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2
文件大小:22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心理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心理学系牛春娟教师姓名:讲师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心理学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心理学院 教研室 : 心理学系 教 师 姓 名 : 牛春娟 专业技术职称 : 讲师 课 程 名 称 : 社会心理学 授 课 学 期 :2013~ 2014 学年 秋季学期

教案首页社会心理学中文课程名称英文Socialpsychology授课对象2012级应用心理专业本科层次课时4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4教室第二教学周周二、四第1-2、7-8大节第五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第一节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授课章节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第三节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教学目标:掌握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效应,熟悉印象管理的内容,了解有关印象形成的模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提前预习本章内容。与要求教学重点: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效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印象管理的内容与难点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自主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电化教学为主与手段教材与教材:社会心理学苑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教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图式(schema)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社专业词汇会刻板效应(stereotype)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社会心理学 英 文 Social psychology 授课对象 20 12 级 应用心理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4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二 教学周周 二、 四 第 1-2、7-8 大节 上课教室 东二 4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 第三节 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效应,熟悉印象管理的内容,了解有关印象形成的模型 教学要求:提前预习本章内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知觉的概念及其效应 教学难点:印象管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自主式、讨论式 教学手段以电化教学为主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社会心理学 苑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3 月第 2 版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专业词汇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图式(schema)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社 会刻板效应(stereotype)自我表现(self presentation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40分钟引言部分:提问上节课内容,强调本次课的重点、难点、课程导入基本部分:140分钟第五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第一节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40分钟)《20分钟)一、社会知觉的概念《10分钟)二、印象形成三、他人知觉《10分钟)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50分钟)教学内容《10分钟)一、社会知觉的特点与二、社会知觉的效应《40分钟)时间分配第三节(50分钟)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10分钟)一、印象管理的理论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20分钟)《15分钟)三、印象管理的策略《5分钟)四、印象管理的辨别20分钟结束部分:本章小结布置作业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注解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提问上节课内容,强调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课程导入 40 分钟 基本部分: 140 分钟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40 分钟)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20 分钟〉 二、印象形成 〈10 分钟〉 三、他人知觉 〈10 分钟〉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 (50 分钟) 一、社会知觉的特点 〈10 分钟〉 二、社会知觉的效应 〈40 分钟〉 第三节 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 (50 分钟) 一、印象管理的理论 〈10 分钟〉 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20 分钟〉 三、印象管理的策略 〈15 分钟〉 四、印象管理的辨别 〈5 分钟〉 结束部分:本章小结 布置作业 20 分钟

第一部分导入部分提问法40回顾所学本章按两次课,四个学·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内容讨论法时的时间进行讲授。本导入新课讲授法教案是按照总学时来-72·反馈作业情况写的。提高学生兴趣和强·导入本次课所学内容140调本章重强调本章重点、难点点、难点第二部分正文部分普通心理学中涉及到知识点的的内容第一节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回顾一、知觉的概念(一)知觉(perception)的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二)分类讲授法.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种种现象的信息,对它们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object 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重点perception)·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对其形成的知觉叫做人知觉(personperception)或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第一节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一)社会知觉的概念(重点)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

第一部分 导入部分 •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 •反馈作业情况 •导入本次课所学内容 •强调本章重点、难点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一、知觉的概念 (一)知觉(perception)的概念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 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二)分类 •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种 种现象的信息,对它们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 ( object perception )或一般知觉( general perception) •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对其 形成的知觉叫做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或社 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二、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重点)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 回顾所学 内容 导入新课 提高学生 兴趣和强 调本章重 点、难点 知识点的 回顾 重点 提问法 讨论法 讲授法 讲授法 40 140 本章按两次课,四个学 时的时间进行讲授。本 教案是按照总学时来 写的。 普通心理学中涉及到 的内容

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意向是一种活动动机,是没有意识到的需要)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人们对人的感知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表映象上,而且要进一步推知他的兴趣、信念、动机等,因此这个过程已不限于知觉的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推理、判断等整个认知过程所以社会知觉也被称为社会认知。添加内容参考侯玉波二、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的社会心理学版本(二)社会知觉的研究联系实际生活近年来,现代认知心理学介入社会心理学,出现了社会认知这个词,社会认知的含义与社会知觉相当,但侧重从认知结构的角度探讨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认知中的图式社会认知中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内隐社会认知图式(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一种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是组织信息的方式,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人们通过图式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图式既可以是某些特别的人,某种社会角色,对某种群体的刻板印象,也可以是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认识

