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3 社会动机与行为

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习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动机2.achievement motivation3.旁观者效应4.武器效应5. aggression6.亲和动机7.权力动机8. altruistic behavior9.移情10.behavioral aggression二、填空题维持与调节三种功能。1.社会动机具有激活、2.成就动机可分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和模式。3.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摩根和帕克提出了助人的4.从侵犯的动机上看,可分为敌意性侵犯与?5.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证明了个人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侵犯性明显增强。6.认为内化的社会规范是利他行为的动机因素7.1970年,和达利在纽约街头进行了一项非紧急状态下的助人行为研究。8.从侵犯方式上看,侵犯可分为和言语侵犯。9.将侵犯本能归结为人的死亡本能。10.提出了侵犯的习性学论。三、单项选择题1.按照性质标准来划分,动机可分为()和社会性动机。A.内在动机B.近景性动机C.主导性动机D.生理性动机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动机 2.achievement motivation 3.旁观者效应 4.武器效应 5.aggression 6.亲和动机 7.权力动机 8.altruistic behavior 9.移情 10.behavioral aggression 二、填空题 1.社会动机具有激活、 维持与调节三种功能。 2.成就动机可分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和 。 3.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摩根和帕克提出了助人的 模式。 4.从侵犯的动机上看,可分为敌意性侵犯与 。 5.心理学家 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证明了个人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侵犯性 明显增强。 6. 认为内化的社会规范是利他行为的动机因素. 7.1970 年, 和达利在纽约街头进行了一项非紧急状态下的助人行为研究。 8. 从侵犯方式上看,侵犯可分为 和言语侵犯。 9. 将侵犯本能归结为人的死亡本能。 10. 提出了侵犯的习性学论。 三、单项选择题 1.按照性质标准来划分,动机可分为( )和社会性动机。 A.内在动机 B.近景性动机 C.主导性动机 D.生理性动机

2.()会驱使个体总是力图说服他人、支配他人A.亲和动机B.侵犯动机C.权力动机D.成就动机3.利他行为是指()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的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4.以下哪位不是利他行为决策论的代表人物(A.拉塔涅B.施瓦茨C.摩根D.达利75.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不包括:(A.伤害结果B.伤害行动C.伤害意图D.社会评价6.根据动机的原因,家长许诺如果孩子考好,奖励一台电脑,这诱发了孩子学习的什么动机()A.远景性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主导性动机7.汶川地震后,人们彼此不认识,也互相问候,共同奋斗,这体现了()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亲和动机。A.情境因素B.情绪因素C.出生顺序D.责任扩散8.团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是影响侵犯行为的()A.社会角色因素B.个性因素C.唤醒水平因素D.去个性化因素9.习性学说的提出者是()A.班杜拉B.米勒C.洛伦兹D.弗洛伊德10.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称之为()A.亲社会行为B.助人行为C.利他行为D.取悦行为四、多项选择题1.对人类影响比较大的主要的社会动机有()A.亲和动机B.权力动机C.成就动机D.正确动机E..无意识动机)2.影响亲和的因素有(
2.( )会驱使个体总是力图说服他人、支配他人 A.亲和动机 B.侵犯动机 C.权力动机 D. 成就动机 3.利他行为是指( )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4.以下哪位不是利他行为决策论的代表人物( )。 A.拉塔涅 B.施瓦茨 C. 摩根 D. 达利 5.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 A.伤害结果 B.伤害行动 C.伤害意图 D.社会评价 6. 根据动机的原因,家长许诺如果孩子考好,奖励一台电脑,这诱发了孩子学习 的什么动机( ) A.远景性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主导性动机 7. 汶川地震后,人们彼此不认识,也互相问候,共同奋斗,这体现了( )有 助于促进人们的亲和动机。 A. 情境因素 B.情绪因素 C.出生顺序 D.责任扩散 8. 团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 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是影响侵犯行为的( ) A. 社会角色因素 B.个性因素 C.唤醒水平因素 D.去个性化因素 9. 习性学说的提出者是( ) A. 班杜拉 B.米勒 C.洛伦兹 D.弗洛伊德 10. 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称之为( ) A. 亲社会行为 B.助人行为 C.利他行为 D.取悦行为 四、多项选择题 1.对人类影响比较大的主要的社会动机有( ) A.亲和动机 B.权力动机 C.成就动机 D.正确动机 E..无意识动机 2.影响亲和的因素有( )

