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10 人际关系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4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10 人际关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章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习题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2.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3.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Attraction)4.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Conflict)5.人际合作(InterpersonalCooperation)二、填空题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可觉察到的的关系。2.美国心理学家奥特曼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通常需要经过、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3.人际吸引以为主导,是人际吸引的前提和基础。4.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人际相互作用的形式划分为与5.冲突具有双重性,可以分为冲突和冲突。三、选单题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B.平等原则A.相互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3.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谁提出的()。A.奥斯古德B.舒茨C.摩根D.费斯廷格4.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A.智慧B.热情D.幽默C.真诚

第十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 2.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3.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4. 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 5. 人际合作(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 二、填空题 1.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可觉察 到的 的关系。 2. 美 国 心理 学 家 奥特 曼 认为 , 良好 人 际关 系 的建 立 和 发展 通 常需 要 经 过 、 、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3. 人际吸引以 为主导, 是人际吸引的前提和基础。 4.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 人 际 相 互 作 用 的 形 式 划 分 为 与 。 5. 冲突具有双重性,可以分为 冲突和 冲突。 三、选单题 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倒 U 型曲线 D.U 型曲线 3.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谁提出的( )。 A.奥斯古德 B. 舒茨 C. 摩根 D.费斯廷格 4.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智慧 B.热情 C.真诚 D.幽默

5.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A.互补B.邻近C.熟悉D.竞争6.()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A.亲密行为B.好恶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自我暴露程度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那种人际交往原则()。A.平等原则B.互利原则C.兼容原则D.尊重原则8.人际吸引程度与人际关系之间()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以上都不是9.“犯错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最受人喜欢的是()的人。A.能力超群,但有小过失B.能力超群C.能力差D.能力差,又犯有小过失10.阿伦森和兰迪的"增一减"理论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对自己()的人。A:一贯喜欢自己B.一贯不喜欢自己C.喜欢程度逐渐增加D.逐渐减少喜欢程度四、多选题)种类型1.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把个人的心理冲突划分为(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B.回避一回避型冲突D.双重接近一回避冲突C.接近一回避型冲突)2.以下属于非言语沟通方式的有(A.身体姿势B.语音、语调C.空间距离D.动作、表情3.人际沟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A.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B.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C.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D.提高群体凝聚力

5.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 )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A.互补 B.邻近 C.熟悉 D.竞争 6.( )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A.亲密行为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自我暴露程度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那种人际交往原则( )。 A.平等原则 B.互利原则 C.兼容原则 D.尊重原则 8. 人际吸引程度与人际关系之间(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以上都不是 9. “犯错误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最受人喜欢的是 ( )的人。 A. 能力超群,但有小过失 B. 能力超群 C. 能力差 D. 能力差,又犯有小过失 10. 阿伦森和兰迪的"增-减"理论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对自己( ) 的人。 A.一贯喜欢自己 B. 一贯不喜欢自己 C. 喜欢程度逐渐增加 D. 逐渐减少喜欢程度 四、多选题 1.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把个人的心理冲突划分为( )种类型 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 B. 回避一回避型冲突 C. 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D. 双重接近一回避冲突 2. 以下属于非言语沟通方式的有( ) A.身体姿势 B. 语音、语调 C.空间距离 D. 动作、表情 3. 人际沟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几个方面。 A.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 B. 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C.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 D. 提高群体凝聚力

4.人际冲突的类型主要有()。A.个人内部的冲突B.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C.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D.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5.言语沟通的特点是:A:直接参与性B.双向流动性C.社会性D.普遍性)6.舒茨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A.包容的需求B.控制的需求D.尊重的需求C.感情的需求7.“近水楼台先得月“是指人际吸引中的()因素。A相似B.互补C.邻近D.熟悉8.人际沟通的主要类型有()A.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B.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C.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9.美国心理学家奥特曼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通常需要经过()阶段。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情感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10.互补对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A.社会角色的互补B.人格特征的互补C.情感的互补D.需要的互补五、问答题1.人际关系的类型有哪些?2.简述人际沟通的类型。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心理冲突的类型。5.请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理论来论述如何让人们能更轻易地喜欢你。6.Hill(1976)对约会的情侣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情侣在年龄、智力、宗教

