传给后世的杰出思想是十分鲜见的。中世纪也因此 被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称之为愚昧和迷信的黑暗时代。 瑞士的雅各布 世纪从意大利首先开始而后向北蔓延的文艺复兴运动,被 布各哈特解释成是对当代社会形成至关重要的一 《荀子 正名篇》。 参见 理学手册》第 年英文版,第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载林泽和阿让森主编《社会心 卷, 年)和最后一位经院哲学家 年)为标志的整个中世纪的近 第 7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8页个特别有创造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首先是意大利人通过复兴古典时代的文化并结合于自已的创造性才能,为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代,曾被恩格斯称之为是一个需要巨人面又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闸释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的重新复兴的意义上说,意大利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一1527年)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位巨人。马基雅维里出生于作为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之地的佛罗伦萨,年轻时曾大量阅读西塞罗的著作,并熟习拉文和意大利古典文学与史学,以及古罗马政制和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曾度过10余年的政治生涯。他一生著述颇丰,而给他带来声誉也给他招来恶名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君主论》。《看君主论》中表述的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见解,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马克思就曾肯定地写道,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人在国家观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的”,他们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②正因为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同伦理学分家而获得独立的人,才赢得了近代资产阶级奠基人的称号。为马基雅维里招来恶名的是他在《君主论》中阐释的“政治权术主义”(又称“马基雅维里主义”)。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学说的影响,马基雅维里坚信,人是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随落倾向的。由此,他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①参见布各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68领。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度过 个特别有创造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首先是意大利人通过 复兴古典时代的文化并结合于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为整个欧洲现 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代,曾被恩格斯称之为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产生 了巨人的时代。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阐释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的重新复兴的意义上说,意大利人尼科洛 年)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位巨人。 马基雅维里出生于作为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之地的佛罗伦萨, 年轻时曾大量阅读西塞罗的著作,并熟习拉丁文和意大利古典文 学与史学,以及古罗马政制和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曾 余年的政治生涯。他一生著述颇丰,而给他带来声誉也给 他招来恶名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君主论》。 《君主论》中表述的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见解,使他获得了极高 的声誉。马克思就曾肯定地写道,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人在国家观 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 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的”,他们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 研究政治的主张.。”②正因为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 同伦理学分家而获得独立的人,才赢得了近代资产阶级奠基人的 称号。 为马基雅维里招来恶名的是他在《君主论》中阐释的“政治权 术主义”(又称“马基雅维里主义”)。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学说 的影响,马基雅维里坚信,人是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堕 落倾向的。由此,他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 的,“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第 页。 ①参见布各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 年版 第 8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9页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为此,用马基雅维里自已的话说,他放弃了1年的玩乐时间从事治国之术(即后人称的“霸术”)的研究,为统治者统治百姓出谋划策。如果不带偏见的话,可以说这是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最早的系统见解。通过马基雅维里而接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恶学说的,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1588一1679年)。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霍布斯在解释社会现象时也力求能够彻底排除神学的观点,从“自然和人”的观点说明问题。他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人的“自然本性”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社会生活。而“人性”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私自利,正是这自私自利的恶的人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全部冲突的基础。他写道:“在人的本性中,我们能找到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竞争,第二猜疑,第三荣誉。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安,荣誉使人求名。”③霍布斯的名言“人对人是狼”,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性恶论的基本观点。文艺复兴尤其是其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近代历史的序幕。马基雅维单和霍布斯看到了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逐渐显露出来的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却将此理解为一般的、普遍的人性,显然是错误的,但他们的理论以及对人性所作的思考,毕竞为人性的解放,为人性从神学的程楷下解脱出来起了积极的作用。