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教育史》文献资料:《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PDF电子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刘新科)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604
文件大小:6.8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史》文献资料:《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PDF电子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刘新科)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刘新科等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 刘新科等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序读完《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心里格外高兴。这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长期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的儿代学者、老师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精神,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努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部分成果。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又在师范大学先后作了多年的领导工作。今虽年逾九十有二,离休数年,但对教育史专业仍很有感情,既有过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恢复这个专业的兴奋感,又有过在十年“文革”中批判、撤消这个专业的辛酸史。现在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看到这个专业的兴旺、发展,人才辈出,成果累累,非常高兴。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在于传授教育科学和发展教育科学。传授教育科学体现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学法、教育教学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上,从而使师范生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发展教育科学就要求师范院校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研究成果应能指导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师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在这当中,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总结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研究各个时代的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成就,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借鉴和思想源泉。1

序 读完《中外教育史 研究论文集》, 心 里格外高兴。这 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长期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的几代学 者、老师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精 神 ,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 , 努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部分成 果。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 , 又在师范大学 先后作了多 年 的领导工作。今虽年逾九十有二 , 离休数年 , 但对教育史 专业仍很有感情 , 既有过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恢 复这个专业的兴奋感 , 又有过在十年“文革”中批判、撤消 这个专业的辛酸史。现在经 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 , 看 到 这个专业的兴旺、发展 , 人才辈出 ,成果累累 , 非常高兴。 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在于传授教育科学和发展教育科 学。传授教育科学体现在教 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 学 法、教育教学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上 , 从而使师 范生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发展教育科学就要求师范院 校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 其研究成果应能指导 教育实践 ,为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师教育提供理论依 据。在这当中 , 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尤其 具有十分重 要 的意义。因为 , 总结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 , 研究 各个时代的教育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成就 , 对于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 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借鉴和思想 源泉。 1

这里,我想介绍一点我省、我校的教育史的研究情况。陕西省教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史研究方面,近些年来虽然对中外教育史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重视了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对近、现代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还要向先进单位学习,把教育史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关于研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历史和经验,我们陕西师大更是责无旁贷的,应该承担这项重要任务。这项研究工作,我们于1958年时就开始了,1959年在陕西省科学分院领导下成立教育研究所,该所下设置了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院校合作,配备科研人员,集中进行工作。经过几年时间,比较全面、系统地整理出了资料,并且分门别类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当时教育战线上发生的某些过火的要求使这一蓬勃进行的研究工作受到不该有的干扰和损失。尤其是“文革的十年浩劫,这一研究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遭到严重摧折而中断,一部分资料也因之丢失、散落。粉碎“四人帮”之后,随之又恢复了这项研究工作。为此,首先抓紧整理和选编搁置了十年的资料,实际是“抢救”这批资料。当时,得到董纯才老先生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使我们就原保存的资料而选编的近300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12本)于1980一1981年逐册印出。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教育史专业遂成为我校最早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成为西北地区2

这里 , 我 想介 绍一 点我 省、我 校的 教育史 的研 究 情 况。陕西省教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史研究方面 , 近些年来虽然对中外教育史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 取 得了可喜的进展 , 特别重视了对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的研究 , 尤其 是对近、现代中 外教育 家的教 育思 想的 研 究 ,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学术成果 , 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 端。我们还要向先进单位学 习 , 把教育史 研究工作进 一 步开展起来。关于研究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历史 和经验 , 我们陕西师大更是责无旁贷的 , 应该承担这项重要任务。 这项研究工作 , 我们于 1958 年时就开始了 , 1959 年在陕 西省科学分院领导下成立教育研究所 , 该所下设置了陕 甘宁边区教育研究室 , 院校合作 , 配备科研人员 , 集中 进 行工作。经 过几年 时间 , 比 较全 面、系 统地 整 理出 了 资 料 , 并且分门别类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 取得初步成果。但 由于当时教育战线上发生的某些过火的要求使这一蓬勃 进行的研究工作受到不该有的干扰和损失。尤其是“文 革”的十年浩劫 , 这一研究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 , 遭 到严重摧折而中断 , 一部分资料也因之丢失、散落。粉碎 “四人帮”之后 , 随之又恢复了这项研究工作。为此 , 首先 抓紧整理和选编搁置了 十年的资料 , 实际是“抢救”这 批 资料。当时 , 得到董纯才老先生和中央教 育科学研究 所 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 使我们就原保存的资料而选编的近 300 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 12 本) 于 1980—1981 年逐册印出。1981 年 ,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 教育史专业 遂成为我校最早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 成为西北地区 2