4. 人际冲突的类型主要有( )。 A.个人内部的冲突 B.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 C.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D. 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5.言语沟通的特点是: A.直接参与性 B. 双向流动性 C.社会性 D. 普遍性 6. 舒茨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 ) A. 包容的需求 B. 控制的需求 C. 感情的需求 D. 尊重的需求 7.“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因素。 A 相似 B.互补 C. 邻近 D. 熟悉 8. 人际沟通的主要类型有( ) A.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B.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C.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C. 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 9. 美国心理学家奥特曼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通常需要经过( ) 阶段。 A.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情感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10.互补对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 )。 A.社会角色的互补 B. 人格特征的互补 C.情感的互补 D. 需要的互补 五、问答题 1. 人际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2. 简述人际沟通的类型。 3.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4. 简述心理冲突的类型。 5. 请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理论来论述如何让人们能更轻易地喜欢你。 6.Hill(1976)对约会的情侣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情侣在年龄、智力、宗教

外部吸引力,甚至身高上都很相似,在研究中还发现那些背景最相似的情侣,一年后分手的可能性小,试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解释。六、论述题1.试述人际关系的特征。2.试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外部吸引力,甚至身高上都很相似,在研究中还发现那些背景最相似的情侣,一 年后分手的可能性小,试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解释。 六、论述题 1.试述人际关系的特征。 2.试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第十章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可觉察到的心理上的关系,如亲子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等。2.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信息交流过程。3.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Attraction)人际吸引是指人际关系中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现象。4.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Conflict)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Confli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或群体之间存在的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紧张状态。5.人际合作(InterpersonalCooperation)人际合作(InterpersonalCooperation)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通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协同活动而使共同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意向和行为。二、填空题1.心理上;2.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3.情感;肯定性评价;4.冲突;合作;5.建设性;破坏性;三、单选题1.C2.C3.B4.C5.A6.D7.D 8.A9.A10.C四、多选题1.ABCD26.ABC2.ABCD3.ABCD4.ABC55.ABCD7.CD8.ABCD9.ABCD10.ABD

第十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 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 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可觉察到的心理上的关系,如亲子关系、同事关 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等。 2.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信息交流过程。 3.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人际吸引是指人际关系中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现象。 4. 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 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 间或群体之间存在的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紧张状态。 5. 人际合作(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 人际合作(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通过自觉或者不自觉 地协同活动而使共同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意向和行为。 二、填空题 1.心理上; 2.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 3. 情感;肯定性评价; 4. 冲突; 合作; 5. 建设性;破坏性; 三、单选题 1.C 2.C 3.B 4.C 5.A 6.D 7.D 8.A 9.A 10.C 四、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CD 6.ABC 7.CD 8.ABCD 9.ABCD 10.ABD

五、问答题1.人际关系的类型有哪些?答: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一竞争型、主从一合作型、竞争一合作型、主从一合作一竞争型、无规则型2.简述人际沟通的类型。答:(1)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2)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3)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5)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1)仪表;(2)时空距离;(3)相似与互补;(4)个性品质;(5)能力。4.简述心理冲突的类型。答:心理冲突的类型有:(1)接近一接近型冲突;(2)回避一回避型冲突:(3)接近一回避型冲突;(4)双重接近一回避冲突。5.请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理论来论述如何让人们能更轻易地喜欢你。答:(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可觉察到的心理上的关系。(2)增加人际吸引的因素,可增进人际关系,如注意个人仪表;拉近与他人的时空距离;增进与他人的相似性或互补性;增强自身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等。6.用社会心理学原理解释Hill(1976)对约会情侣的研究发现。答:该现象可以用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来加以解释。Festinger认为,选择那些在某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交往能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以确认。与我们相似的人一般同意我们的主张,对我们的观点加以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因此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更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六、论述题1.试述人际关系的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

