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社会心理学》教材PDF电子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36
文件大小:7.3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社会心理学》教材PDF电子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城市规划专业系创教材城市社会心理学杨贵庆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国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国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墨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国城市社会心理学口城市设计概论口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城市社会心理学杨贵庆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城市社会心理学/杨贵庆编,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8ISBN 7-5608-2199-5I,城I.杨Ⅲ.城市社会心理学IV.C912.8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39184号城市社会心理学作者杨贵庆:责任编辑张颖责任校对余蓝装顿设计李志云出版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上海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2电话021-65985622)经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印刷江苏句容排印厂印刷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14.75字数377600版次2000年8月第1版2000年8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 7-5608-2199-5/TU·375定价22.00元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社发行部调换

目录(1)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城市社会心理学课程概要:第二节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综述·(6)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3)第一节社会角色理论(13)(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的学习和期待/社会角色的网络化与复杂性/社会角色的冲突与角色压力)第二节个性理论(16)(个性的结构/个性的属性/个性的作用)第三节社会认知理论(18)(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的特征/社会认知的范围/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第四节(23)行为理论(行为模型社会生活中个人行为的基本类型/城市居民行为/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社会环境与行为模式)第五节日时尚理论(34)-.(模仿/流行/符号消费作为大众生活的时尚/建筑风尚与社会文化心理)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拓展理论(39)第一节社会化理论(39)(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待点/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化的类别)第二节(43)社会态度理论+(定义/态度的特征/态度的形戒/偏见/社会态度的转变)第三节需求层次理论(49)++(需求层次论的基本内容/需求层次论对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带求层次论的特点)第四节人际交往理论(52)("社会生态链"的概念/大都市人际交往的特征/人际交往的障碍/时间消费结构与城市居民余生活/社会交往中的“竞争与互助”)第四章城市规划与社会心理学的交叉:环境心理(60)第一节环境的认知…(60)(环境与心理/环境的认知/认知环境与个人空间/对环境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城市压力情境(66)(噪音/拥挤/挫折/社会舆论)第三节城市空间情境(76)(空间的内涵与意义/空间情境的基本要索/城市空间效应的典型类别/城市空间情境的文化性/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情境)第五章城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点:社区(85)第一节社区的定义、类型与特征…(85)(社区的定义/社区的类型/社区的特征/社区研究)第二节中外社区发展理论模式概述..(89)(国外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社区规划研究(98)(社区的雏形:居住群落/"住屋平面"的概念及其演变/现代城市生活社会心理认知趋向/社区环境品质与居民定居意识/传统社区更新与重建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第六章城市化与社会空间结构(109)第一节城市化.·(109)(城市化的概念/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与特点/异地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对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119)(城市化与社会结构的重组/城市内部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三节城市社会空间分异·(125)(城市空间的社会鹰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第七章老龄化社会(130)第一节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及研究意义·(130)(老龄化社会/主要成因/研究的意义)第二节老龄化社会的社会问题·(13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老龄化社会的特征/成年子女对照顾老人的看法)第三节城市规划的政策应对.(135)(社会政策规划/城市规划的政策应对/社区规划对老龄化社会的适应)第四节案例研究(141)(案例研究概述/社区老年服务网络的建立/关于社会运行机制和标准的讨论)第八童社会运动中的妇女与儿童(144)第一节妇女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144)(研究概述及词义界定/历史的回顾/生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启示/当今迅速城市化进程中妇女的角色)第二节女性角色的社会化研究(148).(女性角色的社会化分析/女性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性)2