历史最长且是教育部在本地区唯一一个以培养教育史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和科研机构。随后,我们又进一步开展了各项教育史专题研究,于1994年由刘宪曾老先生、刘端鸽老先生主编,撰成了一本45万字《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同时,教育史专业的诸位先生和学生们又在中国教育史研究、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与妇女教育史专题研究、教育史学史研究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教育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和西部独特风格:也培养了一批在教育史研究方面薪露头角、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使这项重要事业后继有人,生机勃勃,这是令人备感欣慰的事。这本论文集正是我校几十年来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反映,也是教育科学学院人才与成果的一个具体表现。论文集中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也颇有深度和广度,具有创新见解,研究的范围也涉及或联系了我国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许多重要方面,起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促进改革的作用。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也应是我校教育史学科研究和建设的新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要发展教育,就必须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包括教育史研究走在前面。目前我们的教育3

历史最长且是教育部在本地区唯一一个以培养教育史专 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 学和科研机构。随后 , 我们又 进 一步开展了各项教育史专题研究 , 于 1994 年由刘宪曾老 先生、刘端鹐老先生主编 , 撰成了一本 45 万字《陕甘宁边 区教育史》。同时 , 教育史专业的诸位先生和学生们又在 中国教育 史研究、外 国教育 史研究、中外教 育史 比较 研 究、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与妇女教育史专题研究、教育史学 史研究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 形成了教 育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和西部独特风格 ; 也培养了一批在 教育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 使这项重要事业后继有人 , 生机勃勃 , 这是令人备感欣慰 的事。 这本论文集正是我校几十年来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 展的反映 , 也是教育科学学院人才与成果的一个具体表 现。论文集中许多文章都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 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内容也颇有深度和广度 , 具有创新见 解 , 研究的范围也涉及或联系了我国当前教育理论与实 践的许多重要方面 , 起到了“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和推陈 出新 , 促进改革的作用。 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也应是我校教育史学科研究和建 设的新起点。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 , 历次党的全 国 代表大会都提出 ,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 是实现我 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要发 展教育 , 就必 须使教育科 学 研究工作 , 包括教育史研究走在前面。目 前我们的教 育 3

研究与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教育事业要大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开拓研究的新领域。同时,教育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的研究既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深入到教育实践的“广阔天地”之中,选择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自觉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在此,我谨对《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衰心希望我校教育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绩。李佛2004年9月9日重阳节4

研究与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教育事业要大发展的 现实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必须立足国情 , 面向世界 , 随 着形势的发展 , 不断开拓研究的新领域。同时 , 教育科学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 教育的研究既要有深厚扎 实的理论基础 , 又要深入到教育实践的“广阔天地”之中 , 选择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 自觉地为教育事 业的发展服务。 在此 ,我谨对《中外教育史研究论文集》的出版表 示 热烈的祝贺 , 并衷心希望我校教育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 研究更上一层楼 , 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4 年 9 月 9 日重阳节 4

目录中国教育史研究试评儒家“德治论”“人性论”和“中庸论”吴元训(3)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黎顺清(13)试论孔子思想及道德论的阶级属性郭祖仪 (36).栗洪武(50)谈孔子组织教学的五种方式刘新科 (56)司马迁教育思想初探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曹鸿远(72)论中国古代的优秀德育传统及其现代意义朱智斌(81)试论中国古代的大学与文化田建荣(91)中国考试思想发展:特点、规律及启示田建荣(100)试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变化田建荣(117)试论龚自珍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张安民(125)盛宣怀与中国近代的新式学校教育朱智斌((134)试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朱智斌(14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张安民(151)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寇崇玲(168)刘古愚的教育价值观郝文武(176)1

目 录 中国教育史研究 试评儒家“德治论”、“人性论”和“中庸论” . 吴元训 ( 3)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 黎顺清 (13) 试论孔子思想及道德论的阶级属性. 郭祖仪 (36) 谈孔子组织教学的五种方式. 栗洪武 (50) 司马迁教育思想初探. 刘新科 (56) 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 曹鸿远 (72) 论中国古代的优秀德育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朱智斌 (81) 试论中国古代的大学与文化. 田建荣 (91) 中国考试思想发展: 特点、规律及启示 . 田建荣 ( 100) 试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变化 . 田建荣 ( 117) 试论龚自珍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 张安民 ( 125) 盛宣怀与中国近代的新式学校教育 . 朱智斌 ( 134) 试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 朱智斌 ( 14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 张安民 ( 151)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 寇崇玲 ( 168) 刘古愚的教育价值观 . 郝文武 ( 176) 1