近代的轨迹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继续经历着越来越广泛的变革。先①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5一86。②同上书,第x讯页。?霍布斯:《利维坦》,1928年英文版,第64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 的话说,他放弃了 “霸术”)的研究 文艺复兴运动后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托马斯 ① 页 为此,用马基雅维里自己 年的玩乐时间从事治国之术(即后人称的 ,为统治者统治百姓出谋划策。如果不带 偏见的话,可以说这是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最早的系统见 解。 通过马基雅维里而接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恶学说的,是欧洲 霍布斯( 题。 年)。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霍布斯在解释社会现象时也力 求能够彻底排除神学的观点,从“自然和人”的观点说明 霍布斯的名言“人对人是狼”,突出地 他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人的“自然本性”支配人的思 想和行为,决定社会生活。而“人性”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私自 利,正是这自私自利的恶的人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全部冲突的基础。 他写道:“在人的本性中,我们能找到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竞争,第二猜疑,第三荣誉。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 安,荣誉使人求名。” 反映了他的性恶论的基本观点。 文艺复兴尤其是其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近代历史 的序幕。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看到了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逐渐显 露出来的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却将此理解为一般的、普遍的人性, 显然是错误的,但他们的理论以及对人性所作的思考,毕竟为人 性的解放,为人性从神学的桎梏下解脱出来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 代 的 轨 迹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继续经历着越来越广泛的变革。先 马基雅维里: 年 版 ,第 页 同上书,第 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页 。 霍布斯:《利维坦》, 年英文版,第 第 9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10页是17世纪开始的以培根为标志的科学革命,“它扬弃了经院主义的哲学态度和炼金术的虚伪欺骗之道,以由实验支持的大众研究取代了精密数学的正规研究”。后是18世纪开始的欧洲启蒙运动,它使“科学和理性的原则被应用于人类事务中,包括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在这前后200除年被称为“近代”的历史轨迹中,英国人大卫·休谟(1711一1776年)曾就人性做过深入的研究。为了“对当时英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进步的和乐观的赞扬”?休谟自然会同其前辈同胞霍布斯一样,为当时资本主义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的唯利是图的本性进行辩护。他以和霍布斯十分相似的口吻写道:“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④,并认为对财富、权力和享乐的追求以及对贫贱的部视都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休谟1740年写成的名著《人性论》,在非现代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一部社会心理学著作。除了该书的第一卷“论知性”谈的是其人性论的哲学基础一一不可知论外,第二卷“论情感”和第三卷“道德学”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取向。比如,他将同情视为一种社会化的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人性也是所有人的人性。100多年以后,他的另一位同胞麦独孤在创设情绪的同情感应说时,就受到这种观点的明显影响。当英国人沿科学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轨道滑行时,法国启家主义者让·雅克。卢梭(1712一1778年)却在浪漫主义的感召下,阐述了他的完全不同于休谟的人性论。他也从反封建的立场出发,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用宗教及教会势力来麻醉人民的恶行。①黎黑: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页。②同上书,第11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页。?休:《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25页。?参见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98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在这前后 卫 休谟 当时英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 休谟自然会同其前辈同胞霍 尽致地体现出的唯利是图的 , 并 认 为 对 财 世纪开始的以培根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它扬弃了经院主义 的哲学态度和炼金术的虚伪欺骗之道,以由实验支持的大众研究 取代了精密数学的正规研究 。后是 世纪开始的欧洲启蒙运 动,它使“科学和理性的原则被应用于人类事务中,包括对人类 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余年被称为“近代”的历史轨迹中,英国人大 , 年)曾就人性做过深入的研究。为了“对 义社会作进步的和乐观的赞扬” 布斯一样,为当时资本主义已经淋漓 本性进行辩护。他以和霍布斯十分相 似的口吻写道:“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 休 富、权力和享乐的追求以及对贫贱的鄙视都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年写成的名著《人性论》,在非现代意义上可以被视 为一部社会心理学著作。除了该书的第一卷“论知性 谈的是其 人性论的哲学基础 。比如,他将同 不可知论外,第二卷“论情感”和第三卷 “道德学”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性。 情视为一种社会化的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人性也是所有人的人 多年以后,他的另一位同胞麦独孤在创设情绪的同情感 应说时,就受到这种观点的明显影响。 主义者让 年)却在浪漫主义的感召 当英国人沿科学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轨道滑行时,法国启蒙 雅克。卢梭( 下,阐述了他的完全不同于休谟的人性论。他也从反封建的立场 出发,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用宗教及教会势力来麻醉人民的恶行。 参见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 页。 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年 版 ,第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同上书,第 页。 ①黎黑:《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是 第 10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