A.情境B.情绪C.性别D.出生顺序E.年龄)3.利他行为发生的理论有(A.社会规范论B.先天论C.决策论D.社会作用力论E.社会学习理论4.促进利他行为的发生的具体方法有()A.培养利他精神B.培养社会责任感C.树立榜样D.强化E.转移5.侵犯行为的理论主要有()A.决策理论B.本能论C.生物学论D.行为学习理论E.挫折一一侵犯理论6.利他行为者的那些个人因素会促使利他行为的发生()A.性别B.年龄C.人格特点D.心境E.得到帮助情况)7.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主要有(A.恐惧心理B.个人顾虑增加C.从众心理D.社会道德E.责任扩散)8.影响侵犯的个人因素主要有(A.敌意归因偏差B.A型人格C.情绪D.性别E.个人经历)9.影响侵犯的情境因素主要有(A.唤醒水平B.去个性化C.高温D.法律E.酒精10.从社会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看,社会动机具有以下功能()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监控功能D.维持功能E.调节功能五、简答题1.简述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2.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主要观点。3.人们的侵犯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控制和减少人们的侵犯行为?六、论述题1.什么是利他行为?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2.如果要你研究“幼儿的侵犯行为”这一课题,你将如何进行研究?请阐述你的研究设计。(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研究结果假设,如果是实验研究,需写出具
A.情境 B.情绪 C.性别 D.出生顺序 E.年龄 3.利他行为发生的理论有( ) A.社会规范论 B.先天论 C.决策论 D.社会作用力论 E.社会学习理论 4.促进利他行为的发生的具体方法有( ) A.培养利他精神 B. 培养社会责任感 C.树立榜样 D.强化 E.转移 5.侵犯行为的理论主要有( ) A.决策理论 B.本能论 C.生物学论 D.行为学习理论 E.挫折——侵犯理 论 6. 利他行为者的那些个人因素会促使利他行为的发生( ) A.性别 B.年龄 C.人格特点 D.心境 E. 得到帮助情况 7. 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主要有( ) A.恐惧心理 B.个人顾虑增加 C.从众心理 D.社会道德 E. 责任扩散 8. 影响侵犯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 A.敌意归因偏差 B.A 型人格 C.情绪 D.性别 E. 个人经历 9. 影响侵犯的情境因素主要有( ) A.唤醒水平 B.去个性化 C.高温 D.法律 E. 酒精 10. 从社会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看,社会动机具有以下功能( )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监控功能 D.维持功能 E. 调节功能 五、简答题 1.简述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 2.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主要观点。 3.人们的侵犯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控制和减少人们的侵犯 行为? 六、论述题 1.什么是利他行为?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如果要你研究“幼儿的侵犯行为”这一课题,你将如何进行研究?请阐述你的 研究设计。 (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研究结果假设,如果是实验研究,需写出具

体实验材料:如果用到问卷,需写出问卷中的典型例题第三章社会动机与行为习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2.achievementmotivation: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3.旁观者效应:因他人在场对人们的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4.武器效应: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5.aggression: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6.亲和动机:是指人们愿意与他人相处在一起的愿望。7.权力动机:是指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8.altruisticbehavior: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不期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而出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9.移情:是指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而唤起自已的与此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的过程。10.behavioralaggression:是指行为者有意伤害他人肉体的行为。二、填空题1.指向2.个人取向的成就动机3.代价一一报偿4.工具性侵犯5.津巴多6.施瓦茨7.拉坦内8.动作侵犯9.弗洛伊德
体实验材料;如果用到问卷,需写出问卷中的典型例题)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习题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 1.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 2.achievement motivation: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 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3.旁观者效应:因他人在场对人们的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 4.武器效应: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 5.aggression :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6.亲和动机:是指人们愿意与他人相处在一起的愿望。 7.权力动机:是指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 8.altruistic behavior: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不期 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而出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 9.移情:是指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而唤起自己的与此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 的过程。 10.behavioral aggression:是指行为者有意伤害他人肉体的行为。 二、填空题 1.指向 2.个人取向的成就动机 3.代价——报偿 4.工具性侵犯 5.津巴多 6.施瓦茨 7.拉坦内 8.动作侵犯 9.弗洛伊德