杨试论雷沛鸿的民族教育思想体系洁((186)外国教育史研究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吴元训(199)试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环惜吾(208)刘新科(217)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刘新科(241)杜威“思维五步法”新探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刘新科(251)...刘新科(264)世纪之交西方教学思想发展的新趋势英国大学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求及其启示·陈晓端(274)试论20世纪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发展变化的特点陈晓端(284)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强海燕赵琳(293)关于英国特殊教育管理的个案研究赵微罗杰·马林【英】(302赵英国培养普通师资具有特教技能微 (309)从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看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兰继军(316)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吴元训(327)2

试论雷沛鸿的民族教育思想体系 . 杨 洁 ( 186) 外国教育史研究 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 . 吴元训 ( 199) 试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 环惜吾 ( 208) 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 . 刘新科 ( 217) 杜威“思维五步法”新探 . 刘新科 ( 241) 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 . 刘新科 ( 251) 世纪之交西方教学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 刘新科 ( 264) 英国大学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求 及其启示 . 陈晓端 ( 274) 试论 20 世纪美国高等学校 教学评价发展变化的特点 . 陈晓端 ( 284) 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 及其在我国的借鉴 . 强海燕 赵 琳 ( 293) 关于英国特殊教育管理 的个案研究. 赵 微 罗杰·马林 [英] ( 302) 英国培养普通师资具有特教技能 . 赵 微 ( 309) 从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看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 . 兰继军 ( 316) 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 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 吴元训 ( 327) 2

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陈晓端保罗·瑞安【英】(332)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育改革探析:陈晓端(338)从维格斯特职业学院看英国职业教育的管理特色…李延平杰克·拉比英1(349)英国职业教育管理结构和课程建设研究李延平(356)中英两国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案例比较研究………李延平(364)英国当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李延平(381)学生本位发展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英国教育管理中学生本位发展研究李延平((387)《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刘新科(394)试论中美“拨地兴学”的特征及其现代启示…刘新科(402)中外普通中学会考制度的比较与思考:刘新科(413)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与妇女教育史专题研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张安民(431)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意义栗洪武霍涌泉(445)中国革命根据地开展农村教育的现实意义栗洪武(457)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八院校调整合并的历史经验栗洪武(463)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教育运动栗洪武(470)3

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 . 陈晓端 保罗·瑞安 [英] ( 332) 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育改革探析 . 陈晓端 ( 338) 从维格斯特职业学院看英国 职业教育的管理特色. 李延平 杰克·拉比 [英] ( 349) 英国职业教育管理结构和课程建设研究 . 李延平 ( 356) 中英两国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案例比较研究 . 李延平 ( 364) 英国当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 . 李延平 ( 381) 学生本位发展是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 ———英国教育管理中学生本位发展研究 . 李延平 ( 387) 《学记》 与 《雄辩术原理》 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 刘新科 ( 394) 试论中美“拨地兴学”的特征及其现代启示 . 刘新科 ( 402) 中外普通中学会考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 刘新科 ( 413) 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与妇女教育史专题研究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 张安民 ( 431)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其意义 . 栗洪武 霍涌泉 ( 445) 中国革命根据地开展农村教育的现实意义 . 栗洪武 ( 457)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八院校调整合并的历史经验 . 栗洪武 ( 463) 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教育运动 . 栗洪武 ( 470) 3

陕甘宁边区中小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方针的经验和意义栗洪武(483)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及其影响强海燕田建荣(491)杨透视上海的近现代女子教育洁(503)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从上海女学看中国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杨洁(514)刘新科中国古代著名女教育家一班昭向华(528)略论近代西方两种女子教育思想的斗争郭葆玲(539)教育史学史研究从对《外国教育动态》的统计看我国80年代的玲外国教育研究田建荣陈杜兰英(547)杨妇女口述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洁 (557)杨90年代私学研究概述洁(569)附录一:本学科在岗教师简介(577)附录二:1980一2004年著作目录(583)后记·(601)4

陕甘宁边区中小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方针的经验和意义 . 栗洪武 ( 483) 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及其影响 . 强海燕 田建荣 ( 491) 透视上海的近现代女子教育 . 杨 洁 ( 503) 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 ———从上海女学看中国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 . 杨 洁 ( 514) 中国古代著名女教育家———班昭 . 刘新科 向 华 ( 528) 略论近代西方两种女子教育思想的斗争 . 郭葆玲 ( 539) 教育史学史研究 从对 《外国教育动态》 的统计看我国 80 年代的 外国教育研究 . 田建荣 陈 玲 杜兰英 ( 547) 妇女口述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杨 洁 ( 557) 90 年代私学研究概述 . 杨 洁 ( 569) 附录一: 本学科在岗教师简介. ( 577) 附录二: 1980—2004 年著作目录 . ( 583) 后记. ( 601) 4

中国教育史研究

中国教育史研究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