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官学的继承和发展二、三、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二、官学的继承和发展 三、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隋朝如秦,在治国方策上颇有建树,在教育方面建立国子监和实行科举制。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精神是重振儒术兼用佛、道。或者说是三教并用,世俗社会政治领域则以儒为主
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隋朝如秦,在治国方策上颇有建树,在 教育方面建立国子监和实行科举制。 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精神是重振儒术, 兼用佛、道。或者说是三教并用,世俗 社会政治领域则以儒为主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二)兼重佛老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 (二)兼重佛老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隋文帝广泛征集儒家经典,并礼聘天下儒士集于京都,令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还亲自至国子监参加典礼炀帝时将经典文献加以整理、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目,分统于经、史、子、集四类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正统方法。唐高祖李渊“颇好儒臣”。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崇儒,召集房玄龄、魏征等十八名儒为学士(628年)下令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 隋文帝 广泛征集儒家经典,并礼聘天下儒 士集于京都,令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还亲 自至国子监参加典礼。 炀帝时将经典文献加以整理、分类,分为甲、 乙、丙、丁四目,分统于经、史、子、集四类, 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正统方法。 唐高祖李渊 “颇好儒臣”。唐太宗李世民更 是崇儒,召集房玄龄、魏征等十八名儒为学士。 (628年)下令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

640年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颁行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经学权威著述,成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每年的明经科考试也以此为标准。太宗曾自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640年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 经正义》颁行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 由官方颁布的经学权威著述,成为全国 官学的统一教材,每年的明经科考试也 以此为标准。 太宗曾自称“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 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 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总结:1、隋朝: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2、唐朝: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1)将孔子偶像化(2)重用儒家人才。(3)统一儒家学说(4)根据儒家思想确立治国方针
总结: 1、隋朝: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 2、唐朝: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1)将孔子偶像化。 (2)重用儒家人才。 (3)统一儒家学说。 (4)根据儒家思想确立治国方针

兼用佛道(二)隋唐崇尚儒术,但在重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主张与世无争,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二)兼用佛道 ◼ 隋唐崇尚儒术,但在重儒的同时,还提 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 都主张与世无争,积德行善,有利于统 治秩序的稳定

1、佛教的影响(1)成为对民众进行精神统治的手段,并破坏生产,威胁国家财政(2)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3)为后世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2、道教的影响:增加了士人的学习和考试内容。返回
1、佛教的影响 (1)成为对民众进行精神统治的手段,并 破坏生产,威胁国家财政。 (2)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为后世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 2、道教的影响:增加了士人的学习和考试 内容。 ◼ 返回

,二、官学的继承和发展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一)(二)隋朝的官学(三)唐代的官学
二、官学的继承和发展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二)隋朝的官学 (三)唐代的官学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1、设国子学:目的是“殊其士庶,异其贵贱”。2、设分科大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影响。3、设律博士。开后世律学之先河。4、四门小学。5、北魏正式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1、设国子学:目的是 “殊其士庶,异其 贵贱” 。 2、设分科大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 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 很有影响。 3、设律博士。开后世律学之先河。 4、四门小学。 5、北魏正式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宋的教育及朱熹的教育思想.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明到清初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1840-1911).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石河子大学:裴长安).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秦汉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文献资料:《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PDF电子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刘新科).pdf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记(选自《礼记》).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民国教育史》书籍PDF电子版(人民出版社:冯开文).pdf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商鞅、李斯、董仲舒.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成也商鞅败也商鞅.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外教育史笔记(共六章).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教育学百年.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各章习题集(无答案).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结构图、各章教案讲义).pdf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讲义,共十章).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裴长安).doc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pdf
- 《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教学组织形.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ppt
-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前21-前476年).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