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意向是一种 活动动机,是没有意识到的需要 )做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 人们对人的感知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表映象上,而且要 进一步推知他的兴趣、信念、动机等,因此这个过程已 不限于知觉的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推理、判断等整个 认知过程, 所以社会知觉也被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二)社会知觉的研究 近年来,现代认知心理学介入社会心理学,出现了社会 认知这个词,社会认知的含义与社会知觉相当,但侧重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探讨社会知觉的过程。 社会认知中的图式 社会认知中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 内隐社会认知 图式(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 一种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是组织 信息的方式,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人们通 过图式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图式既可以是某些特别的人,某种社会角色,对某种 群体的刻板印象,也可以是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以及 对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认识。 联系实际 生活 添加内容,参考侯玉波 的社会心理学版本

一股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社会事件图式。(三)社会知觉对健康的影响1、社会知觉与寂寞·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如果人们只注意生活中的消极方面,那么他就可能体验到更大的寂寞。安德森等人(Anderson1994)就指出,与那些抑郁的人一样,长期寂寞的人也经常陷入贬低自己的消极作用圈,他们经常用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压抑,经常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把事物看成是自己无法控制等等。同时,琼斯等人(1981)还发现,寂寞感较强的人常经典实验课堂上现场模仿试验常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他人,比如他们会把自己的室友看成是难以共处的。2、社会知觉与焦虑焦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当你去一个社会心理公司接受面试、见一位重要的人物、或者是别人在评学经典实价你的时候,人们都可能会感受到焦虑。验·心理学家布茹姆等人(Broome&Wegner1994)就研究了我们所感受到焦虑的情境,发现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津巴度(PhilipZimbardo1981)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般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 社会事件图式。 (三)社会知觉对健康的影响 1、社会知觉与寂寞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如果人们只注意生活中的消极方 面,那么他就可能体验到更大的寂寞。 •安德森等人(Anderson 1994)就指出,与那些抑郁 的人一样,长期寂寞的人也经常陷入贬低自己的消极 作用圈,他们经常用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压抑,经 常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把事物看成是自己 无法控制等等。 同时,琼斯等人(1981)还发现,寂寞感较强的人常 常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他人,比如他们会把自己的室友 看成是难以共处的。 2、社会知觉与焦虑 •焦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当你去一个 公司接受面试、见一位重要的人物、或者是别人在评 价你的时候,人们都可能会感受到焦虑。 •心理学家布茹姆等人(Broome & Wegner 1994)就研究了我们所感受到焦虑的情境,发现人们 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津巴度 (Philip Zimbardo 1981)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 点。 社会心理 学经典实 验 经典实验 课堂上现场模仿试验