第三节儿童在邻里中的成长(149)第九章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154)第一节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154)(城市规划的系统性特征/规划编制的过程/规划方案的评价/影响规划方案实施的因素/参与决策权力:“联络性规划")第二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166)(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公众参与规划的历史发展/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法)第十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指标,(176)第一节社会指标·(176)(社会指标要点/关于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第二节城市社会生活质量评价·(183)(城市现代化的量化指标/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第三节1(186)世界城市社会指标比较·(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水平国际比较/1995年世界现代化水平的国际比较/世界大城市社会指标比较)(197)第十一章城市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节社会研究方法(19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城市规划领域社会研究的方法)第二节(202)社会研究的应用实例(居住建设的社会心现研究/大都市居住社区社会调查及分析一一以上海为例/旧城更新中传统住区的社会调查心态与价值取向)主要参考文献·(227)(229)后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社会心理学课程概要一、城市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综合的边缘学科城市对其居民有什么影响?城市足否会引起精神上的疾病及行为的异常?城市对人们看待和认定自已身份的方式有何影响?上述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其他问题,都是城市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依据。由于城市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是个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问题,所以,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是由城市、社区工作者和环境社会学家、环境心理学家、城市管理和规划专家以及人类学家等共同来进行研究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其广度及纵深日新月异,涵盖人类社会物质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市规划膨胀图”说明了学科外延的拓展状况,在原有的学科门类标注的基础上,可以再加上“城市社会心理学”名称。因此,可以说,城市社会心理学是门综合的边缘学科。城市社公心理学系统学入安款筑规环学图1.1华昌宜都市规划膨胀图图2一战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的内容图1二次大战前最早的规划内容图5.6、7-60年代开始至今发展的新内容图3、4一战后50-60年代初发展的内容(资料来源:黄承元,周报明,城市社会心理学,上海:同济人学出版社,1988)1

二、城市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1.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学研究高度技术化对现代社会的冲击,使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面临新的挑战,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并突出。如果把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只限于物质环境方面,而忽视物质环境形成和变化的社会和经济背景,要解决城市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表明,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物质三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现代城市科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众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的总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有机结合。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从建筑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规划人员主要来自建筑、工程和测量等专业,他们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规划的建筑和工程方面的因素。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越来越显得不合适了。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来自规划领域的传统专业以外的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加入了规划队伍,使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传统的规划师也开始重视物质规划的非物质背景的研究,社会和经济研究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领域。规划中的社会研究通过对与规划有关的社会变量(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从中获得可供规划决策的社会依据。2.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城市社会心理学中涉及到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基本内容,同时,这些基本内容义与城市科学相交叉,阐释城市社会问题及社会心理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从国内外许多社会心理学家的论述中得到店发:美国社会心理学权威G·奥尔波特(Allport,1968)认为,“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人格心理学的解释》);E·希尔加特(Hillgard,1976)等人合著的《心理学导论》中,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相互作用,即研究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互相影响的方式”;前苏联E·库兹明在其所著《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个入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日本中村阳告(1977)在所著《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社会中的个体行为”;我国社会心理学家昊江霖教授在1982年提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团体及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而这里所提到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团体及个人”建立的相互关系,正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其静态的物质表层下流动的人群动态的社会关系形成人们心理感受、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它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3.城市规划中关于“人一环境”的研究“人一环境”研究包括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耳作用的-一系列课题。其中的·些内2一

容涉及到环境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空间形式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也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Rapoport在他的《城市形式的人文方面》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一环境"关系的社会文化过滤层模式(图1.2)。他认为,在现实世界和感知世界之间存在着若于社会文化过滤层;人对环境的认识固然受到构成环境的物质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文化过滤层存在,这些物质因素不一定对各种社会文化群体实施同样的作用;对于人们认识环境而言,重要的不是实际上的存在,面是人们感知到的存在。他还认为,社会文化过滤层的模式既然适用于对环境的认识过程,同样也应该适用于对环境的创造过程(图1.3)。晚实世界社会文化过姚层悠知世界图1.2社会文化过滤层模式(对环境的认知过程)少最终选择(表现为建成环境)悠知此界中的选择(多种方案)社会文化过滤层现实世界中的选择图1.3社会文化过滤层模式(资料来源:阮仪一主综,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础理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城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框架以下图1.4是关于“城市社会心理学”学科构架的框图。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城市社会心理学其学科的基础主要是“城市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两大板块,而这两大板块又与更多的分支学科或平行学科相关联;同时,我们还可以理解到,相关学科的必要的知识面对有效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意义。—3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