五、问答题 1.人际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答: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 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 2.简述人际沟通的类型。 答:(1)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2)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3)正式沟通 和非正式沟通;(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5)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1)仪表;(2)时空距离;(3)相似与互补; (4)个性品质;(5)能力。 4.简述心理冲突的类型。 答:心理冲突的类型有:(1)接近一接近型冲突;(2)回避一回避型冲突; (3)接近一回避型冲突;(4)双重接近一回避冲突。 5.请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的理论来论述如何让人们能更轻易地喜欢你。 答:(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可觉察到的心理上的关系。 (2)增加人际吸引的因素,可增进人际关系,如注意个人仪表;拉近与他 人的时空距离;增进与他人的相似性或互补性;增强自身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能力 等。 6. 用社会心理学原理解释 Hill(1976)对约会情侣的研究发现。 答:该现象可以用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来加以解释。Festinger 认为,选择 那些在某方面与我们相似的人交往能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以确认。与我们相似的 人一般同意我们的主张,对我们的观点加以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因此人们在选 择交往对象时更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 六、论述题 1.试述人际关系的特征。 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在相互 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 关系等。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和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关系一起构成了社会关系的三个层次,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通过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它主要涉及与认识活动有关的心理过程,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引起的,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情感成分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它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人际关系的实质就在于情感的相互卷入、相互联系、相互拥有,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决定了情感上的距离。情感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促使彼此心理相容的亲密情感和促使人们疏远、排斥的分离性情感;行为成分是指一个人表现其个性的所有外显行为的总和,它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谈举止、角色定位、仪表风度等。这些行为越相似,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没有人际交往,也就谈不上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建立以后,还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加以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现实客观的生活活动是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的。2.试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答:心理学家舒茨(WC.Schultz,1958)从人际需要的角度研究了人际关系的类型并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也称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舒茨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因此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在人们的交往中每个人对别人的需求方式不同,也就是每个人对他人的基本反应倾向有所不同,这种基本的人际反应倾向叫做人际反应特质。舒茨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三类。第一类:包容的需求。表现出愿意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建立维持和谐的关系,出于这种动机产生的行为是沟通、融合、参与、随同等。于此动机相反而产生的人际反应特质是排斥、对立、疏蔬远、退缩等。第二类:控制的需求。表现在权力与权威上建立与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

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和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关系一起构成了社会关系的三个层次,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通过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 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 认知成分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它主要涉及与认识活动有关的心 理过程,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 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引起的,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得越多, 了解得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情感成分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 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它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人际关系的实质就在于情感的 相互卷入、相互联系、相互拥有,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决定了情感上的距离。情 感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促使彼此心理相容的亲密情感和促使人们疏远、排斥的 分离性情感;行为成分是指一个人表现其个性的所有外显行为的总和,它是双方 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谈举止、角色定位、仪表风度等。这些行为越 相似,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次,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人际 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没有人际交往,也就谈不上人际 关系。人际关系建立以后,还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加以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是 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现实客观的生活活动是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的。 2.试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答:心理学家舒茨(WC.Schultz,1958)从人际需要的角度研究了人际关系的 类型并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也称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 舒茨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因此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在人们的交往中每 个人对别人的需求方式不同,也就是每个人对他人的基本反应倾向有所不同,这 种基本的人际反应倾向叫做人际反应特质。 舒茨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包容的需求。表现出愿意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建立维持和谐的关系, 出于这种动机产生的行为是沟通、融合、参与、随同等。于此动机相反而产生的 人际反应特质是排斥、对立、疏远、退缩等。 第二类:控制的需求。表现在权力与权威上建立与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

行为特征表现为使用权力、权威、威信去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等。与此动机相反而产生人际反应特质则是服从权威、追随他人、模仿他人、受人支配等。第三类:感情的需求。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关系,其行为特征是同情、热情、喜爱、亲密等。与此动机相反的人际反应特质是冷淡、疏远、厌恶、憎恨等

行为特征表现为使用权力、权威、威信去影响、支配、控制、领导他人等。与此 动机相反而产生人际反应特质则是服从权威、追随他人、模仿他人、受人支配等。 第三类:感情的需求。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关系,其行为 特征是同情、热情、喜爱、亲密等。与此动机相反的人际反应特质是冷淡、疏远、 厌恶、憎恨等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