10.洛伦兹三、单项选择题1.D2.C3.D4.B5.A6. B7.A8.D9.C10.A四、多项选择题1. ABC2. ABD3. ABCE4. ABCD5. BCDE6. ABCD7.BCE8. ABD9.ABCE10.ABDE五、简答题1.简述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答: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1)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2分)(2)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2分)(3)利他行为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2分)三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其中,利他行为属于助人行为,助人行为助于亲社会行为。(4分)2.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主要观点。答:多拉德、米勒和希尔斯等人最先提出挫折一侵犯假设的观点,(1分);认为挫折为侵犯行为提供了诱因,每一个侵犯行为都可以从挫折中找到根源(3分);挫折是指正在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受阻,对有目的的行为进行干扰会唤起人们侵犯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又激发了人的侵犯行为(3分);后来,米勒等人修正了上述观点(1分),认为除了侵犯行为外,受到挫折后人们还有其他的行为反应,但挫折仍然是引起侵犯行为的主要原因(2分)。3.人们的侵犯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控制和减少人们的侵犯行为?答: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1)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A型人格、敌意归因偏差、性别。(2分)(2)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高温、酒精、唤醒水平、社会角色与群体的
10.洛伦兹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B 5.A 6.B 7.A 8.D 9.C 10.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BCE 4.ABCD 5.BCDE 6.ABCD 7.BCE 8.ABD 9.ABCE 10.ABDE 五、简答题 1.简述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 答:利他行为、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 (1)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2 分) (2)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2 分) (3)利他行为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2 分) 三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其中,利他行为属于助人行为,助人行为助于亲社 会行为。(4 分) 2.简述挫折-侵犯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多拉德、米勒和希尔斯等人最先提出挫折一侵犯假设的观点,(1 分);认 为挫折为侵犯行为提供了诱因,每一个侵犯行为都可以从挫折中找到根源(3 分); 挫折是指正在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受阻,对有目的的行为进行干扰会唤起人们侵 犯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又激发了人的侵犯行为(3 分);后来,米勒等人修正了上 述观点(1 分),认为除了侵犯行为外,受到挫折后人们还有其他的行为反应,但 挫折仍然是引起侵犯行为的主要原因(2 分)。 3.人们的侵犯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控制和减少人们的侵犯 行为? 答: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A 型人格、敌意归因偏差、性别。(2 分) (2)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高温、酒精、唤醒水平、社会角色与群体的

影响、去个性化。(2分)(3)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文化、媒体暴力、暴力视频游戏。(2分)控制和减少人们侵犯行为的方法:宣泄负性情绪(1分)惩罚侵犯行为(1分)转移侵犯(1分)加强道德修养(1分)六、论述题1.什么是利他行为?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答: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2分,阐述1分)(一)受助者特点:性别、魅力、人品、是否需要帮助(2分,阐述2分)(二)利他行为者的个人因素:年龄、性别、人格特点、情绪状态(2分,阐述2分)(三)情境因素:自然环境、他人在场、时间压力、社会文化(2分,有阐述加2分)2.如果要你研究“幼儿的侵犯行为”这一课题,你将如何进行研究?请阐述你的研究设计。(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研究结果假设,如果是实验研究,需写出具体实验材料;如果用到问卷,需写出问卷中的典型例题)(15分)。答:具体的研究方法(2分)、研究程序(5分)、研究结果假设(3分),如是实验研究,需写出具体实验材料;如用到问卷,需写出具体问卷名称(5分)
影响、去个性化。(2 分) (3)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文化、媒体暴力、暴力视频游戏。(2 分) 控制和减少人们侵犯行为的方法: 宣泄负性情绪(1 分) 惩罚侵犯行为(1 分) 转移侵犯 (1 分) 加强道德修养(1 分) 六、论述题 1.什么是利他行为?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 分,阐述 1 分) (一)受助者特点:性别、魅力、人品、是否需要帮助(2 分,阐述 2 分) (二)利他行为者的个人因素:年龄、性别、人格特点、情绪状态(2 分,阐 述 2 分) (三)情境因素:自然环境、他人在场、时间压力、社会文化(2 分,有阐述 加 2 分) 2.如果要你研究“幼儿的侵犯行为”这一课题,你将如何进行研究?请阐述你的 研究设计。(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研究结果假设,如果是实验研究, 需写出具体实验材料;如果用到问卷,需写出问卷中的典型例题)(15 分)。 答:具体的研究方法(2 分)、研究程序(5 分)、研究结果假设(3 分),如是 实验研究,需写出具体实验材料;如用到问卷,需写出具体问卷名称(5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4 自我意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5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7 社会判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6 社会态度.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9 团体心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10 人际关系.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11 爱情 婚姻 家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8 社会影响.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大学生的从众现象.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内隐法测量社会态度.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社会化.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自我意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社会判断.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社会影响.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社会态度.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社会动机与行为.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2 社会化.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各章习题(含答案)01 绪论.doc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下).[美]班杜拉.(2001).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社会心理学(第10版).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决策与判断》书籍PDF电子版[美]斯科特·普劳斯.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社会心理学》教材PDF电子版.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社会心理学].侯玉波.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蹚过人生河:社会心理学].张明.影印版.pdf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社会影响.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章 团体心理.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爱情、婚姻、家庭.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社会判断.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社会态度.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自我意识.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章 绪论.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ppt
-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章 社会化.ppt