在这项研究中,津巴度让害羞和不害羞的两组女大学生在实验室中与一个英俊的男士谈话。谈话开始前先把这些女学生集中在一间小屋子里,给她们呈现很大的噪声。之后告诉其中一部分害羞的女生噪音会造成她们心跳加快,并说这是焦虑的症状。结果发现,这部分女生由于把自己在与男士交谈时的心跳加快归于噪音,而不是自己害羞或者缺乏社会技能,所以她们不再叫焦虑,谈话也很流畅。3、社会知觉与生理疾病在健康心理学家看来,我们对自己情绪与紧张的认知与疾病产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学家在研究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的时候指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之一比如赛利格曼(Seligman1987)皮特森(Peterson1988)就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他们研究了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纪录和这些人在1980年的健康状况,发现那些乐观的人在身体状况方面远远好于那些悲观的人。三、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一)对他人印象的形成·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质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在这项研究中,津巴度让害羞和不害羞的两组女大学 生在实验室中与一个英俊的男士谈话。谈话开始前先 把这些女学生集中在一间小屋子里,给她们呈现很大 的噪声。之后告诉其中一部分害羞的女生噪音会造成 她们心跳加快,并说这是焦虑的症状。结果发现,这 部分女生由于把自己在与男士交谈时的心跳加快归于 噪音,而不是自己害羞或者缺乏社会技能,所以她们 不再叫焦虑,谈话也很流畅。 3、社会知觉与生理疾病 在健康心理学家看来,我们对自己情绪与紧张的认知 与疾病产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学家在研究社会认 知对健康的影响的时候指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面 对疾病时的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之 一。 比如赛利格曼(Seligman 1987)、皮特森(Peterson 1988)就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他们研究了哈佛大学 1946年的一次面谈纪录和这些人在1980年的健康状 况,发现那些乐观的人在身体状况方面远远好于那些 悲观的人。 三、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 (一) 对他人印象的形成 •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质进行概括、综合,形成 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Asch(阿希)实验是印象形成的经典研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E.Asch)在一项经典性的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实验研究中(1946年),他给一组被试人员一张描写法学习讲授法人性特征的形容词表,表上面列有7种品质“聪明-讨论法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给另一组被有关效应的实验室社试人员的形容词表中,同样列出7种品质,除把“热会心理学经典实验,强学习重点调学生掌握情”换成“冷淡”外,其余两表均相同。然后主试者要求两组被试人员根据表上的形容词来描写人物形象,结果两组被试所形成的印象完全不同,前者所描述的是一个热情、易于交往的热型人后者则被描述为一个冷漠、自私的冷型人(一)对他人印象的形成·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1.第一印象一特点一错误的原因?2.整体印象平均模型(theaveragingmodel)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累加模型(theadditivemodel)》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

Asch(阿希)实验是印象形成的经典研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E.Asch)在一项经典性的 实验研究中(1946 年),他给一组被试人员一张描写 人性特征的形容词表,表上面列有 7 种品质“聪明- 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给另一组被 试人员的形容词表中,同样列出 7 种品质,除把“热 情”换成“冷淡”外,其余两表均相同。 然后主试者要求两组被试人员根据表上的形容词来描 写人物形象,结果两组被试所形成的印象完全不同, 前者所描述的是一个热情、易于交往的热型人, 后者则被描述为一个冷漠、自私的冷型人 (一) 对他人印象的形成 •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 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1.第一印象 –特点 –错误的原因 •2.整体印象 –平均模型(the averaging model)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 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累加模型(the additive model) »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 学习重点 讲授法 讨论法 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 法学习 有关效应的实验室社 会心理学经典实验,强 调学生掌握

以平均。-加权平均模型(theweightedaveragemodel)》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于较大的权重,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二)对他人印象的形成·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一仪表的知觉一表情的知觉一眼神·对他人性格特征的知觉一古人对人心和人性的探索(三)信息的整合·赋予意义·赋予一致性·信息整合过程?运用图式(四)情感对他人知觉的影响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特点和效应一、社会知觉的特点(一)知觉的选择性·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两种因素-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以平均。 –加权平均模型(the weighted average model) »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 于较大的权重,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 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二) 对他人印象的形成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仪表的知觉 –表情的知觉 –眼神 •对他人性格特征的知觉 –古人对人心和人性的探索 (三)信息的整合 •赋予意义 •赋予一致性 •信息整合过程 •运用图式 (四)情感对他人知觉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和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特点 (一)知觉的选择性 •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两种因素 –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二)认知反应的显著性与个体理解的刺激物的意义密切相关。(三)认知的完型特性倾向于把有关认知课题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形象。(四)认知的偏差性“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认知对象填补细节,使得知觉过程中出现偏差。二、社会知觉的(偏差)效应一、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与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心理学中,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中由第一印象获得的最初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为最初印象。与首因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称为近因效应或称为最近效应。(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股不如直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个体的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

–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二)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与个体理解的刺激物的意义密切相关。 (三)认知的完型特性 倾向于把有关认知课题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 化,形成完整形象。 (四)认知的偏差性 ▪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认知对象填补细节,使得知觉过程 中出现偏差。 二、社会知觉的(偏差)效应 一、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与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心理学中,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中由第一印 象获得的最初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 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为最初印象。 ▪与首因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 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称为近因效应或称为 最近效应。 (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 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 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 个体的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